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94) 清·吴伟业《咏柳赠柳云生》诗 网友雁南飞问:请问先生,这首诗最后一句怎么理解? 钟振振答:要回答这个问题,有许多细节是绕不过去的,还得从头说起。 吴伟业的《咏柳赠柳云生》诗,凡一组四首,这是第一首。要想读懂它,就不能忽略其他三首。现将其他三首也一并抄录如下: 其二曰:“十五盈盈擅舞腰,无言欲语不能描。武昌二月新栽柳,破得工夫斗小乔。(原注:时有乔姬,亦擅名。)” 其三曰:“万条拂面惹行尘,选就轻盈御柳新。枉自穆生空设醴,可怜青眼属谁人。(原注:穆君初与云遇,为画眉人所夺。)” 其四曰:“玉笛声声唤奈何,柳花和泪落谁多。灞桥折赠频回首,惆怅崔郞一曲歌。(原注:崔郞,主人歌童也。)” 这四首诗,名曰“咏柳”,实际上对柳树的直观描绘并不多,主要是拈用与“柳”相关的各种典故,围绕所赠对象柳云生其人其事来做文章。 柳云生,应是当时的一位知名的歌舞妓。 何以知之? 组诗其二曰:“十五盈盈擅舞腰。”杨柳枝条柔美,古诗词中常与美女的舞腰相提并论。如唐·白居易《杨柳枝》诗曰:“叶含浓露如啼眼,枝袅轻风似舞腰。”顾云《咏柳》诗二首其一曰:“斜傍画筵偷舞态,低临妆阁学愁眉。”詹敦仁《余迁泉山城留侯招游郡圃作此》诗曰:“柳腰舞罢香风度,花脸妆匀酒晕生。”宋·柳永《柳腰轻》词曰:“英英妙舞腰肢软。章台柳、昭阳燕。”贺铸《一落索·窗下绣》词曰:“不应学舞爱垂杨,甚长为、春风瘦。”皆是其例。吴伟业诗此句,就借“咏柳”称柳氏腰细而擅长舞蹈。 组诗其二又曰:“破得工夫斗小乔。”吴伟业自注曰:“时有乔姬,亦擅名。”举出当时还有一位姓乔的歌舞妓也有名气,柳氏可以与她PK。“破得”,即“拚得”也。 吴伟业写此组诗时,她当已嫁人为妾。 何以知之?此诗中有“小星”。 《诗经·召南》有《小星》篇,《诗小序》、汉·郑玄《笺》、唐·孔颖达《正义》皆以“小星”为“妾”。 柳氏既已嫁人为妾,就不好再与他人交往,吴伟业也不好随意赠诗——除非她的老公与吴伟业是朋友。根据明清时代的社交习俗来推测,很可能是她老公做东,请客喝酒,她出席作陪,吴伟业即席作了这四首诗来赠给她。如此这般,诗人与柳氏的关系便简单而正常,不至于“暧昧”。 那么,她的老公是何许人呢? 当是一位姓张的风流公子兼风雅之士。 何以知之? 证据之一,此诗首句曰“走马章台”。《汉书》卷七六《张敞传》载,汉宣帝时的京兆尹(首都长安的行政长官)张敞“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按,“章台”,本是汉代长安城里一条大街的名字。唐·许尧佐撰传奇小说《柳氏传》载,韩翃与妾柳氏因世乱离别日久,柳氏居长安,韩翃在平卢淄青节度使(实际统治的地域在今山东)幕府掌书记(任秘书),派人进京寻找柳氏,并题诗曰:“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历经曲折,二人终于破镜重圆。后来,不知怎地,诗词中转以“章台”代指“红灯区”,以“章台柳”喻指妓女。“走马章台”则成了去秦楼楚馆寻花问柳的隐喻。如唐·罗虬《比红儿诗》曰:“晓向妆台与画眉,镜中长欲助娇姿。若教得似红儿貌,走马章台任道迟。”(据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〇《海叙不遇》,红儿乃晚唐歌妓。)宋·钱惟演《无题》诗曰:“走马章台冒雨归,后门犹欢滞前期。”佚名《惜花容》词曰:“少年看花双鬓绿,走马章台管弦逐。”(或以作者为北宋歌妓盼盼,误。盼盼乃歌此词者,非作此词者。)杨泽民《蝶恋花》(初过元宵三五后)词曰:“走马章台还举首,可人标韵强如旧。”彭元逊《玉女迎春慢·柳》词曰:“问郎留否。似昨夜、教成鹦鹉。走马章台,忆得画眉归去。”皆是其例,可以参看。 吴伟业诗此句,就串用了这一系列连环套似的典故,告诉我们,柳云生嫁的老公姓张;而她呢,原本是青楼中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