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献帝是怎样从李傕、郭氾手中顺利逃脱的?

 时拾史事 2022-05-13

献帝东迁,是汉末乱世中的一道分水岭。随着天子回归,关东、关中各自为战的局面被结束;取而代之的,是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以政治高位遥控中原群雄。当然,这也意味着:西凉军阀彻底失去了对朝廷的掌控。

接替董卓的西凉军阀,无疑是以李傕为首的西凉诸将。此后,不少关东军阀(如徐州牧陶谦、扬州刺史刘繇)都选择与之和解,接受了长安朝廷的任命。可见在李傕、郭氾手中,汉献帝也是相当重要的一张王牌。可是,汉献帝既然这么重要,西凉诸将为何会坐视汉献帝“逃”回洛阳呢?

内斗成了主旋律

这一切,都能归结为两个字:内斗。自丁原、董卓入京,并州军阀与西凉军阀的争斗,便从未停止过。哪怕吕布携并州武将集团倒向董卓,并凉双方也是泾渭分明,互有竞争。董卓虽倚重吕布,却经常公开羞辱他。据《太平御览》注引《典略》记载:“董卓虽亲爱吕布,然时醉则骂,以刀剑击之,不中而后止。”

上行下效,董卓尚且如此,其他凉州武将更不把吕布放在眼里。据《后汉书·董卓列传》注引《九州春秋》记载:“卓以东郡太守胡轸为大督,吕布为骑督。轸性急,豫宣言'今此行也,要当斩一青绶,乃整齐耳’。布等恶之,宣言相警云'贼至’,军众大乱奔走。”

此事亦见于《三国志·孙坚传》注引《英雄记》。彼时吕布为中郎将,是比二千石的官,有“银印青绶”的待遇。可见胡轸口中的“青绶”,当指吕布。虽说胡轸未必要言出必行,但也能看出,吕布的确备受西凉军阀的排挤。而这,也是王允要拉吕布入伙的一个主要原因。

长安之乱,始于此时。王允、吕布合诛董卓,李傕、郭氾、樊稠等西凉诸将又反攻长安,诛杀王允、驱逐吕布。为了泄愤,“并州人其在军者男女数百人,皆诛杀之”。但吕布也是有“继承人”的,他的继承人就是杨奉。

杨奉虽然是河东人,却是白波军渠帅。须知,白波谷位于并州西河郡,其核心骨干皆为并州人。尽管,李傕杀过一些并州人,但杨奉拥有的强大军事实力,仍让他“不计前嫌”接纳了白波军。话虽如此,李傕却无法如董卓这般掌握整个西凉军团,这又是为什么呢?

西凉诸将的内斗

上一篇文章谈到边地武将的一个特点,那就是“苟利忘义”,以利为先。除此之外,司马迁对匈奴的另一个形容:“壮者食肥美,老者饮食其余。贵壮健,贱老弱”,也同样能概括汉末边地武将的生存法则:物竞天择,强者为尊。

据《后汉书·西羌传》记载:“至于汉兴,匈奴冒顿兵强,破东胡,走月氏,威震百蛮,臣服诸羌。”秦汉交替之际,冒顿单于崛起,草原各部纷纷归附,于是匈奴大盛,汉高帝刘邦亲征而不能克。然冒顿单于之后,匈奴却有分裂之势,后为汉武帝所重创。

西凉军的情况,亦如此类。董卓乃“六郡良家子”出身,颇有手段,西凉诸将尊奉强者,自然愿为其驱使。反观李傕,虽然兵威最盛,实力最强,却无法盖压其他军阀。更为重要的是,李郭之乱的初期,为“三角”政治格局。

据《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二》记载:“九月,以李傕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假节;郭氾为后将军,樊稠为右将军,张济为骠骑将军,皆封侯。傕、氾、稠管朝政,济出屯弘农。”

李傕、郭氾、樊稠是反攻长安的主力,在把持朝政后,三人皆得开府之权,与三公合称“六府”,共同主持朝政大事。三人之中,樊稠是董卓的直系部将,而李傕、郭氾则是董卓女婿牛辅手下的校尉。在董卓、牛辅死后,西凉诸将选择暂时联合在一起,把持朝政。但因为手中都有兵权,且实力差距不是特别大,导致他们之间既有联合,又有斗争。

好巧不巧,马腾、韩遂这两个“编外人员”,也来到了长安城外。虽说李傕以天子名义加封马腾为征西将军、韩遂为镇西将军。但樊稠与韩遂的亲密往来,有让李傕生出了危机感。据《后汉书·董卓列传》记载:“(李)利告傕曰:'樊、韩骈马笑语,不知其辞,而意爱甚密。’于是傕、稠始相猜疑。”

樊稠、韩遂为同乡,彼此亲善。这一幕,被李傕的侄子李利看在眼中。得知此事后,李傕意不能安,便找机会在宴会上杀掉了樊稠。“三角形”缺了一角,自然会引起失衡。而这,便是汉献帝能顺利返回洛阳的主要原因之一。

矛盾的白热化

樊稠死后,权力的天平朝着李傕倾斜。倘若不加以制止,实力大增的李傕难保不会成为第二个董卓。于是,一直保持缄默的汉室朝臣,终于开始发力。他们首先联系到的,是屯兵在郿县的马腾。

据《后汉书·董卓列传》记载:“时腾私有求于傕,不获而怒,遂与侍中马宇、右中郎将刘范、前凉州刺史种劭、中郎将杜禀合兵攻傕。”韩遂曾攻杀了马腾的妻儿,可后者仍能与他称兄道弟。可见,马腾并非是个感情用事之人,也必然不会因为私事,便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其实,从名单中就能看出,马腾必然受到了朝廷的暗中授意,故而才联合几位朝臣一同进攻李傕。不仅如此,马腾还得到了韩遂、刘焉的帮助。韩遂与马超共同进退,他加入此战不难理解。可是,窝在益州当“土皇帝”的刘焉,为何也要参与此战呢?

原来,刘焉的长子刘范、次子刘诞此时皆身在长安,是这次兵变的主要参与者。可惜刘焉虽令孙肇领兵前往支援,却仍未能击败李傕。反倒是刘焉二子,在事发以后皆下狱死。这么一来,温仁庸弱的刘璋,才有机会接管益州,此为后话。

言归正传。朝臣一击不成,又故技重施,暗中策反了白波军渠帅杨奉,与之谋诛李傕。尽管这次行动还是以失败而告终,但杨奉却来到了郭氾的阵营中。又据《三国志·贾诩传》注引《献帝纪》记载:“诩乃密呼羌、胡大帅饮食之,许以封爵重宝,於是皆引去。傕由此衰弱。”

可见,杨奉与羌胡兵的出走,让李傕与郭汜又回归到了同一个水平。是以,这才会出现“一人质天子,一人质百官”的荒诞场面。好在,正是因为这种势均力敌的对峙,汉献帝才找到机会踏上东归之路。

可他没有想到,纵然在归途中,也仍有诸将争权的现象。不同的是,执掌朝政的主角,换成了以杨奉为首的白波军。那么,白波军又是如何替代西凉军,成为朝廷的新任“执法者”呢?

敬请下回分解……

参考资料:陈寿撰,裴松之撰《三国志》;范晔撰,李贤注《后汉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