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支撑拆除专项施工方案目录一、编制依据11.1主要规范规程11.2主要法律法规11.3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及其他资料2二、工程概况22. 1工程简介22.2基坑概况22.2.1基坑支护设计22.2.2内支撑设计概况32.3内支撑拆除重点难点分析7三、支撑拆除模式7 3.1支撑拆除模式选择的考虑因素73.2支撑拆除模式选择8四、施工部署94.1施工总体安排94.2拆撑平面一般顺序124.3施工主 要投入设备及物资154.4人员组织164.5工期计划18五、内支撑拆除施工方案185.1支撑绳锯切割拆除185.1.1工艺流程18 5.1.2施工工艺185.1.3梁体分段吊运245.1.4场外破碎分解305.2格构柱拆除305.3特殊部位支撑拆除处理措施315 .4注意事项31六、施工安全保证措施326.1安全目标326.2工作制度326.3安全防护保证措施336.4施工机械管理33七、扬 尘、噪音保证措施36八、应急预案398.1应急预案的目的398.2事故的应急管理体系398.3应急预警及信息报告418.4应急物资 和设备准备418.5重大事件、危险源的辨识428.6主要危险源预防措施428.7应急保障措施438.8应急救援路线图44九、计算 书449.1第一道撑满堂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计算书449.2封板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计算书509.3第二道支撑马凳支架受力验算569.4叉 车作用楼面等效均布载荷计算及回顶设计58一、编制依据1.1主要规范规程序号名称编号类别1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GB50870 -2013国家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国家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国家硅片切口尺寸测试方 法GB6067-2010国家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国家重要用途钢丝绳GB8918-2006 国家起重机钢丝绳保养、维护、检验和报废GB/T5972-2016国家钢丝绳通用技术条件GB/T20118-2017国家施工现场 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范JGJ160-2016行业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JGJ300-2013行业2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工程安全 技术规范JGJ276-2012行业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行业4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 12行业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行业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行业7深圳市基坑支护技 术规范SJG05-2011地方1.2主要法律法规序号名称编号1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3号2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 定建设部令第15号3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设部【2018】37号4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 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建办质〔2018〕31号5深圳市深基坑工程管理规定深建规【2009】3号6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工程施 工安全条例深圳市人大常委会第60号7深圳经济特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深圳市人大常委会第24号8深圳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深圳市人民 政府令第187号9深圳市建设工程中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写指南/10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坑工程拆撑换撑作业施工安全管理的紧急 通知/1.3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及其他资料序号名称编号1地勘报告(详细勘察)2017年2月2基坑支护图及基坑支护设计第一、二、三次 变更图2018.01.10(A版)2018.04.27(第一次变更)2018.06.15(第二次变更)2018.08.20( 第三次变更)3建筑及结构施工图2018.11.23版4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5地下设施、管线分布图或资料/6起重设备、设施的使用说明 书/7第三方基坑变形监测资料/8主体结构设计单位对利用主体结构作为替代换撑复核确认文件/二、工程概况2.1工程简介总建筑面积12 4972.01㎡,主要建筑功能为办公和商业。工程名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工程地址2.2基坑概况2.2.1基坑支护设计 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为21.6m,基坑周长约366m,基坑开挖面积约7866m2。基坑深度范围内存在深厚的人工填土、填石和软土,基坑 安全等级为2年。本工程±0为绝对标高6.9m,自然地面绝对标高为6.0m。内支撑梁拆除量为7620m3。2.2.2内支撑设计概况四 道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平面布置如下:第一道支撑标高示意图第二道支撑标高示意图第三道支撑标高示意图第四道支撑标高示意图说明:以上标高均为 绝对标高。1、内支撑设计概况绝对标高构件截面尺寸配筋混凝土强度第一道内支撑轴线标高4.6mZC11000×1000mm6C28, 6C22,A10@400,4A10@200C35ZC21400×1000mm8C28,6C28,A10@400,4A10@200 ZC31000×1000mm8C28,6C22,A10@400,4A10@200ZC4800×800mm6C25,4C22, A10@400,4A10@200GL1400×1000mm6C25,6C20,A10@100(A10@200),A10@300 轴线标高5.2mZC21400×1000mm8C28,6C28,A10@400,4A10@200GL1400×1000mm6C 25,6C20,A10@100(A10@200),A10@300封板顶标高5.6m封板厚度300mmA8@300第二道内支撑轴 线标高-0.9mZC11000×1000mm9C28,6C22,A10@400,4A10@200ZC21400×1000mm1 2C28,6C28,A10@400,4A10@200ZC31000×1000mm8C28,6C22,A10@400,4A10@ 200ZC4800×800mm6C25,4C22,A10@400,4A10@200YL11200×1000mm9C28,6 C20,A10@100(A10@200),A10@300轴线标高0.3mZC21400×1000mm12C28,6C28,A10 @400,4A10@200YL11200×1000mm9C28,6C20,A10@100(A10@200),A10@300第三 道内支撑轴线标高-4.9mZC11000×1000mm12C32,6C22,A10@400,4A10@200ZC21200×1 000mm8C28,6C28,A10@400,4A10@200ZC31000×1000mm8C28,6C22,A10@400, 4A10@200ZC4800×800mm6C25,4C22,A10@400,4A10@200YL21200×1000mm9C 28,6C20,A10@100(A10@200),A10@300轴线标高-8.1mZC21400×1000mm12C32,6C 28,A10@400,4A10@200ZC31000×1000mm8C28,6C22,A10@400,4A10@200ZC480 0×800mm6C25,4C22,A10@400,4A10@200YL21200×1000mm9C28,6C20,A10@ 100(A10@200),A10@300轴线标高-5.1mZC21400×1000mm12C32,6C28,A10@400,4A 10@200YL21200×1000mm9C28,6C20,A10@100(A10@200),A10@300第四道内支撑轴线标 高-8.9mZC11000×1000mm9C28,6C22,A10@400,4A10@200ZC21400×1000mm8C2 8,6C28,A10@400,4A10@200ZC31000×1000mm8C28,6C22,A10@400,4A10@200 ZC4800×800mm6C25,4C22,A10@400,4A10@200YL21200×1000mm9C28,6C20 ,A10@100(A10@200),A10@3002、格构式立柱支撑竖向支承采用格构式立柱的形式。格构式立柱立柱类型格构柱尺寸格构 柱规格桩径桩身砼格构式600×6004L200×201200水下C30支撑立柱桩详图3、支撑与地下室结构相互位置关系地下室含夹层 共5层,混凝土支撑共4道,支撑与结构相互位置及标高如下:四道支撑区域与结构位置关系表支撑支撑梁轴线标高支撑梁与楼板间距楼板标高楼层 第4道-8.9m0.70m-10.10mB4第3道-4.9m0.80m-6.20mB3第2道-0.9m0.90m-2.30mB2第 1道4.6m1.60m2.40mB1四道支撑区域剖面图三道支撑区域与结构位置关系表支撑支撑梁轴线标高支撑梁与楼板间距楼板标高楼层第 3道-8.1m1.50m-10.10mB4第2道-0.9m0.90m-2.30mB2第1道4.6m1.60m2.40mB1三道支撑 区域剖面图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拆除期间,内支撑与支护排桩和地下室结构之间不断进行着内力重分布,内力的重分布直接影响基坑支护体系的变形, 进而影响到周边环境。