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蓝情愫】‖ 程咏:梦幻巴厘岛(上)

 天津散文微刊 2022-05-13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梦幻巴厘岛(上)  

      天津   程咏   

       巴厘岛有着千寺之岛、神仙地方、水果故乡等许多曼妙的昵称,无一不是把巴厘岛称赞为天堂之岛。巴厘岛的首府登巴萨,还有一个中文名字——巴塘。传说是当年郑和下西洋经过这里留下的名字,不知道有没有历史考据。

       1995年,巴厘岛的首府登巴萨,还是一个鲜有高楼大厦的海港城市。沂海号靠港的第二天早晨,我们几个没有工作安排的年轻小海员,便换好了清爽的衣服,约好一起下地了。船上习惯把第一拨下地的人,称作探路者。许多老海盗,一般都是仔细打听了第一拨人的情况,再安排自己下地的旅程。这样做的目的,是少走弯路,吸取第一拨下地人的经验教训。尤其是关心哪里换钱,哪里可以买特产,哪里好玩,哪里吃饭好等等。

       出了港口的大门,我们坐上一辆三面透风的半敞篷三轮摩的,一溜烟地就被拉到了登巴萨市中心的广场。记得当时只花了两美元,相当于15元人民币多一点。熙熙攘攘的街头,五彩缤纷的建筑,皮肤黧黑的岛民,让我们立刻融入在热带绚丽风情之中。那时候,巴厘岛上还没有中文的导游册,我们买了一本英文的,一边随意地走,一边推敲研究。我们都是航海院校毕业的“不才生”,虽然许多单词不认识,但是凭借着一贯的“聪明才智”,还是能够八九不离十地猜明白导游册中的主要内容。再说了,人家导游册上还有精美的图片。

       因为我们海员都会有美元补助,所以钱不是问题。不过我们发现,如果使用美元消费,远比用当地印度尼西亚钱花得多。所以,我们每人都换了30美元备用。记得当时的比价1美元可以换到2千印尼盾。因为海员大多有收集世界各国硬币的习惯,所以我们专门在一间小银行里,要了崭新的硬币。

       在我们每个人都喝了一杯冰镇彩色果汁饮料之后,决定先去海神庙。巴厘岛有着千寺之岛的称号,可见寺庙是随处可见的。这个导游册上推荐的海神庙,有着五百年的历史,还是巴厘岛有皇帝的时代修建的。

       巴厘岛首府登巴萨地区,主要的景点有:乌布的历史文化、金巴兰的落日美景、海神庙的传奇故事、南湾的水上乐园、库塔的海滩冲浪、乌鲁瓦图的情人崖、塔巴曼的圣猴森林公园等等。

       坐上拉风的出租车,欣赏着异域风光,尤其是每一次翻山越岭,都会使我们有种大呼小叫的欲飞感觉。沿途经过的村庄,随处可见千奇百怪的神像。几乎每座神仙面前,都摆放着鲜花绽放的花篮、水果堆叠的石盘。可见对于神的敬仰和尊重,是每时每刻都存在于心中的。印度教中是这样说的,神就在这里,也在那里,在所有我们存在的地方。不管你是喜怒哀乐,还是贫穷贵贱,有神的地方,就是心灵的家园。

       一个跟我们差不多大的司机师傅,虽然黑瘦,却格外精神。递过两根烟后,我们便和司机师傅有说有笑,打成了一片。虽然我们彼此说的话,大约也只有一半能够理解,但是经过一番比划,大家都觉得沟通似乎全无障碍。

       海神庙算是巴厘岛的著名景点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印度教庙宇,供奉的是巴厘诸神。当我们走过一截湿漉漉地石堤,爬上一段陡峭的石阶,站在海神庙面前的时候,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这座历史悠久的海神庙,没有恢弘的建筑、华丽的装饰,普普通通得就像是一座乡间民居。一个露天小院里的几道善恶轮回之门,便是建筑精华的所在。海神庙里有许多海蛇的画像,不是绘制在纸上,而是描刻在墙壁和岩石上。最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海神庙里没有堂而皇之的神像,只是看起来信手涂鸦的素描。我想到了这样一句话:神本无形,而又无处不在。

       海神庙的前方,是亘古涛波的印度洋。此刻波光粼粼的海水,因为明媚的阳光照耀,而显出一派瑰丽的色彩。巨石岩壁上自然天成了许多洞罅,状似黑色蜂巢般。浪花任意拍打其间,时而轰鸣,时而凄厉。我们无意间看到了许多蛇,这才再去看导游册,终于明白了,导游册上所说的海神庙的保护神,原来就是海蛇。传说肇建庙宇的,是一位神通广大的老和尚。海神庙初成之时,忽然刮起狂风巨浪,一时岌岌可危。于是,老和尚解下腰带抛入海中,腰带随即化为两条金色的海蛇。海蛇翻云覆雨,等闲之间镇住了风浪,保护了寺庙。从此,海蛇也成为了海神庙的守护神,不仅可以防止邪恶之魔的侵扰,还能够保护庙宇的安全。

