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曾批评毛泽东词不押韵。1959年3月11日,胡适读到大陆出版的毛泽东诗词,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 看见大陆上所谓“文物出版社”刻印的毛泽东《诗词十九首》。其中最末一首即《蝶恋花·答李淑一》如下: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我请赵元任看此词押的“舞、虎、雨”,如何能与“有”韵字相押。他也说,湖南韵也无如此通韵法。” 支持毛泽东者则以不以词害意为之辩护:“诗言志,既然格律是为了表情服务的,情动绳墨外,笔端起波澜,这时又何必胶柱鼓瑟呢?不见诗意、没有诗味的句子,即便合律,也不是诗。这首《蝶恋花》虽“破韵”,却能很好地表情达意,所以也就不必削足适履了。” 其实,批评者也好,辩护者也好,都对词的押韵不太了解。与近体诗相比,词的押韵非常宽松,它允许邻韵通押。所谓邻韵,就是韵母比较接近的韵部。毛泽东《蝶恋花》上阕的“柳、九、有、酒”属《平水韵》上声二十五有韵,下阕的“袖”属《平水韵》去声二十六宥韵,下阕的“舞、虎、雨”这三个韵脚字均为《平水韵》上声七麌韵,有韵、宥韵、麌韵韵母接近,均属邻韵,可以通押。前人作品中即有其例。无名氏《竹枝子》 如下: 高卷珠帘垂玉牖,公子王孙女。颜容二八小娘,满头珠翠影争光,百步惟闻兰麝香。 口含红豆相思语,几度遥相许。修书传与萧娘,倘若有意嫁潘郎,休遣潘郎争断肠。 上词中就是有韵的“牖”与麌韵的“女”“语”“许”通押。 那么,为什么胡适和辩护者都认为毛词“破韵”呢?因为他们都是用《词林正韵》的韵部做标准来衡量的。根据《词林正韵》的分部,有韵属于十二部,麌韵属于四部,不是同一韵部。但《词林正韵》并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唐宋词人的用韵情况,用《词林正韵》去衡量古人的词作,有很多都是“破韵”的。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如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韵脚“壁”属《词林正韵》十七部,其他韵脚属于《词林正韵》十八部。黄庭坚《洞仙歌》如下: 月中丹桂,自风霜难老。阅尽人间盛衰草。望中秋、才有几日;十分圆,霾风雨,云表常如永昼。 不得文章力,白首防秋,谁念云中上功守。正注意,得人雄,静扫河西;应难纵、五湖归棹。问持节冯唐几时来,看再策勋名,印窠如斗。 韵脚“老、草、棹”属于《词林正韵》八部,韵脚“昼、守、斗”属于《词林正韵》十二部。 所以唐宋人作词只是根据当时的语言习惯来押韵,并不知道几百年后的人怎样划分韵部。所以我们今天研究词的押韵,应以唐宋人的作品为范本,不能拿《词林正韵》作为单一的标准。如此来看,毛泽东的《蝶恋花》词只是沿用前人邻韵通押的方法押韵,并没有“破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