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的作者不是曹雪芹(七)

 崔玉智 2022-05-13

(1)第十三回,畸笏叟写了如下批语:“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嫡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行,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是以此回只十页,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去四五页也”(靖藏本)。

如果作者是曹雪芹,畸笏叟怎么有权“命芹溪删去”文中的有关内容呢?并且还是“少去四五页”,几乎是删去了半个章回。试问,一个作者写小说,对题材如何取舍难道还要听命于别人吗?这种情形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此书是脂砚斋、畸笏叟等人委托曹雪芹改写的,曹雪芹必需得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见第五篇第三题5)

再者,《红楼梦》的作者“用史笔”写出了秦可卿之事;而执笔删去此文者,却是曹雪芹。从这条批语似乎也能看出,《红楼梦》作者另有其人;曹雪芹只是一位改写者。

(2)第十七回回前有一条脂批说:“此回宜分二回方妥”;第十九回回末也有一条批语说:“此回宜分作三回方妙,系抄录之人遗漏。”在已卯本第十八回中间还有一条批语说:“'不能表白’后是第十八回的起头。”第七十五回,贾珍在宁国符设赌局,让娈童陪酒一段文字之后,也有一条脂批说:“此一段娈童语句太真,反不得其为钱为势之神,当改作委曲认罪语方妥。”

试想,曹雪芹如果是书的作者,这位雄才伟略的文学巨将,还要别人来指导他怎样写书、怎样分出章回吗?再说,别人在这个“语言大师”面前,好意思指手划脚吗?既然那个批书人,能够指导曹雪芹如何写书、如何分出章回,那他为什么不把后四十回补完,而是在那里又“哭”又“叹”,说后四十回书稿“被借阅者迷失”,而欲“觅青埂峰再问石兄”,他自已续完不就得了吗?

所以说,《红楼梦》一书,是脂砚斋请曹雪芹来改写的(见第五篇三题3);《红楼梦》原稿的持有者,是脂砚斋而不是曹雪芹。曹雪芹只是一位“纂成目录,分出章回”(第一回楔子)的改写者。至于脂砚斋和曹雪芹的关系,可参阅第五篇之四。

(3)“缺中秋诗,俟雪芹”这条批语看,作者也不是曹雪芹。

第七十五回,贾母带着儿孙们中秋赏月、击鼓传花;当传至贾宝玉时,贾政便命宝玉限一个“秋”字即景作诗。宝玉“遂立想了四句,向纸上写了,呈与贾政看”,贾政看了,点头不语。书中虽描述了宝玉作诗的过程,但这首诗却没有写出来。脂砚斋在此处写道:“缺中秋诗,俟雪芹”。我们不妨想想看,如果作者是曹雪芹,缺不缺中秋诗,难道还用别人提醒吗?即然作者是曹雪芹,怎么还要“俟雪芹”呢?这足以说明,《红楼梦》的作者另有其人,曹雪芹只是一个“受人之托”、对《红楼梦》原稿进行“批阅增删”的改写者。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中秋诗,不是原作者漏写,而是作者根本就没想写出来。因为此诗所要表达的是“庶出儿子继承爵位”(指贾环的诗)一事,用以影射庶出之子雍亲王胤禛继承了皇位(见第二篇第四十六题之第2小题)。作者不便明白写出此诗,只好让贾赦说了句“将来这世袭的前程定跑不了你(指贾环)袭呢”。需要注意的是,在贾环作完那首诗后,贾政评议该诗时,曾说贾环是“自以为曹唐再世了”。那么,曹唐又是谁呢?曹唐是唐代诗人,字尧宾。他的代表作是《游仙诗》,诗中有“不知今夜游何处,侍从皆骑白凤凰”之句。试想,“侍从皆骑白凤凰”之人,暗指谁呢?

(4)从书中改写所留痕迹看,作者也不是曹雪芹。

仍以“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事为例,如果作者是曹雪芹,他即然把秦可卿“遗簪”、“更衣”等内容删掉了,为什么不把秦可卿“判词”中相关的内容进行改写,而仍保留着“后面又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这样的句子?“红楼梦十二曲”中为什么还保留着“画梁春尽落香尘”的句子?后面的内容删去了,前面相关的内容却不改写,难道作者不知道前后会出现矛盾吗?尤其是那些故意设下的“谶语”,他怎么会不改写呢?还有,当秦可卿的死讯传到荣国府时,书中写道:“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第十三回)。然而,秦可卿已病非一日,“那身上脸上的肉都瘦干了”(第十一回),她还曾对凤姐说:“我自想着,未必熬得过年去……,任凭神仙也罢,治得病治不得命,……我知道我这病不过是熬日子”(第十一回)。凤姐也曾对尤氏说;“你也该将一应的后事用的东西给他料理料理,冲一冲也好。”尤氏回答说:“我也叫人暗暗的预备了”。既然如此,荣府的人为什么还要“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呢?显然,这一句是应删而漏删的句子。如果作者本人就是改写者,怎么可能出现这样的纰漏呢?

还有,脂砚斋在“另设一坛于天香楼上”句后批写道:“删却,是未删之笔”(靖藏本第十三回)。从上下文的衔接看,“另设一坛于天香楼上”一句之后,应该还有与天香楼相关的内容;否则,此句不但纯属多余,而且与后文还不能衔接。脂砚斋在此处也写批语说:“是未删之笔”。可是,如果作者是曹雪芹,他就看不出来“是未删之笔”吗?难道这也得让脂砚斋来教他吗?要是那样,曹雪芹还配称该书的作者吗?

(5)第十回的题目是“张太医论病细穷源”。而在书的正文中,介绍张友士时,却是这样写的:“冯紫英因说起他有一个幼时从学的先生,姓张名友士,学问最渊博的,更兼医理极深,且能断人的生死。今年是上京给他儿子来捐官的。”张友士是冯紫英幼时的老师,只是兼医理、会诊病;不但不是太医,甚至连医生都不是;可标题上却写“张太医论病细穷源”。

如果“撰目分回”的曹雪芹就是书的作者,他怎么会犯如此之大错呢?还有,第十三回的回目是“秦可卿死封龙禁尉”;可是,被封为“龙禁尉”的是秦可卿的丈夫贾蓉而并非秦氏;并且,秦氏灵牌上明明白白的写着“天朝诰授贾门秦氏恭人之灵位”。如果原作者和“撰目分回”者是一个人,他怎么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