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讲义:想象,是诗的翅膀(第四讲)

 红尘翩翩lyi82m 2022-05-13

想象,是诗的翅膀

      想象,是诗歌表现手法的一个方面。在一定意义上说,沒有想象就沒有诗。从古人诗词中会看到,作者本来在自我抒怀,但笔锋一转,突然落到对方身上。这样,意境蓦然开阔,别具情味,并使作者的感情更深刻的表达出来。

      杜甫有一首《月夜》诗,这样写道: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这首诗的前六句,写远方妻、儿在月夜的情景,一句也没写自已在月夜如何。正是.“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而且不说自已看月忆人,却说妻子看月忆己。接着,不说自已看月忆儿女,却偏说儿女看月不懂得思念自已。正因为儿女年幼“末解忆长安″,则显得母之忆,辞情更苦,也照应了次句的“独″。再后又想象妻子忆己的情境:雾深露重,头发己被打湿;伫望既久,玉臂都很凉了。一“湿",一“寒″,见出望久,见出忆深。最后,才表示出诗人满怀希望:什么时侯我们才能共倚薄帏(虚幌)一同看月,让月光看见我们由共流泪到泪痕干?杜甫的设想和想象,合情合理,远比自己如何看月忆人,更加情深以往爱意弥坚。

      李清照的《怨王孙》词,写她秋日里一次出游: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己暮,红稀香少。水色山光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开头说秋风萧瑟,波光浩渺,红稀香少,景色一片凄清。但接下来唱得却是另一个调,“水色山光与人亲”,是想象,是诗人的主观心里感受。实际上是“水色山光”作用与人,因而才感到它可亲可爱。而无知的山水,也就具有灵性了,也就更加可爱了。下片开头两句,是秋色秋光的写实:莲花结子,荷叶衰残。岸上的花与沙洲上的草,一红一绿,相互衬映。最后三句,又是想象:沙滩上假寐的鸥鹭头也不回,好像在怨愤人们这么早就回来了,一点也不懂得欣赏湖上美丽的景色。这三句的写法和上片后三句完全相同,都是变主观为客观,即把自己热爱自然的主观意识,赋予山光水色和眠沙鸥鹭。正是通过想象,把自己对湖光山色的流连难舍的眷恋之情,细致深刻地表现了出来。

    描写杨贵妃的美丽,李白说“云想衣裳花想容”,白居易说“芙蓉如面柳如梅”,这是想象,也是比拟。

     《文心雕龙。神思》篇,就极力推崇飞腾的,浮想联翩的想象。书中说“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这种想象,不受时间空间制约,你可以想到千年以上,万里以外;你可以想到各种美妙的境界,像珠圆玉润的声音;你可以想到壮丽的景色,像风舒云卷;你可以由地想到天,由眼前想到以往的已后的千万年……总之,诗人需要戴着感情的“眼镜”,来观察和反映生活的。尽管生活中的事物千姿百态,万景纷呈,却无不染上作者的感情色彩,以至于打破事物间固有的联系,或改变事物原来的特征,而依作者的感情要求,予以称心如意的安排。

      我发在群里的[七律·致野地鸢尾花],是一首听群友聊鸢尾花,赞鸢尾花,和看了发在群里的图片,联系我少年时的记忆写的即兴之作。我在颔联颈联中都用了想象,因“鸢"而想。所以尾两句写了“休叹我辈无飞志,艳馥洇风上昊端″。这句是想象的大结局:谁说我已不象苍鹰那样翱翔兰天了?我的艳色,我的香气己染了风,并由风带上了浩翰的天宇。

  附:

律·致野生鸢尾花

偏怜湿地野芜难,

但有葳蕤一色单。

愿化香薰陪劲草,

还题紫韵冠芳兰。

笑看朋俦翔翰宇,

挚贻鸢尾结鸿鸾。

休叹我辈无飞志,

艳馥洇风上昊端。

     再比如我发群里的两首词作《城市杜鹃》和《咏古树银杏》都是带着丰富的想象的:从北方瘠崖上的灿烂到荒古时期的恐龙剑齿虎。

附:

永遇乐·城市杜鹃之联想

     尚乃伊乎?劲筋安在,虬骨何处?塞北曾经,穷崖丽遍,撩惹啼春雨。峥嵘陋境,贫寒不易,恪守自家清誉。寄江南,甘人把握,叛了籍贯宗祖。

      凌寒罔屈,春华乡梓,志士当年如许。卖祖求颐,卑躬乞赏,奸佞遭喷诅。一花两品,同人异志,良莠尽由分付。茶余也、缘花寄理,莫愆杜宇。

永遇乐·咏古树银杏

     几日沉思欲赋一阕为银杏古树,却总乏动心之句。昨夜梦中竟伏案赋成,醒来亦印象清晰,遂录之。——题记

     银杏听宣:而今潇洒,忒较名度。羽扇仙风,青衣道貌,俨若韬文武。修颀俊朗,悠然傲世,似具大方风骨。却原来、书详典复,盛名远至荒古。

      流生累变,幸非殇没,汝尚知祖宗否?初辟鸿蒙,峰峦一统,任尔身高举。森森荫蔽,欣欣苦蕨,恣肆恐龙剑虎。境迁矣、唯存汝辈,任人景慕!

     诗界大贤曾说“诗要用形象思维″。诗人把自己的印象、感受和在生活中所接触的形形色色事物表达出来,要借助于想象。这种想象经过诗人的思维活动,会受每人不同世界观的制约而出现不同的表达样式。比如,古诗中咏月的作品很多很多。张若虚对着春江花月夜的一片美景,想象到“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而杜甫对月怀念家人时想象到“砍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后来杜甫漂泊夔州时,家隔千里之外,想象又不同了:“斟酌嫦娥寡,天寒奈九秋″。由于自己的孤独寂寞,想到嫦娥的孤寂独处,该怎样度过萧瑟的九秋呵!

     浮想联翩是诗的一大特色。一般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人,常常是浮想联翩的。但浮想联翩必须符合实际,得合情合理。比如你要写城市人口众多,住、行都拥挤,说“如能借月三方地,宁访嫦娥伴寂寥”,这是想象。但你就说“天上月宫咱作主,今来彼往但由身″,就不合情合理了,是不现实的瞎说。

     也就是说,浮想联翩决不是脱离实际的向壁虚构,而是立足于现实,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行象,所以写来如真可信,仿佛可见,似若可闻,而产生深邃感人的艺术力量。

     想象是诗的翅膀,沒有想象,诗就不能飞翔。如实的描绘再好,也只能得其“形"而不能传其“神"。但想象决不能靠冥思苦想,或灵机一动,它必须植根于坚实的生活土壤中,才能结出“佳果″。脱离生活的“空想",是不能达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境界的。

      总之,写诗要善于用想象,而想象不等于“空想",要有扎实的生活积累,文学素养的积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