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明代天柱人民反抗斗争史料
2022-05-13 | 阅:  转:  |  分享 
  
明代天柱人民反抗斗争史料(明)洪武二十四年,嫩草坪各侗苗叛,左都督杨文讨平之。(《湖南靖州志》卷十一,兵燹)(明)洪武二十四年靖
州嫩草坪苗叛,左都督杨文奉同茆成讨之。设天柱守御千户所。(光绪《湖南通志》卷八十三武备六,苗防三)(明)洪武三十年,古州林
小斯叛,楚王、湘王出师,杨文、韩观、宁忠自沅州伐木开道二百余里抵天柱,与贵州都指挥陈暹兵会,犄角并进,生擒小斯设铜豉卫、所(旧志)
。(《湖南通志》卷八十八武备志十一,兵士三)韩观,成子也。洪武三十年古州蛮林小斯倡乱,命(韩)观以付总兵与杨文讨之。剿平臻
剖六洞、螃蟹、天柱、天堂、大坪、小坪诸寇。(康熙《贵州通志》卷十七名宦“韩观”条)杨文,含山人,洪武三十年,古州蛮林小斯以
妖术倡乱,命楚王帅师,湘王付之,以左都督杨文充总兵官,佩征蛮前将军印简,徙二十万,由沅州伐木开道二百余里。营天柱县。杨文等率偏师直
抵洪州、泊里、永从诸洞寨,分道夹攻,大破之,擒首或(割取耳朵)二万余人。(康熙《贵州通志》卷十七.名宦“杨文”条)(明洪武
)三十年(丁丑,一三九七年),古州侗蛮林宽,自号“小师”聚众作乱,攻龙里。千户吴得率摩上驰击之,中毒驽死。命左都督杨文为征蛮将军,
都督同知韩观付之,统京卫、江湖兵行征。已,林宽为指挥朱俊所缚,送京卫。冬十月,兵至沅州、伐山开道二百余里抵天柱,遂涉苗境,营小
坪,而以偏师别由渠阳,零溪西南山径衔杖夜发,犄角以进,分道夹攻,直抵洪州、泊里、福禄、永从诸洞,大破之。都督顾成亦剿平臻剖六洞、螃
蟹、天柱、天堂、大坪、小坪诸寇。班师回京。(《明史纪事本末》卷十九“开设贵州”条)沅埕塘石刻,永乐十二年,在天柱沅埕塘绝壁
。天柱沅埕塘绝壁有宇,摩挲可观。明永乐十二年,总兵梁福等进讨诸苗还所记也。(晏斯盛黔中水道考)白岩塘诗刻,永乐中,在黎平北
清水江白岩塘上,土名鸡公关。嘉庆十五年,都司梁福破五溪蛮,作诗刻石记事。诗曰:万丈深潭挂碧岩,此关高距实难开,辰蛮不识将军计,疑是
神兵天上来。至今尚存(《黎平府志》金石)。按:梁福于永乐中将兵平苗,白岩塘诗若果梁福所题,则当在永乐时,黎平府志谓在嘉庆十五年,相
隔太远,恐误。(民国《贵州通志》)(查:康熙《贵州通志》名宦传“彭伦条”,白岩塘在天柱,现今天柱确有白岩塘的地名。白岩塘诗
刻是否就在这里,不很清楚,因为现在这里并未看到有什么诗刻,也没有关于诗刻的传说。而民国《天柱五区团防志》提到的白岩塘,则“在今锦屏
县八阳河口上三里鸡寇山下白岩乳滩右岸”。“明白岩塘诗刻”究竟在哪里?有待考究。)(民正统十四年)九月,(甲辰)都督同知率师讨湖
广,贵州叛苗。……丙午,苗围平越卫,调云南,四川兵会王骥讨之。(明史卷十二本纪十二)(正统十四年四月)壬戌,湖广、贵州贼大起
,命王骥讨之。六月庚戌,靖州苗犯辰溪,都指挥高亮战死。(明史卷十)正统十四年,靖属黄柏寨苗,贵州黎平府属勾猛绞桥,广西蒙顾拜
