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俗称对对子,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古往今来,民间流传着众多风趣幽默的对联故事。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对联达人。喜欢对联的朋友,一定要关注我哦。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个民间对联故事:相国小姐妙对教书匠下联,两人你来我往,留下一段对联姻缘! 话说古代有个叫姓王的书生,学富五车,才华盖世,在老家早早就有才子之名。 可惜时运不济,王书生考了好几次,怎么也考不上进士。无奈之下,王书生也只能一边当教书先生,一边准备科举考试。 不过,名气大还是有好处的。隔壁省有个退休回老家的徐老相国,听闻王书生的大名,派人备了厚礼和银子,殷勤请王书生去相国府上给徐公子当老师。 王书生正中下怀,正好可以与徐相国请教一下为官之道,所以就在徐家当起了教书匠。 话说这一天,王书生上完课,一个人来到相国府的后花园赏花。 他想起自己老大不小,还没有取得功名,还没有娶亲生子,还是这么怀才不遇,还要在外地讨生活,心中不禁有些悲凉。 所以,王书生忽然有了一个上联:“寄寓客家,牢守寒窗空寂寞。” 这个上联,全部都是宝盖头,十分精彩,但是也十分难对下联。即便王书生才思敏捷,也一下子想不出下联来。 这一下子,王书生的思乡之情没有了,只剩下郁闷之情:“我明明想出了这么绝的上联,怎么就想不出下联呢?” 所以,王书生就反复在花园踱步,口中念念有词,把这个上联翻来覆去地念叨着。 忽然间,听到不远处“噗嗤”一笑,然后是黄莺一样动听的声音响起来:“这有何难?下联不妨对:迷途远避,退还莲迳返逍遥。” 王书生一听,下联也都是一个偏旁,而且上联具有一种苦闷无法解脱之意,下联则是自我安慰,自我寻求解脱,借以获得“逍遥”。 可以说,这个下联是很好盖住了上联的“锋芒”,珠联璧合,妙不可言。 王书生直接拍着大腿,忘形叫起来:“这下联太妙了,太牛了!” 然后王书生才反映过来,这个女子说话的声音真好听啊。再然后,王书生赶紧抬头,一看,哇塞,原来是个花容月貌的美少女,一手拿着罗扇,一边低笑:“真是个酸书生。” 王书生虽然酸,人却不笨。他立刻想到了,这位就是徐相国的小女儿。 所以,王书生赶紧自报家门,说自己在徐家当个教书匠,感谢徐小姐排忧解难,小生佩服得五体投地云云。 徐小姐平日里也听老爹谈起过这个教书匠,老爹平日里满嘴夸他,今日一见,倒也不俗。 不得不说,王书生能够想出这个上联,还是有资格当哥哥的老师的。 再加上王书生长相不错,徐小姐也就没有着急离去,反而主动说:“其实我也有一个上联,长时间没有下联,不知道先生能不能帮我想想下联?” 王书生立刻说:“还请小姐指教,小生洗耳恭听。” “雀噪鹊啼,并立枝头谈祸福。” 王书生一听,一开始还没有听明白徐小姐这个上联到底说啥。再仔细一想,听明白了,这个上联还真是够绝,太有才了! 雀和鹊是同音字,然后在民间有一个说法,喜鹊叫是有喜事,麻雀叫是有烦心事。现在一只麻雀和一只喜鹊并排站立,一起啼叫,这是喜事还是麻烦事呢? 这样一来,这个上联就很有韵味,甚至有一点破除迷信的哲理,令人感悟良多。 难怪徐小姐说这个下联很难对,的确还真是难啊。 不过,王书生本身是个才子,前面已经让徐小姐胜过一头,这次说什么也不能再出洋相了。 所以,王书生摒弃杂念,专心思考这个上联,忽然脑海中一亮,又想起自己刚刚的思乡之情,顿时有了下联:“燕来雁往,相逢路上话春秋。” 燕和雁是同音字,而且燕子是春天来,大雁是秋天飞。燕来雁往,正好是春天和秋天,代表时间的过去。 同时呢,下联也有一种感慨。因为古人望见大雁往往产生思乡之情,“燕来雁往”,代表的是王书生对老家的思念。这种话外之音,增添了韵味,也让下联显得更有文采。 徐小姐灵心惠质,听到这个下联,那是真的很钦佩王书生的才华,忍不住夸奖说:“先生果真是才子也。” 这两个人一个未婚,一个未嫁,聊天聊得火热,对联对得投机,一来二去,你来我往,居然互生情愫,互诉衷情。 过了一个月,王书生终于找了个机会,和徐小姐生米煮成熟饭,得偿夙愿,十分开心。 两人私定终身,徐小姐也不断鼓励王书生会出人头地,激励王书生继续努力科举。 果不其然,这一年的科举考试,王书生高中状元,然后派人风风光光迎娶徐小姐,成功抱得美人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