内支撑拆除阶段为其内力突变的明显阶段,因此内支撑拆除过程中内力突变和变形控制是本工程拆撑的一大难点。综上,内支 撑混凝土体量大、强度高、钢筋量大,拆除难度大、时间久,如何合理选择支撑拆除的顺序和方法,直接决定了后期地下室结构甚至整体工程的施工 进度。2.3内支撑拆除重点难点分析1、拆撑模式选择支撑拆除对水平结构施工影响较大。支撑选用何种拆撑组织模式既满足主体结构工期要求, 同时又可保证拆撑对周边环境影响最小是支撑拆除的重点。2、拆撑顺序选择支撑分布密,截面大,如何合理确定支撑拆除顺序,在保证安全的前提 下最大限度减少对主体结构施工以及周边环境的影响,是本工程支撑拆除的难点。3、拆撑方法选择支撑截面大,支撑拆除量大,混凝土强度高,人 工剔凿难度大。如何选择合适的支撑拆除方法,在保证拆撑过程中基坑及结构安全前提下,既可满足支撑拆除进度要求,又能节约施工费用是支撑拆 除的难点。4、支撑外运及成品保护支撑拆除后较大较重,而主体结构承载力有限,严禁超载,拆除的支撑外运要及时,水平及垂直运输矛盾突出。 此外支撑拆除时必须对主体结构楼板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避免对已施工完成主体结构楼板产生撞击破坏。因此如何合理组织支撑及渣土的外运和主 体结构的成品保护成为拆撑工作的重点。5、安全管理由于交叉作业严重,施工中存在高空吊物,大量机械、人员同时作业,这些都很容易引发安 全问题。因此,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同样成为拆撑工作的重点问题。三、支撑拆除模式3.1支撑拆除模式选择的考虑因素1、工期因素不同的拆撑 模式,其结构施工周期存在明显的差异。从工期考虑,优选塔楼先行方案,可大大提前地上主体结构插入施工的时间。2、支撑与主体结构碰撞内 支撑与主体结构的相对位置关系,是影响拆撑模式选择的客观因素。例如:支撑与主体结构梁、板冲突位置很多,甚至主体结构梁、板标高位于支撑 范围内,这种情况无法选用闷拆模式。若支撑与主体结构梁、板位置无冲突,则可根据需要选择闷拆或顺拆的拆撑模式。若支撑与主体结构梁、板位 置有部分冲突,冲突区域可局部进行处理,则可根据需要选择部分支撑顺拆部分支撑闷拆的模式。3、支撑混凝土碎块清运内支撑渣土清运对拆撑模 式的选择有一定影响。“整体闷拆”的拆撑模式一般需要在主体结构楼板预留相应的渣土清运吊装口,作为后期支撑拆除时的支撑混凝土碎块运输通 道。而“整体顺拆”的拆撑模式渣土清运较方便,可采用塔吊或汽车吊将支撑混凝土碎块直接吊运,受主体结构影响较小。从渣土清运方便的角度考 虑,优选顺拆模式。4、支撑拆除对周边环境影响闷拆模式属于先施工结构,后拆除其下部支撑,支撑拆除时不发生明显的应力突变,对周边环境影 响较小。而顺拆模式需要经历一个换撑的过程,拆撑过程中,周围土压力通过护坡桩与支撑和结构发生应力重分布,打破原有平衡,重建新的平衡。 拆撑对周边环境影响大。3.2支撑拆除模式选择本工程从现有条件出发,从工期、支撑与结构的冲突、渣土清运、周边环境保护、支撑拆除对剩余 支撑的影响等因素考虑,本工程T7、T8塔楼区域采取“塔楼先行,顺闷结合”方式,其余区域采取“整体顺拆”。支撑拆除模式1、“整体顺拆 ”模式(施工一层结构、拆一道支撑)“整体顺拆”模式是水平内支撑的拆除与地下室的施工交叉进行,先施工下部主体结构梁柱及楼板,养护达到 设计要求强度,回填肥槽待主体结构与基坑形成可靠的换撑后拆除其上部相邻支撑,接着施工上层主体结构梁柱及楼板,依次类推进行支撑拆除。优 点:(1)支撑对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影响小;(2)支撑拆除及渣土运输方便;(3)对地下室结构与支撑相对位置要求较低。2、“塔楼先行, 顺闷组合”模式“塔楼先行,顺闷结合”模式即从工程整体考虑(塔楼高而裙楼低、塔楼不受拆撑影响施工快而裙楼施工慢、塔楼施工处于关键线路 而裙楼处于非关键线路);结合支撑布置特点,拟确定塔楼先行施工,裙楼结构施工与支撑拆除后续跟进的拆撑模式。裙楼区域支撑拆除根据具体情 况采用顺闷结合的方式。优点:(1)支撑对地下室结构施工影响小;(2)支撑拆除及渣土运输方便;(3)主塔楼结构可以先行施工,进而减少 塔楼结构的整体工期。四、施工部署4.1施工总体安排支撑拆除属于工程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工况,支撑拆除过程中需根据支撑内力传递路径,综 合部署,确保将支撑拆除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并且充分考虑为主体结构施工服务。支撑拆除的总体原则是:先换撑,后拆除;分区对称,先 节点,后杆件。本工程基坑支护设计说明:将地下室底板和楼板外伸顶到支护桩上,待楼板和换撑板带强度达80%设计强度后,方可拆除支撑。换 撑板带厚500mm,砼标号与楼板砼标号一致,做法大样详见下图:换撑板带做法大样图换撑板带做法平面图1、四道支撑区域支撑拆除与结构施 工的相互关系如下:步骤施工内容流程图第一步施工底板、素砼换撑,自下而上施工地下室外墙,施工B4层楼板,肥槽回填密实,施工换撑板,拆 除第四道支撑第二步自下而上施工地下室外墙,施工B3层楼板,肥槽回填密实,施工换撑板,拆除第三道支撑第三步自下而上施工地下室外墙,施 工B2层楼板,肥槽回填密实,施工换撑板,拆除第二道支撑第四步自下而上施工地下室外墙,施工B1层楼板,肥槽回填密实,施工换撑板,拆除 第一道支撑及立柱2、三道支撑区域支撑拆除与结构施工的相互关系如下:(1)T7区域T7塔楼区域支撑梁采用闷拆方式,北联络道区域采用顺 拆,拆除施工安排详见下表:T7区域西侧支撑总体施工阶段施工内容示意图第一阶段地下室整体施工至B4层后回填肥槽,然后拆除第三道内支撑 第二阶段地下室整体施工至B2层第三阶段从B2层开始,塔楼范围主体结构先行施工至结构封顶;纯地下室区域暂停施工,第一、二道内支撑暂不 拆除第四阶段北联络道插入施工完成,北联络道两侧肥槽回填、第二道内支撑拆除和地下室B1区域结构施工。第五阶段北联络道剩余肥槽回填、第 一道内支撑拆除和地下室B1区域结构施工。4.2拆撑平面一般顺序本工程土方施工单位分段移交场地,因此地下室结构施工和支撑拆除均分段实 施。地下室结构施工流水段办公楼地块地下室结构施工分两个区,南区流水顺序为C1→C3→C2;北区流水顺序为A→B1→B2。因此办公楼 地块拆除顺序根据地下室结构的施工顺序穿插进行。步骤施工内容结构施工与支撑拆除平面关系第一步施工C1、C2流水段拆除角撑①第二步施工 C3流水段拆除角撑②第三步施工完C1、C2、C3区流水段,拆除对撑③第四步施工A区流水段,拆除角撑④第五步施工B1区流水段,拆除对 撑⑤第六步施工B2区流水段,拆除对撑⑥支撑杆件拆除顺序为,先联系杆,再主受力杆,最后围檩拆除。角撑的拆除顺序:第一步拆除角撑之间的 联系杆;第二步拆除角撑杆件,从外向内;第三步拆除围檩。支撑拆除顺序对撑的拆除顺序:第一步拆除八字杆;第二步拆除对撑之间的连杆;第三 步拆除对撑杆件;第四步拆除围檩。支撑拆除顺序内支撑采用绳锯切割拆除,混凝土块切割完成后,采用塔吊吊运至基坑边,然后整体装载外运,在 场外进行破碎。4.3施工主要投入设备及物资1、施工机具准备科学配置机械设备是确保计划完成的重要条件。针对机械设备的配置原则:设备先 进、性能优良、环保节能、数量充足。结合本工程支撑的拆除特点,选用绳锯切割机、手动葫芦、吊车等多种规模的拆除机械设备共同完成,确保各 工作面施工机械的充分使用,从而达到快速施工,保证整体施工进度。1、设备序号机械设备单位数量使用状态用途1塔吊台2良好吊运2绳锯台4 良好切割3空压机台1良好辅助破碎4风镐台2良好辅助破碎5运输车辆20良好支撑运输6叉车辆1良好支撑运输750t汽车吊辆2良好吊运2 、物资序号材料名称单位数量1灭火器套102金刚绳条203专用膨胀螺丝盒按需4链条条44.4人员组织总包单位人员序号职务姓名联系方式 1项目总监2项目经理3执行经理4质安总监5总工程师6现场经理7专职副书记施工人力安排计划表序号工种名称人数(人)工作内容1切割技术 工人20支撑绳锯切割2电工4施工现场用电设备管理3洒水工5洒水降尘4架子工20搭设安全防护及施工脚手架5塔吊司机信号工5垂直运输6 司机20支撑倒运7机械管理员4机械管理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证件姓名证件号姓名证件号特种作业人员姓名证件号姓名证件号姓名证件号4. 5工期计划内支撑开始拆除时间计划为2019年6月底,拆撑持续时间详见下表:内支撑拆除工期计划表施工区域持续时间(d)C区四道撑角撑 及对撑15C区三道撑角撑及对撑15A区三道撑角撑5B1区三道撑对撑7B2区三道撑对撑7C区二道撑角撑及对撑15A区二道撑角撑5B1 区二道撑对撑7B2区二道撑对撑7C区一道撑角撑及对撑25A区一道撑角撑7B1区一道撑对撑7B2区一道撑对撑9五、内支撑拆除施工方案 5.1支撑绳锯切割拆除5.1.1工艺流程脚手架(枕木)搭设→准备好现场施工用水、电→绳锯切割→支撑外运破拆5.1.2施工工艺1、脚 手架(枕木)搭设第四道支撑梁枕木规格搭设高度(m)800200180mm(长宽高)0.70第四道支撑拆除架体设置剖面图第四 道支撑拆除架体设置侧面图第三道支撑梁枕木规格搭设高度(m)800200180mm(长宽高)0.8(T8)第三道支撑拆除架体 设置剖面图第三道支撑拆除架体设置侧面图立杆横距(m)立杆纵距(m)步距(m)脚手架高度(m)立杆悬臂段长度(m)钢管外径(mm)0 .30.61.1(T7)1.5(T7)0.2A48×3.6第三道支撑拆除架体设置剖面图第三道支撑拆除架体设置侧面图说明:两侧沿支撑 梁方向设置剪刀撑。第二道支撑梁钢马凳搭设高度(m)0.9m0.9第二道支撑拆除架体设置剖面图马凳支撑架示意图第二道支撑拆除架体 设置侧面图说明:采用角钢马凳搭设支撑架,其中马凳采用10#槽钢和12#槽钢焊接而成。第一道支撑梁立杆横距(m)立杆纵距(m)步距( m)脚手架高度(m)立杆悬臂段长度(m)钢管外径(mm)0.30.61.21.60.2A48×3.6第一道支撑拆除架体设置剖面图第 一道支撑拆除架体设置侧面图说明:两侧沿支撑梁方向设置剪刀撑。封板拆除立杆横距(m)立杆纵距(m)步距(m)脚手架高度(m)立杆悬臂 段长度(m)钢管外径(mm)0.60.61.12.70.3A48×3.6说明:(1)脚手架搭设高度随支撑至结构楼板高度而定,当架体 高度≤800mm,采用枕木;当800mm<架体高度<1000mm时,采用钢马凳;当架体高度≥1000mm时,采用扣件式脚手架纵横间 距为300600mm,步距不大于1200mm,两侧设置剪刀撑。(2)800×800m截面支撑梁最大切割长度为2m;1000×10 00mm截面支撑梁最大切割长度为1.8m;1000×1200mm截面腰梁最大切割长度为1.4m,;1000×1400mm截面梁最大 切割长度为1.2m。