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战国考古(四)列国城市的发展

 梦想童年594 2022-05-13
文章图片1

春秋战国城市遗址考古

我国古代城市从商代中期即巳发生,而到东周时期,城市已大量发展起来。这是由于春秋战国之际一系列社会变革造成的。这一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进一步扩大,促使了交换的频繁,商业的发展。而政治上,又日益加强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些因素,都促使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引起了城市的迅速发展。揭露这些城市的布局及其内涵,对研究当时的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解放以后已经对列国城市,特别是列国的都城逐步展开了勘察和大规模发掘工作。在列国都城中,齐国的临淄和燕国的下都,是两种不同的类型。临淄是齐国都城,在今山东淄博市。是战国时期最大的都市之一。

文章图片2

临淄城

临 淄

文章图片3

春秋战国七雄争霸图

临淄古城地处淄河西岸,由大小两城组成,大城南北约4.5公里,东西约4公里。小城在其西南角,周围约5公里,是国君居住的宫城。大城则是官吏及百姓居住的廓城。

文章图片4

城市布局

城市布局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特点、社会关系和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当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列国巳逐渐形成,争取统一的战争不断发生,为适应这种形势,巨大的宫殿群都修建在高大的夯土台基上,国王居临其上,平时可以监视官吏及百姓的活动,如遇战争,又便于指挥。在小城西北部的地面上存有一夯土台基,当地传称“桓公台”,其周围又 有大片夯土台基,这应是当时的主要宫殿区。在小城西墙外,还有“歇马台”夯土台基。小城西北约9公里处,又有“梧台”夯土台基,这可能是齐公设在园囿区内的宫殿遗址。它反映了剥削阶级的帝王都是要利用大量的人力、财力来大兴土木,过着极其淫奢的生活。

文章图片5

春秋战国七雄城市面貌图

在小城南部,发现有铸币遗址。还有些铁器作坊遗址。把一些手工业作坊安排在宫殿附近的都市规划中,正是王室直接掌握着大规模官府手工业的一种反映。由于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私人工商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城市内出现了集中的工商业区,叫做市。临淄齐城的市,位置在小城之北,大城的西部。

文章图片6

政工农商分布

齐城内的居住区域,据《管子》一书,大凡官吏都居住在宫城附近,无官职的平民或是耕田的农民住在靠城门一带,工匠和商人住在“市”的旁边。这种工、农、商都住在城内的情况,反映了这时的城市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性质,而各种不同居民区的划分,又表现出当时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下各阶级、阶层之间的严格区别。

文章图片7

燕下都

燕下都

文章图片8

燕下都平面示意图

燕下都是燕国后期的都城,在今河北易县。燕下都的平面布局和临淄比较,是另一种类型。它分为东西两城。宫殿、手工业作坊及居民区主要集中在东城;巨大的宫殿台基“老姆台”则在东城的北垣外。西城内遗址很少,可能是战国晚期为适应军事需要而扩建的附廓,两城东西全长8公里,南北约4公里。

文章图片9

燕下都城市面貌

东西两城之间,巳探出还有古河道隔开。东城中部偏北处,又有东西向的城垣,把它隔成南北两部分。在此中隔城垣的南北两侧,有许多夯土台基,是宫殿区。以北垣外的“老姆台”中隔城垣南侧的“武阳台”为最大,居于整个宫殿区的中轴线上,应是宫殿区的中心建筑。经勘探,宫殿区由从城外引入的两条水道围住,好象用水道代替了城垣。

文章图片10

宫殿区考古

宫殿区以西紧靠东城 西垣处,有两个墓区:“虚粮冢”和“九女台”。前者有十三座大墓,地面都有大封土堆;后者有十座大墓,封土略小。它们大约是国君和王室的陵墓区。

文章图片11

墓葬考古

在宫殿区的西半部和南侧,围绕着密集的手工业作坊,已探出的作坊遗址计有制铁遗址3处,兵器作坊遗址2处,铸钱遗址1处,骨器作坊遗址1处,烧陶遗址1处。这些遗址紧靠着宫殿区周围,也是王室掌握的官营手工业。

文章图片12

遗址考古

除临淄燕下都外,近些年来工作较多的还有韩的新郑(河南新郑) 、赵的邯郸(河北邯郸)、楚的郢 都(湖 北江陵)、秦的咸阳(陕西咸阳)、周的王城(河南洛阳)。其中韩的新郑、赵的邯郸布局比较清楚,和临淄相似,有其共同的特点。这种战国都城的特点是:

文章图片13

田野考古

1 、一般都分为大城和小城。大城是外廓城,是各级官吏和一般平民的居住区,又有集中的工商业区--“市”。小城是宫城,宫殿都建筑在高大的夯上台基上,是全城的制高点,它既可供发生战争时指挥军事之用,更重要是可以居高临下监督城内外百姓的活动。这种各阶级、各阶层居民被严格地划分出居住区域的设计规划,深刻地表现了专制主义的特点和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严重情况。

文章图片14

城墙遗址考古

2、在宫殿区内或宫殿区外,有大量的手工业作坊,这反映了当时王室直接控制着庞大的官府手工业。

文章图片15

商鞅变法之地

3、城内的平民,有大量是从事农业的。这表明当时的城市经济是属于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类型。

文章图片16

秦朝都城示意图

列国都城的规模和内涵,集中反映了当时经济、文化的繁荣。它一方面表现出了劳动人民的巨大的创造力,另一方面则深刻说明了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变革,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

文章图片17

大秦帝国皇宫

列国瓦当

文章图片18

大秦帝国宫殿

当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曾在都城咸阳的北坂上修建了模仿六国宫殿的大型建筑 ,可知各国建筑是会有其特点的。但现在对列国都城内建筑遗址的发掘,还进行得不多,其特点尚缺乏了解。不过,这种建筑物上的瓦当,却已发现很多。从筒瓦头上的瓦当来看,列国就是各具特点的。列国瓦当的不同风格,突出表现了各地区文化艺术上的一种地方特点。已知列国瓦当的特点是:

文章图片19

周王城示意图

周的王城主要是饰以各式云饰的半瓦当

文章图片20

韩国都城瓦当

韩国主要是素面的半瓦当和圆瓦当,偶有云纹圆瓦当。

文章图片21

赵国都城瓦当

赵国地区亦以素瓦当为主,有少量的三鹿纹和变形云纹的圆瓦当。

文章图片22

楚国瓦当

楚国则都是素面的半瓦当和圆瓦当

文章图片23

齐国瓦当

齐国地区流行一种树木双兽纹和树木卷云纹半瓦当,素面半瓦当亦很多。

文章图片24

燕国瓦当

燕国地区主要有饕餮、双龙、双鸟和山云纹半瓦当,也多素面瓦当。

文章图片25

秦国瓦当

秦国地区主要是流行各种动物图案的圆瓦当,如奔鹿、立鸟、四兽、三鹤等,但后来卷云纹瓦当已大量发展起来。

文章图片26

大秦帝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