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字节跳动尝试“去算法”,识区有光明的未来吗

 三易生活 2022-05-13
日前,一款来自字节跳动的资讯类新品识区引发了外界的诸多关注。并且由于这款APP目前还采取的是邀请制,虽然还没到“一码难求”的境地,但在部分电商平台也出现了公开售卖其邀请码的情况。
 

在目前关于识区的相关报道中不难发现,其实以“去算法推荐”为重点。但事实上这样的描述并不精确,准确来说识区进行内容分发的模式并不完全依赖于算法,而这与字节跳动旗下的今日头条和抖音明显有所差异,甚至有网友表示,难道是“字节跳动转性了吗?”
 
  • 识区的模样,更像是一款“老派”的产品


根据我们三易生活的实际体验发现,识区在界面上的设计较为简洁,底部导航栏分为“识区”、“推荐”和“点亮”。其中,“识区”主要是展现帖子的内容,不过新用户在加入前界面会是一片空白;这也引出了“推荐”栏,在这里可以看到诸如“互联网考古协会”、“识区小报”、“不对劲科学社”等,覆盖生活、艺术、商业、人文等不同主题的区块,用户则可以凭兴趣加入,类似于豆瓣的兴趣小组和贴吧;而最右侧的“点亮”则类似于“收藏”功能,用户可对喜爱的内容进行点亮。
 

从识区目前的形态不难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兴趣社群,每一个“识区”就代表着一个不同的兴趣群体,并能够围绕同一个话题进行讨论或是内容创作。并且值得注意的是,识区的内容创作方式目前有两种,一种是用户自行发帖(标题+正文内容),另一种则是分享链接,也就是转载来自其他平台的内容。

此外,每一个“识区”都会拥有一个“区长”,负责其中的内容分发。目前,系统会引导区长配置Bot(包括订阅源推荐、订阅源搜索、导入OPML的方式),由系统来自动抓取相关内容、并填充内容池。
 

显然,这是一款并不完全依赖算法推荐的内容展示平台,而关键就在于各“区长”能够自行选择Bot所抓取的内容,比起算法推荐多了些“用户自主”的意味。但要说识区真的新鲜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
 

无论是内容分发上使用的RSS工具、还是将用户聚集在一起的圈子功能,识区怎么看都更像是一款成熟且“老派”的产品,并且秉承着“做工具没前途”的理念,早早地就加入了“社交功能”。此外,识区目前还有一个体验几乎完全一致的网页版,在当下各大应用都抛弃PC端的情况下,也更像是一股清流。
 
  • RSS订阅方式的好与坏,都在于用户本身


除了网页端之外,RSS工具同样也是在识区里称得上是复古的存在。但非常有趣的是,此前早在2018年就曾有讨伐“推特”、“脸书”推荐机制的内容出现,并且当时给出的建议则是“让RSS复兴了”。那么为何有观点会认为RSS就能够让用户从“信息过载”、“信息茧房”的NewsFeed算法推荐中,拯救出来呢?
 

这就不得不提及RSS的工作机制,其全称为“简易内容聚合(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如果一个网站支持RSS,那么就意味着其每发布一条新的内容,都能够以标准化的格式在网站中更新一条。在这一机制下,用户无需点开每一个感兴趣的网站查看内容是否已经更新,而是只用在RSS阅读器/平台中一次性即可浏览所有的新内容。特别在如今APP已经成为信息孤岛的情况下,无疑也打破了这一壁垒。
 

不过此前并不是没有企业推出RSS工具,早在2005年谷歌就发布了在线RSS阅读工具“Google Reader”,但随后在2013年就已关闭。而在张一鸣撰写的一篇题为《为佩奇关闭Google Reader的魄力叫好!》的文章中,他就曾指出, “相比依靠人工仅从门户网站获取资讯,订阅模式其实进步了,但很明显还没能满足大部分人的资讯需求”。那么,如今何字节跳动为何会“逆潮流”选择RSS呢?
 

识区的一部分内容分发,正是借助了RSS,但相比传统RSS工具相对较高的门槛,前者更像是由用户基于兴趣的“内容共建”模式。既降低了高门槛、避免了陷入“信息茧房”的问题,又能够促进用户间的交流。
 
因此订阅源内容的好坏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毕竟“共建”同样也意味着“良莠不齐”和“不受控”。尽管不再优先“算法推荐”,但将这个权利从算法移交给用户,就使得每一位用户都成为了内容编辑,既然有人选择走信息流的道路、自然也会有人走标题流,有人品味高、也会人品味比较清奇。每一个“识区”都好比一家杂志社,其中有的可能会像权威报刊那样专业、严谨,有的也会出现“小报乱象”。
 
更进一步来说,就算内容分发主要以Bot抓取为主、RSS为辅,“内容审核”和“版权”也同样将会成为一个不小的问题。毕竟要是人人都能在“识区”里看到知乎、微信公众号、微博、网易等平台的内容,或许要先问问后者是否愿意?
 
  • 获取信息的方式,可能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


除了内容之外,识区的社交属性或许也存在着一定的隐患,而这在论坛、豆瓣小组,以及贴吧中早就有了前车之鉴。曾经定位为基于兴趣的信息推送提醒工具“即刻”APP,如今就更像是一小撮互联网从业者的聚集地,以及用户的树洞,并不具备吸引用户留存的内容;而百度贴吧和豆瓣小组等极度依靠自治的社群,同样也都在发展多年后面临诸多乱象。毕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自然会出现纷争”,这句话对于内容平台显然也同样适用。
 

当然,识区以一个“更为开放”且“反算法推荐”的姿态出现,的确也能够让用户回想起“互联网曾经的样子”。而用户可以自行选择“想看什么”,看的内容也还能称得上“品质优良、读有所得”,甚至还能迎合互联网行业反思“个性化推荐”的浪潮。
 

然而就如RSS与算法推荐的比较可能本就不成立,因为本质上两者都是在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有用的那一部分,前者是用户自己筛、后者是通过AI来筛。而识区之于今日头条,也更像是字节跳动对于内容分发机制的一次探索,要知道将内容留在平台的正确方式,必然不会只通过“为爱发电”和“群体效应”就行,同样也面临着对创作者以及“区长”的激励问题。
 
按照张一鸣此前所说,“一款产品选择什么模式和方法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多少人的资讯需求”。今日头条能够满足青睐信息流的用户,识区自然也可以为厌恶算法推荐的用户提供另一个平台。

但归根结底,对于内容平台而言,无论算法还是人工推荐,用户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是有限的、而获取信息的方式可能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谷歌家的“科技盛宴”,从何时起变得如此无聊了

 对于如今的谷歌来说,务实显然是个更好的选择。

从让腾讯“头疼”到“经营异常”,如今的迅雷怎么了

最近因“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登上热搜的迅雷,你还记得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