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店民间文艺·第108期】张凤云|重庆印象之二(散文连载) ​

 lz茶店茶香菊韵 2022-05-13


《重庆印象》(二)

文*张凤云

(二)再见惊奇

一觉睡到自然醒。
醒来就去落地窗前看风景,心中默默赞叹着:真美,重庆!
早安,重庆!
同行的小姑娘比我醒得早,在拍照。我到窗前看时,太阳刚刚躲进云层里,楼下路上车流不息,停车场上车队整齐地排列着,远处错落有致的高楼背后是青山绵延,一切都那么美好!不慌不忙,到33楼吃早餐。
重庆的早餐不丰富,汤只有大米粥,大米南瓜粥,醪糟汤圆(回房间后百度:醪糟,又叫酒酿,甜酒,酸酒。旧时叫“醴”,是一种米酒,江南地区汉族传统小吃。醪糟经糯米(又称江米)发酵而成,夏天可以解暑。醪糟汤圆是中国民间一道历史悠久的小吃,将醪糟兑水烧开,放入汤圆,通常是无馅,待汤圆浮起后,加入少量桂花即可。醪糟汤圆清香爽口,有酒味但不浓烈。)

看了饭锅旁边标的字,没吃过!又问服务生,没听懂!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便舀一小勺放碗里,慢慢品尝,酸酸的,甜甜的,不好吃!想到了在凤凰喝的拦门酒,想到了东平糟鱼,人有思维真好,可以纵观千古,横打八荒,可以思接千载,神游万仞,我常常走神,由生活的一个触发点,思绪万千,信马由缰,幸也?不幸?
从佳怡斯到会展中心,坐轻轨只有一站路,所以我们决定步行,融入其中,找一找做“重庆市民”的感觉。
重庆交通便利,红绿灯少见,但地下通道,天桥,随处可见,更多见的是台阶,路随着地势或上坡或下坡,这样的地方总有很多台阶,方便行人不绕远。
街道干干净净,地面微微湿,几乎不见随手丢弃的垃圾,空气湿润、清新,没有浮尘。到处是树,绿树成荫,手掌大的不知名字的黄叶从树上飘然而下,旁边那棵树却刚刚绽出嫩绿的新芽,而这时,正是初夏,我笑:看,重庆现在有三个季节!
每隔不远就有供人休息的座儿,或路旁,或树畔,随时可以小憩,甚至小睡。我想,大概台阶太多了,怕人走累了,就设了这么多座儿供人休息吧,很人性化。随处可见悠闲漫步,惬意说笑的人们。少见行色匆匆的赶路人,即使是棒棒们也没有在吆喝着招揽生意,而是在路旁有说有笑,或随处坐或倚棒立,根本看不到为生活奔忙的焦虑和匆忙。
在这里,你会不自觉把匆匆的脚步放缓,放缓,缓到和这个城市的气场相调和。但依然感觉,我们几个是这个城市最匆匆的人!
从会场出来天色尚早,信步走过大桥,立交桥,地下通道,漫步路上,长满爬山虎的绿墙向前延伸着,竟然到了大名鼎鼎的解放碑!
 
解放碑是重庆标志性建筑之一,是抗战胜利和重庆解放的历史见证。
于1940年3月由国民政府兴建,高26米(七丈七尺,象征“七七”抗战),意指坚决抗战的精神丰碑,命名“精神堡垒”。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在“精神堡垒”原址上修建了“抗战胜利纪功碑”,1950年由刘伯承改题“人民解放纪念碑”,简称“解放碑”。
其实一条街道有时能映衬出一个城市的灵魂,解放碑之于重庆,就像王府井之于北京,南京路之于上海,春熙路之于成都,山塘街之于苏州,八角街之于拉萨一样,也许在一条老街上驻足、闲逛才是打开一座城市的正确方式。
流光溢彩的街道,熙来攘往的人群,我们惊叹着,在解放碑前拍照留影。最让我高兴地是,这道街上,汇聚了重庆的美味小吃,应有尽有。我们吃了最有名的重庆小面,然后坐轻轨回去。听说,这里还有一道轻轨是穿楼而过呢!
比我期待中更好!
重庆,明天,你将带给我怎样的惊奇?                         
 2016年7月17日(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张凤云,林州市茶店人,现任教于阜民中学,爱读书,爱写字,爱运动,爱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