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的教育》:爱有很多种,每一种都意义非凡

 装装子的书房 2022-05-13

2020年第41本


文/装装子 


这个月所读《爱的教育》,是世界著名儿童文学作品。

作者是意大利儿童文学作家,已故的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

本书首次出版于1886年,百多年来在世界各地畅销不衰,1994年还被国际安徒生奖列入“青少年必读书目”之中。

本书以日记体小说写成,视角是一个叫恩利科的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记录的是这一学年他身边发生的每一件细微却触动人心的小事,里面包含了多种爱和情谊:亲情、师生情、同窗情、社会情、爱国情。




亲情如《寻母记》,讲述了一个13岁的热那亚少年,为了去阿根廷寻找失联的母亲,独自一人离开家乡,历经2年,跋涉了三千里,历经无数痛苦和磨难,无数次差点死在路上,最终见到了日思夜想的母亲,还因此让重病的母亲看见希望,接受了手术治疗,挽回了一命。

又如在《我的母亲》中,父亲要恩利科不要对母亲不尊重!“人世间最神圣的爱莫过于母爱了, 不管谁践踏了这种爱,必然或落得个可悲的下场!”

还说“我宁愿失去你,也不愿看到你对母亲忘恩负义!”

爱是什么?爱是丈夫对妻子的爱,母亲对孩子的呵护,以及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对父亲的仰望。爱也是一种勇气,一种希冀。
 



师生情如《我父亲的老师》,恩利科跟随父亲去见了父亲的老师。

老教师把一生都献给了教育事业,殚精竭虑。他已经84岁了,死了妻子儿子,如今孤苦一人、疾病缠身。

恩利科从父亲对老师的态度中,相处的细节中,感受到父亲曾教育他要对老师尊敬的话语:

“你要尊敬和爱戴你的老师……因为老师献身于教育孩子们的事业,他启迪你的智慧,培养你的心灵……你要像爱你的叔叔伯伯那样爱你的老师。

当他对你爱抚时,你爱他;他责备你时,你还是应该爱他……你要永远热爱他,要永远充满敬仰地叫他一声'老师’。

他是除了你父亲之外最高贵的人了,而他的称呼,则是你能用于另外一个男人身上的最甜蜜的称呼了。”

爱是什么?爱是尊师重道,永怀感恩之心。
 



同窗情如《纳利的保护人》。

高大的卡罗纳正直又善良,他就是正义的代名词,保护着班上每一个弱者,如驼背纳利在他的保护下,纳利不再担心被人嘲笑,还和正常孩子一样学会了爬杆,做什么事情都有了信心。

除这篇之外,还可以看到恩利科与德罗西、小泥瓦匠、波列科西、科罗西等同学之间的情感。

周末或放假时,他们总是相互串门,无视大人在阶层之间形成的无形隔阂,在一起开心玩耍;哪一个小伙伴生了病,他们都会相互探望,真心盼望小伙伴能快点好起来。

爱是什么?爱是纯洁的友谊,它只关于开心、快乐、悲伤,而无关乎阶层与穷富,因为爱还是平等。



社会情如《在阁楼上》,母亲带着恩利科和他姐姐去给报纸上刊登的穷苦女人捐衣物,却意外发现这个女人是恩利科的同学科罗西的妈妈。为了不让同学发窘,母亲嘱咐恩利科不要出声。

又如母亲在《穷人》中,告诫恩利科“遇到一个向你乞讨的母亲,你再也不要不给她一个钱就扬长而去!”

还如父亲在《小丑角》中,联合自己的画家朋友,帮助穷困潦倒的街头卖艺的一家人,免费在当地报纸上写了宣传稿,使得这家人的卖艺场座无虚席。

以及在《头场雪》中,当所有人都在雪花中欣喜若狂地忘情玩耍时,父亲却警醒恩利科说:不要忘记冬天也给穷人带来了缺吃少穿、饥寒交迫!

爱是什么?爱是爱自己,也要爱他人;爱是自力更生,也是互帮互助;爱是心怀恩慈,处处怜悯。
 



爱国情如《撒丁岛的少年鼓手》,讲述了在战火中,一名14岁的少年如何身负重伤、不畏牺牲地完成了任务,救了整个兵团的性命,使得上尉都不得不敬重他:我只是一名上尉,而你却是一位英雄!

