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时期,苏联被迫占领伊朗的历史

 历史看兴衰 2022-05-13

苏联“被迫”占领伊朗这段历史发生在二战时期,1946年苏军从伊朗撤军,史称伊朗危机。

英苏“被迫”侵略并占领伊朗

伊朗的地理位置极其特殊,北边是苏联南边是英国的势力范围,是英俄大博弈的主要角逐地。在1907年英俄协议后双方划分了在伊朗的势力范围,伊朗被两国视为禁止,不容第三国染指。当时伊朗实力很弱,长期被英国和苏联两个大哥欺负,想摆脱英苏的控制,投靠德国翻个身,却被无情镇压了。

1941年8月,英国和苏联要求伊朗驱逐在伊全部德国人,关闭德国驻伊使馆。伊朗国王礼萨.汗对德国人表现得相当忠诚,拒不接受英国和苏联的要求。他天真地认为,出于道义上的考虑、以及对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的尊重,盟军还不至于武力侵略“中立”的伊朗。

然而他不了解帝国主义的蛮横霸道,1941年8月5日,苏英联合决定,按照1907年的协议划分的范围,联合入侵伊朗。于是英军从南部登陆,苏军从北部陆路入侵,伊朗军队不战而降。苏军占领北部,英军占领南部。9月17日英苏联军进入德黑兰,逮捕了那里包括外交官在内的所有德国人,其中一半被俄国抓到西伯利亚,另一半被英国流放澳大利亚。

英、苏进军的路线

1942年1月,苏英伊三国在德黑兰订立同盟条约,英苏宣布尊重伊朗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规定苏英两国军队应在战争结束后6个月内撤军。

之后,1942年10月美军设立波斯湾后勤司令部,也开始登陆伊朗驻军。而礼萨.汉国王被迫退位给儿子巴列维,自己被英国人流放到毛里求斯岛,后来转而软禁到南非,死在了南非。

在战时,波斯湾----伊朗是盟国援助苏联物资的重要战略通道,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德黑兰更是有幸成为了三巨头举行的德黑兰会议的东道主。

撤军

1945年6月,美英军队开始从伊朗南部撤军。苏军却拒不撤军。

9月26日,苏军扶持阿塞拜疆民主党“起义”,成立以赛尔德贾法尔皮谢瓦里为总统的阿塞拜疆民族政府(此阿塞拜疆不是苏联的那个阿塞拜疆共和国)。

12月15日,在苏军支持下,库尔德民主党在马哈巴德宣布成立以加吉穆罕穆德为总统的库尔德斯坦共和国。

只存在了一年的库尔德斯坦共和国国旗

在美英的支持下,伊朗的民族主义空前高涨,1946年1月,伊朗政府正式向联合国提出控诉,指责苏联违背条约,制造伊朗内部分裂。美英方面自然不肯就此善罢甘休,态度强硬要求苏联撤军。

1946年4月4日,苏伊双方经过私下谈判,达成了苏军撤离的协议,条件是伊朗允诺成立苏伊联合石油公司,将其北部的石油开采权长期租让给苏联。

5月25日,苏军从伊朗撤出。

12月,在英美的支持下伊朗军队攻入大不里士,阿塞拜疆民族自治政府垮台,少数领导人逃入苏联。

1947年2月,伊朗军队进入库尔德斯坦,大批库尔德共和国的领导人被处死。

中坐者为总统,这里面绝大部分被处死

1947年,新选出的伊朗议会又否决了苏伊联合开采伊朗北部油田的协议。于是美国顾问和美国公司携带着武器与设备堂而皇之地开进伊朗,此时苏联除了表示抗议和警告外,已经无可奈何。

苏联撤军原因

苏联最后被迫同意撤军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

原因一:美英的压力特别是美帝的压力。杜鲁门在1952年曾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他在1945年向“苏联首脑发出了撤出波斯的最后通牒”,然而当晚白宫就立即澄清:"总统指的是1946年春美国在联合国,特别是在安理会和外交方面的领导作用,这是导致苏联从伊朗驻军的主要作用“。虽然白宫做了澄清,杜鲁门之后仍然坚持是他向斯大林发出的威胁性信息迫使苏军撤出伊朗。

这可以说是杜鲁门这个政治人物在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毕竟在伊朗危机处理的结果上英国没获利,苏联遭到了失败,而美国获得了最大利益。之后几十年伊朗是美帝在中东的第一小弟,而以色列那会儿建国苏联起了大作用,第一次中东战争时英法是站在阿拉伯一边,美帝只是民间给以色列提供点金钱。

