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大脑,第17讲:瘰疬(颈淋巴结核)的治法

 西安Water 2022-05-13

  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陈胜昔,网名Water。今天带给大家“中医大脑”第17讲,瘰疬(颈淋巴结核)的治法。

  “瘰疬”这个名词,带上了病字旁(“疒”),肯定不是什么娇小可爱的女孩(萝莉)。这是中医的一个病名,现代主要是指颈部或颈腋部淋巴结结核。结核就是疙瘩,瘰疬的这种结核,有些是软的,有些是硬的,有的小,有的大。小的有玉米粒那么小,大的有拳头那么大。有些可以移动,有些固定不移。瘰疬又叫老鼠疮,有些中医著作中说吃猫肉可以治这种病,是不是真的如此,未曾验证,不可而知。

  瘰疬大多出现在颈项部、腋下、腹股沟等部位,颈项部较多,疙瘩分布成链条状,就像串起来的珠子一样。开始出现时,局部肿硬为核,起初小,慢慢变大,短时间内不会消失也不会溃烂,到溃烂的时候会流出脓水,夹有败絮状物质。溃烂以后,疮口不容易痊愈,有的一直溃烂,有的时愈时溃。

  瘰疬的产生,大多因为肝郁不舒,痰湿凝聚而结滞成核,致病原因主要是“郁”和“痰”,也有些单纯是痰引起。病程的发展一般可以分为4个阶段,先是肝火风热而气病,这个阶段一般会出现怕热或往来寒热,咽喉、脖子疼痛,疙瘩也在这个阶段出现;然后是肝经火燥而血病,这个时候没有怕热的感觉了,但是疙瘩不消;接下来由肝及脾,这时候疙瘩会化因脓肿起而变软,出现发热;最后肝脾肾俱病,疙瘩溃烂,脓水淋漓,形成窦道、瘘管。

  瘰疬从化脓开始就比较严重了,当然,传统中医的外科部分也是非常强大的。但是,当前中医外科人才太少,而目前西医通常也能解决这些问题,交给西医也是可以的。不过要明确,“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内病还得靠中医。所以我们治疗瘰疬,主要集中在未曾化脓之前。

  中医爱好者可以留意一下,瘰疬这个病机里面有一个中医的普遍法则。就是肝郁以后,容易化热,这是造成阴虚、血虚、伤精的根源之一,但是,只是肝郁,不会产生瘰疬。产生瘰疬,是因为肝郁以后,肝胆刑脾胃,脾胃出现了障碍,人体的气机升降出现了问题。升机出现问题,大多会表现出匮乏;降机出现问题,往往会表现出聚集(瘰疬就是这种表现之一)。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存在肿大一类的病人的精神很差,实际上就是升机和降机同时出现了问题。另外,气积为痰,血凝为淤,很多奇奇怪怪的病和人体的降机脱不了干系。

  肝旺挟痰是瘰疬的主要病机,对于这种类型,市面上主流的瘰疬治法和王润清的经验方大同小异。另外,王修善的“瘰疬丸”非常简捷,也推荐给大家。

瘰疬初起经验方(王润清)

夏枯草10克,川贝母9克,当归10克,玄参10克,川芎9克,茯苓9克,陈皮9克,柴胡9克,连翘9克,昆布10克,海藻10克,香附9克,瓜萎10克,枳壳9

如病较长可加三棱、莪术、沉香等。

療疬丸(王修善)

蒸玄参、牡蛎(烧红醋淬)、川贝母(蒸)各120克,夏枯草180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9克,食后开水送下。

  最后,瘰疬、瘿瘤这类病有“若眼内赤脉贯瞳人,见几条则几年死”的说法,虽然出自中医经典,但在临床上经不住考验。

  “中医大脑”第17讲就到此为止,谢谢大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