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岛是福建省第二大岛,位于闽南沿海,是漳州市下辖的一个县。岛上风景优美,有多个漂亮的弧形沙滩,堪称福建的一颗海上明珠。好久没去东山岛了,前不久借着去云霄金汤湾酒店度假的机会又去了一趟,这次不再去著名的“风动石”和“铜山古城”景区,而是专程游览了近几年因为电影《左耳》而热门起来的南门湾、顶街以及东山岛最高峰“苏峰山”。
早晨我独自一人从金汤湾酒店打车来到南门湾,这里曾是苏有朋导演的电影《左耳》的外景地。这部文艺片不仅入围金马奖、捧红了陈都灵、马思纯、欧豪和杨洋等一众年轻演员,也令东山岛南门湾这个本来名气不大的海滩成为热门的网红景点。
从南门湾停车场到蛄蝼山还要走好一段路,五月份太阳火辣辣非常晒,走出滴滴车后,我坐上一辆小三轮车过去。
车子沿着南门湾海堤往前开,回头看美丽的南门湾。
南门湾边的建筑依山而建,每一栋楼都有着面海的阳台和窗户,有人称之为“福建的圣托里尼”。
沿着阶梯向上攀登,见到岛上不少阿公阿嫲们席地而坐,悠闲地聊天拉家常,感觉特别亲切。
路过“活源泉”,上有石碑刻写着“古迹明泉,如乳而甘”,原来应该是有泉水的,可惜上半年一直不下雨,泉水也干涸了。
继续攀登,终于来到“南溟书院”旧址。石阶边有福建巡海道蔡潮所题的'与造物游’四个大字。
站在“南溟书院”前凭栏远眺,南门湾犹如天池尽收眼底,还可以远眺苏峰山。
“南溟书院”位于铜山古城的蛄蝼山上,是东山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书院始建于明嘉靖五年(1526年),饱经历史沧桑,多次被毁,目前的建筑为2005年重修。
“南溟书院”与“崇文书院”和“东壁书院”并称为明朝铜山三大书院
“南溟书院”因为主祀朱熹,也称为“文公祠”。虽说是书院,但每到考试季这里香火旺盛,很多人过来祈求家中孩子考试顺畅。
离开“南溟书院”,继续沿着石阶上行。
来到“五老石”。只见一株榕树从石块夹缝中生长出来,仿佛一把巨伞遮住了下面五块形态各异的石头,石头上刻有“天开文运”、“学海文澜”等。
“丈夫襟度”是清乾隆进士胡应魁所题
再往里走就是电影《左耳》中的天台一景
如今这个天台是座危房,禁止游客攀爬。
但站在旁边,依然可以俯瞰南门湾和铜山古城。
这里的民居大都依山而建,周围没有摩天大楼,高低起伏的房子别有一番景致。看多了大城市的高楼大厦后,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这种充满烟火气的小城。
这不知是谁家的天台,面朝大海风景绝佳,站在这里看夕阳一定很美。
赏过了美景,原路下山。
街巷里很有生活气息
铜山古城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当时设了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四个城门还配建了四口井,以及四座伽蓝庙,此地便是“南门”旧址。南门俯瞰南门湾,背负古城区,守护了古城六百多年。
“顶街”是铜山古城最古老的街区
它面朝大海,真正是一处听得到海涛,看得见海浪的街巷。
眼前的南门湾碧波荡漾,但历史上这里常年遭受台风袭击,百姓深受其害。1960年6月,百年不遇的12级强台风正面袭击南门湾,巨浪冲过防沙堤,顷刻间沿岸民居一片汪洋。时任东山县委书记的谷文昌决心建设南门海堤,他带领铜山民众,克服重重困难,于1964年修建了这条海堤。南门海堤全长1204米,半个多世纪来横卧于铜山古城下,一次次抵御了台风和巨浪的侵蚀,成为铜山古城一道坚固的防线。
俯瞰南门湾边的渔人码头
走在顶街上,又见当地人席地而坐闲聊,面朝大海的生活真心悠闲呀!
“顶街”两侧也有不少美食小吃坊
这里的民居因为面海风景好,不少被改造成民宿。
离开顶街,回到南门海堤边,可见这座东山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真君宫”,俗称“先生公”庙,始建于明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奉祀保生大帝,是东山十大古庙之一。
本来只想过来看看南门湾,没想到站在“文公祠”天台时看到了远处的苏峰山,一时起意,让滴滴司机再载我过去苏峰山。
从南门湾到苏峰山还有很远一段距离,沿途路过一处高档小区。
车子上了环岛路
进入苏峰山环线
终于来到一个观景平台
俯瞰下方,嶙峋的海蚀岩石包围着一个漂亮的白沙滩。
远处是一望无际的大海
观景台边还有凉亭
欣赏过美景继续上路,车子行驶在悬崖峭壁边的蓝色路桥上,一边是苏峰山,一边是大海。
苏峰山是东山岛的最高峰,海拔274米。
车子又开到另外一个观景台,下车拍照。
本来可以从山上俯瞰南门湾和铜山古城的,无奈遇到演习封路,只好原路返回。
沿途路过一座寺院
重新回到城区
抵达“八尺门大桥”
走在八尺门海堤上,旁边就是八尺门向东渠的跨海渡槽,前不久已经拆除。这是21年5月底拍的,也算是八尺门渡槽最后的影像。
回到金汤湾酒店
这次很可惜恰巧遇到演习封路,无法尽情游览苏峰山,只能网上找几张照片贴上,权且当成看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