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终生难忘恩师情

 唐白甫grpj8q5p 2022-05-14

终生难忘恩师情

  —小记全国知名武术家、株洲市武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黄彩霞与爱徒欧和平之二、三事

 爱徒  欧和平口述   马齐峰整理

  名震三湘、享誉株洲武坛的市武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黄彩霞弟子众多,可谓“桃李满天下”。而欧和平无疑是恩师最宠爱得意弟子之一;师徒结缘十五年的故事深深感人。

   “巾帼不让须眉” 恩师光彩照人

  师父黄彩霞现年79岁,1943年出生于株洲黄氏武术世家。其父黄德兴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就在洞庭湖腹地南县、华容一带开场教武。是有名的“武教头”,专执教富家子弟的武功拳术。据师父回忆儿时父亲就以教授拳术“养家糊口”。每教会一套拳术的酬劳大约是十担谷子或等价的银元。可见当年是何等风光!

  而师父的启蒙老师就是自己父亲(祖师爷),她为何会走上武术之路呢?说来话长。因她上有二个兄长先后夭折,父亲痛失男儿后将她视为“掌上明珠”。可师父小时候偏偏身体羸弱,四五岁就患有哮喘病。父亲急得不行,行医问药效果也不明显。看来只有通过习武强身健体才可保全这根“独苗苗”。于是父亲用心良苦,自此开始就将女儿当男孩调教、授予武艺拳术,历经百般“摔打”。当女儿长到七八岁时,父又有意逼使她去外面“惹祸”,经常与调皮顽劣的男童打架厮杀,一决雌雄。若打赢了,由家里负责赔偿对方;若打输了不允许哭泣,回来向父亲学本领再打……就这样,没少受皮肉之伤痛的师父刻苦勇敢,不仅练就了强健体魄,连哮喘病也神奇般消失了;而且武功长进神速,调皮的男孩一见到她都心里发怵,有意躲闪。

  1955年,十二岁时师父被选拔到省里参加长沙集训比赛,就被湖南省体育局"伯乐"--武协首任教官刘杞荣一眼看中,对她和几名尖子选手进行了长达三年的强化训练。师父在回忆这段“野蛮培训”经历时,至今仍心有余悸感叹道:“那时一个月就穿烂十双胶鞋呀,三年穿烂了多少双鞋都数不清了”。可见训练的辛苦程度。"梅花香自苦寒来",也正是由于省城这几年不平凡的经历,奠定了师父作为一代名师的扎实基础。

  师父开阔了视野,在与精英们的切磋交流中增长了见识和技艺;同时也全面系统学到了刀、枪、棍、棒、拳等“十八般武艺”。特别是在表演教官刘杞荣独创秘笈《子午棍》时,虎虎生威,台上台下掌声雷动、好评如潮,一举荣获全省“少年精英”荣耀。后来师父为感恩老师刘启云,还特意协助他实现夙愿--参与编写了《子午棍》一书,印刷出版发行,弘扬光大了中华武术精粹。1959年荣获湖南省武术比赛刀、枪、剑、棍、拳全能冠军。

  1960年师父才17岁,继而又踏上更高层次的舞台--进京参加全国武术精英赛。本来这次比武一路过关斩将、遥遥领先,稳拿少年组冠军。可因为组委会考虑调动少数民族推广武术的积极性,就优先将冠军奖牌挂到少数民族选手脖子上,师父屈居获"全国武术比赛太极拳"亚军。但领导给予她更高的荣誉--获得敬爱的周总理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师父黄彩霞不仅天资聪慧,武术冒尖,享誉全国。而且文化学习也齐头并进,专业理论为她日后在武术界的腾飞插上了翅膀。从她七十余年武术生涯中,历尽坎坷和挫折。她曾担任过株洲市一中语文老师; 随后又因特殊年代政治运动一个接一个,一代武术精英世家父女俩难以幸免,遭受严重冲击。

年轻的师父被赶出教师队伍下放到农村,从此天天挑大粪,种田、种菜,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

幸亏师父从小经受过艰难困苦磨练和武德修养,因此再艰苦的环境,再繁重的劳作也不能让师父丧气屈服。她一直乐观向上,始终坚信总会有云开日出这一天到来。随着"文革"的结束,师父又被从农村召返城,进入了株洲光明中学任教,将中华民族传统武术与现代体育普及有机结合起来,精心培养了学生数千……

特别是师父退休后,恰逢改革开放盛世,焕发了"第二青春"。1983年起先后担任株洲市武术协会常委、秘书长、副主席、主席和名誉主席。并任湖南省武术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武术八段。她与市武协班子成员一起奋力开拓,让中华民族传统武术的瑰宝在株洲大地弘扬光大,为株洲的武术事业蓬勃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成就了她宝刀未老的人生传奇!

