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列女传》卷之四 贞顺传:卫寡夫人

 zqbxi 2022-05-13

        夫人者,齐侯之女也。(这位卫国夫人,是齐侯的女儿。)嫁于卫,至城门而卫君死。 (她许配卫君,出嫁刚到卫国的城门,卫国国君就死了。)保母曰:“可以还矣。”(古代贵族家子女都有保姆照料生活起居。保姆告诉她,既然国君死了,我们可以回去了。)女不听,遂入。(古代女人,既然出嫁,就没有再回娘家的道理。)持三年之丧,毕。(三年丧期已满)弟立,(原先国君的弟弟成为新的国君。)请曰:“卫小国也,不容二庖,愿请同庖。”(“庖,厨也。”意思是卫国是小国,没有两个做饭的厨房,我们就在一个厨房里做饭吧。话说得很婉转,也很明确,就是说,你就随了我吧。人家没说娶她,就是“明铺暗盖”的意思,也就是刘向说的“浑”。一个为名义上的丈夫守孝三年的人,能同意与小叔子名铺暗盖吗?)夫人曰:“唯夫妇同庖。”终不听。(只有夫妻俩个人能拥有共同的厨房,我与你们怎么能在一个厨房里做饭呢?)卫君使人愬(同“诉”。)于齐兄弟。齐兄弟皆欲与后君,使人告女,女终不听,乃作诗曰:“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卫国君,告到了夫人的娘家。齐国的兄弟,也想把她嫁给新的君主,并且让人告诉了夫人。夫人始终不答应。于是作诗称:“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这首诗见于《诗经·邶风·柏舟》,意思就是决心已定,不可动摇。)厄穷而不闵,劳辱而不苟,然后能自致也,言不失也。然后可以济难矣。(“是故君子厄穷而不閔,荣辱而不苟,乐天知命无怨尤焉。”这几句话的意思是,乐天知命,抱残守缺,不要有非分之想,不要做有辱名节的事情,如此,遇到什么难事都可以渡过。)诗曰:“威仪棣棣,不可选也。”(这两句话出自《诗经·邶风·柏舟》,意思就是庄重娴雅的仪态,不能改变。)言其左右无贤臣,皆顺其君之意也。君子美其贞壹,故举而列之于诗也。(刘向的说辞:一是顺从,一是贞壹。这就是古代女性最推崇的美德。

      颂曰:齐女嫁卫,厥至城门,公薨不返,遂入三年。后君欲同,女终不浑。(卫国宫闱混乱不堪,把儿媳妇变成小老婆的,把庶母娶为妻子的,都有。这位卫寡妇人,不想把自己弄得不清不白,所以如此。)作诗讥刺,卒守死君。

        译     卫寡夫人,是齐侯的女儿。嫁到卫国的时候,到卫国城门的时候,卫君却死了。保母说:“按现在的情况,我们可以回去了。”齐侯的女儿并没有听从,于是到了卫国,坚持为卫君守了三年丧。守丧毕后,卫君的弟弟即位,请求说:“卫是一个小国,容不下两个厨房,希望咱们能住在一起。”夫人说:“只有夫妻才能住在一起。”始终不同意其请求。卫君于是派人将这件事情告诉她的兄弟,齐国的兄弟都希望她能嫁给后来卫国的国君,派人告诉说明了这个意思,但是她最终还是没有听从兄弟的意见。于是作诗说:“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穷厄而不接受怜悯,劳苦困顿而不苟且,然后才能达到自己的理想,说的是不失信用,然后才能渡过难关。《诗经》中说:“威仪棣棣,不可选也。”说的是左右没有贤能之臣,只有顺着国君的意图的人。君子赞美她的贞节专一,所以把她的事迹列于诗经。故事之后的颂文大致意思是说,齐侯的女儿出嫁卫国,刚到城门,卫公死而齐女并未返回,到卫国守孝三年,后来的国君想与她结合,齐女最终不愿混淆,作诗讽刺,终身为死了的国君守节。

  析    这则故事其实讲的是一个守节的故事,齐侯的女儿未进丈夫的家门,丈夫卫君便死去了。跟随的保母,让她干脆回齐国。齐侯的女儿不但没有听从,而是到卫国为一个并没有见到面的丈夫守孝三年,后来他的小叔子,也是后来的卫国国君想娶她,甚至动员了她的兄弟来说服她,她终于没有同意,为死去丈夫守孝到死。

  这个被称为卫寡夫人的齐侯之女,如果按照古代对妇女要求从一而终的妇道来看,她的确作到了这一点。这至少说明三个问题,一是卫寡夫人的确和一般人不同,她做到了一般人做不到的坚守;二是说明那个时代妇女必须从一而终的观念,影响非常巨大;三是至少说明当时的社会观念,十分推崇这种从一而终的做法。

  现在看来,社会已经完全不推崇这样的观念了,至少法律上已经不同意这种观念了,但是,从一而终的观念其实在少数人的心中还是有残留的,只是没有人公开提倡而已。不过,现在还是可以看见,仍有为亲爱的逝者坚守的人,无论这种坚守是出于个人或客观的原因。这种坚守似乎还不局限于妇人,记得中国现代史上,便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学者,为一个他心爱的但嫁给别人的女人坚守了一生。