2、绳锯切割切割具体施工工艺如下:(1)固定绳锯机及导向轮用M16化学锚栓固定绳锯主脚架及辅助脚架,导向轮安装 一定要稳定,且轮的边缘一定要和穿绳孔的中心线对准,以确保切割面的有效切割速度,严格执行安装精度要求。(2)安装绳索根据已确定的切割 形式将金刚石绳索按一定的顺序缠绕在主动轮及辅助轮上,注意绳子的方向应和主动轮驱动方向一致。(3)相关操作系统的连接及安全防护技术措 施根据现场情况,水、电、机械设备等相关管路的连接应正确规范、相对集中,走线摆放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以防机多、人多、辅助设备、材料 乱摆、乱放,造成事故隐患。绳索切割过程中,绳子运动的方向的前面一定用安全防护拦防护,并在一定区域内设安全标志,以提示行人不要进入施 工作业区域。(4)切割启动电动马达,通过控制盘调整主动轮提升张力,保证金刚石绳适当绷紧,供应循环冷却水,再启动另一个电动马达,驱动 主动轮带动金刚石绳索回转切割。切割过程中必须密切观察机座的稳定性,随时调整导向轮的偏移,以确保切割绳在同一个平面内。(5)切割参 数的选择切割过程中通过操作控制盘调整切割参数,确保金刚石绳运转线速度在20m/s左右,另一方面切割过程中应保证足够的冲洗液量,以保 证对金刚石绳的冷却,并把磨削下来的粉屑带走。切割操作做到速度稳定,参数稳定、设备稳定。金刚石绳锯拆除法是金刚石绳索在液压马达驱动 下绕切割面高速运动研磨切割体,完成切割工作。由于使用金刚石单晶做为研磨材料,故此可以对石材、钢筋混凝土等坚硬物体进行切割。切割采用 的是液压泵站,前期利用金刚石绳把要切割的钢筋混凝土支撑梁抱捆固定,然后利用液压泵站驱动锯架上的气缸,在切割的过程中气缸不停的往锯架 上方行走,待气缸行走到一定位置之后,所要切割的混凝土块即将切割完成。切割过程中不但操作安全方便,而且震动和噪音很小,被切割物体能在 几乎无扰动的情况下被分离。切割过程中高速运转的金刚石绳索需靠水冷却,并将研磨碎屑带走,正常情况下切割一个混凝土截块的时间在40~6 0分钟左右(根据支撑梁的大小而定)。绳锯切割机绳锯切割支撑绳锯切割的施工特点如下:a、它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噪音低、粉尘低。适合运 用于市中心支撑拆除。b、它将支撑切割成块,用大型吊装设备吊运到场地外。其切割块体的大小受到吊装机械能力和吊运通道的限制。3、支撑吊 运采用塔吊将切割成的碎块用钢丝绳绑牢吊运出场外。支撑垂直吊运示意图5.1.3梁体分段吊运梁体吊运流程:梁体吊运主要采用汽车吊,塔吊 配合吊运,现场共两台塔吊,分别为1#塔TC7052及2#塔TC7030B,水平倒运采用载重为5t的叉车。TC7052塔机70m臂长 起重性能参数:TC7030B塔机60m起重性能参数:塔吊型号TC7052,70m臂长端部最小起重量5.2t,60m处吊重为6.31 t,50m处吊重为7.88t,塔吊型号TC7030B,60m臂长端部最小起重量4.0t,50m处吊重为5.04t,40m处吊重为6 .0t,支撑切割时根据距离塔吊的位置验算满足吊重的情况下最大切割长度进行控制。50t汽车吊起重性能参数:100t汽车吊起重性能参数 :本工程内支撑吊运主要利用汽车吊,汽车吊吊运整体原则如下:支撑梁体单位体积重25KN/m3,800×800m截面支撑梁最大切割长度 为2m,最大重量为3.2t,1000×1000mm截面支撑梁最大切割长度为1.8m,最大重量为4.5t,1000×1200mm截面 腰梁最大切割长度为1.4m,最大重量为4.2t,1000×1400mm截面梁最大切割长度为1.2m,最大重量为4.2t。50t汽车 吊工作半径不超过14m,100t汽车吊工作半径不超过22m,吊重均满足要求。对于汽车吊吊运距离不足且叉车无法行走的位置,采用塔吊辅 助吊运,塔吊吊运整体原则如下:800×800m截面支撑梁最大切割长度为2m,最大重量为3.2t,1000×1000mm截面支撑梁最 大切割长度为1.8m,最大重量为4.5t,1000×1200mm截面腰梁最大切割长度为1.4m,最大重量为4.2t,1000×14 00mm截面梁最大切割长度为1.2m,最大重量为4.2t。对于塔吊TC7030B覆盖区域,以上切割梁体的重量在塔吊50m臂长范围内 满足吊重要求。塔吊TC7052覆盖区域均满足吊重要求。内支撑拆除回顶区域平面布置图在内支撑拆除工程中,根据现场实际,叉车行车路线区 域及内支撑构件堆放区需利用钢管脚手架进行回顶,纵横间距为900mm900mm,步距1200mm,至少回顶3层,叉车在楼板上行进时 楼板受力验算及回顶计算详见计算书。叉车水平运输:对于塔吊不能覆盖或吊重不满足要求的区域,利用叉车进行水平运输将切割梁体水平运输至满 足塔吊吊重区域在进行吊运。叉车水平运输梁体吊运必要事项:1、机械准备、人员上岗、现场安全施工教育、证照齐全。2、选择吊车起重机位, 符合吊车性能能够达到最大安全起吊重量。3、严格计算切割后支撑梁每段重量,吊车起重范围值内。4、基坑上、下信号指挥人员通讯畅通,严禁 误操作。5、起重链条每天专人检查是否破损,出现脱丝、断丝等隐患情况严禁继续吊装。6、安全员在吊装现场巡视,起重半径内严禁人员穿行。 7、梁体采用两端双绳吊装确保吊装安全。8、对待运的混凝土块进行编号、每台起重设备吊运的混凝土块对应表(表中应列出混凝土块的规格尺寸 、长度、重量、拟用的吊运设备)9、除规定的作业人员外,严禁他人进入施工现场。支撑梁分段吊装吊点示意图5.1.4场外破碎分解各流水段 混凝土支撑部件切割完毕后当日晚上集中运出施工场地,场外由破碎炮进行破碎,分割旧料回收利用。5.2格构柱拆除本工程支撑立柱采用格构式 立柱桩。支撑立柱的拆除在地下室结构梁板达设计强度、支撑梁拆除完成后进行,在正式地下室结构层支撑立柱区域搭设脚手架平台,将支撑立柱 分段切割剔凿后,用机械从地下室的坡道运出施工场地。从上到下,各层支撑立柱部位满樘架一一分段拆除支撑立柱。临时格构柱的拆除采用氧气乙 炔进行切除。临时格构柱破除工艺流程:施工平台搭设并安设防护栏、防护网临时格构柱逐节切除、施工平台拆除修整拆除范围。1、支撑立柱脚手 架搭设支撑立柱拆除前搭设灯笼架。支撑立柱拆除脚手架立面图2、支撑立柱拆除安全技术措施(1)临时格构柱切除切除方式为自上而下分节拆 除,每层分成三段进行切割,每段长度不大于1.6m,采用气割分层切割拆除支撑格构柱。(2)拆除格构柱时在一定区域内设安全标志,不得让 任何人进入施工作业区域。(3)采用气割分层切割拆除支撑格构柱,在楼板预留洞口铺设两根5m长的工字钢梁,将2根Φ22的吊绳固定在工字 钢上,吊绳下端各挂设1个5吨手拉葫芦,格构柱切断后吊至楼板后采用5t叉车运至吊装区域后采用汽车吊吊运。5.3特殊部位支撑拆除处理 措施1、对腰梁以及支撑节点部位的处理对于支撑节点部位由于钢筋数量密集,采用人工凿除与切割。另外对绳锯切割无操作面的区域采用人工破除 。2、对支撑立柱的处理在拆除内支撑时,由于原有支撑对立柱的约束力丧失。为减小拆撑对立柱的影响,在楼板处采取措施对支撑柱继续施加约束 力,防止支撑立柱长细比的过大变化。木楔子紧固支撑格构立柱示意图5.4注意事项1、在拆除内支撑结构前以及整个拆除过程中均应进行内力监 测(如坑外地下水位监测、坑外周边建筑物沉降位移监测、地面沉降监测、基坑内外土压力监测、基坑孔隙水压力监测、支护桩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支护桩桩顶沉降和水平支撑梁顶水平位移监测、围护桩内力监测、内支撑梁的内力监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得出内力分布情况,在卸荷时做到均匀卸荷 ,在卸荷过程中监测内力重分布情况,及时做出正确判断),做到信息化施工。如发现形变过大,应立刻停止施工并立即通知设计人员,待设计人员 符合并提出相应措施后,再按措施继续进行施工。2、拆除时防止将下面的混凝土楼板砸坏。3、拆除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喷淋系统、雾炮机,随时喷 水降尘。4、拆除后通过叉车及塔吊将构件运至2号门或3号门外等候的车辆进行外运破碎,破碎时周边应拉一圈警戒带,防止其他人员误入或靠近 ,出现砸伤、飞溅伤人情况。5、拆除过程中,绳锯的下方、对面均不得站人,以防绳断伤人,现场设醒目警示标志,并应根据环保噪声标准(分贝 )合理协调安排施工分项的施工时间,切割时应浇水降温降尘,避免造成环境污染。6、采用金刚绳锯分段切割混凝土内支撑,绳索切割过程中,绳 锯作业周围应用安全防护拦防护,并在一定区域内设安全标志,不得让任何人进入施工作业区域。7、切割过程中在切割缝里打进钢筋充当楔子的作 用防止卡绳。如发生卡绳,需及时关闭机器,若绳索无法取出,需重新更换绳索进行切割;若发生断绳时,需将绳索接上或更换绳索再进行切割。8 、切割前需在支撑梁两侧搭设立杆伸出拟拆除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梁上表面1500㎜防护高度;在防护栏上挂密目网,预防切割时断掉的金刚石绳索 上的金刚石串珠飞出伤人。六、施工安全保证措施6.1安全目标(1)安全施工目标:确保安全拆除,无重伤、死亡事故,无设备、交通及消防事 故,轻伤频率控制在0.2‰以内。(2)文明施工目标施工现场管理必须符合《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的要求,得 分率必须达到80%以上。(3)安全管理人员持证率100%,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率100%,施工现场安全各项设施合格率100%,安全防护 设施使用率100%,劳动保护用品及防护用品合格率100%,发放、使用率100%。6.2工作制度(1)工程现场全体工作人员必须每天准 时出勤,因工程进度需要加班时,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服从,但应保证工作人员合理的休息时间。(2)项目人员外出执行任务需要向项目经理请示, 施工队长外出执行任务需要向分管项目经理请示填获准后方可外出。(3)施工项目经理外出需向项目副经理通报。(4)病假需出示病假证明书。 (5)事假要向项目经理申请,填写请假条。6.3安全防护保证措施1、施工安全技术措施(1)拆除前对现场周边进行有效安全防护,围挡。对 施工现场周边进行有效隔离,设置隔离围挡高度不低于2.5米,颜色鲜明,有明显的施工区域标志,提醒其它作业人员远离。(2)施工作业人员 安全教育、培训、安全防护器具使用。针对本项目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实行每天例会制度,对关键节点、负责工序应进行安全技术交 底,并对施工安全加以强调。施工作业人员发放安全防护器具,安全带、安全绳,讲解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有损坏及时更换。