洞等处苗叛,杀靖州知州苏悉敕,保定伯梁瑶统总兵,都督福寿充左副总兵,王斌右副总兵同参将安顺李震等克平之。(《湖南靖州志》卷十二
兵燹)会同,宋崇宁始筑土城,明洪武初虽修筑,亦未完固,正统十四年,侗苗傅良作乱攻陷无完堵,天顺四年重修。(《湖南省会同县志
》卷一会同里村,按旧志,在城、乡等二十三里,上下侗乡一十四里,苗民一里,共三十八里。明洪武间苗民叛变,残破侗乡十四里,因省十里
总编为四里,立天(柱)、文(溪)二所。景泰三年,苗又寇毁大民,因归并三里,去苗一里,约为二十四里。成化八年析为二十七里。正德人民消
耗,约为一十五里,后苦混扰复,析为二十七里。万历二十五里,天柱守御千户所吏目朱梓抚苗向化,申详抚院江东之题准。割会同远口乡第七图一
里,上下侗乡三里,苗民一里建立天柱县,实存二十三里。(《湖南省会同县志》卷二建置)……有明一代,侗苗除不断的和汉民族在今天
柱、会(同)、靖(县)一带发生个别的零星争斗仇杀不算外,曾有一次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战争,那是在明正统十四年,侗苗傳良攻陷了极大的
屠杀,才渐渐平息;景泰二年八月,傅党又倾巢出犯,这次又是汉族得胜,于是大修城池,以防苗犯。(江仁杰、朱泽生《会同全盘情况的了解
》)景泰二年,天柱远口,清水江苗叛,陈友领汉达,官军据险置伏,擒斩无数,三年,同都指挥江迪捕贼于武罔灭之。(《湖南靖州乡土
》志卷一)(景泰二年)平蛮将军梁瑶讨贵州苗,自沅州进兵破贼于香庐山。伪王韦同烈等斩首千级(明史,梁瑶传,宝庆府志:天柱、清江苗
乱,梁瑶讨平之,奏留王斌率官兵镇靖州,谓之轮戍军)。(李震等破天堂、邛水、洪州苗后)(景泰六年)邛水十四寨苗寇结连洪州生瑶四万
余众侵扰,(方)瑛议调各省兵共七万有奇,分为三路,九月进抵邛水(今三穗)凡四十余日,连破平之,十一月与尚书石璞移师夭柱率陈友等,分
击天堂诸寨,复大破之,擒伪侯伯以下千余百人。(光绪《湖南通志》卷八十三武备六苗防三)景泰二年四月,“附王来奏捷疏”中说:湖广
之贼莫强于天柱、靖州、铜鼓、五开等处。(民国《贵州通志》前事志九)(景泰)三年秋,(王)来劾(方)瑛法事,置不问,(王)来召还
,命(方)瑛镇守贵州。其冬,讨白石崖贼,俘斩二千五百人,招降四百六十寨,进左都督。七年,贼渠蒙能攻平溪卫,都指挥郑泰等击却之。
(蒙)能中火枪死。(方)瑛遂进沅州,连破鬼板等一百六十余寨,与尚书石璞移师兵天柱,率陈友等分击天堂诸寨,复大破之。克寨二百七十,擒
伪侯伯以下一百零二人。时英宗(朱祁镇)已复位,捷闻,(石)璞召还(方)瑛留镇贵州、湖广。(方)瑛讨蒙能余党,克铜鼓、藕洞一百九十五
寨,覃洞、上隆诸苗各斩其渠纳款。帝嘉(方)瑛功,进侯。天顺二年,东苗王把诸等偕伪号,攻都匀诸卫。命(方)瑛与巡抚白圭,合川、湖、云
、贵兵讨之,克六百余寨。边方悉定,(方)瑛前后克寨二千,俘斩四万余。平苗之功,前此无与比者,寻卒于镇,年四十五,帝震悼,赐谥忠襄。