  就是说,作为一种对妇女的道德束缚的从一而终的观念,已经被公德所破除,被社会所摒弃。但是,作为某些个体的人,似乎还会因为某种原因,对自己的情感守一而终老。

  只可惜的是,卫寡夫人并没有见过她的丈夫,想来和她的丈夫卫君不会有什么感情,也就是说,她的坚守,并不是为感情而坚守,她所坚守的,只是那个时代所要求的观念。

  她的坚守,从个人角度看,是不值得的,她是那个社会观念的牺牲品,当然,之所以她的行为被当时的社会所赞美,是因为她的作为坚守了那个时代对妇女的要求,所以,那个时代觉得她为社会树立了榜样,所以,她便值得赞美。

  这则故事中说卫寡夫人所写的诗,收在《诗经》中的“邶风”中,全诗如下: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对此诗的解释,和《诗经》其他篇章一样,自然有很多种看法,这里选两种看法:

  一是认为这是一首与感情相关的诗,或者说是一首弃妇诗:“妇人遭受遗弃,又为群小所欺,坚持真理,不甘屈服的抒愤诗。”  二是认为这是一首有寄托的诗,说的是“一个不遇明主、抱负难展的臣子在倾诉自己心中的忧愤。”

       附:齐国在春秋战国时期才女辈出,很多女子的故事,大部分都属于齐国人。

       上述这位女子没留下姓名,她嫁给的卫君是谁,是谁的妻子都完全不知道。

       当然,如果知道了她丈夫的名姓,也就知道了她的名字,因为那时候女子的名字通常都是自己的姓冠上丈夫的名,比如宣姜、庄姜等。

       据《列女传》记载,这位主角也是齐国的一位女子,“齐侯之女”,所以应该也是姜姓,她在早年就与卫国的某位国君定下了媒妁之言。想象着未来的夫君是一位怎样顶天立地的英雄男儿,她不由得对未来生活充满了憧憬与期盼。

       一大早,她就让侍女为自己点唇描眉,再穿戴上凤冠霞帔,将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光彩照人。一切准备停当,她便随着迎亲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向卫国进发。那时候交通不便,最快捷的交通工具就是马车。齐国和卫国虽然算是隔壁邻居,但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走到的,更何况这样一大队人马。

      就这样,当他们一行人风尘仆仆地赶到卫国都城的城门口时,突然传来了一个如同晴天霹雳般的消息:卫国国君死了!


       还没见到丈夫长什么样子,自己就成了一名寡妇,我们这位姜姓公主当时就傻了,直直地坐在花轿里呆若木鸡。

      这时候,陪着她出嫁的侍女说话了,不如我们现在就返回齐国吧,公主,反正这也还没进入城门,也没有拜堂成亲,咱就算回去别人也无话可说。侍女的一席话将她从噩梦中惊醒过来,她一下恢复了理智。


      想到傅母从小对她的教导,她首先想到了《周礼》、《礼记》和《礼仪》规定的礼仪规则。作为一个女人,既然已经许配了夫家,是不能反悔的,所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虽然没有拜堂行礼,但大家早已知道自己是卫国国君的夫人了,怎么能就这样回去呢?想到这里,她用力地摇了摇头,坚定地说道,我既然已经嫁给了他,无论生死我都是他的夫人!

       于是,本来喜气洋洋的婚礼变成了悲痛欲绝的葬礼。然而她并没有流露出半分的后悔与不满,参加完丈夫的葬礼后,又为他守孝三年,严格按照礼仪行事。三年守孝期满,丈夫的弟弟成为了新的卫国国君。这位新的国君大概是被嫂子给迷住了,一方面虽然已经过了三年,但她依然年轻貌美;另一方面又重情重义,这样的女人哪里去找?


       于是这位弟弟就对嫂子说,我们卫国是小国,容不下两个厨房,不如我们就在一个屋檐下生活吧?作为一国之君,这话说的文雅又不失风度,婉转地向她表达了爱意,按理说她没什么理由不答应。毕竟在那个时候,如果哥哥死了,他的妻子嫁给弟弟是很平常的事情,更何况她并没有正式嫁给哥哥呢。

       可我们的女主角偏偏就要守这个礼,宁愿自己一辈子做寡妇,也不愿意嫁给这位新的卫国国君。看来此路不通,那就另想它法吧。这位弟弟于是派人向她的娘家求亲。估计当时她父亲已死,于是她的兄弟就派人来告诉她,你就同意这门亲事吧。看来她的兄弟也是现实主义者,嫁哥哥嫁兄弟都差不多,反正嫁给卫国国君就行了,这样也有利于齐卫之间的国家利益。


      看到这么多人逼着自己改嫁,这位卫寡夫人悲愤不已,不由得吟诵出了这样的诗句: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意思就是说,我的心并不像一颗圆圆的鹅卵石,可以随意地翻转。我的心也不像柔软的草席,可以自由地曲卷。

       总之,我心意已决,绝不改变。正所谓“遭遇穷困而不忧伤,遭遇羞辱绝不苟且”,只有坚持自我,才不会因为别人的话语而随意改变,成为一个朝三暮四的人。

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就像每个人都想着拥有雍容闲雅的外貌,但这并不是自己可以自由挑选的。看来我们的国君周围已经没有贤能的大臣了,什么事都顺着国君的意思。但无论谁来说情,我的心意都是不会改变的。

      就这样,我们今天的女主角毅然决然地为她从未见过的夫君守一辈子寡,以自己的一生来捍卫儒家一直推崇的从一而终。这样的做法究竟是好是坏,那就任由后人评说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