结"良缘"遇恩师,投身麾下

  2004年我因身体状况欠佳,从株洲火车站提前退休赋闲在家,抱着强身健体的心态,在株洲大桥西头桥下参加了老年太极拳培训班,跟一位杨老师学习了24式太极拳,三年中初步打下了习武的基础……

   然而机会总是钟情于有缘人。2007年一次偶然机会,我首次见识了师父的"功夫"。记起当初的情景:那天我们正像往常一样训练.突然发现不远处另一支队伍也在练拳,只见一位身穿红色太极服的女老师神采奕奕作示范,那一招一式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干净利落。尤其那侧空翻英姿飒爽,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大家目不转睛被深深吸引,谁能想到这是年过六十有四的老人还有这么柔韧有余敏捷的功夫呢?师父精彩的武功"魅力"征服人心,让弟子们心悦诚服归附麾下。从此也开启了我人生习武的第二次辉煌历程。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师父黄彩霞德艺双馨,精湛的武艺和渊博的武术理论,让弟子们佩服得五体投地。尤其是她那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和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让弟子们心悦诚服。她不厌其烦手把手地反复示范演练,通俗易懂的讲解让人茅塞顿开。由生疏到适应,再由适应到熟悉--我一步一个脚印,较扎实地学习了师父传授的太极拳、剑、刀、扇等基本功……

2007年,我的第一个孙子李国银出生后,家务与练功的矛盾日益尖锐对立起来。刚刚得到师父"真传"的我真不甘心就此打"退堂鼓"。当有人问起"学太极有味还是带孙有味?"时,我理直气壮地回答道:"学太极有味,带孙更有味!"

我深知,为人之祖的义务和责任不能放弃;当奶奶的天伦之乐当然该享受。但跟着师父继续学习练功的兴趣也绝对不能放弃;更何况参加各项训练和比赛,走向社会、走进老年群体更宽广的舞台与展示老年人生的价值,是我"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人生追求,没有理由让我半途而废。于是,我精心安排,合理计划,尽可能减轻和化解习武与家务二者之间的矛盾。好在老伴是通达明事理心胸宽广的大男人,他积极支持妻子,并用行动分担家务,解除了我的后顾之忧。他有一句口头禅:"只要有比赛你去,莫辜负师父也莫辜负自己!我来带孙做家务。"

这段经历让我感慨万千:原来只听人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身后必有一个贤惠的女人"。我今天借用这句名言倒过来。"一个成功的女人身后更须有一个优秀豁达的男人"。虽然我算不上挺成功,但在师父这么多年精心指教下,拳、剑、刀、棍等武艺日益精进,先后参加了市、省、国家级武协举办的集体和个人各种比赛,曾多次获得过省老年太极拳剑(集体)一等奖、市赛一等奖;参加2012年三湘四省表演赛获吴式太极个人第二名;2017年获株洲市吴式太极45式个人第一名。先后多次拿回了各项奖牌,各种荣誉证书。并被推举为株洲天元区武协分会副会长连任14年。既是参赛者,又是组织者之一,也是领队者。每每领队或作为骨干选手奔赴各地参赛,载誉归来。历年来被评为省、市先进个人和优秀组织者光荣称号。获得了省武术六段和省一级指导员资格。

最让我难忘的是师父黄彩霞帮我插上了"腾飞'大舞台’的翅膀"--让我有机会飞到香港国际武术交流赛一展雄姿……

那是2019年12月的一天,师父黄彩霞收到"第八届国际武术节"组委会的邀请函,请她筹备组队参加明年3月在香港举办的"獬豸杯"国际武术邀请赛。当我听到这个消息有点小激动,心想凭恩师与爱徒的特殊关系可否让我也能参加呢?我试探着向师父打听,没想到师父竟然爽快地一口答应:"可以呀,你打吴式45式太极拳吧!"我既高兴又有点忐忑不安:"师父,我不太熟悉哩。"她鼓励我说:"集训前我单独教你练一个月总行了吧?"我感激地连忙点头。

    我一脸得意跑回家将这好消息告诉老头,他坚定地支持我:"好事呀,这段时间你就好好练,家里的事就别操心了,有我!"

幸好距师父家不远,每天上午我早早来到师父家学拳。为了教会我这老胳膊老腿"半吊子"徒弟,师父可没少煞费苦心。她从吴式45式太极拳的起源、风格、特点说起--"松、柔、圆、活,以柔为主;斜中欲正,川字步形。毫无保留传授……"让我增强感性认识。

记得学"手挥琵琶"时,"左手下按45度,高度低于胸,转腰左脚踏实……"师父不厌其烦从一招一式中分解细小动作要领;一边细说讲解,一边示范动作协调圆活优雅,我打心眼里敬佩。

