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心灵触摸生活的细节

 骑驴看史聊生活 2022-05-13

只是多一种选择

今日胡思乱想,竟回答了一个网上热议的话题:读书和不读书的区别。

在我熟知的人中,有很多人自从学校毕业后就不再读书了。他们不读书的原因很单纯,因为生活中已经不会有要考的试了,所以再读无益。可是,他们明明是识字的啊,不读书即是放弃了这个技能不用,这和中国早年那些不识字的人何异?的确,千百年来,那些不读书不识字的人也不活得好好的吗?没见哪个因为不读书而少根手指的。然而,我们如果这样想,那未免也太过肤浅了吧。

当我们年少无知开始学习文化知识的时候,有人早早地给我们选好了要读的书,只要掌握其中的知识,即可应付得了考试,这是一种被动的选择。而当我们识文断字之后,就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因为我们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选择想读的书了,再不用被他人指定范围。这种自主、自由、自我提升的机会却被很多人给轻易放弃了,因为他们根本没意识到自己在无意间丢弃了什么。

其实,读书和不读书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你是自主选择,还是被动接受,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让我们的人生多一种选择。

读书如吃饭

有人问我,以前读过的书,很多内容过后去翻,竟然被忘得七零八落、所剩无几了。那么,既然记不住,读那么多书又有什么用呢?我一笑,说,那我问你,你每天都吃饭,吃过的饭都去哪儿了?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我们吃进肚子里的食物,经过消化之后,只有极少一部分被身体吸收,大部分都随着粪便排出体外了,因为精华已被身体吸收,多余的废料留着也没什么用了,干脆排出去,变成粪肥,滋养农作物,岂不妙哉。我们读过的书、学到的知识也形同此理。那些书中的精华已被我们的思想融会,化为一个人知识结构和人格魅力的一部分,而那些我们尚且消化不了的内容或冗长无用的部分被大脑过滤后都忘记了。这里面可能会有精华漏掉,但绝大部分是不属于你的。

所以,读书如吃饭,它只是提供我们精神必需的养分,至于你能吸收多少,就看个人的能力了。

给阅读找个理由

一个朋友问我阅读那么多书有用吗?我回答,当然有用,往深了说,它可以帮你了解世界,所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文就是这个道理;往浅了说,它可以直接影响到你的写作能力,见多则识广,总比孤陋寡闻,提笔词穷好吧!他还不放心,又接着问,那小孩子读课外书呢?而且是厚厚的一本名著。那就更有用了,你想啊,小孩子平常读的作文书都是些什么人写的?大概都是些作文写得好的学生和一些写手的文章集萃,而名著之所以称之为名著,就是因为它的文学价值高,思想境界非常人所及,名家范儿在那儿摆着呢,会差得了吗?这下他高兴了,说是前几天孩子要买几本与课程无关的书,他没同意,看来是错怪孩子了,他这就把那些书都买回去。你看,连阅读都变得这么功利肤浅,我还能说什么呢?

其实我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没告诉他,阅读这件事纯属个人喜好,而且阅读也没有我说的那么立竿见影,有没有用还是个说不定的未知数。阅读只是你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但在这个事事讲求实用的社会,我们有时不得不编出那么几项阅读的好处来糊弄别人,因为不这样做,别人总会以为你无所事事,不务正业。面对世俗的压力,喜爱阅读的人不得不找出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

但我也可以很负责地告诉你,多读书,多阅读,对你的人生百利而无一害。

被手机奴役

同事在上班途中把手机弄丢了,回到单位后他开始回想各种和手机绑定的软件密码和银行卡密码,说实在的,看他那绞尽脑汁的样子,还挺令人同情的。

现代人把手机当成了万能的管家,不管什么事,都存在手机里,可以说你有连你老妈都不知道的秘密,却没有手机不知道的秘密。所以,现代人都很纠结,有时候换个手机比换个老婆都麻烦。离开老婆,你最多今天晚上的晚饭没着落了,可手机不灵了,你一下子就像没了主心骨似的慌了神。首先你已经没有了带钱的习惯,平常已经习惯了手机支付,现在一下子离开手机,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回家了,既打不了车又坐不成公交,因为无法实现在线支付。手机首先是为我们提供了高效的服务,但同时也牢牢地把我们困在了其中。所以,现在的你能离开你身边的任何人,却离不开一个小小的手机。

