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元节:孝文化的传承

 文学漫笔 2022-05-13
中元节,又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盂兰盆节等,是中国传统的三元节之一。三元节是指,正月十五上元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十月十五下元节,与道教中的神仙有关,“天官为正月十五,上元赐福;地官为七月十五,中元赦罪;水官则为十月十五,下元解厄”,天官、地官、水官,合称“三官大帝”。
中元节,主要习俗活动就是祭祀祖先、离世的亲人,焚香烧纸、放灯祈祝等等。传说这一天,地宫宫门打开,地府的鬼魂将全部离开而返回人间。有主的鬼魂回到自己家中,与亲人团聚,而那些无主的鬼魂则是在人间游荡,所以中元节这一天有放河灯(荷灯)的习俗,就是希望可以给回家的亲人照明前进的路,同时也希望那些无主的游魂得以轮回超度。
中国传统社会农业发达,所以逐渐形成重视农事的思想文化,而这种文化思想也与中元节的缘起发展有关。中元节也有后人们先祖们说明农业丰收之含义,祈求神灵、先祖们保佑风调雨顺、农业丰收。其实,中元节更重要的是一种孝文化的传承。
中国社会崇尚孝道,这是自古以来形成的传统,以中元节为代表的祭祀先祖节日的存在,同样也是孝道文化观念的有效佐证。《孝经》中有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还有其他相关的经典文献都有对于孝的相关阐释。中国社会重人伦,有崇孝、尚贤、思亲的传统,这一传统的形成与儒家文化的形成、发展密不可分,这种崇孝、尚贤、思亲的传统深深烙刻在传统文化的肌理,也因此而一直流传到今天。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悉心呵护,而随着自身逐渐长大成人,父母却逐渐老去,这是难以逆转的自然规律,但是对此也并非无能为力,那就是对孝道文化的亲力践行。正所谓乌鸦尚且反哺、羊羔亦懂跪乳,何况思想更为高级的人呢?作为人更应该懂得孝道,并且要及时行孝,领会“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深刻内涵,所以自古以来就主张人们崇尚孝道,但是人们更要懂得践行孝道。
孝道的践行既表现在父母、亲人在世时的侍奉,也显示于父母、亲人去世后的怀吊、祭奠,节日中的祭祀正是后辈对于父母、亲人去世后孝道崇尚、怀念伤悼的生动表现。适度的思念、怀悼本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行为,是一种孝贤思亲文化的传承,是社会良好文化氛围的引导。但是在社会发展中,也衍生出一些不好的现象,如过分的丧葬经济,有些人生前不孝敬,死后大铺张,形成一种丧葬方面的“炫耀”;更有市场上大量的祭祀用品,其价格远远高于商品本身,诸如此类就是一种不好的社会导向。
孝贤思亲的文化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也体现在我们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孝贤思亲是中国社会重视人伦观念的生动阐释,是维系家庭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引导,是传统文化中值得弘扬的精华部分,但是这种孝道的传承,也要时时刻刻有理性因素的引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