回到家后我又反复回忆师父教的动作要领,仔细琢磨口诀含义;尽管苦没少吃,汗没少流,就因腰板僵硬打不活。第二天再向师父请教时,她老人家安慰我:"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慢慢来,慢慢悟"。同时又向我讲解"打拳不练腰,到老艺不高"的道理……回去再领悟师父的要诀"周身轻灵,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在不断的反复练习反复琢磨中,我渐入佳境,沉浸其间完全进入了忘我的状态。一个月初步达标后又投入紧张的集训,师姐妹们参赛打太空拳,而我参赛个人项目是吴式45式太极拳。别人打完十遍可休息一会儿,而我为了精益求精,打完十遍后利用空隙再跟师父练"规范和圆润"。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0年3月10日我如愿以偿登上了万人瞩目的香港第八届国际武术节"獬豸杯"邀请赛大舞台。与国际顶尖高手一争高下。分别以8.70分夺得吴式45式太极拳第六名、8.42分夺得女子42式太极剑第七名的较好成绩,满载而归。这"名师出高徒"的背后无不浸透了师父黄彩霞的心血!

恩师睿智 教育后代指迷津

感恩师父不仅对爱徒精心培养卓有成效,而且对我家庭更是关怀备至,特别是对我孙子的成长进步,关键时刻指点迷津让我深受感动:

记得2011年跟随师父学习的第四个年头,我一边学武艺一边带孙,孙儿跟我成长也已4岁。师父历来要求我们边学习动作要领回去后再学习理论,熟读并背诵张三丰太极拳经论》和《王宗岳拳经论》等专业著作。我就是利用带孙的机会边朗诵边向襁褓中的婴幼儿示范,长年累月的耳濡目染,孙儿国银竟然字正腔圆也能将拳经论背下来。一次我带孙儿一起到师父家拜会,师父再度要求我们背诵传经论,我一字不漏背完了太极拳经论获师父表扬。小孙儿不服气:"我也会"。师父眼睛一亮忙鼓励他。小家伙眨巴眼睛一口气流利地背诵了太极拳经论》和《王宗岳拳经论,喜得师父抱起小国银亲了又亲,从此对这小家伙格外爱怜,一直关爱有加。

孙儿国银亦不负重望,勤奋刻苦,名列前茅。在"小升初"参加长沙四大名校考试时都先后考上了重点中学,只是等待择校。去长沙读名校是国银四年级就立下的志向。可不巧的是这时孩子的妈妈怀第二胎即将分娩,家里忙不过来,我们只好劝小国银放弃去长沙读书的念头。师父得知消息后抛下繁忙事务,专程赶到我家毫不客气批评我们糊涂。并语重心长讲了一则典故,启发我们家长:

"从前深山庙里有一老一少俩和尚,老和尚天天精心抚弄一石头。小和尚不解问老和尚,这一普通石头值得这么爱惜吗?老和尚不答,只叫小和尚第二、三、四天将这块石头分别搬到菜市场、古董市场和博物馆门前去待价而沽……四天后小和尚向老和尚汇报结果,就这普通石头到菜市场、古董市场和博物馆门前分别问价是20元,2万元;20万元。"

可见,人才在不同的环境中的价值竟然是天壤之别……师父寓意深长的典故,高屋建瓴的睿智指点迷津,犹似醍醐灌顶,让我们幡然醒悟,再苦再难也要满足孩子"更上一层楼"的求知欲。

光阴似箭,一晃三年过去了,孙儿国银未辜负师父老奶奶和众多长辈、老师们的殷切期望,在长沙中雅(雅礼中学的本部)念书荣获"学习标兵"、"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档次上去了,成绩稳固了并与雅礼签约。而我坚持跟师父习武的脚步也没有停顿下来,现带小孙孙继续。家务没耽误,一家老少在不同岗位上共同进步,全家开心。

特别是今年长沙疫情严峻,孙儿国银被"隔离"在宾馆,不仅牵动了我们一家的心,也让师父老奶奶分外牵挂,隔三差五发微信或电话询问,拳拳慈爱之心,难以一一言表。只有给孙儿国银加油鼓劲,争取以更好的成绩来报答对我家祖孙三代关爱备至的好师父黄彩霞。祝愿她老人家福寿绵长,永远快乐!武术精髓弘扬远播!

!

马齐峰,男,浙江省东阳人,1957年8月出生,文化程度,大专。铁路退休,曾任工人.干部,从事单位行政.宣傳部门工作数年。

从株洲日报业余通訊员起步,曾上报刊杂志铅印文字60余万字,其中含少量随笔.杂感之类散文。退休3年多后也在《广铁老年》.《铁路老年体肓》《快樂老人报》.《株洲晚报》等媒体上刊文数十篇。学习写作已成为老年业余生活的组成部分。

本刊顾问龙国武 刘诚龙 俞荣斐

总编:唐白甫

主编审稿:  陆秀   唐建伟

责任编辑

唐花阶   刘云雨   刘云洲

陈校刚   丁华

副主编:

罗东成  刘慧球

杨国安  李   婷   廖大秋   易小群

唐运亮   刘青龙 陈晓蓉   银红梅  

 果  实  刘长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