分享

《世界哲学源流史》日本近代哲学之六:和辻哲郎

 地球生物与人类 2022-05-13

日本近代哲学之六:和辻哲郎

  

与西田、田边的独创哲学不同,和辻哲郎的伦理学可以说是具有日本特色的创造性伦理学。和辻哲郎的一生著述颇丰,涉足领域甚广,从本质上看,他的哲学也就是人的哲学。  


和辻哲郎(18891960)在日本思想界的影响延续到战后,他以建立人学伦理学体系和文化论研究闻名,1912年,他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哲学科,是在明治末期的时代精神和文化氛围中接受教育、成长起来的。大学期间,他酷爱艺术;在哲学方面,他倾心于叔本华、尼采的非理性主义,为日本系统介绍存在主义的先驱者。早期,他主要从事文化学研究。后致力于创建具有独自特色的人学伦理学体系,论述了伦理学原理、" 人伦组织" 的社会哲学,以及" 人存在的历史性风土性结构" 的历史哲学。其主要哲学著作有:《尼采研究》、《克尔凯郭尔》、《人学伦理学》、《伦理学》(三卷本)等。  
和辻哲郎的人学伦理学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和辻哲郎自称其伦理学力" 人学"。他赋予人的特殊的含义,认为" 所谓人是社会,同时又是该社会中的人;因此,它不单是人,同时也不单是社会,在这里可以看出人的二重性格的辩证统一。" 这就是说,个人不能脱离整体,整体由个人组成;人存在于人与人的关系中,这一关系被和迁称为" 间柄"。和迁认为,人与" 间柄" 是相互否定的。在和辻伦理学中,基本采取在人际关系中整体性优于个体的立场。
和辻特别强调人存在的主体性。存在的" " 是对亡而言的,就是存续,就是主体的自我保持;" " 是对去而言的,即主体在某个地方。因此,存在无非是人的时间性和空间性或二者的结合。这个结合产生的即是行为。信用、真实、善恶、罪过和良心等伦理学的基本概念,都应当从这一行为的立场上加以阐述。
个人存在于" 间柄" 之中。" 间柄" 是以自己为中心,以放射状扩展的一对一的关系的累积。如婚姻、家庭以及亲属的人伦组织的建立。由亲属可以扩展到经济集合体、文化集合体等,都是人伦组织。国家是" 人伦体系"。人伦组织可以分为不同阶段,人伦之道也因而分为家庭、亲属和邻里之道等阶段。
伴随着从家庭到国家的人伦组织依次分为阶段,同时也就可把时间性和空间性划成阶段。时间分为过去、现在和未来,过去可以无限追溯,但只有形成国家,人才会觉悟到丰富的过去,为创造未来而约束自己的行为,尽自己的义务。这样,时间性就成为历史性。和辻认为,历史是和国家同时开始的,本质上是按照国家的观点而形成的。时间性的实现同时也是空间性的实现。国家以自身的空间为领土,明确地划出了界限,成为一个完整的、有秩序的整体。这样,空间性就具体化为风土性。时间性与空间性即历史性与风土性相结合构成了季风地带、沙漠地带和草原地带,这三种地带的特性同时就是人的性质。
历史问题和义务问题的结合。和辻认为,历史是对过去的回顾,也包含了对于未来的展望,人应该根据风土来认识其使命,努力创造新的历史。历史是人伦的历史,国家是人伦的最高组织,因此,义务便成为国民的义务。现实任务是要以形成一个世界为理想。为使理想实现,各个国民须对自己的个性和限制个性有所自觉,并且需要通过这种自觉来尊重他国国民的个性。日本人的季风地带的风土性有长有短,日本国民的义务就在于认识自身的结构,吸取另外两种风土地带居民的长处,对世界建设有所贡献。  
和辻哲郎的伦理学问同时也是哲学,其基础扎根于西方近代认识论的思维方式。和辻在《尼采研究》中,受柏格森、詹姆斯、西田等的思想影响,把权力意志理解为人性的内在本质,同时受胡塞尔、狄尔泰和海德格尔等的思想影响,以主体间性说为基础,重视日常经验中的直接经验。但和辻并非原封不动地照搬西方哲学大师们的观点,而是力图批判性地超越现代西方哲学。

和辻的人学伦理学提出了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尊重自己与他人的结合、个体与整体的结合等良好的一面,力图从各个侧面弄清日本这个单一民族社会中人学观和伦理观的传统状况,并且赋予其现代通用的一般表现形态。

在这一意义上,他的伦理学作为立足于学术立场的日本论乃至日本人论的先驱性业绩,迄今仍然具有价值。但和辻哲郎是拥护天皇制的保守主义者,这一政治倾向严重地影响了他的学术研究方向和理论立场,因之时而受到批判,但他的人学伦理学,最集中地体现了日本的本质特征,无疑是日本近代最优秀的理论遗产之一部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