(方)镇天姿英迈,晓古兵法。尚上练兵法及阵图,老将多称之。(《明史》卷一六六,列传五十四“方瑛”条)(明英宗天顺元年)
方瑛与石璞移兵天柱,帅陈友、李震等分击天堂、小坪、墨溪诸寨,大破之克寨二百二十七,擒伪王侯以下一百二人,捷间,召(石)璞还,(方)
瑛留镇贵州、湖广。(以上明纪、明通鑑、方瑛传、李震传苗防备览并同)(民国《贵州通志》卷十)天顺四年,西堡蛮贼聚焚劫,镇守贵州
内官郑忠、付总兵李贵(明纪不及李贵)请调川、云都司兵二万,並贵州宣慰安龙富兵二万进剿,十二月至阿果,擒贼首楚得隆。斩首二百余级,贼
奔白石岩,复斩七百余级,焚其巢而还。(明史,明纪,续通考)(民国《贵州通志》卷十)天顺七年春正月,丙辰,湖广洪江苗叛,诏湖广
、贵州诸将会师讨之,冬十月乱平。(明通鑑)是冬,湖广总兵官李震平赤溪、湳洞请苗,二部旧置长官司,至是叛苗据之,(李)震会贵州总兵官
分道进讨,贼飞天侯等,破寨二百,遂复长官司,进(李)震都督同知(明史)(民国《贵州通志》前事志十)(天顺七年)……方瑛讨苗
,乞(李)震随军,诏许立功赎罪。已从(方)瑛大破天堂诸苗,仍充左参将。方瑛平铜鼓诸贼,(李)震亦进武罔,克牛拦五十四寨,斩获多,进
都督佥事。成化改元,守备靖州都指挥庄荣,奏贵州黎平诸府密迩湖广五开诺卫,非大将总领不可,乃复命(李)震兼镇贵州。未几,获贼首苗
鼓虾。荆、襄贼刘千斤、石和尚为乱,(李)震进讨……。时武罔、沅靖、铜鼓、五开苗复峰起,而贵州亦告警。(李)震言贵州终难遥制
,请专镇湖南,许之。乃还兵,由铜鼓、天柱分四道进,连破贼,直抵清水江,因苗为导,深入贼境,两月间破巢八百,焚庐舍万三千,斩获三千三
百,而广西瑶劫桂阳者,亦击斩三千八百有奇。(《明史》卷一六六,列传五十四“李震”条)靖州苗乱、湖广总兵官李震檄(彭)伦会讨
,军至清水江,诸熟苗惊,欲窜。(彭)伦与佥事李晃计曰:“苗窜必助贼”,乃急抚定之。又缘道降天堂、小坪诸苗。既抵靖州,(彭)伦将右哨
出城布营,贼走据高山,(彭)伦军仰攻之,贼败走。遂渡江捣其巢,大获。乘胜攻白崖塘,崖高万仞,下临深渊,称绝险。(彭)伦会左哨同进得
径路,夜登,贼仓皇溃。追斩二千余级,俘获如之,尽夷其寨。初,臻、剖六洞苗侵熟苗田,不输赋,又不供驿马,有司莫敢问。(彭)伦请人
喻之,顿首请如制,禄功,进都督金事。(《明史》卷一六六、列传五十四“王信”条)天顺七年,镇守湖广太监郭闵奏贵州、洪江贼(乾
志及黔史作洪江、沛洞贼)苗鼓虾等纠合二千余人伪称王侯,攻劫湖广、镇远屯寨,抚谕不服,请会兵进讨,命总兵官李震、李安等分道入,贼退守
平坤寨,官兵进至清水江,获苗鼓虾等,并斩贼首飞天候苗老的额头等六百四十余人,并复黎平之赤溪、湳洞、贼平,(明纪、续通鑑)。(天
顺)七年,镇守湖广太监郭闵奏洪江、湳洞贼苗鼓虾,复纠合谢用良、陈三清等二十余人据赤溪、湳洞,伪称王,攻劫湖广囤寨,杀掠人民,抚谕不
听,诚恩兹蔓,当合兵进攻,受命总兵官李震、李安讨之。十月,(李)震率参将高端与(李)安分道直击,贼退守平坤寨,追至清水江,获(谢)