(3)拆除施工采用 的脚手架、安全网,必须由专业人员按设计方案搭设,由有关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2、消防安全措施(1)电工、焊工从事电气设备安装和电 气焊切割作业,要有操作证等。动火前,要清除附近易燃物。(2)使用电器设备和易燃物品,必须严格防火措施,指定防火负责人,配备灭火器材 ,确保施工安全。(3)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防火安全技术交底。(4)因施工需要搭设临时设施,应符合防火要求,不得使用易燃材料。6.4施 工机械管理1、制度管理1)安全员盯岗制度:在每次起重作业时,起重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员必须有1人现场指挥。2)岗前培训教育制度:起重作 业前,对所有参加吊装作业的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认识,牢固树立吊装作业安全的思想。3)班前交底制度:施工人员在作业前,由现场领 工员进行当天起重作业安全交底,起重作业时的安全注意事项及作业现场安全检查。4)作业前预备会制度:起重吊装作业前,由起重吊装作业安全 生产领导小组组织施工作业人员召开预备会,明确作业内容、作业方法,现场指挥由谁担任,作业安全注意事项,应急处理方法。2、设备管理1) 设备选择a起重设备满足构件的外形尺寸、重量及客观因素影响等;b考虑起吊工程量、工作面及施工进度要求。c起重机的技术性能:起重量、作 业半径和起吊高度。2)设备检验:a进场前检查起重设备的年度检测状况是否良好,必须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b使用前检查有关安全装置的使 用功能状况是否良好:缓冲器:用来减缓起重机运行到终点可能出现挡止时的冲击。限制器:包括行程限制器,吊钩起升高度限制器,起重臂杆回转 角度限制器,起重量限制器,起重力矩限制器等。制动装置:其作用为支持、停驶、下降三种情况,即保持不动,使运动中的机构以一定减速停下来 ;制动力与重力平衡,使重物恒速下降。幅度指示器:起重臂上都装有幅度指示器,当变幅时,发送装置将动臂不断改变的位置发送给接收装置,这 样臂架的幅度变化就可显示出来,并指示各幅度下的额定起重量。3、安全操作培训管理1)操作人员(包括起重司机,起重工)有专业工种操作上 岗证,且年度审核手续齐全。2)定期对现场指挥人员、专业工种操作人员、附属操作人员进行起重作业技术知识的讲解和施工安全操作注意事项的 讲解。4、监督和检查管理1)日常检查a施工技术:按照施组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对施工中的安全技术问题进行日常检查,按照分部、分项工程的 安全技术交底,对安全实施情况进行日常检查。b现场安全员:对现场起重操作进行全过程监控,对安全操作情况及机电设备,车辆的安全防护装置 和保险装置进行日常安全检查,对操作者进行按章操作的日常安全检查。c安全总监:经常深入现场,对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日常安全检查,对事故隐 患,不安全因素进行日常安全检查,提出改进意见和整改措施,落实到作业班组和每个操作者。d操作者:经常自查遵章守纪、按章操作情况。自检 对劳动保护用品爱护、保养情况,有不正常使用的要立即改正。2)专业性检查每旬、月、季安全部门会同物资、技术部门对起重设备、操作人员等 进行专业性检查,然后针对检查出的问题制定劳动保护、安全技术措施并及时进行整改,必要时予以停工。5、起重吊装作业安全保证措施(1)起 重吊装安全技术一般规定1)吊装前明确起重吊装安全技术要点和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2)起重司机必须经过培训并持有效驾驶证及起重吊装特种 作业证,参加吊装的人员经体格检查合格,在开始吊装前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3)吊装工作开始前,应对起重运输和吊装设备以及所 用索具、卡环、夹具、卡具、锚碇等的规格、技术性能进行细致检查或试验,发现有损坏或松动现象,应立即调换或修好。起重设备应进行试运转, 发现转动不灵活、有磨损的应及时修理;重要构件吊装前应进行试吊,经检查各部位正常后才可进行正式吊装。(2)防止高空坠落措施1)吊装人 员应戴安全帽;高空作业人员应佩安全带,穿防滑鞋,带工具袋。2)吊装工作区设有明显标志,并设专人警戒,与吊装无关人员严禁人内。起重机 工作时,起重臂杆旋转半径范围内,严禁站人或通过。3)运输、吊装构件时,严禁在被运输、吊装的构件上站人指挥和放置材料、工具。4)高空 作业施工人员站在操作平台或轻便梯子上工作。吊装层设临时安全防护栏杆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5)登高用梯子、临时操作台应绑扎牢靠;梯子与 地面夹角以60—70°为宜,操作台跳板应铺平绑扎,严禁出现挑头板。(3)防物体落下伤人措施1)高空往地面运输物件时,应用绳捆好吊下 。吊装时,不得在构件上堆放或悬挂零星物件。零星材料和物件必须用吊笼或钢丝绳、保险绳捆扎牢固后才能吊运和传递,不得随意抛掷材料物体、 工具,防止滑脱伤人或意外事故。2)构件必须绑扎牢固,起吊点应通过构件的重心位置,吊升时应平稳,避免振动或摆动。3)起吊构件时,速度 不应太快,不得在高空停留过久,严禁猛升猛降,以防构件脱落。4)构件就位后临时固定前,不得松钩、解开吊装索具。构件固定后,应检查连 接牢固和稳定情况,当连接确定安全可靠,才可拆除临时固定工具和进行下步吊装。5)一般情况吊装作业应避开风天、霜雾天和雨天,若特殊或 紧急情况必须施做吊装作业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滑措施。(4)起重吊装“十不吊”规定1)机械发生故障时不吊2)起重指挥应由技术培训合格的专 职人员担任,无指挥或信号不明确不吊。3)钢筋、型钢、管材等细长和多根物件必须捆扎牢靠,多点起吊。单头“千斤”或捆扎不牢靠可能引起滑 动的不吊。4)多孔板、积灰斗、手推翻斗车不用四点吊或大模板外挂板不使用横梁时不吊。5)被吊物棱角处与捆绑钢绳间未加衬垫时不吊6)被 吊物上站人时不吊。7)埋入地面的板桩、井点管等,以及粘连、附着的物件重量不清的不吊。8)容器内装的物品过满时不吊。9)四级以上强风 、雾、恶略天气时不吊。10)斜拉重物或超过机械允许荷载不吊。6、防触电措施(1)电气控制箱、电缆、各类电气设备的插头连接处要注意防 潮防水,雨天要遮盖。下雨时如潮气过大,不宜操作使用。(2)总电源电缆插头要插在有漏电保护的配电箱的插座上。(3)施工现场所用机具均 应接在三级配电箱上,配电箱内有接零保护装置,并应严格做到“一机、一闸、一漏、一箱”。(4)绳锯机等电气设备需要维修时应由专业人员进 行。(5)分段吊运支撑梁时要注意附近有无障碍物、架空电线和其它临时电气设备,防止吊车大臂回转时碰撞电线或发生触电事故。七、扬尘、噪 音保证措施为了推行现代管理方法,科学地组织施工,做好施工现场的综合管理,使施工现场保持良好的施工环境和最佳施工状态,根据建设部《建 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深圳市安全文明施工标准》等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1、项目经理是 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管理工作。要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施工现场文明施工领导小组,领导现场文明施工 的开展。2、确定文明施工管理目标,并将目标管理责任明确分工,分解到人,各负其责,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确保文明施工管理目标的实现。( 1)施工现场的各种建筑料具和建筑垃圾要按施工总平面图指定的区域分类,堆放整齐,并制作统一标牌进行标识。(2)项目部要建立消防领导小 组,建立、健全各级消防责任制,制定消防制度,配齐消防人员和灭火器材。管道直径不小于50毫米,设加压泵和泵房,要有专用电源和水源。3 、项目经理部要根据现场实际,结合上级规定和公司有关制度,制定本项目文明施工管理措施(制度),并组织落实,主要包括:(1)施工现场文 明施工管理措施。(2)施工现场治安防范措施(治安保卫制度)。(3)施工现场消防工作安全措施。(4)施工现场保健急救措施。(5)施工 现场防粉尘、防噪声及施工不扰民措施。(6)门卫制度、食堂、厕所卫生责任制等项制度。4、检查制度。公司在检查安全生产的同时检查文明施 工管理工作,项目部也要按定期安全检查的规定检查文明施工管理。平时要做好现场文明施工的经常性检查,通过发现不足,认真整改,使施工现场 始终保持较高的文明施工状态。5、持证上岗制度,施工现场实行持证上岗制度,进入施工现场应佩工作卡,特种作业人员及安全管理人员发表持证 (或复印件)上岗。6、会议制度。施工现场应坚持文明施工会议制度,定期分析文明施工情况,协调解决文明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保证文明施工在 现场健康地开展。7、施工现场围栏作业(1)场门口设警卫室,警卫人员佩戴标志。非施工人员不得擅自进入施工现场。(2)施工管理人员要佩 戴工作卡进行标识。8、施工现场管理(1)施工现场的道路要畅通,排水设施要完善,保证无浮土,不积水。(2)进入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用品 ,必须选购符合国家、行业规定、具有《产品生产许可证》、《出厂产品合格证》、《产品准用证》的产品。(3)施工料具要按总平面图布局堆放 整齐,并挂定型示牌。建筑废料,建筑垃圾要设固定存放点,分类堆放并及时清理。(4)施工机械设备要按总平面布置图规定的位置设置,挂统一 规定的安全操作规程牌。中小型机械要搭设符合标准的防护棚,棚内地面必须硬化,有排水措施。(5)保持场容场貌的整洁,做到活完场地清。( 6)施工现场要建立消防组织,分清职责,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和义务消防人员,高层建筑要配置专用的消防管道和器具,要有满足消防要求的电源 、水源。(7)现场动火要办理动火手续,动火时要设专人监护。(8)施工现场要设置吸烟室,禁止随意吸烟。(9)温暖季节搞好绿化布置。9 、现场生活及办公设施(1)施工现场的施工工作区与办公、生活区要有明显的划分界线,并设置坚固美观的导向牌。(2)禁止在在建工程中安排 职工住宿。(3)宿舍内严禁使用电炉子或私自接电源线。(4)现场会议室(办公室)要整齐悬挂镶于框内的岗位责任制度。(5)食堂距厕所、 垃圾场30米以上,设置排水设施,设有防尘、防鼠害设施,并符合卫生要求。(6)食堂必须办理卫生防疫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建立食堂卫 生管理制度,炊事人员要有健康证,穿戴白色工作服上岗。