一些美分们根据那会儿美帝有原子弹,再就是根据杜鲁门的话就想当然地以为是杜鲁门的原子弹逼迫苏联撤军,要知道那时候冷战还没开始,而且双方的重点是在欧洲方向,在中东那时候还是大英帝国的势力范围。

原因二:根据伊朗方面参加1946年4月4日谈判的穆扎法.费鲁兹(伊朗副首相)回忆说:我召见苏联大使,告诉他我们希望与苏联保持睦邻关系,但是除非苏联也表示出善意。

第一,立即从伊朗撤军,第二,结束对阿塞拜疆(伊朗的阿塞拜疆)共产主义运动令人不能容忍的支持。如果没有马上得到令人满意的答复,我们将向伊朗人民和全世界宣布,苏联正在与英帝国主义勾结,列宁的继任者正在推行一种新型的帝国主义。

我们将武装人民,苏军将面临伊朗人民的武装抵抗。几天后有了回音,并发表了伊苏公报,宣布苏联在一个半月内全部撤出伊朗,签订了石油协定和保证和平解决阿塞拜疆争端。

从伊朗的角度看是由于伊朗的最后通牒迫使苏联撤军。

原因三:从苏联的角度来看一下这个问题。苏联在伊朗有两个重要的战略目标:1、尽最大可能控制伊朗,打开南下印度洋的通道。2、获取伊朗的石油资源。

二战期间,苏联就已经在伊朗东北部进行了石油勘探工作,这些油田在伊朗西北部同苏联的阿塞拜疆相连接,在伊朗的东北部同苏联的土库曼斯坦相连接,但要获得开采权必须和伊朗官方达成协议。

美帝大统领和巴列维国王亲切交谈

1944年8月,美国和英国就在伊朗石油开采问题,与巴列维王朝谈判并达成协议,规定今后双方在石油政策方面共同行动。苏联认为,美英的破坏协议行为是对苏联的严重挑衅,斯大林极力争取在伊朗石油问题上获得同美国、英国同等的权利。那年10月,苏联副外交人民委员卡夫塔拉泽率团前往伊朗进行有关石油租让权的谈判,但是此行未果。

12月2日,伊朗议会通过了一项法律,禁止伊朗同其他国进行石油租让权的谈判。但是这项法律同样适用于英美,但是伊朗仍然对这项法律表示赞许,并使用双重标准。

1945年5月19日,伊朗巴列维王朝照会苏、美、英三国,要求他们提前从伊朗撤军,因为战争已经结束了。英美对此表示接受,苏联因为地缘安全的考虑选择了拖延。

为了对抗英美并向伊朗进行制裁报复的手段,在苏联的支持下,伊朗北部的阿塞拜疆人获得了武器装备,并试图脱离巴列维王朝。

11月份,伊朗巴列维王朝两次向苏联询问,要求允许他们向伊朗北部地区增兵,但是苏联方面不予答复。同时,苏联以撤军为筹码,要求获得石油租让权。

1946年3月,美英军队陆续撤出伊朗,伊朗在美国的鼓动下把苏联撤军问题诉诸联合国安理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苏联坚持不撤军就会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

3月24日,苏联新任伊朗大使萨奇科夫向卡瓦姆首相递交信函时宣布,苏联将从当天撤军,并在一个月内撤退完毕。伊朗最后也达成了妥协让步,苏联和伊朗在建立苏伊石油公司问题上达成妥协。

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从公布的历史资料看,杜鲁门在给苏联的传话中使用了较为强硬的词语,但是没有一个字提到原子弹,所谓原子弹的最后通牒只能是他后来岁数大了记忆不清楚,美国的所谓最后通牒是夸大其词。

而真正促使苏联决定撤军的原因主要就是:伊朗将苏联告上联合国,而苏联为了避免在联合国当被告,同时为适应当时全世界掀起的殖民地解放运动,以期达到英美从世界其他地方撤军(特别是大英帝国撤军)而不落人以口实,以利于其与英美争取新独立国家不得不从伊朗撤军。

最后伊朗也采取了积极的妥协政策达成石油协议,也对促使苏联撤军起到了促进作用。只是可怜的库尔德人被当作了筹码。

现在来看,苏联的撤军有点匆忙,结果什么好处都没捞到遭受失败,反而助长了英美对抗的决心,导致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冷战开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