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石器时代考古(十三)汉水上游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分期

 梦想童年594 2022-05-13
文章图片1

汉水遗址考古

汉水上游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分期

文章图片2

汉水遗址考古现场

近年来在汉水上游及其支流唐河、白河口淅水流域,发掘了许多新石器时代遗址,这里虽然也属屈家岭文化的分布范围,但和屈家!冷文化的本身内涵又有一定的区别,不仅有地域性的特点,而且更重要的是存在着早晚时间 的差异。因此有必要综合这一地区发掘遗址的地层关系进行文化分期。

文章图片3

遗址考古发掘

这一地区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有清楚地 层关系的曾见于湖北郧县大寺和青龙泉、均县乱石滩、河南淅川黄楝树和下王冈等处。

文章图片4

汉水出土的石器

一期文化的主要特点是打制石器多;陶器多红色,均手制;器型有小口尖底瓶、圆底钵、细颈壶、园锥形三足鼎、弦纹夹砂罐等,一般素面,少量锥刺纹和弦纹;彩陶少,以宽带纹和菱形纹常见。墓葬为长方形土坑单人葬。它大体属于仰韶文化的早期阶段。

文章图片5

彩陶猪

二期文化的石器,磨制稍多;陶器一般仍为红色,手制;器型有尖底瓶、曲腹盆、敛口钵、釜形鼎、罐、瓮和器座等。夹砂陶多绳纹,泥质陶有部分彩纹,主要是黑彩,个别的有白衣,纹饰母题多为园点钩叶纹,与中期仰韶文化的风格一致。但埋葬习俗以多人合葬墓等特征。

文章图片6

石器

三期文化的生产工具中出现了“陶锉”。陶器仍多红色、手制。器型有鼎、罐、小口高领瓮、盆、钵、碗、豆、杯和器座等。多素面,有些有弦纹或乳丁纹,个别着红衣。与仰韶文化的秦王寨类型有某些相似之处,时代应相当于仰韶文化晚期,房屋建筑这时开始出现双间。墓葬均单入葬,小孩实行瓮棺葬。

文章图片7

墓葬形式

四期文化基本上与屈家岭文化早期一致。磨制石器增多,并出现了石镰。陶器多灰色,红陶其次,仍系手制。器型有鼎、罐、小口高领瓮、盆、钵、豆、高圈足杯、高圈足壶、碗等。多素面,少数有凸弦纹、附加堆纹、兰纹、镂孔和彩绘,出现了蛋壳彩陶和彩陶纺轮。房子多为双间。埋葬习俗同于前期。

文章图片8

生活用品

五期文化的生产工具与前期相同。陶器仍以灰陶为多,一般手制,但小型器物已使用轮制。器型较复杂,除前期那些器物外,还出现了翚、规、甑、盘等,纹饰有兰纹、绳纹、方格纹以及镂孔等,但仍以素面为主,彩陶极少。这一期文化可以看出它一方面仍保留着屈家岭文化的风格,但一方面又与庙底沟二期文化有相似之处。房屋除单、双间外,开始出现三间房。埋葬习俗虽然仍与前期相同,但在随葬品方面可以看出有明显的差别,已经开始用猪下顎骨随葬。

文章图片9

祭祀用品

从以上可以看出,在汉水上游流域,较早的仍然是仰韶文化,在仰韶中期之后,发展起来的是屈家岭文化,再以后则是一种地方色彩很浓的晚期龙山文化。同时也可以看出它们的文化发展是一致的、步步向前的。

文章图片10

汉水流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