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航荐读||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人间有戏》(文|石津豪)

 一舸无迹 2022-05-13
经典名著
荐读

人间有戏

名著 荐读

文|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沂河源学校 石津豪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沂河源学校的石津豪,今天我为大家推荐的书目是《人间有戏》。

在读汪曾祺先生的这本《人间有戏》前,我对戏曲一无所知,我从没有观看过戏曲,我对其的认识就止步于想象,大概就是几个涂脂抹粉的人弹弹唱唱。直到读完了这本书,我才恍悟自己的浅显,戏曲包含的不仅仅是演员的尽心尽力的表演,更是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社会的缩影。

汪曾祺不同于别的作家,他的文章中没有华丽的辞藻,曲折的情节,高尚的道理。有的是清流般的文笔,对生活的深思。当你读他的文章时,你会因其文字原汁原味而迷醉,你会在不知不觉走进作者描绘的世界,真正理解到作者表达的意思。他的文笔自成一派,似一泓清泉,却又贴近生活,你甚至会惊呼:“妙哉妙哉!”因此,他也被贴上了许多著名的“标签”: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等等。思想与文才齐聚一身,用“大器晚成”形容他最好不过。

本书选自汪曾祺先生在北京做编剧时,二十多年与戏曲打交道,以及自己独有的感受。汪老曾言:“字第一,诗第二,戏第三”可见他对戏曲的热爱。在《人间有戏》中,有汪老碰“四人帮”中江青的遭遇,有《沙家浜》的巨大贡献,更有各种名角,不可谓不精彩。本书是围绕戏曲展开的,一个“戏”字贯穿全书。但值得深究的是,书里少有戏曲表演时恢弘的气势,也没有细致地描写唱法,唱腔,或刻意的赞颂什么。书中更多的是戏曲的历史、将来,戏曲与政治的丝丝缕缕的关联、戏曲表现出的人的品质,甚至塑造了一批角儿,我印象深的有马连良和裘盛戎。他们都是有才的、深受汪老看好的。

书中穿插着当时人们生活的场景,时代的变迁,作者看似站在旁观视角冷静的叙述,其实也是隐晦的理智的表达自己的看法。江青,是千夫所指,受人唾骂的一个“反派”,搞混了历史,没有人赞扬她。而作者却大胆的称赞她决定的正确,文中这样写道:江青这个总结是对的。后来他把这种思想十年磨一戏。一个戏磨到十年,是要把人磨死的。但是戏是要磨得。萝卜快了不洗泥,是搞不出好戏的。公平地说,磨戏思想有其正确的一面。”作者的理性充分的体现,同时也隐含着作者对戏曲的希望与热爱。

其实在戏曲的背后,汪老也很关注优秀的或和自己谈的来的青年,也许是因为汪老的少年经历,所以他对这些人颇为照顾,甚至送一些亲手所制的字画给年轻人。当汪老去保山时,首先想的就是找到杨升庵。他因戏曲而认识升庵,对他很赏识,并很了解他的内心:“这样看起来,升庵在保山是仍保持诗人气质,放荡不羁的。生活相当优裕,但他的内心是痛苦的,放诞,是痛苦的一种表现。”除了这个杨升庵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角儿,都各有特色,品质不同,从而心性不同。而我印象最深的是萧长华,虽然很富裕,但节约持家,这看似一个吝啬的主儿,私下却是慷慨大方的“老大哥”形象。他准备了义地,有的戏子家里有人老去却两手空空无钱财办丧事,只要到萧先生那里磕头报丧,萧先生会一边打量估摸,一边开箱子取钱。还有“才子”裘盛戎,他永远充满信心。但最后还没施展出自己全部的才华就逝去:“千古文章未尽才,悲夫!”赏识之人死去,我可以感觉到汪老的悲伤。

中国的戏曲分支繁多,颇有讲究。然而这悠久的戏曲文化,其中又包含着多少故事,或悲情,或激昂,或正气,或哀婉,都遗失到历史长河中了。有人把戏曲当成消遣的玩具,有人把它当成生活的寄托。这曾经被受人关注的戏曲,却早已失去了当初的璀璨,隐没在了钢铁森林的角落。老话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是生活变了,是戏曲变了,还是人变了?这不值得深思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