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迷津偶悟》都说些什么?也许你读了才知道它的价值。为了方便大家了解,特在书中各篇章随意选取几段,窥一斑而知全豹。全书近1800则,都是这种短小的语录体形式。 《迷津偶悟》节选 思想篇 与美最相似的是丑,与丑最接近的是美。所以,最美的东西往往被某些人攻击成丑,最丑的又会被标榜成美。 * * * 称得起是人类导师的、最伟大的思想家,都具有一个慈爱悲悯之心,有爱,爱别人,爱所有的人,爱整个人类。他们所苦思冥想的就是怎样才能把人们从苦难和仇视中拯救出来。孔子、耶稣、释迦牟尼,都是如此。 * * * 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现状,都是正处在新旧道德交替的时代。旧道德的正在崩溃而新道德尚未建立起来是目前社会秩序混乱的主要根源。道德现状已发展到很危险的边缘,社会成员的自我约束力非常微弱。 文化篇 经常读书的人,视野宽广而遥远,别人看不到的,他能看到;别人看不透的,他能看透;别人看不惯的,他能看惯;别人想不通的,他能想通。因为读书是与古今中外的一些伟大的灵魂进行沟通,起码是与一些有思想的人交流。时间一长,你对世界的理解、你的境界自然与众不同。清醒,通达,怡然自得,此乃读书之妙。 * * * 流畅、灵动,阴阳、虚实,疏密,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这是很多艺术类的共同规律,剧情、行文、语言、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莫不如此。形式各异,原理相同。 * * * 一些爱好诗词对联的朋友,文字功底的确不浅,辞藻华丽、对仗工整,皆无可挑剔。只可惜缺思想、没见识、少了真情实感,尽都是风花雪月、伤春悲秋之类,词语堆砌,味同嚼蜡。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很多人深陷其中。不管你什么文体,读者首先想知道你要表现什么或表达什么,有意思没有,这才是核心,才是内容。所有的辞藻、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否则,作品凭什么感人?价值在哪里?弄成词语的排列组合,实在没有意义。至于内容,那就看你的学养是否深厚。学而知之,非一日之功。还要看悟性,有悟性才能有感悟。悟性乃天生资质,非教非学,无可奈何。 教育篇 中国的问题,主要是人的问题;人的问题,是人的素质问题;人的素质问题,在于教育;教育的问题,在于教师,也在于父母。 * * *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职责、父母给孩子的影响各有不同,所以父母应该各司其职。严父慈母是传统的、标准的形象。有些话,由父亲讲出来才有分量;有些话,母亲说出来孩子更容易接受。父亲留给孩子的应该是粗犷、豁达、沉稳、坚定等带有阳刚之气的形象,母亲带给孩子的则应偏重于关怀、温和、慈爱。如果父母角色倒置,当父亲的经常婆婆妈妈,而当母亲的天天只有严厉和冷漠,则不利于孩子的人格形成和心理成长。 * * * 我们的老师和家长要想办法帮助孩子建立自尊——那种“自己把自己看得起”的高贵感。有了这种心理后,孩子就会约束自己,在心里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就会形成一种“自觉”。孩子自己管理自己,比父母或老师整天跟着孩子身后指指点点要有效得多。 感悟篇 羊只会吃草,狼只想吃肉,要让它们互相理解,那怎么可能呢?再说,即使理解了,又能怎样呢? * * * 大多数情况下,人的一生或先苦后甜,或先甜后苦。这不是宿命论。年轻时多努力、多辛苦,必然有所积蓄,又知道来之不易,懂得珍惜,因而到老来自然是苦尽甘来。而如果年轻时好逸恶劳,骄纵放荡,肆意挥霍,及其老大必然是一事无成、两手空空。所以古人说:“骄淫矜侉,将由恶终。” * * * 最美莫过人,最丑莫过人;最善莫过人,最恶莫过人;最可爱莫过人,最可憎、最可怕亦莫过人。耶稣是人,犹大也是人;释迦牟尼是人,妖魔鬼怪也是人。善恶相杂,神魔同体,这就是人的本来面目。 感慨篇 一头是神,一头是魔,人站在中间纠结。走向魔,不甘心;走向神,不可及。正在犹豫,只觉得脚下向魔了一步,急忙调整,赶紧向神去靠近。