       因为我们来得早,海神庙这里还没有游客,我们便随处看看。原来,海神庙是坐落在海边一块巨大的两叠岩石上,只有一段碎石堆堤与陆地相连。忽然想到,司机师傅只要我们待上半小时便回来的原因。因为看海神庙的地形,应该是涨潮之时,整个海神庙所在的巨石都要被海水淹没,而孤绝于海上。

       因为了解了海神庙的历史文化,所以,再游览起来,便觉得兴趣盎然。

       我们坐在海神庙里稍微休息一下,抚摸着身旁这些氤氲着历史年轮的岩石和刻画,仿佛神游天外。

       这时候,巨石下走上来一位老者,看其穿着打扮,应该是一位印度教的修行者。老人面露微笑地朝着我们点点头,便坐在宽敞凉棚下,自顾自地敲打起了一个造型修长而优美、花纹绮丽而繁复的木鼓。木鼓发出的声音,简单而舒缓,悠扬而纯净。木鼓之声与海蛇之影,难道这就是印度教中所呈现的由苦而极乐的视像,自我修身与众生平等的表述?

       我们走出海神庙,走下巨石的时候,老人的木鼓之音还在萦绕,穿越那些生死善恶轮回法门,荡涤万古沧海,千众心声。

       司机师傅听说我们想去乌布,立刻招呼我们上车,那话里的意思是说,路途有点远,赶紧出发。

       乌布是巴厘岛文化发源地和宗教中心,在距离登巴萨一百公里远的中部山区。这里最出名的,不仅有烟雾缭绕的活火山、六百年原住民村庄、令人称奇的梯田风光,还是猫屎咖啡的原产地。木雕、蜡染、银饰,都是这里著名的手工艺产品。

       乌布有皇宫,没错。但是,乌布皇宫简陋得只需5分就可以走上一圈,一道道看起来简易的木门,把一个回字形的院落串联在一起。没有像样的宫殿,更没有奢华的装饰,印象深刻的不开放的后院里,至今还住着巴厘岛皇族。只要不经意迈步进去,就可以走进曾经皇帝的时代。皇宫最为显著的建筑,就是几道因披挂了许多金色和红色的布帘,而显得格外漂亮的通天门。皇宫的建筑多为木结构,四面通透,有的更是看似随意地覆盖着茅草为顶。皇宫左墙外边,有个很普通的木亭,顶子涂刷成金色的,这个亭子有个有趣的名字——发呆亭。我们也就坐在这里发了一会呆,体验一下从前皇族们悠闲的那个时光。发呆亭连着一个奇花异草的美丽花园,这里鲜花盛开,众鸟啾鸣;最中心的花坛,有一个由五颜六色花球点缀的通天门。这里,我们碰到了一个来自欧洲的旅行团,金发碧眼、身材高大、毛发浓重,典型的北欧人。这些老外端着照相机,举着摄像机,不时还因为惊诧而大惊小怪。我们是怕晒,挑着阴凉走。而这些老外喜欢晒,在火辣辣的太阳底下肆无忌惮,正好太阳浴了。

       皇宫的门口,便是最为繁华的闹市。这里并不整齐的简易小商店和作坊里,却售卖着许多看起来美轮美奂的精致工艺品。用巴厘岛珍贵木材雕刻的,具有印度教风情的大象、猴子、长颈鹿等,吸引了我们的脚步。其中一座散发着浓浓檀香味道的象鼻神葛尼沙的紫檀木雕,精妙绝伦。导游册上英文是这样介绍的:葛尼沙是印度教中最重要的神之一,代表无尚智慧,也象征吉祥与成功,是最受欢迎的善神。葛尼沙是巴厘岛百姓之家最寻常供奉的神像,每天不仅要敬献鲜花,还要涂抹牛奶。

       同去的四个小海员,三个买了木雕制品。有买长颈鹿的,有买相框的,有买大象的。虽然个头并不是很大,却一律沉甸甸的,令人感觉物有所值。我是最喜欢那种紫檀葛尼沙神像,不仅50美元的价格令我望而却步,而且几十斤的重量,一个人都拎不动。