(7)现场设立饮水处,保证供应卫生饮水。(8)生活垃圾要袋装或成盛放在带盖容器 内,并设专人及时清理。(9)工地应配备保健医药箱,并设置专用的急救器材料和经过培训的急救人员,小的外伤能够自行处理,大的伤情能够及 时正确的处置。要经常开展卫生防病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卫生防病意识。10、施工现场的治安综合治理(1)加强对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 和治保教育,在施工现场内严禁赌博、酗酒,传播淫秽物品和打架斗殴。(2)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掌握人员底数,及时按有关部门的要求办理暂 住证。(3)将现场治安保卫责任分解到人,措施落实到位,严防盗窃、破坏等治安案件的发生。11、扬尘控制本次施工二次破碎选在异地,所以 现场内粉尘噪音会减小,运输按指定路线、时间运输,在规定的接纳场所集中处置。现场施工过程中应合理利用洒水降尘,并配合使用项目部绿色降 尘雾炮机、喷淋系统,在基坑周围喷淋水雾,以达到环保降尘目的,从而确保施工进度。12、夜间施工控制措施夜间施工采用LED节能射灯照明 ,在塔吊顶部、中部,基坑四周及支撑格构柱上均布置照明光源,确保夜间现场作业及吊装工作顺利进行。根据本工程周边环境的特点,合理安排施 工时间及区域,把施工对周边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具体安排如下:(1)针对工地周边环境的特点,在实施施工方案的过程中,合理安排时间, 支撑切割白天作业,吊装运输在夜间进行。在具体过程中尽可量减少噪音,管理人员坚持值班,严加管理。(2)尽量选用噪音小、性能好的施工机 械,并经常注意保养和维修,使施工机械始终处在良好的运行中,以减少噪音现象。(3)对在各班组施工过程中,不准随意敲击发生噪声,运送施 工材料过程也必须注意尽量减少噪音。(4)进入现场的机动车辆,必须要全部封闭,进出工地的车辆要求严禁按喇叭。八、应急预案8.1应急预 案的目的由于施工现场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引发的伤害和其他影响的突发性事件。应急救援是为了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组织 的救援行动,其任务是及时控制危险源,抢救伤员,指导现场施工人员有组织的撤离,尽量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保护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8.2 事故的应急管理体系1、应急救援预案编写的依据和执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 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及省、市、公司的相关安全生产管理的法规和规章制度。项目部要认真学习和执行有关的安全生产管理文件,加 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保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可靠性,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各类不安全因素,最大限度地减轻事故灾害及损失。2 、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组织机构根据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精神,提高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安全工作应由事后处理转变为事前预防,故项目管理要 在预防上下功夫,需在施工现场建立一个完善健全的应急救援小组,由项目经理及执行经理任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和应急救援小组的组长,由项目总 工、安全总监以及项目现场经理为安全生产直接责任人和应急救援小组的副组长。应急小组管理职责名称主要职责分配组长、副组长职责(1)决定 是否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重大紧急事故,要求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帮助并实施场外应急计划,在不受事故影响的地方进行直接控制。(2)复查和评估 事件(事故)的可能发展方向,确定其可能的发展方向。(3)通告外部机构,决定请求外部机构或启动上一级预案(公司级)。(4)施工现场实 行交通管制,协助场外机构开展服务工作。(5)指导设施的部分停工,决定应急撤离,并确保任何伤害者都能得到足够的重视。(6)负责恢复生 产,应急终止,上报事件(事故)。现场抢险组组织实施抢险行动方案,协调有关部门的抢险行动;及时向指挥部报告抢险进展情况。安全保卫组 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阻止非抢险救援人员进入现场,负责现场车辆疏通,维持治安秩序,负责保护抢险人员的人身安全。医疗救护组负责现场 伤员的救护等工作。后勤保障组负责调集抢险器材、设备;负责解决全体参加抢险救援工作人员的食宿问题。事故处理组负责做好对遇难者家属 的安抚工作,协调落实遇难者家属抚恤金和受伤人员住院费问题;做好其他善后事宜。(2)公司工作组的主要职责第二级间接对接现场,由公司总 部、东北分公司高层领导成员组成,它支持、服务于第一级应急小组工作,为第一级应急小组提供财政支持、社会关系求助,对第一应急小组工作提 供建议和决策参考。8.3应急预警及信息报告8.3.1预警对可能产生、发生、发展的各类隐患,项目部及时进行预警,并报公司应急办公室。 8.3.2信息报告(1)信息接收与通报由施工抢险组发布预警,项目部各小组做出响应,按照预案要求,分工明确,坚持领导带班,保证昼夜值 班,随时保持通讯联络畅通。项目部事故应急工作组组织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置,高度关注重大危险源,加强值班和监测密度。(2)信息上报明 确事故发生后由事故处理组向上级主管部门、上级单位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内容、时限和责任人。事故处理结束后,由后勤保障应急工作组发布解 除,并报公司应急办公室。(3)信息传递待事故发生后,由事故处理组向政府有关部门汇报事故处理相关信息,包括处理方法、程序及落实到责任 人。8.4应急物资和设备准备应急资金及物资应做到专款专用。物资及设备分两部分,一部分储备在现场,另一部分从场外先关单位获得援助。施 工现场的应急物资为应急救援专用物资,场外物资的保障,本公司经常与相关方保持联系,尤其在施工期间,确保能随时调配。场内应配备的应急物 资和设备有:(1)常备药品:消毒用品、急救物资(创口贴、绷带、无菌敷料、仁丹等)及各种常用小夹板、担架、止血带、氧气袋等。(2)抢 险工具:铁锹、撬棍、千斤顶、麻绳、气割工具、加压泵、消防斧、灭火桶、小型金属切割机、电工常用工具等。(3)应急器材:架管、扣件、木 枋、架板、草袋、沙石、水泥、安全帽、安全带、防雨帐篷、小型柴油发电机、柴油、对讲机、电焊机、水泵、卷扬机、电动葫芦、手动葫芦、救生 衣、灭火器、消防栓、消防水带。(4)场外相关单位援助物资:挖掘机、小型挖掘机、推土机、自卸汽车、平板货车、液压汽车吊、面包车、救护 车、消防车等。8.5重大事件、危险源的辨识内支撑拆除主要危险源在于高处作业、机械伤害、高处坠物、脚手架体系。8.6主要危险源预防措 施1、高处作业1)支撑支护应根据拆除高度、拆除工作量、支护情况、安全防护等因素,制定定周密的拆除方案和安全保证计划,做好安全技术交 底。2)支撑拆除时应首先在支撑下做好脚手架支护体系以及防护网,施工人员应系好安全带。禁止非操作人员进入施工区,严禁无防护工具条件下 进行作业。3)指派有高处工作经验的工人进行施工,严禁恐高、身体素质差的工人进行拆除施工。2、机械伤害1)对工人及机械司机进行安全 交底,加强工人及司机的安全意识,机械回转区域内禁止人员通行或逗留。2)设置专人指挥塔吊等机械的操作施工。3)指派有经验的工人操作破 碎工具,避免不熟练的工人操作4)空压机应放置在安全位置,并隔离保护。3、基坑支护1)重点监测边坡位移、周边建筑物沉降值及倾斜度。2 )做好基坑排水、临边防护。3)做好工人三级安全教育4、高处坠物1)在支撑梁下及附近基坑区域设置防砸棚,在工作区域基坑上口做好围挡。 2)定期检查塔吊、吊车等的钢丝绳强度。3)严禁无关人员靠近支撑拆除施工区域。4)工人进场时做好安全交底,严查工人随意从高处抛物。( 5)脚手架体系1)脚手架搭设前必须检查配件的安全性,避免使用已损坏的零件进行安装。2)脚手架应严格按规范搭设,保证杆件之间的距离满 足要求,保证连接件搭设牢固。3)禁止在脚手架上堆放杂物,破碎掉的混凝土渣应及时清理出场。严格控制脚手架上的施工人员数目和机械,禁止 荷载过大。4)安全检查员每天对脚手架体系进行检查,预防事故发生。8.7应急保障措施8.7.1通信与信息保障明确与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 位或人员的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8.7.2应急队伍保障按照“平战结 合”的原则,明确本项目部应急抢险队伍为本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及各分包施工单位人员,储备包括车辆驾驶员、架子工、起重工、电气焊工、电工 、水暖工、力工等专业人员50人,建立人员档案,定期进行专业抢险救援知识培训,确保应急状态时可调配使用。根据事件发生对象,组成事件相 应救援队伍。一级救援队伍来源于项目经理部各主要部门,有项目部的安全部、工程部、机电部、技术部、物资部、商务部、质量部、行政部等部门 ,项目的主要管理人员和劳务队伍的主要管理人员都应该参加,发生紧急情况后及时进行处理;二级救援队伍来源于公司总部、东北分公司各主要部 门;两级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由一级救援队伍处理事件的发生初始阶段;由二级救援队伍负责事件的调节、安抚、后期调查、上报政府部门、 补偿等工作。8.7.3有关应急部门、主要总包人员的联系方式项目应急负责人成员、有关应急部门及联系方式序号职务姓名联系电话备注1项 目经理(组长)总包2执行经理(组长)总包3质安总监(副组长)总包4现场经理(副组长)总包5总工程师(副组长)总包6项目专职副书记( 副组长)总包7医院急救外部8公安报警外部8.7.4其他保障应急机制小组责任期限为工程施工全过程,即自工程正式开工起至工程竣工验收合 格、项目经理部解体为止。