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赤峰的春风

 捉光凑影 2022-05-13

图片

「春风朝夕起  吹绿日日深」

作者  |  远方
绘画  |  孙景明
赤峰的春风

赤峰的春风,有南风,也有北风。南风较轻柔,有暖意,稍湿润。而北风,虽然没有冬季的彪悍,但仍很狂野。这些南来北往的春风,直接决定了赤峰的春雨。

赤峰缺少春雨。虽然这里也春色满园,但那是野花野草给我们的假象。野花是个没人搭理的孩子,适应能力特强,空气中有点儿水汽滋润,就灿烂夺目。小草更是好伺候,时间一到就破土而出。所以再缺少春雨的地方,也都满眼春色。


仅有春色,不足以解决人们的生存,种庄稼才是正业。而庄稼则是人类惯坏了的宠儿,没有足够的雨水,它是不可能随意茁壮成长的。仅靠土壤中残存那点儿没刮跑的水分,播下的种子,甚至连个芽儿都不发。可见,人们表面上在欣赏春色,内心深处却是在盼望春雨。但赤峰这春雨,来得极不情愿,真乃“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图片

绘 | 孙景明

赤峰是季风气候区,冬季北风多,夏季南风多,一年四季都有风。很多人怕风骂风,这真是大错而特错。要知道,大凡下雨,都必须是冷暖空气相遇,而冷暖空气相遇,必须要借助于风。

你注意到冬季农民家庭烧火做饭热气腾腾的景象了吗?那就是冷热气体相遇,结成了水珠,呈现出白色。而夏天,即使一壶滚烫的开水,也看不见水蒸气冒出,这是因为水蒸气遇不到冷气。

天上的云,和此类似。冷热空气相遇,水汽凝结成水珠,天空白云飘飘。水珠互相碰撞变大,天空阴云密布,雨滴就落下来。春季,暖湿的南风和干冷的北风正面交锋,双方交战的前线,就是降雨地带。

在中国,春风由南向北推进。三月份,南风开始在南方沿海登陆,四五月份推进至长江中下游地区。此时,双方势均力敌,战事呈胶着状态,战线在此徘徊一月有余,前后推拉,反正就是不离开,形成梅雨季节。阴雨连绵,见不到太阳,引得南方人大为不满。所以长江流域的人,最怕梅雨季节。

图片

绘 | 孙景明

而此时的赤峰,仍是北风居多,南风稀少。到了四月,才偶尔南风徐徐,更多的是北风嗖嗖。南风北风虽偶尔对阵,但都是枪炮零星,远达不到硝烟弥漫。天空阳光明媚,降雨量实在有限。所以,这里虽然满眼春色,却是“东风无力百花残”。

甚至到了五月,北风势力仍然强大,南方突进的那点儿暖湿气流,在赤峰上空往往被迅速击溃,向南退却。北风路过赤峰大举南下,去支援南线作战,降雨也就在赤峰以南发生。真是害人不浅。

这战线何时才能推进到赤峰?六月以后。此时南风开始强劲,战线推向华北,华北南部雨季来临。而华北北部的赤峰,雨季还要稍晚。所以,赤峰的雨季是七月——也仅仅是七月,宝贵的一个月!到了八月,南风势力又减弱,雨又开始减少。

风能给我们带来雨,如此说来,有风是件大好事。只是,风“调”雨才能“顺”。赤峰虽然拥有南风和北风,但南北风不对称,时间和空间布局又极不合理,结果是春季少雨。这是地形地势、地理位置影响大气环流造成的,在可预见的未来,没办法解决。

图片

绘 | 孙景明

虽然如此,我们也要感谢苍天——风毕竟是有了,比起那些没风的地区,我们不知幸运多少倍。赤峰距离海洋较远,如果没有风,这里还不得都变成沙漠前些年有专家说,通过他们的努力,中国北方风速减小多少多少。且不说风速减小是不是他们的功劳,问题是没风也没雨了。想起前些年的雾霾,也与空气静止有关,令人毛骨悚然。万一某些专家说的是真的,风让他们给整没了,那肯定是大灾难。

气候就是这样了,我们无力改变,但赤峰的农民们也学会了适应。根据经验,抓住了春苗,就保住了一多半的年景。所以,有时候,偶尔来一场春雨,农民便抢墒播种。没雨则使用地膜,或抽水浇地,总之就是千方百计让禾苗先长出来,并维持住生命,等待雨季来临。七月份,赤峰的庄稼才真正开始育肥,如果赶上雨水充足,庄稼眼看着往高了蹿,夜间都能听到“咔巴咔巴”的响动。这是农民最喜欢的音乐。

赤峰平均年降雨量约380mm,其中南部约450mm,北部约350mm。年复一年,我们就这么盼春风盼春雨,盼望这有限的雨水能降落在庄稼出生到成长的关键时间节点上,真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盼”绵绵无绝期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