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维津 | 情系延安——当年这里该是怎样一番火热的场景!

 陈维津 2022-05-13

到革命圣地延安去看一看,一直是我多年的梦想。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实现了这一梦想。

车还没有进延安城,矗立在公路边的“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一排鲜红大字扑入眼帘,让人顿时感到心潮起伏,知道延安就在眼前了。

来到延安,与想象的景象大相径庭:延安人并非都住在窑洞里,而是宽敞明亮的楼房。

来到延安的枣园、杨家岭,置身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地方,看着他们住的并不宽敞并且光线昏暗的窑洞、用过的简陋物品,亲手抚摸着窑洞前他们曾经用过的石凳、石桌,思绪禁不住跨越80多年的时空,开始想象当时的战争情景,心中油然升起一种对伟人的深深敬意。

毛泽东当年亲手耕种、侍弄的菜园而今依在,依然旺盛地生长着碧绿的几畦鲜嫩蔬菜。

站在菜园前,遥想当年,毛泽东就是用生长在这片菜地、自己亲手种的蔬菜招待爱国华侨陈嘉庚,只花了两角钱,却使陈老看到了一支真正抗日的队伍,看到了中国的希望所在,最终将巨资送给了红军支援抗日。

其实,陈老当年到延安之前先到了国统区,见到了蒋介石,蒋介石花费800个大洋招待陈老,陈老却从中看到了国民党的腐朽和奢侈。

800个大洋到底是怎样一个数字?——导游介绍,当年设在枣园的党中央所在地,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枣园子连同一排建好的窑洞,是一个军阀部队师长花200个大洋从地主的手中买下的,那么,800个大洋便可买下4个枣园!

两角钱战胜800个大洋的故事,让人感受到了毛泽东的个人魅力,也令人禁不住感叹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置身宝塔山下,遥想当年这里该是怎样一番火热的场景:大批爱国优秀青年纷纷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历尽千辛万苦来到这里,经过学习培养和锻炼,然后奔赴抗日前线。

来自祖国各地的优秀文学青年,正是在这里参加了文艺座谈会,聆听了毛泽东所作的那篇名垂青史的著名讲话。随后,他们积极转变文风、深入基层,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文艺作品。

站在延安城北的山顶上,放眼连绵逶迤的山山岭岭,禁不住张口朗诵起毛泽东那首气势磅礴的著名词作《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正是毛泽东在延安创作的这首词,令蒋介石为之色变,使国统区的知识分子从此改变了对红军的看法。

漫步在车水马龙的延安城里,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现代化气息。从身着款式新颖服装、面色红润的延安人眼中透露出的是自豪和自信的神情,涌动的人流、一排排鳞次栉比、建筑气派的高楼大厦、一家家生意兴隆的商店超市,无不折射出这里的繁荣与昌盛。

而置身延安大学等一处处校园,看着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的莘莘学子,又让人分明看到了延安更加光明、更加辉煌灿烂的未来!

而今,我虽然离开了延安,而我的一颗心儿却留在了延安,“几回回梦里回延安”。正是这次延安之行,使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懂得了该怎样珍惜现在、走向明天。



作者简介:陈维津五莲县融媒体中心资深编辑记者,五莲文艺公众号主编,在全国各类报刊发表文学作品100多万字,获奖100余次。微信:cwj2229 电话:1533633222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