用良,(陈)三清,并斩飞天候苗老的额头等六百四十余名。赤溪、湳洞遂平,独鼓虾逸去,至成化年始为庄荣擒获伏诛(黎平府志)。按:苗
鼓虾,据土司传,天顺七年之役云已获矣。独(李)震传云成化改元始获。土司传概略记一事之始末,不若(李)震传,遂年记载为详也。明纪、明
通鑑皆作成化元年者,惟李震传黎平志获鼓虾年月与二史同。惟获贼之人作庄荣与史异,意(庄)荣时辖于(李)震史,以功归主将,故言(李)震
传,则确志有功之人,故言(庄)荣与始设清浪卫守备以彭伦为卫都指挥使。(民国《贵州通志》前事志十)宪宗成化二年,五开军调戍广
西,靖州、铜鼓、五开等处苗乘虚入犯余庆,靖至衡湘,远近骚动,巡抚王俭不能讨,乃诏右都督(李)震督诸军由铜鼓、天柱诸境分道进击,令指
挥庄荣伏兵龙堡乡,尽歼之,复破八百余寨。十月高端进远口,战不利,已而克蔡溪,地盆等寨。彭伦进槐溪,袭杀伏贼数百。刘敷、李震进鬼井
,克九虎塘,拔其大栅,斩首三千级。自九虎塘至赤溪,林青沿亘,(李)震等令军士雉除荆棘,辟险障为通途,进屯虫黄。十一月,与彭伦夹
攻茅坪,四虎塘,排洞赤溪、江口、清浪等寨,遂营排洞,以便漕粮(利用河道运粮)。已而苗贼八千余人屯赤溪,附险据敌,复令高端率庄荣诸材
官循溪之左,彭伦督诸材官之右,命一校领兵由申流溯回策应,庄荣等进薄贼阵斩藏颇多,贼旋引去,追至白崖塘,贼众尚万余沿江保险。(庄)荣
等整兵夜半传发冒险入,逼贼巢,贼睡方熟,军至鼓噪,始惊醒,擒斩俘获及堕崖溺水死者无数。十二月,进攻阳洞、地坪,焚其巢,次年正月
复军赍轻粮进捣黄蜂,地蛇、劫里、败洞,清水溪诸寨,所至皆捷。自进兵以来凡八十余日,攻下大小苗寨六百二十处,斩谶八千余级,俘获万余,
诸蛮悉平。(民国《贵州通志》前事志)(成化)十年,贼首陆豆渠等作乱,劫至晨州,宝庆地方,命总兵官李震等分兵征剿,贼远遁(有
白岩塘诗刻)。十一年,清水江苗乱,命副使刘敷、都督李震、指挥庄荣等及汉土官军十万,分五道进击。(光绪《黎平府志》师旋五)
(成化三年)三年春三月湖广总兵官李震讨清水江苗,平之(明史)。李震之还军也由铜鼓、天柱分四道进,连破贼,直抵清水江,因苗为导
,深入贼境,两月间破巢八百,焚庐舍三千三百,而广西瑶击桂阳者亦击斩三千八百有奇,(李)震威名著西南,苗僚闻风畏慑,呼为金牌李(明纪
、明通毓)。先是成化二年,五开军调戍广西,靖州、铜鼓、五开等处苗乘虚入犯余庆,近至衡湘,远近骚动,巡抚王俭不能讨,乃召右都督李
震,督诸军由铜鼓、天柱诸境分道击,令指挥庄荣伏兵龙堡乡,尽歼之,复攻破八百余寨(黎平志)。茅坪诸处苗乱,官军讨平之(纪要)。
水冲诸夷为患,因设堡筑城,拔卫军戍守(纪要)按:水冲事见黎平铜鼓卫、枫香堡注;茅坪事见镇远相见堡注(茅坪寨并见黎平洪州司)。
原作二年,然史每以铜鼓、茅坪事连书(如上录彭伦传称:彭伦讨破茅坪、铜鼓叛苗,十一年石全州之役,黎平志也有茅坪名)。(民国《贵州
通志》前事志十)明成化间,苏苗子李惟先乱,大军溯沅水西上,直捣白岩塘平之(在今锦屏县八阳河口上三里鸡冠山下白岩乳滩右岸。(