人们享受着高科技带来的各种便利,但与此同时也身不由己地让科技攻城略地,一步步侵占我们的私人空间,以至于我们倒活得像是个没有主权的奴隶。

其实,这是只一种错觉

主人养了一群鸡,他每天都精心照料。可小鸡仔娇气,稍有不慎就会死掉。有一天一只小鸡死了,主人便想把这只小鸡扔掉,走到半路他看到心爱的狗一直跟着自己,便起了怜悯之心。这只死鸡仔扔了怪可惜的,不如喂了狗,于是狗很幸运地吃了这只鸡。过了几天,又一只小鸡死了,主人想也没想就把它喂了狗。就这样喂了三四次之后,狗就觉得主人养的鸡就是喂它的。所以,每天饿了之后便自己吃一只鸡,主人发现他的鸡一只只在变少,开始以为是黄鼠狼叼走了,可时间长了感觉不对劲儿,便开始留意起来。这一天,狗又饿了,便径直冲向鸡群扑倒一只鸡吃了起来。主人大怒,心想这条没良心的狗,我每天好吃好喝喂养你,可你竟然偷鸡吃,他一怒之下把狗打死了。

其实这不是狗的错,而是主人错了,从一开始他就不应该把死了的鸡仔喂狗,他这样做给狗造成一种错觉,以为吃鸡是主人允许的,甚至是鼓励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事例随处可见。比如街市行乞的职业乞丐,就是人们心中的善意给了他们一种错觉,伸手即可来钱,那为何还要辛苦劳动呢?在这种错觉下他们一步步走进乞讨的死胡同。员工使老板产生错觉,认为迟发工资或克扣工资,甚至加班不给工资都是理所当然的,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习惯。正如一个寓言所说,给一个饥饿的人施舍一顿饭是在救他,若是每天都给他饭吃,便是对他最大的伤害。 

机会是个什么东西

以前,常听老师教导说,机会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均等的,它就隐藏在你的身边,有的人能及时发现,并抓住机会获得成功,而有的人却总是和机会擦肩而过。那时我就在想,机会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它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甚至连个形容它的词读很难找到,所以我最后的总结是:机会像鬼,每个人都听说过,可都没见过。

可是,那些坑爹的励志格言还是层出不群地拿机会说事儿。比如这句:机会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人。可问题是我们要准备些什么呢?励志格言里没说,它只是说要有准备,准备干什么却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为此,我专门查了词典,机会的释义为:具有时间性的有利情况。那么,既然牵扯到时间,有些事我们就只能等待。

回到开篇,其实老师教导学生完全可以用另一种方法,直接告诉他们,如果现在不好好学习,以后找对象就是填空题;现在好好学习,将来找对象就是选择题。这样说比那些模棱两可的励志格言强多了,最起码它给了孩子们一个明确的奋斗方向。多好。

做事最好的方法就是先让它开始

做一件事,最好的方法就是先让它开始,一旦开始做了,那么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你总会一步步把它完成。

就如阅读一本书,当你拿到一本厚厚的书,书上密密麻麻的文字会使你感到眼晕,但你不要轻易放下它甚至把它束之高阁,而是先阅读上一页,阅读后便可合上书去做另外的事了。此后你便会时不时地提醒自己,再去阅读一页,或者书中的某个情节某个人物让你牵肠挂肚,总要抽时间翻开看看再看看,揣摩他的所思所想,阅览他的人生经历。总之,当这本书和你产生了某种联系之后,你便能阅读完它,做一件事亦形同此理。

如果工作或生活中遇到难解决的事,甚至都没有什么头绪的时候,最好的处理方法是先想办法让它开始,让它和你建立起某种联系,这样不管多么艰难的事,你总会千方百计地把它做完。

套用雪莱的一句诗结束本文,事情都开始做了,离结束还会远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