于是,人还在中间,人还是人。 * * * 中国称椿木的有两种,一种是香椿,另一种是臭椿,古书上称之为樗。其实两种树完全属不同的科目,但外形极为相像,不用鼻子闻一下是很难分辨。香椿叶子异香浓烈,很多人喜食之,被称为树上蔬菜;臭椿枝叶奇臭无比,牛羊都避而远之。香椿因其香常被人掐芽摘叶,弄得枝残身败;臭椿因其臭人人敬而远之,而身躯得以保全。唉!从自身考虑,香了好还是臭了好?谁知道谁更聪明呢? * * * 自古至今,有志向、有抱负者不计其数,但最终大多数都没有达到目的,功成名就者只是少数,甚至是个别现象。希望破灭的原因各种各样,或主观或客观,百般挣扎,万般无奈。最后连唏嘘哀叹也来不及就淹没在历史长河中了。 社会篇 世风日下,腐败成风,这不应该由某一个人或某一部分人来负责,应该由我们每一个人负责。因为其根本原因是我们整个社会、整个民族性地缺乏诚信、缺乏原则理念。 * * * 《水浒》里最可爱的是那个鲁莽粗野的黑旋风李逵,《西游记》里却是那个丑陋贪色贪吃又懒惰的猪八戒最受人喜欢。为什么?因为他们是真性情。相比之下,正襟危坐的宋江、唐僧却黯然失色。为什么?道貌岸然。高大上的东西往往大有虚伪之嫌。我们凡夫俗子最终还是喜欢与我们一样平凡的人,尽管不完美,尽管有缺点。 * * * 给一位朋友的鼓励的话:不必过分贬抑自己而羡慕他人,因为你只看到了他光鲜的一面。拿自己那些缺点、不足、不满、窘迫与别人光鲜的一面比较,那叫自寻烦恼。各有各的难处,如果了解了他人的全部,你不见得就愿意过他那种日子。抬起头,绽开微笑,让别人也看到你光鲜的一面。 处世篇 我们是活在熟人中的,亲人、朋友、同学、同事和很多熟悉的人中间的。因为他们了解你、理解你、重视你、同情你、宽容你、喜欢你甚至包括误解你、怨恨你,才体现了你的存在。离开这个环境,在一个谁也不认识你的陌生地方,你什么也不是,管你如何优秀、如何善良、如何喜怒哀乐,别人都漠然视之。所以,珍惜身边的和不在身边而惦记着你的每一个人吧,他们是你存在的价值。 * * * 七情六欲,人天生之本能。过分压抑,必伤于心;过度放纵,贻害无穷。唯适可而止,不失其度,方能过得自在,活得轻松。 * * * 即使作为普通人,我们都应抱持一种不卑不亢的态度。但不卑不亢并非凭空就能产生的,它需要一种底气。这个底气来自于平时学识、修养的积累,来自走得端、行得正的品行自信。 修身篇 所谓历练,是指艰苦环境下的经历和磨练,其中少不了躯体上的辛苦,少不了心理上的苦恼。经过历练,身心将更强壮,更坚韧。舒服环境下的经历谈不上历练,只能叫享乐,而人在享乐中可能会不知不觉地堕落下去。每一个不甘平庸的年轻人,都应该经受一些历练,并经常警惕堕落。 * * * 越是懦弱、猥琐、自卑的人,越爱打击、嘲讽、贬低别人,以此来伪装强大和填补内心的空虚。所以强大者反倒显得温和而宽厚。 * * * 人的美丑,天生只占一小部分,况且这部分是不由我们决定的,高矮胖瘦,但都不要紧。美丑主要在于身心健康,健康就美,不健康就丑。单就心理来说,你乐观、宽容、大度、善良、温和,就可亲可爱,容貌就变美,姿态就变优雅。如果你忧愁、自私、狭隘、嫉妒、怨恨,就会令人生厌,变得越来越丑。 励志篇 自信是在对自己充分估计和衡量后的一种信心和勇气。自信的基础是独立,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的精神。自信与傲气无关,与谦虚、恭顺、平和、宽容丝毫都不矛盾。自信的表现是坚定,坚持,持之以恒,不为外物所动。 * * * 苦,是一种特殊的滋补品。苦味的食物,多有清热降火之效。而艰苦的环境、辛苦的劳作、困苦的经历、痛苦的体验,皆有壮骨、强心、励志之功效。 * * * 人穷志短,自卑难免,连在人前说话也显得拘谨畏缩。但这种自卑心理,实际上也是一种自觉,是内心的一种觉醒。所以,自卑也并非都是消极的。没错,知耻而后勇,咱就用百倍的努力给自己长志气!——给一个晚辈的激励赠言。 交友篇 言而有信,可托终身;偶尔失信,或有其因,可以原谅;言而无信,慎之再慎,敬而远之。 * * * 推心置腹,无话不谈,挚友也;以实相告,忠言逆耳,密友也;拐弯抹角,婉言相劝,良友也;笑脸相迎,哼哼哈哈,过客也;闭口不言,视而不见,路人而已矣。 * * * 平常认识和交往的人,多数只能算熟人,称得上知心朋友的寥寥无几。所谓知己,是指那些心灵相通的、可以交流内心真实想法和真实感受、可以促膝长谈的人。