父亲在《爱国》中告诉恩利科:“祖国,是一个伟大而神圣的名字。如果有一天我看到你从保卫祖国的战场平安归来,我会真心实意地呵护你,因为你是我的亲生骨肉和灵魂。

但如果我知道你是因为苟且偷安而侥幸保存了一命,那我绝对不会像现在你从学校回来那样怀着极大的喜悦欢迎你。我只能用痛苦的泪水来接纳你,但我将不再疼爱你,直到我痛心疾首而死!”

爱是什么?爱是保卫自己的国家,守护所爱之人,随时准备为国牺牲。
 



这本书所讲的爱是深刻而宽广的,爱同学,爱老师,爱父母,爱邻里,爱他人,爱祖国!

在看的过程中,几次泪目,这令我感到惊讶,因为书的写作其实非常鸡汤体和作文体,让人疑心这些暖心故事过于刻意,但它的文字又是平实的,情节推进又那样顺其自然、毫无逻辑漏洞,所以内心实在抵挡不住它对一个人情感泪腺的敲击。

从这个作品中,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意大利,还有贫富贵贱之分,地位不同而不相来往,但在学校,穷孩子和富孩子却可以成为朋友,还能相互串门玩耍。

在孩子们眼中,友谊是平等的。所以恩利科的父亲总是告诉他,要珍惜与同学的友谊,哪怕以后长大了,自己和同学不在一个阶级,同学做了货车司机,看到了也要过去拥抱他!

恩利科的父亲很严格,但又十分有爱和温暖。恩利科的同学小泥瓦匠来家里做客时,穿着爸爸的工作服把白灰蹭到沙发后,父亲暗暗阻止了恩利科立即想清理的动作。

事后他跟儿子解释:“因为你当着他的面这样做,就意味着责备他弄脏了沙发……劳动本身并不脏,也不玷污东西。一个人干完活儿回来时,你绝对不能说真脏!你应该说:他衣服上的痕迹是劳动的标记!”



在《烧炭工和绅士》中,也能看到成人之间也正在努力消除等级之分。

绅士的儿子骂了烧炭工的儿子,说他的父亲是乞丐。第二天,绅士教育儿子要这样跟同学道歉:

“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了你的父亲,请你原谅。如果我的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将非常荣幸。”

儿子说完,绅士果真握住了烧炭工的手。走的时候,还要求老师把两个孩子安排坐在一起!

好作品经久不衰,1886年就首次出版的书,到今天还这样震撼人心,这就是爱的力量吧。

等到乐小宝再大点,一定要给他安利,让他知道这个世界在小孩子的眼中,才是最温暖的,因为大人总是乐于给孩子制造和维护童话,但长大了在成人与成人之间就不一样了!



ps:在教养孩子上吃尽苦头的我,现在每个月都要看一本关于教育的书,每看一本都会对儿童心理有更新的认知,更了解该如何更好地去爱和帮助孩子成长,也会深深悔悟打骂孩子是最要摒弃的教育方式!

高尔基说:“单单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情,可是善于教养孩子,确是一桩伟大而有意义的公共事业。”做父母,是需要不断学习的。

没有孩子时,以为教育很简单,只要把大人弄懂的道理、习得的是非对错,一一教给孩子就可以了;有了孩子之后,才知道孩子不是木偶,不是你把道理和是非讲给他,他就会马上顺从和马上懂得。

孩子呀,有时像烈马,你讲什么都听不进,他只管往前冲;有时像犟驴,你告诉他往西才对,他却偏要往东;有时像泼猴,你说什么他都嬉皮笑脸……

教育的核心是爱和帮助,但它不是拿来讲道理和是非的,而要讲技巧和方法。方法、技巧不对,往往适得其反。

如果父母不持续学习,就会在孩子的顽劣中失去教养孩子的信心、耐心,变得或粗暴,或冷漠,以致孩子再也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变成一个真正自卑、行为不良的孩子。
 





作者简介装装子,爱看书爱写作。越看书越见浅薄。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