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韩滉《五牛图》 及其部分题跋解读

 老鄧子 2022-05-14

       五一节又到了,要说从十二生肖里面选一个动物来代表这个节日,毫无疑问,“牛”应该是呼声最高的。“牛”的标签有很多,奉献、知足、温顺、友爱、勤劳、英勇、团结.....。

宋代诗人梅尧臣为此有诗

《耕牛》

破领耕不休,何暇顾羸犊。

夜归喘明月,朝出穿深谷。

力虽穷田畴,肠未饱刍菽。

秋收风雪时,又向寒坡牧。

崎岖的山谷,无论天气如何变幻,耕牛都依旧努力耕耘。

       到了现代,“牛”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社牛症”绝对算一个,就是那种在社交时能够不畏旁人眼光,不怕别人嘲笑冷落,随时随地都能和各种人 “social” 起来。这种令“社恐症”们望尘莫及的社交能力,常常制造出一种 “谁尴尬我都不尴尬” 的奇异氛围。其实“社牛症”也算是自信的一种体现,也许是一种无所畏惧的自然流露。

图片

社“牛“症

初入纸本绘画

      自隋唐起,“牛”也是绘画目标的一类重要对象。有别于山水画家主要表现山峰、丛林、或建筑的表现手法,绘画者对于人类、动物、包括牛这种生灵,或者说生命类作画对象,有着独特的绘画方式,因为需要体现绘画主体生灵所需的灵动,就需要绘画者具备精妙的自然感知能力、深入细微的观察和成熟的技法表现手法;如果三者缺一,则可能使得作品变得呆板缺乏生气。

图片

唐·韩滉·朝服像

一、《五牛图》 关于“牛”最早的纸本绘画     

       在现存最早的纸本中国画中,目前出现最早,最为精良的牛属类绘画佳作,当属唐代韩滉的《五牛图》,作品至今已有1200多年,韩滉字太冲,唐代长安人,历玄宗至德宗四代,唐代贵胄和著名画家,是唐代宰相韩休的儿子,官金紫光禄大夫、左仆射同平章事、历任德宗时期宰相、两浙节度使等职,封晋国公。

      史料记载,韩滉擅画人物和畜兽,写牛、羊、驴等走兽神态生动,尤以画牛“曲尽其妙”,而此《五牛图》则姿态真切生动,具有一种浑厚朴实的风格,用笔造型准确,形态各别,用线粗劲质朴,设色轻淡沉着,具唐代风范,此画曾入宋高宗(赵构)内府,有“绍兴”、“睿思东阁”等藏印,应属韩滉真迹无疑,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图片

韩晃《五牛图》·故宫博物院藏

不可避免的,此画收入清内府后,多出很多乾隆的印章,包括“古稀天子之宝”、“太上皇帝”、“乾隆鉴赏”、”八征耄念之宝“等章

       此图无作者名款,但是在拖尾的后纸上有元代赵孟頫、元太子、明代项元汴、清高宗乾隆弘历、以及金农等自元及明至清十四家题记,且此图在清代内府《石渠宝笈续篇》等书均有著录;因此《五牛图》的世系传承当是清晰明确的。清末此图曾流失海外,建国后重回故宫博物院,堪称国之重宝。

     图片

《五牛图》尾牛 缀饰精致的络头·让赵孟頫有感而发的骑牛

图片

《五牛图》第四牛·回首  略显俏皮可爱

图片

《五牛图》中牛 张口吼叫

      《五牛图》属纸本矮卷,画高22cm、长140cm。共画了五条大牛,有黄色、酱色、紫花的五种。形态不一,神气生动,用粗粗的线条勾画出了牛的轮廓,充分的表现出了牛的强健的躯体与坚就的皮表的质感。一黄牛在棘枝上搔痒;一花生扬首低鸣;一酱色牛正面张口吼叫;一黄牛回视;最后一头牛的头上还束有一很讲究的“络头”,这是由于牛在古代有时用作乘骑的。整幅画面除最后右侧有一小树外,没有其他的背景,因此每头牛可独立成章。

图片

《五牛图》第二牛 仰首低鸣

图片

《五牛图》头牛 树枝挠痒

二、赵孟頫 题跋的含义  

      《五牛图》卷尾,赵孟頫的题跋上书 : “ 余南北宦游,于好事见韩滉画数种,集贤官画有丰年图、醉道士图,最神,张可与家尧民击壤图,笔极细,鲜于伯几家醉道士图与此五牛图皆真迹。初田师孟以此卷示余,余甚爱之……”。

