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看书,才是最有效的

 装装子的书房 2022-05-13

看书没用?

很多人说看书没用,为什么?因为“书没看对”。

没看对,一是因为不善总结;二是因为看得太窄。


文/装装子

这两天看了李善友教授在2017年关于刻意练习的演讲视频,很有感触的一点是:人一定要善于总结。

视频中讲到,普通人与高手的区别,并不在于1万小时练习,而在于刻意练习的方法不同。

很多时候,并不是:  经验+勤奋=成功,而要讲究方式方法。
 
说白了,就是人要善于总结。总结什么呢?总结套路、模式、模型、原理,即做事的捷径。

有的人看很多书,却并不见得更聪明,说看书没用。其实是因为“书没看对”。

没看对,主要是因为两点:

一个是不善总结看完了也没弄懂书中的套路;一个是书看得太狭窄不懂得跨学科阅读的重要性。
 

1

不善总结

 

我以前是干采编的,每天会看很多零散文章,至少浏览3万字信息,来源是新闻、投稿,以及各种平台的推文。

阅读量不小,却没形成知识体系,因为看得不系统,太散、太杂,五花八门。

我特别讨厌看投稿,非常消耗精力。因为作者都很懒惰,投稿不看期刊要求,不分析刊文的成功点,只想广撒网、碰运气,所以50篇投稿,我往往只能选出一篇。

这样的阅读,吸收效率特别低。

看书却不一样。写书都针对一个主题,围绕一个主题形成一个知识体系,理论+案例都很丰富,可以快速让读者领会其中精髓。

但看了书,如果不总结,那也等于白看。

做采编时,很少看书,除非是政治任务,所以一本书可能半年才能看完。而看完时常常已不记得书中内容,跟没读差不多。

直到从媒体辞职,有那么一个月,我以平均2天一本书的频率阅读,才真正找到读书的乐趣和效率,很有一种人生得到了升华的自嗨感。

越看书,越觉得时间不够用,很后悔大学时没多看几本书。


马东在谈内容运营时提到,很多作者的创作初衷,是源于自我冲动,而不是去满足读者的需求。就像孕妇怀孕了要生产一样,是自我驱动。我很赞同这点。

——那段读书频繁的日子,我每看完一本书,就会立马写读后感,将书中的精华笔记,按自己的理解再梳理一遍。这种写作,完全是自己想写,而不是为了写给谁看。

但在写了十几篇笔记后,我立马发现这跟我之前读书的感觉不一样了。

之前读书,读了跟没读差不多,完全记不住书中内容,开始写读书笔记后,对内容的印象加深了,并会在生活中加以引用借鉴及其应用。

加之是持续阅读,往往在读下一本时,会发现跟之前某本书的关联来,就可以结合起来进行思考和论证。

所以,如果想要让读书变得有用,一定要有即时的输出,要对书的内容做思考。哪怕思考不是很到位,也是一种吸收。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越读书,越意识到自己的浅薄,每每都提醒自己,要自谦,要去看到别人的长处,别整天嘲笑别人、自以为是。
 

2

阅读太窄


如果你还是一个需要开发阅读兴趣的人,那么你想读什么就去读什么,千万别强迫自己必须读什么。但如果你已经跨越了阅读兴趣,想要升华自己,范围就一定要扩大。

我读过的书,除了教科书,真是屈指可数。

初高中时,我主要看《读者》和霸道总裁体小说;大学时,我主要看世界名著(可能读了三四本吧);进入媒体工作后,主要看心理学、情感学。

主要是看不费脑的小说,理论类书籍很少。

我是怎样爱上读书的呢?是从媒体出来以后,顿觉年龄大了没钱傍身的伤悲,受到一个9块9的理财课程启发,得知了复利的威力后欣喜若狂,梦想成为吃天上掉馅饼的人,于是兴趣盎然地看起理财书来。

密集地看了几本理财书,保守的我买了几只鸡后,梦想就破灭了。一年以来,收益起起伏伏,从来没突破过2000,猴年马月才能致富?现实点吧,本钱不够如何钓大鱼?


但理财书帮我打开了知识的海洋,让我瞬间领悟原来自己不过是个识字的文盲。就像《权力的游戏》中,耶妹对囧雪说的那句:“You know nothing,Jonh Snow。”

富爸爸系列书籍说,你要成为投资家,就得先成为企业家。因为你都不了解商业法则、不了解经济、看不懂财报,那你如何看得懂股票、基金里面的套路?

啊,原来致富的捷径是一条长得没尽头的路。于是我就入坑了,又开始看经管类书籍。

书看得渐入佳境,我发现小说类看的是生活运行法则;商业类看的却是世界运行法则。书看得宽泛,才更能充实知识体系,给与大脑更多的启发。

我完全爱上了看书,很多之前不懂的东西,在书中都找到了答案。

跨学科看书,到最后你会发现,所有的知识都是相通的。因为之前在媒体的工作涉及心理学,所以对它有一些小小的研究。读了经管类书籍,我发现很多学科都与心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现在,我每个月会给自己列一份读书清单,从商业、哲学、心理学,甚至到自然学、科学,如饥似渴。 

3

坚持看书


 
已经95岁的查理·芒格说,他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是每天读书的。他还说:“巴菲特就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

而快90岁的巴菲特说:“我什么都读,企业年报、10k报表、传记、历史书,每天还要读5份报纸。读书非常重要,读书让我致富。”

巴菲特醒着的时间,一半用来读书,另一半则用来跟聪明人交流。芒格说,他很少见到像巴菲特这种过了70岁还在继续进步的人。

而芒格自己呢,七八十岁时,还在自学新的学科,做一些深度的思考和研究。93岁时,他还可以在公众场合坚持六七个小时,给年轻人做现场咨询。

啥叫活到老、学到老,芒格和巴菲特就是。因为坚持学习和思考,他们没有越老越糊涂,而是越老越清醒,是真正的智者。


读书是与智者、与伟人的对话。他们已经写就了精华,为何我们不看呢?不看又如何进步。

就像李善友教授的演讲,三句话不离一本书。他的演讲知识都来源于书籍,是把诸多书籍的重要知识结合自身的思考,再进行了一遍梳理和总结后,重新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再输送和传播给更多的人。

从去年坚持读书以来,虽然并没有致富(苦瓜脸.jpg),但深感内心的丰满,深感思维上的进步,连情绪都稳定了很多,精神得以平和和升华(佛脸.jpg)。

为什么我们懂得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一生?道理错了?no!是那些道理没有被我们付诸行动,没有被深深地刻印到我们的行为意识里去。

读书也是一样,读很多书并不等于变聪明,善于总结、归纳,尽力把精髓和理论刻画到行为意识中,遇到事情时不需要自我提醒就会那样去做,才能变成真正的智者。

读书,是需要坚持一辈子的事情。

最后,关于读书,能读经典,尽量先读经典。几千年都还在流行的书籍,更值得我们谦卑地读上两三遍。

The End



作者简介
装装子
自嗨型写手,立志变成长有两条腿的一本书。

本公号为自己而写,不知道什么时候更新;

不在乎读者需求,欢迎围观、吐槽,不接受任何建议。

个性标签
不要愁老之将至,反正你现在也不是很年轻。


赶快来分享关注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