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大脑,第15讲:女性倒经的治法

 西安Water 2022-05-13

  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陈胜昔,网名Water。今天带给大家“中医大脑”第15讲,女性倒经的治法。

  倒经,也叫逆经、月经逆行或行经吐衄,就是女性在月经来潮及前后出现的周期性的衄血、吐血、便血或耳中出血,以经前衄血最为常见。衄血就是流鼻血,倒经这种流鼻血与月经周期有显著的关联,衄血之后往往还会有少量月经。女性朋友们如果发现自己存在这些现象,就需要留意。

  关于倒经的中医原理。在人体中,冲脉的上部属于阳明位置,下部连着少阴。阳明和胃关联,少阴和肾关联。正常情况下,胃气下行,冲脉的血就不会上逆;肾气闭藏,那么冲脉之血也不会“离岗”。但是,如果阳明胃虚,气机不能下行养肾,就会出现肾虚。肾虚不能闭藏,冲脉的血就会离位;胃虚不能降逆,冲脉的血就会向上窜。天长日久,冲脉上盛下虚,下虚时间久了,就会气血凝滞。月经来潮时,上部气血充盈,下部气血凝滞,血就容易从上部脱出。倒经就是这么产生的。

  倒经,和人体中的很多“逆行”是同一现象。很多人一看到这种情况,就想当然地认为,倒经是气血上涌,就是和脑梗是类似的原理。实际上不是!脑梗这类病,是人体整体的气血上盛下虚,寸脉大而有力,关脉、尺脉小而无力,就是气血涌到了头部,这时候用牛膝、代赭石一类把上部的气血向下拉一下就立即好转。而倒经,是由于胃虚,气不下行,肾失所养,造成胃肾两虚,冲脉之血逆行,人体局部气血上盛下虚。

  所以,治疗倒经的重点在于恢复阳明(胃)的降机。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由虚热(火)引起,这类人大多怕热、上火、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胃部嘈杂/懊恼;另一种由虚寒引起,表现在怕冷、怕食寒凉、四肢冰凉等方面。虚热是常见情况,占十之八九。治疗倒经的方子很简单,虚热的情况,我们用张锡纯的“加味麦门冬汤”;虚寒的情况,用《伤寒论》吴茱萸汤。

1、《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味麦门冬汤

麦冬15克,人参12克,生山药12克,清半夏9克,白芍9克,丹参9克,甘草6克,生桃仁6克,大枣3

用于虚热倒经

2、《伤寒论》吴茱萸汤(有改动)

吴茱萸9克、党参9克、生姜9克、大枣肉15

用于虚寒倒经

  我们不讲这两个方子的原理,一方面是为了顾及普通读者的感受,另一方面是因为某些网络平台对于涉及中医原理的内容常常不能审核通过(也不知道是不是恶意为之?)。另外,有人可能对“阳明降机不利”感到疑惑,因为《伤寒论》承气汤证就是阳明降机不利,为什么这里没有出现大便燥结的情况?这是因为人体是多层的,相同的原因可能会表现在不同的层面,同样是阳明降机不利,倒经表现在了冲脉之血逆行,大便燥结是表现在了阳明腑实。学习中医,要避免在这些地方出现混乱。

  “中医大脑”第15讲就到此为止,谢谢大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