如果尚未达到这个程度,或无法深入交流,或不想倾心交流,说明彼此之间还有一定距离,只能算是一般朋友。 家庭篇 努力做一个贤淑、优雅的母亲,千万别做唠叨烦人的妈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母亲是与孩子相处最亲密、时间最长的人,母亲的言行、态度、方法对孩子影响最大。 做母亲的最忌啰嗦唠叨,事无巨细,指指点点。多倾听,少表态。最好少说话,既不过分赞扬,也不过分指责,语气要温和。这样才可能使孩子愿意主动地与你交流,愿意听取你的意见。孩子很敏感,完全可以在你的态度中感觉到你是赞许的或是反对的,他们心里很明白。孩子犯了小错,最好用“暗示”的方法来提醒。母亲如果“太聪明”地明确指出,容易损伤孩子的自尊心,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要给孩子尽量大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自己修正自己的方向。最糟糕的方法是时而极力宠爱、表扬,时而谩骂、指责,喜怒无常。 * * * 有一位母亲,说她有两个孩子,一个学习特别优秀,一个却成绩平平,又经常惹是生非,让她很不省心。她语气中明显带有偏爱优秀的那个的味道。我不得不告诉她一个大量发生的事实:等你年老,将来陪伴你、伺候你、给你养老送终的却极可能是那个让你失望的孩子。父母投入的爱与孩子回报的爱,往往成反比。溺爱多的,越无情;管教多的,却更知感恩。 * * * 女人,你有义务维护你的男人的尊严,至少要给他留一点颜面。千万别羞辱他,别打击他的自信。他如果在你这里得不到尊重,就会在其他地方寻找和弥补。仅此一点,就可以显示一个女人是否足够聪明。 * * * 男人的别名叫责任。父母面前,你是儿子;妻子面前,你是丈夫;子女面前,你是父亲。你是他们幸福的保障者,心理的依靠者,希望的寄托者。所谓顶梁柱,就是坚强有力,顶天立地,天塌下来也要撑得住。 自省篇 我从来不因为小时候的贫穷而感到羞耻、自卑或惋惜,甚至觉得有些自豪和幸运。艰难的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使我们懂得父母的辛苦,使我们知道感恩,使我们富有同情心,使我们养成了节俭的习惯,也使我们从小就不怕困难,能够适应各种艰苦恶劣的环境,具备了一种较强的生命力。 * * * 有朋友评论说我认真、自信、沉稳、坚定、执着。我知道,其实也就是说:挑剔,自负,呆滞,顽固,一根筋。 * * * 世上大概有两种人最努力。一种是天生就特别优秀且自命不凡,想出人头地,干成一番事业。另一种是自身条件不好,比如黑穷丑之类,怕被人忽视、轻视或鄙视、蔑视。如果说曾经努力过,我肯定属于后者。 博文篇 选择 为新房子选灯,连续几天跑灯具店,这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眼花缭乱。各种样式,各种风格,欧式的、中式的,古典的、现代的,繁华的、简约的,普通保守的、奇特新潮的,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东瞅西看,挑三拣四,到底选哪个?这山望见那山高,订了哪个都怕后悔,直至头晕眼花心中烦躁,终于失去任何主见。最后只好按孩子们的喜好和店老板的推荐。 回到家里静下来一想,人活在世上不也如此吗?诱惑太多,念头太杂,又有重重限制,当初的什么选择呀,什么主见呀,什么个性呀,差不多都是扯淡,到头来还不是渐渐向世俗投降、默默地随了大流走吗? 赤背 昔岁,夏日午后。吾苦于暑热而去除上衣,赤背出屋御风。偶遇同事老曹,曹曰:“赤背?”吾对之曰:“热。”曹不以为然,淡然反问:“独热尔一人乎?”吾哑然,呆如木鸡,无言以对。 返屋静思,大惭,无地自容。自此,未敢赤背出屋矣。 藏獒 某日,我见到一条藏獒,被主人牵引着从大街经过。这条雄性的成年獒犬通体皆黑,毛发卷曲,壮如雄狮,沉着稳健,不怒自威。 街道上几只小狗发现了如此庞然大物,以为巨兽,以为魔怪,以为是一种威胁,呼朋引伴,群起而攻之。或各自冲刺,或集体冲锋,然而终究不敢靠近。于是狂吠,声嘶力竭地乱叫。 藏獒显得迟钝,似乎毫无所闻,似乎根本不知道小狗们的存在。它没有停顿,甚至连头都没有回一下,温顺地跟着它的主人,在嘈杂的狂吠声中,不慌不忙地远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