应急机制小组在工程期间坚守岗位,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保证明确小组各主要成员责任,在发生应急事件后及时进行处 理。事故发生后1小时内,启动应急机制,同时上报有关部门。全天24小时进入应急状态。事后处理报告提交公司总部、政府部门48小时后,应 急状态解除。8.8应急救援路线图最合理的救援的路线,避免交通拥堵、医院满员等常见情况。九、计算书9.1第一道撑满堂扣件式钢管脚手 架计算书计算范围:一道支撑支架最高区域,支撑高度1.6m,支撑梁高1m。依据规范:《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 30-201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钢结构设计标准》G B50017-201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施工木脚 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4-2008计算参数:钢管强度为205.0N/mm2,钢管强度折减系数取1.00。架体搭设高度为1 .6m,立杆的纵距b=0.60m,立杆的横距l=0.30m,立杆的步距h=1.20m。脚手板自重0.30kN/m2,栏杆自重 0.15kN/m,材料最大堆放荷载25.00kN/m2,施工活荷载1.00kN/m2。图满堂架立面简图图满堂架立杆稳定性荷载计 算单元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3.0。钢管惯性矩计算采用I=π(D4-d4)/64,抵抗距计算采用W=π(D4-d4)/32D 。一、基本计算参数[同上]二、纵向支撑钢管的计算纵向钢管按照均布荷载下连续梁计算,截面力学参数为截面抵抗矩W=4.49cm3 ;截面惯性矩I=10.78cm4;纵向钢管计算简图1.荷载的计算:(1)脚手板自重线荷载(kN/m):q1=0.3 00×0.300=0.090kN/m(2)堆放材料的自重线荷载(kN/m):q21=25.000×0.300=7.500kN /m(3)施工荷载标准值(kN/m):q22=1.000×0.300=0.300kN/m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q2= 0.300+7.500=7.800kN/m2.抗弯强度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弯矩。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 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最大支座力计算公式如下:静荷载q1=1.20×0.09 0=0.108kN/m活荷载q2=1.40×0.300+1.40×7.500=10.920kN/m最大弯矩Mmax=(0. 10×0.108+0.117×10.920)×0.6002=0.464kN.m最大支座力N=(1.1×0.108+1.2×1 0.92)×0.60=7.934kN抗弯计算强度f=0.464×106/4493.0=103.24N/mm2纵向钢管的抗弯计算强 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3.挠度计算最大挠度考虑为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挠度计算公式如下:静荷载q1=0 .090kN/m活荷载q2=0.300+7.500=7.800kN/m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挠度V=(0.677×0 .090+0.990×7.800)×600.04/(100×2.06×105×107831.2)=0.454mm纵向钢管的最大挠度 小于600.0/150与10mm,满足要求!三、横向支撑钢管计算横向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集中荷载P取纵向板底支撑 传递力,P=7.93kN支撑钢管计算简图支撑钢管弯矩图(kN.m)支撑钢管剪力图(kN)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 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支撑钢管变形计算受力图支撑钢管变形图(mm)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最大弯矩Mmax=0.0 00kN.m最大变形vmax=0.000mm最大支座力Qmax=7.934kN抗弯计算强度f=M/W=0.000×1 06/4493.0=0.00N/mm2支撑钢管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设计强度,满足要求!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300.0/150与10 mm,满足要求!四、扣件抗滑移的计算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R≤Rc其中Rc——扣 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单扣件取8.00kN,双扣件取12.00kN;R——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计算中 R取最大支座反力,R=7.93kN选用单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五、立杆的稳定性计算荷载标准值作用于架体的荷载包括静荷 载、活荷载和风荷载。1.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1)脚手架钢管的自重(kN):NG1=0.106×1.600=0.169 kN钢管的自重计算参照《扣件式规范》附录A满堂架自重标准值,设计人员可根据情况修改。(2)栏杆的自重(kN):NG2=0. 150×0.300=0.045kN(3)脚手板自重(kN):NG3=0.300×0.600×0.300=0.054kN(4) 堆放荷载(kN):NG4=25.000×0.600×0.300=4.500kN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NG=NG1+N G2+NG3+NG4=4.768kN。2.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荷载。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NQ=1.000×0 .600×0.300=0.180kN3.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公式N=1.20NG+1.40NQ六、立 杆的稳定性计算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其中N——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N=5.97kNφ——轴心受压 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l0/i查表得到;i——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cm);i=1.60A——立杆净截面 面积(cm2);A=4.24W——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4.49σ——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计算值( N/mm2);[f]——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00N/mm2;l0——计算长度(m);参照《扣 件式规范》2011,由公式计算l0=kuhk——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5.3.4取值为1.155;u——计算 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附录C表;u=2.758a——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部分长度;a=0.20m;h ——脚手架步距;h=1.20m;计算结果:l0=3.823mλ=3823/16.0=239.733允许长细比(k取1)λ0 =239.733/1.155=207.561<250长细比验算满足要求!φ=0.128σ=5973/(0.128×424)=1 10.034N/mm2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σ<[f],满足要求!架体尽量利用已有结构进行拉结(如剪力墙或柱等), 增强架体的稳定性,加强架体施工安全措施。架体计算满足要求!9.2封板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计算书计算范围:第一道支撑封板,架体高度2.7 m,板厚0.3m,为安全起见,封板厚度取0.35m进行计算。依据规范:《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 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 -201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施工木脚手架安全技术 规范》JGJ164-2008计算参数:钢管强度为205.0N/mm2,钢管强度折减系数取1.00。架体搭设高度为2.7m,立杆 的纵距b=0.60m,立杆的横距l=0.60m,立杆的步距h=1.10m。脚手板自重0.35kN/m2,栏杆自重0.17kN /m,材料最大堆放荷载8.75kN/m2,施工活荷载2.00kN/m2。图满堂架立面简图图满堂架立杆稳定性荷载计算单元采用 的钢管类型为φ48×3.0。钢管惯性矩计算采用I=π(D4-d4)/64,抵抗距计算采用W=π(D4-d4)/32D。