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辩证法

 文学漫笔 2022-05-13

辩证法是一种关于自然、人类社会、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的规律,是一种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艺术辩证法则是在艺术领域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在艺术创作和艺术评价、鉴赏中,可以有效避免片面、单一情况的发生,对于艺术健康、全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学理论中,虽然没有关于艺术辩证法系统的理论总结,但是在这种艺术辩证法的思想观念却零星散见在一些品评文章、题跋序言、书信问答之中,而西方则有相对切入艺术辩证法体系的著作,如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美学》,谢林的《艺术哲学》,十九世纪法国丹纳的《艺术哲学》等等。
在中西不同的思维之下,也形成不同的理论模式。中国古代在艺术创造中往往注重直观感觉,作出经验性处理,从经验出发对客体做出分析、概括、判断、推理的自上而下的直观性的思维,是深入到艺术内部及具体的艺术过程,对艺术的本质和规律做出经验性的感悟和表述,在这种思维过程当中,显示出古代艺术家们的辩证思维精神。
在古代形成的艺术辩证范畴当中,尽量用人们所易于直观感受的词汇作为形式范畴,如形神、虚实、浓淡、明暗、疏密、深浅、轻重、高低、冷热、肥瘦、曲直、隐显、大小、方圆、正反、聚散等等,在具体阐述的过程中,又往往由浅入深进入到其中研究其中的本质,再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方式将其表现出来。
在西方抽象思维的主导之下,往往对艺术作整体宏大的描述,展示艺术世界的整体,不同于中国传统中对准局部,深入其中作精妙细微的分析。他们这种抽象思维模式是从艺术或者哲学的原理出发,运用概念进行抽象化,对艺术做出高屋建瓴的关照,是一种自上而下、自外而内的逻辑推理方式。
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模式构成不同的理论差异。中国注重实践经验,将主体经验加之于艺术实践当中,而西方追求科学理性精神,追求主观的理念形式。中国从艺术实践中获得对于哲学的升华,而西方则是从哲学的高度出发去关照艺术世界。中国注重形象的会意,而较少抽象的概括和理性的思考,通过简洁生动的语言去表达阐述真谛;西方注重抽象的思辨能力,更加重视文理的逻辑性、分析的严谨性、理论的系统性、概念的明晰性。
中国主要在艺术创作经验、艺术内部过程及规律、形象创作、艺术空间和意境创造、艺术描绘、艺术表现手法、艺术语言、艺术风格、艺术鉴赏等方面形成一系列的艺术辩证法范畴形态,具有很高的艺术实践和美学价值。西方更在于对于艺术的总体特征、艺术的本质和基本规律及艺术的外部联系、艺术美学、艺术思潮和艺术社会现象及艺术评价判断等方面,形成艺术辩证概念和范畴,更加显示出理论的力度。

2021年1月5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