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衡哲:她是中国首位女教授,遗憾错过知己胡适,却遇到完美丈夫

 心灵牧场书馆 2022-05-13

本文来源公众号:脑洞时史

在中国历史上,才女每个朝代都有,但是直到民国时期,女性才第一次迎来了大解放,因此才女也真正迎来了大爆发。
比如林徽因、张爱玲、冰心、萧红、丁玲等等,都是领一时风潮的大才女。
不过,更难得的是,她们还有一个共同的老师,名叫陈衡哲,被誉为“才女之母”。

文章图片1

1890年7月29日,陈衡哲出生在江苏武进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的父亲和祖父都是当时颇有名望的学者,可谓是书香传家。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陈衡哲的家族中有一个独特的传统,那就是对家族中女性的教育十分重视,无论是陈家的女儿还是儿媳,都被鼓励学习文学艺术知识。

这在晚清时期是非常难得的,对陈衡哲的一生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像这样一个家庭出生的女子,本该是温婉贤淑的。可事与愿违,就是在如此传统的家庭,却生出了一个叛逆的女儿。

这要从她9岁时说起,陈衡哲的舅舅是军校的教员,曾经与蔡锷将军共事,年幼的陈衡哲总喜欢和这个舅舅在一起。舅舅的思想很先进,这启发了陈衡哲,幼小的心灵开始生出先进的萌芽。在传统与自由中,陈衡哲选择了后者。于是她在13岁那年离开家,只身去广州求学。

1908年,在她18岁这一年,陈衡哲在外求学,父亲多次写信,让她回家成亲,甚至以停供学费为要挟,陈衡哲则坚决地表明,暂无结婚的打算,并想独身一辈子。她甚至跑去登报,声称自己“永不结婚”,此事当时便引起极大的轰动。

在她的强硬态度下,父亲让步了,退掉了亲事。
这是陈衡哲第一次反抗旧封建,这次的成功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使得她的人生从此发生改变。
再次回到学校后,陈衡哲首先在上海爱国女校学习,学的是医学专业,英文语言基础打得很牢靠。她起初比较迷茫,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所以在毕业两三年后,也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

后在姑姑的劝说之下,陈衡哲参加了清华大学在上海招收留美学生的考试,而她不负众望一举考中,从此开启逆袭的人生。

文章图片2

在留学期间不仅让她大开眼界,她还收获了一份美好的婚姻与友情。她认识了同是在美国留学的胡适跟任鸿隽。

留学美国的陈衡哲正处于豆蔻年华,她才华横溢,个性率真,是很多中国男留学生爱慕的对象,任鸿隽跟胡适也是她的仰慕者,然而自称“不婚主义”的陈衡哲让很多仰慕她的男人也处于观望的状态。

1915年,陈衡哲给《留美学生季报》写了篇稿子,她的稿子因为出众的文采令主编任鸿隽看过之后倍感欣喜。

1916年,26岁的她成为《留美学生季报》的编辑,当时留美生胡适也是编辑之一。此前,胡适和她已经有比较长的通信联系。他们彼此之间谈文学创作,反对死板的文言文,提倡新的写作文体,探讨国际国内新的学术思潮。她和胡适之间有很微妙的心灵感应。胡适是一个富于感情的青年,虽然比她小一岁,但共同话题将彼此紧紧吸引在一起。

从中国文学革命未来谈起,胡适找到了一个知音,这个知音不仅支持他白话文进行创作的理念,还用实际行动支持她,陈衡哲在美国《留学生季报》上发表了中国近代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一日》,其中生动地反映了美国女子大学新生在一天的生活。还发表了中国最早的白话诗《人家说我发了痴》和白话剧本《老夫妻》。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那个年代,正因为有她这样敢为时代之先的女性,才在那个男性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社会,生生开辟出一方天地,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谱写了光辉的篇章,这才是所谓的名媛!

1917年,任鸿隽邀请好友胡适一起去瓦萨女子大学找陈衡哲,三个人交谈甚欢,此后还互相写信,讨论文艺,当然也少不了调笑捉弄。

胡适很仰慕陈衡哲的才气,三天两头给她写信,一开始交流文学,后来,二人的感情迅速升温,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

文章图片3

但是没想到的是,这时胡适家里突然来信,让他迅速回家成亲,胡适从小由母亲一个人养大,是个大孝子,不敢违母命,于是,经过一番思想挣扎后,他还是选择了回国与江冬秀成亲。这让陈衡哲好不悲伤,可又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

任鸿隽也在追求陈衡哲的时候曾经几次向陈衡哲求婚,但是都被陈衡哲拒绝了。但是任鸿隽并没有轻易放弃,在1919年的时候,任鸿隽再次向陈衡哲求婚,同时他表示自己并不会因为结婚就约束陈衡哲,相反,他会继续支持陈衡哲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任鸿隽曾对陈衡哲说过一句令天底下所有女子动容的一句话:“你是不容易与一般的社会妥协的,我希望能做一个屏风,站在你和社会的中间。”

在这样的真情表露下,30岁的陈衡哲终于被打动,放弃了自己的不婚主义的观念,答应了任鸿隽的求婚。

文章图片4

三个人的情感纠葛,回归到了最理智纯粹的状态。

据胡适说:“当时一般朋友都知道陈女士是主张不婚主义的,所以没有一个人敢去碰钉子。她与任君相识最久,相知最深,但他们没有婚姻之约。直到任君于1919年第二次专程到美国,陈女士感到他三万里求婚的诚意,方才抛弃她的不婚主义,和他订婚。”

可以说,任鸿隽并不介意陈衡哲的独身主义,反而是对她很真诚,从来不会强迫她半分,多的只有理解。

1920年,北大校长蔡元培爱才惜才,率先打破陈例,聘请陈衡哲为历史系教授,陈衡哲接受聘函,学成归国后,和丈夫一起受聘于北大,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教授。

在北大任教期间,陈衡哲针对当时存在的妇女问题,先后发表了《复古与独裁势力下妇女的立场》、《妇女问题的根本谈》等文章。令人不解的是,陈衡哲最终却因为要带孩子而辞去北大的教职。作为新女性的标杆人物,一个支持妇女解放的人,却走了和所有妇女一样的路,这令舆论界一片哗然。更是教出了林徽因、丁玲、冰心等才女。

结婚后没多久陈衡哲就怀孕了,虽然已经是北大的历史系教授,但因为怀孕,她不得不辞职在家待产。

即便是不工作的这些日子里,陈衡哲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学术领域研究。她的作品《小雨点》、《衡哲散文集》、《文艺复兴史》、《一个中国女人的自传》,更是对新文化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陈衡哲是一位值得我们尊敬的女性。

任鸿隽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和教育家,近代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回归家庭后,陈衡哲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承包了家中一切事务,精心教养三个子女。长女以都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在美国任大学教授;次女以书毕业于美国瓦沙女子大学,在上海外国语学院任教,三子以安获美国地理学博士学位,在美国任大学教授。

文章图片5

也正是因为陈衡哲选择回归家庭,悉心教导孩子,才让孩子们取得不俗的成就,甚至造就“一门两代五教授”的传奇。

后来,新中国成立后,陈衡哲和丈夫都选择了留在大陆,1961年,任鸿隽去世。特殊时期,遭到红卫兵多次抄家,许多文字资料也随之消失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