一、基本 计算参数[同上]二、纵向支撑钢管的计算纵向钢管按照均布荷载下连续梁计算,截面力学参数为截面抵抗矩W=4.49cm3;截面惯性 矩I=10.78cm4;纵向钢管计算简图1.荷载的计算:(1)脚手板自重线荷载(kN/m):q1=0.350×0.3 00=0.105kN/m(2)堆放材料的自重线荷载(kN/m):q21=8.750×0.300=2.625kN/m(3)施工 荷载标准值(kN/m):q22=2.000×0.300=0.600kN/m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q2=0.600+2 .625=3.225kN/m2.抗弯强度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弯矩。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 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最大支座力计算公式如下:静荷载q1=1.20×0.105=0.126 kN/m活荷载q2=1.40×0.600+1.40×2.625=4.515kN/m最大弯矩Mmax=(0.10×0.126 +0.117×4.515)×0.6002=0.195kN.m最大支座力N=(1.1×0.126+1.2×4.52)×0.60 =3.334kN抗弯计算强度f=0.195×106/4493.0=43.34N/mm2纵向钢管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205.0N/m m2,满足要求!3.挠度计算最大挠度考虑为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挠度计算公式如下:静荷载q1=0.105kN/m活荷载 q2=0.600+2.625=3.225kN/m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挠度V=(0.677×0.105+0.990× 3.225)×600.04/(100×2.06×105×107831.2)=0.190mm纵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600.0/150 与10mm,满足要求!三、横向支撑钢管计算横向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集中荷载P取纵向板底支撑传递力,P=3.33k N支撑钢管计算简图支撑钢管弯矩图(kN.m)支撑钢管剪力图(kN)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 结果如下:支撑钢管变形计算受力图支撑钢管变形图(mm)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最大弯矩Mmax=0.350kN.m最大变形 vmax=0.203mm最大支座力Qmax=7.168kN抗弯计算强度f=M/W=0.350×106/4493.0=7 7.91N/mm2支撑钢管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设计强度,满足要求!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600.0/150与10mm,满足要求!四、 扣件抗滑移的计算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R≤Rc其中Rc——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 单扣件取8.00kN,双扣件取12.00kN;R——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计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R =7.17kN选用单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五、立杆的稳定性计算荷载标准值作用于架体的荷载包括静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 1.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1)脚手架钢管的自重(kN):NG1=0.138×2.700=0.372kN钢管的自重计算参 照《扣件式规范》附录A满堂架自重标准值,设计人员可根据情况修改。(2)栏杆的自重(kN):NG2=0.170×0.600= 0.102kN(3)脚手板自重(kN):NG3=0.350×0.600×0.600=0.126kN(4)堆放荷载(kN): NG4=8.750×0.600×0.600=3.150kN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NG=NG1+NG2+NG3+NG4 =3.750kN。2.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荷载。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NQ=2.000×0.600×0.600= 0.720kN3.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公式N=1.20NG+1.40NQ六、立杆的稳定性计算不考虑风 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其中N——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N=5.51kNφ——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 比l0/i查表得到;i——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cm);i=1.60A——立杆净截面面积(cm2);A =4.24W——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4.49σ——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计算值(N/mm2);[f]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00N/mm2;l0——计算长度(m);参照《扣件式规范》2011,由 公式计算l0=kuhk——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5.3.4取值为1.155;u——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 规范》附录C表;u=2.999a——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部分长度;a=300.00m;h——脚手架步距; h=1.10m;计算结果:l0=3.811mλ=3811/16.0=238.984允许长细比(k取1)λ0=238.984/ 1.155=206.913<250长细比验算满足要求!φ=0.129σ=5508/(0.129×424)=100.585N/m m2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σ<[f],满足要求!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为: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立杆段弯 矩MW计算公式MW=0.9×1.4Wklah2/10其中Wk——风荷载标准值(kN/m2);Wk=0.450×1.00 0×1.040=0.468kN/m2h——立杆的步距,1.10m;la——立杆迎风面的间距,0.60m;lb—— 与迎风面垂直方向的立杆间距,0.60m;风荷载产生的弯矩Mw=0.9×1.4×0.468×0.600×1.100×1.100/1 0=0.043kN.m;Nw——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心压力最大值;立杆Nw=1.200×3.750+1.400×0.72 0+0.9×1.200×0.043/0.600=5.598kN立杆:u2=2.999,l0=3.811m;λ=3811/16.0= 238.984,φ=0.129σ=5598/(0.129×424.1)+43000/4493=111.755N/mm2,考虑风荷 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σ<[f],满足要求!架体尽量利用已有结构进行拉结(如剪力墙或柱等),增强架体的稳定性,加强架体施工安 全措施。架体计算满足要求!9.3第二道支撑马凳支架受力验算紫金街区域第二道支撑梁距离底板0.9m,采用钢马凳搭设支撑架,其中马凳由 12#槽钢和10#槽钢焊接而成,为满足安全施工要求,现需对马凳进行受力验算。马凳示意图马凳架受力模型马凳支腿受力模型计算文件如下: 1、工况:支撑梁体切割截面大小为10001000mm,切割长度为2m,梁体两端各支撑在一个马凳上,对于单个马凳而言,其受力模型等 效为两端固支梁,马凳上受均布载荷作用,支腿受轴力作用,详见上图受力模型。2、受荷载截面截面类型(1)10#槽钢截面特性:Ix=19 8cm4;Wx=39.7cm3;腹板厚度5.3mm(2)12#槽钢截面特性:Ix=388.5cm4;Wx=61.7cm3;腹板厚度 5.5mm,截面面积为15.69cm23、相关参数材质Q235X轴塑性发展系数γx=1.05弹性模量E=200GPa挠度控制L/ 250L=1150mm4、内力计算(1)马凳支架验算均布载荷q=(1.8×25×1×1)/1.8/1=25KN/m最大弯矩Mmax =ql2/24=25×12/24=1.04KN·m弯曲正应力:σmax=Mmax/(γxWx)=251000/( 1.0539.71000)=0.6N/mm2<抗弯设计值:205N/mm2最大挠度fmax=qL^4/384EI=0.287 5mm<挠度控制值L/250=4.6mm--------验算通过----------(2)马凳支腿验算轴力F=(1.8×25×1× 1)/8=5.625KN弯曲正应力:σmax=F/A=5.6251000/15.69100=3.585N/mm2<抗弯 设计值:205N/mm2--------验算通过----------9.4叉车作用楼面等效均布载荷计算及回顶设计9.5.1叉车作用 楼面等效均布载荷计算1、工程概况在内支撑拆除工程中,根据现场实际,对于闷拆及封板覆盖区域,需采用叉车将切割的梁体运送至指定的构件堆 放区在利用塔吊吊运。