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十大名楼

 秋琰 2022-05-13

图片

1.黄鹤楼。位于武汉市蛇山的黄鹤矶头,面对鹦鹉洲,相传始建于三国时期,历代屡毁屡建。现楼为1981年重建,共有5层,高50.4米,相当于16层楼房,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在主楼周围还建有胜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唐代诗人崔颢的一首七律使得黄鹤楼名声大噪,享誉海外。

2.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紧靠洞庭湖畔,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中唐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登览胜境,凭栏抒怀,并记之于文,咏之于诗,形之于画。现楼为1984年重修,景区内陆地东西长约130米,南北长约300米。北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格言名句,使得岳阳楼闻名于天下。

3.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创建。因李元婴曾被封为滕王,故冠名滕王阁。现阁于1989年建成,为宋式建筑,主体净高57.5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令其名满天下。

4.鹳雀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共6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是唐代河中府著名的风景胜地。相传时常有鹳鹊栖于其上,所以得名。始建于北周(公元557--580),废毁于元初。今楼是1997年重建,高度为73.9米。唐代王之涣的名篇《登鹳雀楼》,使之名扬海内外。

5.蓬莱阁。位于蓬莱市区西北的丹崖山上,面积有3.28万平方米,由三清殿、吕祖殿等几组不同的祠庙殿堂、阁楼、亭坊组成。主体建筑建于宋朝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阁楼高15米,坐北面南,系双层木结构建筑,阁上四周环以明廊,是观赏“海市蜃楼”奇异景观的最佳处所。自古相传蓬莱是仙山,“八仙过海”、海外三仙山、秦始皇求长生不老药,这些传说都与蓬莱阁息息相关。

6.阅江楼。位于南京城西北,濒临长江。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下诏在狮子山顶建造阅江楼,但终因种种原因未建成。直到2001年,阅江楼建成,从此结束了“有记无楼”的历史。楼高52米,共7层,总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碧瓦朱楹、飞檐峭壁、朱帘凤飞、彤扉彩盈,具有鲜明的明代风格,古典的皇家气派。明太祖朱元璋曾亲动御笔为南京的阅江楼写下了《阅江楼记》。

7.天心阁。天心阁是长沙的古城标志,系乾隆十一年(1746)由抚军杨锡被主持兴建。阁名引《尚书》“咸有一德,克享天心”之意得名。阁楼总建筑面积864平方米,垣高17.5米,当时为全城最高处。今天的阁体乃1983年重建,仿木结构,栗瓦飞檐,朱梁画栋,主副三阁,间以长廊。整个阁体呈弧状分布。主阁由60根木柱支撑,上有32个高啄鳌头,32只风马铜铃,10条吻龙。阁前后石栏杆上雕有62头石狮,还有车、马、龙、梅、竹、芙蓉等石雕,体现了长沙楚汉名城的风貌。

8.天一阁。位于浙江宁波市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建于明朝中期,由当时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名字取义于汉郑玄《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之说,因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所以取名。书阁是硬山顶重楼式,面阔、进深各有6间,前后有长廊相互沟通。楼前有“天一池”,引水入池,蓄水以防火。现藏古籍达30余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余卷,除此,还收藏大量的字画、碑帖以及精美的地方工艺品。天一阁博物馆宣传语是:风雨天一阁,藏尽天下书。

9.大观楼。位于昆明市区西南2公里的滇池岸边的大观公园内,公园内有近华浦和大观楼、楼外楼、花圃和柏园等游览区,花木繁茂,假山、亭阁、小桥、流水,景色优美。大观楼始建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临水而建,楼高3层,因其面临滇池,远望西山,尽揽湖光山色而得名。题匾楹联佳作颇多,最著名的当属由清代名士孙髯翁所作的180字长联,号称“古今第一长联”,垂挂于大观楼临水一面的门柱两侧。

10.西安钟鼓楼。位于古都西安的正中心,是中国现存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原址在今西大街广济街口,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移于现址,成为一座绾毂东西、呼应南北的中心建筑。昔日楼上悬一口大钟曰“景云钟”,用于报警报时,故名钟楼。钟楼整体以砖木结构为主,从下至上依次有基座、楼体及宝顶三部分组成。自地面至宝顶通高36米,面积1377.64平方米。鼓楼位于钟楼西北方约200米处。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年),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众多鼓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鼓楼。鼓楼建在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顶部为重檐形式,总高36米,占地面积1377平方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在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顶部有鎏金宝顶,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在鼓楼第三檐下,南北各悬匾额一块,南面为“文武盛地”,北匾为“声闻于天”。两匾长8米,宽3.6米,为蓝底金字木匾。西安鼓楼是中国现存明代建筑中仅次于故宫太和殿、长陵棱恩殿的一座大体量的古代建筑,且在中国同类建筑中是为年代最久、保存最完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