       跑了这么老远来乌布,是响应我的号召。开始大家还闹着嫌路远,可是漫步一番乌布小街之后,又买了心满意足的工艺品,大家也都为我当初舍近求远而纷纷点赞。乌布这个地方,不仅代表了巴厘岛悠久灿烂的土著文化,更是充分体现了绚丽多姿的热带风情。乌布是巴厘岛宗教的发祥地和策源地,印度教的诸神的神庙、石雕、浮屠随处可见。虽然看起来并不是那么地金碧辉煌,许多神像还被穿上土著人的服装,但是鲜花和香火的供奉,都是那么神圣庄重。

       因为已经是午后的时间,所以我们便寻找着要去吃饭的地方。我们经过一番挑选,决定了一家吃客最多的小饭店。这里大敞四开,简易木结构的天花板上,吊着几个大铁吊扇,呼啦啦的风把饭菜的香气吹散开来。人们都是站着吃饭,饭桌像是狭长的板凳。等着盖饭的时候,一杯香浓的咖啡先送上来。不知道是不是猫屎咖啡,反正闻起来香、喝起来苦涩的咖啡,让我们开始还有点畏怯。因为知道印度尼西亚的咖啡世界闻名,所以品尝几口之后,我倒是喝出了感觉。这种咖啡,沏水出来不是常见的黑色,而是金黄色,香味浓郁之极。我们所点的盖饭,是看着墙上的照片选的。一个硕大的盘子里,堆满了海鲜、水果,那种特有的咖喱味道,一下子诱惑了我们的味蕾。

       吃过饭,我们有些疲惫的身心,立刻满血复活,精神百倍。沿着长街,随着三三两两的大鼻子老外游客们走,面前便出现了一栋美丽的建筑。这是我们在巴厘岛上看到的最精致的建筑,混杂着许多西洋的建筑风格。虽然幽静而优美的环境中,建筑格局并不宏大,却因华丽的风格、高雅的气质,让我们赞不绝口。这是一个博物馆,主要展示一个后荷兰殖民时期的贵族家庭。因为门票只需要1美元,所以我们决定进去转转。如果说,小皇宫那里代表了原始和纯朴,那么这里便是奢华和富丽。

       博物馆里有许多印度教风格的神像,披金挂银,绣带飘扬。尤其是许多动物造型的雕塑,更是夸张和精美。华丽的屋门台阶下,摆放着一个雕刻繁复的火盆,燃烧着不知是什么珍贵的香料,萦绕充盈得满院子里一股神秘的气氛。香火对于巴厘岛人来说,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那部分。可以没有美食,不能没有火盆。巴厘岛人每天都会把一盆香火,用心地点燃,恭敬地放在自家房屋外,以表示请神来家,保佑阖家安康之意。这种风俗广为流传,就连我们走过的商店、乘坐的摩的,都会有各式各样香火摆放。大的香火可以用盆,小的香火可以用盏;放在屋门外的称作“请屋神”,放在店门外的称作“请店神”,那么放在摩的上的自然叫作“请车神”。

       站在高出周围碧树掩映的屋顶,我们眼前一下子出现了溟溟的水稻梯田,风景怡人。梯田里有岛民在劳作,穿戴着靓丽颜色的,一定是农家妇女。据介绍,这里的稻米,因为属于高山水稻,所以品质最好,特别适合于海鲜炒饭。

       我们身处在艺术与自然的交融之间,从原始苍茫的高山,到物产丰富的田园,再到艺术精美的建筑,土著文化与西方文明竟然如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我们回来的路上,正是夕阳洒金般照耀在巴厘岛上。我们仿佛置身在一个光影幻彩的境界,虽然有些疲惫,但是眼前的美景让我们觉得,这一天过得如此美妙。

程咏,笔名寻茗,网名茗雨江南,自号潋滟居士。天津作家协会会员,中远海运作家协会会员。数百篇作品发表于天津各大报纸,以及行业报刊,获得每日新报征文一等奖3次,文章收入《海下历史风情》1—4册,多篇作品入选《古镇葛沽》,一百二十余篇文章被推荐到新浪首页和新浪博客首页,正在出版《海员故事》第1集。走遍中国,走遍世界,工作和旅行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本期微刊管理团队

责编:李   韵

编校:曹丁匀

  制作:紫   月  

温馨提示

1、天津散文微刊每周一、三、五早上八点,与您不见不散!敬请阅览!

2、为了回报广大散文爱好者支持与关注,凡是在本微刊推送散文作品的作者都可参与年终的“网络人气奖”。本奖根据单篇文章的阅读量、点赞量、留言量进行综合评定。

微刊编辑部


顾问:张宝树

主编:李锡文

执行主编:陈彩洁

副主编:李韵

编辑:晓 轩 田光兰 紫 月 吴金程 雷大毕 沈晓东 于国永 李金胜  曹丁匀 周璇

荣誉编辑:李相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