为此特对叉车在封板上行进进行楼板受力进行验算,以保证施工安全。2、设计条件(1)叉车参数拟采用额定起重量为5t ,轮距为1.19m,轴距为2m,轮与楼面接触面积为0.15m0.2m,叉车自重6.65t。叉车轮压:满载时,前桥0.71(G +P),后桥0.29(G+P);空载时,前桥0.35(G+P),后桥0.65(G+P)。(2)结构布置情况为现浇钢筋混凝土肋梁楼 盖体系,板跨(次梁间距)3.3m,板厚0.12m,楼板面层0.05m。(3)规范依据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 012)(以下简称《载荷规范》)附录C的C.0.2条规定:“连续梁、板的等效均布活荷载,可按单跨简支计算。但计算内力时,仍应按连续 考虑”。附录C的C.0.4条规定:“单向板上局部荷载(包括集中荷载)的等效均布活荷载可按下列规定计算:等效均布活荷载qe可按下式计 算:式中:一板的跨度;—简支单向板的绝对最大弯矩,按设备的最不利布置确定;b一板上荷载的有效分布宽度,按本附录C.0.5确定;计算 时,设备荷载应乘以动力系数,并扣去设备在该板跨内所占面积上由操作荷载引起的弯矩”。(4)有关规定1)叉车的动力系数根据《荷载规范》 5.6.2条“搬运和装卸重物以及车辆启动和刹车的动力系数,可采用1.1~1.3,其动力荷载只传至楼板和梁”。对于叉车作用在楼板的等 效活荷载确定时的动力系数取1.3,实际计算时可把叉车载荷先按静力计算再乘以动力系数作为楼板的均布活荷载。2)叉车载荷的选取为简化计 算,仅选择满载时一种工况进行计算。3、理论计算(1)基本原理叉车作用于楼面时,由于轮距一定,相当于一组相对位置不变的移动荷载作用在 简支梁上。利用内力影响线求出此工况下的最大弯矩(如下图所示),计算过程为:计算简图X=P前ⅹ轮距/P合,令Z=(L-a)/2,则 有弯矩竖标Y1=Zⅹ(L-Z)/L,此时,Mmax=P前ⅹY1+P后ⅹY2。(2)具体计算1)计算参数叉车自重66.5KN,负 荷50KN,整体重量116.5KN。前桥承重:116.5ⅹ0.71=82.72KN,后桥承重:116.5ⅹ0.29=33.78KN ,前桥每轮承重82.72/2=41.36KN,后桥每轮承重33.78/2=16.89KN。轮距1.19m,轴距2m。2)等效均布活 荷载计算l=3.3m,bcx=2m,bcy=1.19m,b=bcy+0.71l=3.5m。P前=41.36KN,P后=16.8 9KN,P合=58.25KNX=41.36ⅹ2/58.25=1.42ma=2-1.42=0.58mZ=(3.3-0.58)/2= 1.36mY1=1.36ⅹ(3.3-1.36)/3.3=0.8mY2=-0.025mMmax=P前ⅹY1+P后ⅹY2=41.3 6ⅹ0.8-16.89ⅹ0.025=32.67KN·m根据设计图纸,楼板活荷载设计值为,所以额定载荷为5t的叉车运行在楼板上时,楼 板需做回顶。9.5.2楼板回顶回顶位置平面图根据实际情况现场采用汽车吊及塔吊进行梁体吊运,需采用叉车将梁体运至梁体起吊区,叉车行走 路线及内支撑构件起吊区的楼板采用钢管脚手架回顶,脚手架布置详见下面计算书。一、计算依据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 0102、《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第二版姚谏著3、《混凝土结构设计》张晋元著二、计算参数基本参数脚手架立杆排数N3立杆纵(跨)距l a(m)0.9立杆横距lb(m)0.9脚手架内排立杆离楼板边距离a1(m)0.3楼板单元计算方式双向板单向板计算跨度L0(m)/单 向板计算跨数/脚手架搭设方向/板单元计算宽度C(m)5板单元计算长度B(m)8单根立杆传递荷载Fk(kN)6.86立杆底部垫板边宽 b(mm)200立杆底部垫板边长a(mm)200楼板钢筋混凝土自重标准值NGK(kN/m3)25.1板上活荷载标准值Qk(kN/m 2)3楼板最大裂缝宽度限值wlim(mm)0.2底部楼板参数楼板厚度h(mm)180板混凝土强度等级C35混凝土抗压强度fc(N/ mm2)16.7混凝土抗拉强度ft(N/mm2)1.57混凝土弹性模量Ec(N/mm2)31500最外层钢筋到混凝土表面的最短距离 cs20楼板配筋楼板配筋方式单层配筋X向正筋钢筋等级HRB400X向正筋直径(mm)10X向正筋间距(mm)200Y向正筋钢筋等级 HRB400Y向正筋直径(mm)10Y向正筋间距(mm)200X向负筋钢筋等级HRB400X向负筋直径(mm)10X向负筋间距(m m)200Y向负筋钢筋等级HRB400Y向负筋直径(mm)10Y向负筋间距(mm)200三、楼板上荷载计算板的计算跨度:l=8m 立杆荷载作用间距:e=0.9m得:Mmax=21.609kN.m等效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qm=8Mmax/(lb×l2)=8×2 1.609/(0.9×82)=3.001kN/m2楼板自重荷载标准值:gk=h/1000×NGK=180/1000×25.1=4.518kN/m2板计算单元活荷载标准值:qk=qm+Qk=3.001+3=6.001kN/m2四、板单元跨中及支座处最大弯矩及剪力计算取宽b=1m的楼板为计算单元;强度校核时,由于单元活荷载qk>4.0kN/m2,分项系数c1取1.3。故荷载组合设计值取:按等跨均布荷载计算,考虑支座与梁整体连接时等跨连续板塑性内力重分布时的弯矩系数。最大正弯矩:Mmax+=8.963kN·m最大负弯矩:Mmax-=-11.204kN·m五、板单元正截面承载力验算已知b=1000mm(见上节假设,下同);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故α1=1。由于板厚h为180mm,则h0=h-20=180-20=160mm(1)、跨中正弯矩验算由计算及查表可得fy=360N/mm2fy''=360N/mm2X向正筋钢筋面积:As=1000/200×3.142/4×102=392.699mm2X向负筋钢筋面积:As''=1000/200×3.142/4×102=392.699mm2对于单层配筋,由方程α1fcbx=fyAs得x=fyAs/(α1fcb)=360×392.699/(1×16.7×1000)=8.465mmMu=α1fcbx(h0-x/2)=1×16.7/1000×1×8.465×(160-8.465/2)=22.021kN·m≥Mmax+=8.963kN·m满足要求(2)、支座处负弯矩验算由于支座处楼板变成上拉下压的受力情况,故平衡方程为α1fcbx+fy''As''=fyAs,从而x=(fyAs-fy''As'')/α1fcb=(360×392.699-360×392.699)/(1×16.7×1000)=0mm因x≤2αs=40mm,从而Mu=fyAs''(h0-αs)=360×392.699×(160-20)/106=19.792kN·m≥Mmax+=8.963kN·m满足要求六、楼板裂缝验算纵向受拉普通钢筋应力σs=Mk/(0.87Ash0)=8.963×106/(0.87×392.699×160)=163.966N/mm2(式中Mk取Mmax+)按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ρte=min{As/0.5bh,0.01}=0.004裂缝间纵向手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Ψ=1.1-0.65ft/(ρteσs)=1.1-0.65×1.57/(0.004×163.966)=-0.326,由于Ψ<0.2,故取0.2。结合规范与用户设计值,知最外层纵向受拉钢筋外边缘至受拉区底边的距离(㎜)cs=20mm;根据GB50010-2010,查表得钢筋弹性模量Es=200000N/mm2按荷载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的最大裂缝宽度为:Wmax=αcrψσs[1.9cs+0.08deq/ρte]/Es=1.9×0.2×163.966×(1.9×20+0.08×10/0.004)/200000=0.069mm其中,板为受弯钢筋混凝土构件,受力特征系数αcr按规范取值1.9;deq取X向正筋直径。Wmax=0.069mm≤Wlim=0.2mm满足要求七、楼板抗冲切验算在集中反力作用下,不配置箍筋或弯起钢筋的板受冲切承载力:F=(0.7βhft+0.25σpc)ηumh0式中,由于板厚小于800mm,故截面高度影响系数βh=1;σpc为计算截面周长上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加权均值,即2N/mm2;αs为立杆位置影响系数,即20。βs为垫板长边与短边之比,即2。计算截面周长为um=2(a+b+2h0)=2×(200+200+2×160)=1440mmη1=0.4+1.2/βs=0.4+1.2/2=1η2=0.5+αs×h0/4um=0.5+20×160/(4×1440)=1.056η=min(η1,η2)=1代入参数,得F=(0.7×1×1.57+0.25×2)×1×1440×160/1000=368.41kN≥1.4FK=1.4×6.86=9.604kN满足要求11.3.3回顶验算支撑类型扣件式钢管支撑架支撑高度h0(m)4.8支撑钢管类型Φ48.3×3.0立杆纵向间距la(m)0.9立杆纵向间距lb(m)0.9立杆水平杆步距h(m),顶部段、非顶部段1.2剪刀撑设置类型普通型顶部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11.719非顶部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22.292可调托座承载力容许值[N](kN)30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N/mm2)205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支撑点的长度a(m)0.2立柱截面回转半径i(mm)16.0立柱截面面积A(mm2)449单根立杆承重:Fk=(qe-3.5)×la×lb=(6.86-3.5)×0.9×0.9=2.72kN立杆稳定性验算λ1=l0/i=kμ1(h+2a)/i=1.719(1.2+20.2)/0.016=171.9<[λ]=210长细比满足要求。取λ=171.9,查表取φ=0.24f=N/(φA)=2720/(0.24×449)=25.24N/mm2≤[f]=205N/mm2钢管稳定性满足要求。结论:叉车行走区域楼板需进行回顶,立杆纵横间距为0.90.9m,步距为1.2m,回顶层数至少为3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