民国《天柱县五区团防志》)彭伦(明朝名宦)永定卫指挥,成化中充参将镇守清浪凡三十年,屡平茅坪、绞洞、古州、邛水诸贼,而天柱白岩
塘之功尤其迁都督佥事移镇贵阳致仕。(康熙《贵州通志》卷十七名宦)(作者:陈代清。1985年刊登于《天柱县志通讯》)方瑛资
料:方瑛生于明成祖永乐十四年(1416年)。明英宗正统(1436年-1449年)初年,方瑛以舍人身份随父亲方政征麓川。方政在第一
次麓川之役中战死,方瑛发愤,矢志要报父仇。最初,他承袭指挥使之职,后来朝廷论方政战死之功,将其升为都指挥同知。正统六年(1441年
),方瑛随王骥参与第二次麓川之役。在战斗中,他率兵六千突破叛军营垒。叛军首领身着黄衣正坐在帐幕中,方瑛直向前冲,左右的人斩杀了数百
名叛军,踩死无数人,于是将叛军根据地夷平。方瑛因功升为都指挥使。不久,他又随王骥击破贡章、沙坝、阿岭等地的叛军。再升为都督佥事,管
后军都督府事务,又充任右参将,协助镇守云南。正统十三年(1448年),方瑛又随王骥参与第四次麓川之役,攻破鬼山大寨。战后,方瑛留镇
云南。折叠累功西南景泰元年(1450年),朝廷认为方瑛有将才,命都督毛福寿去接替他。方瑛入朝后,升任都督同知。他刚抵京不久,贵州苗
人就发动叛乱,道路梗阻,王骥请求让方瑛前来讨伐。同年四月,方瑛被任命为右副总兵,与保定伯梁珤、侍郎侯琎将苗人逐一击退。战后,因功进
升为右都督。他又攻破赏改等寨,擒获伪苗王王阿同等人。侯琎病逝后,都御史王来接替他总督军务,分道往香炉山击贼。方瑛从龙场进兵,大破贼
人,讨平了他们。景泰三年(1452年)秋,王来弹劾方瑛违法之事,明代宗朱祁钰置而不问。王来被召回后,朝廷命方瑛镇守贵州。同年冬,方
瑛率军讨伐白石崖叛军,俘虏和斩杀二千五百人,招降四百六十座敌寨。论功进升为左都督。景泰五年(1454年),四川草塘的苗人黄龙、韦保
作乱,自称平天大王,抢掠播州的西坪、黄滩。方瑛与巡抚蒋琳会同川兵进剿,叛军首领全部就擒。方瑛便分兵攻克中潮山和三百滩、乖西、谷种、
乖立等寨,擒获伪王谷蚁丁等人,斩首七千余级。折叠入统京营平定黄龙等人不久后,廷臣认为应将禁军交给方瑛统率,朱祁钰便将其召回,同武清
伯石亨一起总督京营军务。朱祁钰下诏进封他为奉天翊卫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封爵南和伯,食禄一千石,赐诰券,予子孙世袭。折叠再
平苗乱景泰六年(1455年),蒋琳上奏说方瑛以前守贵州时,边境安宁,苗蛮畏服,请求派他回贵州。朱祁钰不许。不久,湖广苗人反叛,朱祁
钰任方瑛为平蛮将军,率京军去讨伐,而派御史张鹏在他的后面暗中观察。张鹏回来后上奏说方瑛所过之地秋毫无犯,朱祁钰非常高兴。景泰七年(
1456年),叛军首领蒙能攻打平溪卫,都指挥郑泰等人将他击退,蒙能被火枪击伤。方瑛于是进入沅州,连破鬼板等一百六十余寨。他又与尚书
石璞移师天柱,率领陈友等人分击天堂等寨,又大破叛军。共攻克寨二百七十座,生擒伪侯伯以下一百零二人。当时英宗朱祁镇已经复位,捷报传到