       后又跋 “右唐韩晋公五牛图,神气磊落,希世名笔也……”。

图片

《五牛图》赵孟頫一跋

       我们从上面这一段话里边,可以知道韩滉的画有粗笔、细笔两种。而《五牛图》是粗笔的一种了。从这幅画的布局和用笔上来看,《五牛图》比较平板的排列着,线条也较笨拙,不同于五代、宋以来的精细流利的风格,也是实属是较早时代的作品无疑。

图片

元代·赵孟頫

      在《五牛图》的尾纸上,上述所讲的元代赵孟頫是最早的题跋者,其实一共题跋了三处,赵孟頫对《五牛图》的含义有自己独特的解读,他认为作品表现的是陶弘景的故事:

       据考《历代名画记》记载,南朝梁武帝试图辟隐士陶弘景为官,陶弘景 “画二牛,一以金笼头牵之,一则逶迤就水草。梁武知其意,遂不以官爵逼之。”

       意思是:有笼头的牛和自由的牛是有鲜明对比的,笼头意味着世俗的羁绊,即便是金笼头一般的高官厚禄,也不如自由栖息于山野河流之际,对于赵孟頫来说,拒绝为官,甘愿隐居,就是《五牛图》的意义。

图片

《五牛图》赵孟頫二及三

      这或许是他作为宋宗室而出仕元朝的尴尬有关。虽然其官居一品,名满天下。而时常希望归隐而逃避现实的矛盾。

        赵孟頫[fǔ](1254年1322年),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 ,又号水晶宫道人,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

      赵孟頫于南宋末年曾任真州司户参军。宋亡后隐居不仕。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赵孟頫经行台侍御史程钜夫举荐,赶赴大都,受元世祖赏识,授兵部郎中。此后历任集贤直学士、济南路总管府事、江浙等处儒学提举、翰林侍读学士等职,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自世祖至武宗、仁宗、英宗四朝皆加礼敬。晚年逐渐隐退,延祐六年(1319年)借病乞归。至治二年(1322年),赵孟頫逝世,年六十九。

图片元代·赵孟頫《浴马图》局部

-------------- 插播图片广告 --------------

-------------- 广告图片结束 --------------

三、乾隆御制诗  农本思想的体现  

        据《石渠宝笈续编》,一七五二年《五牛图》进入乾隆内府后,乾隆在该年冬题云“ 名迹良足供几暇清赏。” 在乾隆眼里此图主要是书斋中文玩之物。自一七五三年,乾隆的题跋开始强调作品与农民耕种和民生疾苦的关系。乾隆在此卷画心题行书:

图片

一牛络首四牛闲,宏景高情想象间。

舐龁讵惟夸曲肖,要因问喘识民艰。

        此后再题:

图片

摹本重临退食闲,晋公真迹企思间。

石渠今日同收取,考牧从知稼穑艰。

云海涛翻闹后闲,圣谟迹落有无间。

张衡端是振奇士,水牯参余立语难。

      乾隆在作品中一再题跋,强调此画与农艰有关的含义,表现出对国计民生百姓生活的关切。画中五头牛的含义逐渐从隐逸转向农耕。除了自己的题跋,他还让臣子在画后加以题跋。臣子的题跋进一步强调画中五牛与农业的关系。

图片

《雍正农耕图》

      《五牛图》单就作品而言,完全以“牛”为表现对象,无背景衬托,造型准确生动,设色清淡古朴,浓淡渲染有别,画面层次丰富,达到了形神兼备之境界。“牛”并不是易绘物象,就如成语庖丁解牛,讲厨师丁在宰牛过程中技艺娴熟,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事情的客观规律,这样做事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由此可见,画家韩滉能仅凭几根线条就把牛刻画得如此生动逼真,如果没有经过反复观察与绘画练习,是不会有此成就的。观者分明能感觉到这五头牛不但有生命、有情感,而且有各自不同的内心世界,这是人格化的五牛。

       以牛入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传统题材之一,但在不同的人眼中看到的“牛”会因自身际遇会呈现不同的想象空间,有些体现了农业古国以农为本的主导思想,也有是对自身遭遇的一种委婉解读。就作者本身,韩滉任职宰相期间注重农业发展,此图可能更多的是含有鼓励农耕的意义。

      《五牛图》是韩滉作品的传世孤本,也是为数寥寥的几件唐代纸绢绘画真迹之一,作为经典的“牛”属类古代绘画精品,不论其艺术成就还是历史人文价值都值得备受世人瞩目。

-------------------------------

本文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