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利经济学》考

 风声之家 2022-05-14
原创 姬公扬 姬公吐哺 2022-05-13 22:51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所假设的前提条件非常的苛刻和罕见,以至于他几乎把经济学变成了一门形而上学。最大的经济福利实际上只能出现在这样一个国家——它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整个世界市场上横行无忌,它在国内只拥有自由资产者、工人以及这两大阶级的服务者,政府只是“处理资产阶级共同事务的委员会”,阻碍资本流动的一切壁垒被消除,并且工人同时具有强大的组织性与流动性。虽然条件严苛,但是这样的国家确确实实存在过,那就是全盛时期的英帝国。所以我们看到庇古先生实际上完全是以英国为蓝本的。

   但是如果一个国家存在一个坐地分赃的买办阶级,或者直接就是一个殖民地,那么它的国民首先应该考虑的不是资源配置,而是社会革命。因为这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往往非常单一落后,并且它产生的经济剩余将被攫取来供养宗主国的工人贵族以及本国寄生阶级的挥霍浪费。在这样的国家是有增长而无发展,因为寄生阶级完全可以消费进口商品并将自己的资本投资于国外,同时扼制国内新产业的发展。而马尔萨斯的错误也正是在这儿,他只讲消费,而没有看到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是“为生产而消费”。我们现在的一些空喊“生产力”,为压低工资张目的人也是犯了这样的错误。

   如果一个国家培养人才所耗费的时间过长,那么也是不可能实现最大的经济福利的。庇古先生实际上注意到了这个问题,那就是劳动力的转移成本过高。如果工人入职只需要一个月的培训,那么他就业的范围会更广,转业也很容易的。但是如果我们培养一个人才需要二十年,那么他选择职业的范围反而会更狭窄,并且转业的成本也会更高。公平的不一定是有用的,公平的制度培养出一堆废品,那么这便是在浪费国民财富。而且二十年的培养将会导致强大的择业惯性,一个受了16年教育的人,面前摆着两条路,一条是去干即使只受高中教育也可以做的工作,一条是继续升学,投身内卷。那么即使为了面子,后一条道路也是值得的。这种耗子竞赛是一种社会负担,它投入极高,收益为负,因为劳动力的价值最终只是由劳动力再生产所需的生活资料以及劳动者之间的竞争所决定的。

  如果一个国家幅员辽阔并且国内不同地区之间发展落差太大,《福利经济学》也是无用武之地的。英国本土面积小,但它却能够剥削全世界,那么在这种环境下劳资调和、集体谈判才有其土壤。所以《福利经济学》下卷一半的的篇幅是在讲工人、工会与雇主之间的关系。但是在一个生产力本身不充分的国家主张社会民主主义本身是很奢侈的。一个大企业对一个岛和对一整个大陆而言,意义是绝对不一样的。并且从落后地区流动而来的人员本身是很难拥有组织性的。

  如果一个国家是欠发达国家,那么绝对不能够允许资本自由流动以达到最佳状态。这个是无需赘述的,斯大林、尹仲平、保罗·巴兰讲的都很多了。只有从这一点上,我们才可以说为了生产力发展而暂时压低人民生活水平是合理的。但是倘若在一个开放的市场经济国家讲一个斯大林时代的发展方式,岂不是很荒谬吗?

姬公扬

赞赏二维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