朝廷,石璞被召回,方瑛留镇贵州、湖广。方瑛讨伐蒙能余党,攻克铜鼓、藕洞等一百九十五寨,覃洞、上隆等地苗人分别斩他们的首领来归附。朱
祁镇嘉奖方瑛之功,进封他为南和侯,岁禄一千二百石。天顺二年(1458年),贵东苗人干把猪等人僭称伪号,攻打都匀各卫。朱祁镇命方瑛与
巡抚白圭会同川、湖、云、贵的部队讨伐,攻克六百余寨。生擒干把猪及其部属六百二十一人,斩首四千七百九十级,俘获男女五千五百余口,边
境地区全被平定。折叠卒于镇所天顺四年十月二十八日(1460年11月10日),方瑛在驻镇之地去世,终年四十五岁。朱祁镇闻讯后,惊愕悲
悼,为其辍朝一日,赐葬祭,谥号"忠襄"。折叠编辑本段主要成就主词条:麓川之役、贵州、湖广各族人民大起义平南徼:正统(1436年-1
449年)初年,方瑛随父亲方政首次出征麓川。此后分别于正统六年(1441年)、正统十三年(1448年)随王骥参与第二次麓川之役、
第四次麓川之役,屡立战功,并协助镇守云南。殄东苗:方瑛自景泰元年(1450年)至天顺四年(1460年),多次讨伐贵州、湖广等地的苗
人起事。前后共攻克近二千座寨,俘虏和斩杀四万余人。平定苗人之功,此前无人能比。折叠编辑本段人物评价折叠总评方瑛天姿英杰,通晓古代兵
法。他曾向朝廷献上练兵法和阵图,老将多称赞他。为人廉洁,谦和而不自我夸耀。他所到之处,都实行能维护当地社会安静的措施,人民很怀念他
,长久不忘。方瑛为将,纪律严明,赏罚必信,临阵勇敢,善于安抚士兵。士兵都乐于为他效力,因此得以屡立战功。折叠历代评价苏霖:右都督
方瑛,骁勇有为,本良将也。(《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引)李贤:①公天资英迈,才识通敏。凡古兵法,虽皆精晓。而行师制敌,不祖故常。运用之妙,恒出人意,是以所向克捷。尝疏练兵法及图诸阵势以献,上深嘉赏之。其待裨将,以诚抚士卒,以恩接士大夫,谦恭而有礼,是以上下无不得其欢心者。回视古之良将,岂多让哉!(《方公神道碑铭》)②赳赳方公,出自将门。钟气之秀,迥然不群。帅其父兵,庸以自効。究厥所存,惟忠惟孝。既平南徼,复殄东苗。威震殊方,受帝之褒。帝曰虎臣,孰敢予侮。南顾无忧,功迈尔祖。左右股肱,是托是膺。委之重镇,光此中兴。玉带貂蝉,金书铁券。报公之勋,惟帝之眷。公本武臣,有礼有仁。遇彼章缝,盎然生春。在古或难,于今乃见。天不慭遗,匪常斯变。西山之麓,有石峩峩。有铭在刻,千载不磨。(《方公神道碑铭》)孙继宗:瑛为人谦和不矜,廉介有为。平居自处若怯,至于行师,则纪律明,赏罚信,临阵勇决有可称者。尤善抚士卒,西南夷民深怀其惠,至今称之不已。(《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沈德符:彼瑛生前屡为大帅,颇着劳绩。(《万历野获编补遗》)张廷玉:韩观诸人,虽功最焯著,而皆以威信震慑蛮荒。(《明史》)360百科“方瑛”词条
献花(0)
+1
(本文系岱青法治文...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