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前老师这幅《春天的飞翔》,记录了游客在仙龙油菜基地游玩、玩风筝的景象。风筝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迎风招展,观者的心情似风筝,得到了放飞。应该说此图表达的主题很明确很到位。但是,一幅好的摄影作品不仅仅只是主题明确,还需要主体突出,画面简洁。就此图来看,个人以为,风筝在这幅作品看只是一个被摄物,风筝与放风筝的人呼应关系才是构成此幅作品的主体,但由于画面取景太多,放飞筝的人实在太小,当然这不是主要问题;此幅作品最大的问题画面不简洁。前景似红土地颜色的坡壁使画面显得凌乱而不干净,左边那一个人也干扰了主题表现。所以,我们找准这问题后,将前景坡壁和左边的人物裁剪掉,让画面干净简洁一些。如下图一。 图一:画面较原图干净整洁,放飞筝的人物所占比例比原图更大。 这样的裁剪是不是最好的效果呢?仔细观看,此图两风筝在画面居中,从构图上来讲,视觉焦点居中的画面给人的感觉是平稳的,而在春天放飞筝是一件十分开心活泼的一件事,用居中构图不是最佳选择。但由于原图右边没有多的好看风景,二次裁剪不能保留有效的横构图画面,同时右下角两位游客与主题无关,故将此图裁成方构图。如下图二 图二:方形构图让风筝与放风筝的人形成对角线关系,既保证了画面的平衡,也使画面更简洁。为了突出风筝飞得高一些,让主题更鲜明,也可以裁剪成竖构图。如下图三: 图三:竖构图 图三主题明确,主体突出,画面简洁,具有一定形式的美感。至于图二好还是图三好,欢迎文末留言参与讨论。 第二张图例是杨利老师的《花香蜜甜》。 ![]() 《水岸嬉戏》 陈亦 摄 这幅画面的场景是很美的。在气候宜人的春天,人们纷纷外出踏青,女士们更是将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请摄影师为自己留下美好的瞬间。摄影师抓住美女戏水这一场景,按下快门,时机得当。不足之处,个人以为人物稍微居中了一些,画面中的“亮白”礁石干扰了读者对视觉焦点(人物)的注意力。对于礁石影调的处理,不在本期文章探讨。因此,建议按图五白线框进行裁剪,画面就紧凑得多(见图六),如果是人像摄影,个人建议以红线框裁剪更好! 图五 图六
![]() 《寨子山的春天》原作 刘学芬 摄 图八 图九 图十 结论:摄影者在第一次取景构图按下快门之后,这张照片拍摄角度就再也无法改变,所谓的拍摄角度包括远近拍摄角度(不同的焦段拍摄同一场景仍然有差别),上下拍摄角度(平摄角度、仰摄角度、俯摄角度),水平拍摄角度(拍摄方位,如正面、侧面、背面等),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二次裁剪,可以改变取景内容(主体、陪体、前景、背景等在画面的占比)和画面视觉中心(主体)的位置等,来体现作者表现的主题意图与具体方法,作品最后的呈现才是作者艺术水平的具体反映(这也是很多摄影师一般情况下在没有处理前不提供原作的原因之一)。 本文探讨属个人观点,不当之处,各位影友可以留言继续探讨。 |
|
来自: zzm1008图书馆 > 《这样使你的照片拍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