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社会,麻黄汤还有用武之地吗?

 医文杂谈 2022-05-14

近几日气温骤降,各大小医院的门诊大厅到处都是孩子和家长的身影,这么冷的天,再往体内输那么凉的液体,真的都是必要而且必须而且有用吗?

记得实习的时候,有一个医院病房的呼吸科老师给我们说,现在社会,感冒都以风热感冒居多,麻黄汤,考试记得就行了,临床基本用不到。

现今医药市场,到处被治疗风热感冒,清热解毒之类的中成药像汪峰一样占据大半壁江山,感冒,通俗的说,有的地方讲叫“着凉了”,有的地方叫“冻着了”,顾名思义,起码有相当部分的感冒与感受风寒密切相关,为何一到使用的时候都成了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记得两年前,我们师兄弟好几个去我们南阳方城黄石山采半夏,遇到几位山里的女道人,他们声音孱弱,面色暗黄,问他们在干什么,他们说在整理自己采的蒲公英,说这样药“败火”,可是从他们的神色当中,看不到一丝火热之像,为何要熄灭生生之气呢?

清热解毒的观念深入人心,只是很多因受寒引起的疾病却因此而缠绵难愈,流毒无穷,有人认为自己火大,口腔溃疡,可为何还手脚冰凉?有的人满脸痤疮,可为何一吃三黄片就拉肚子?有的人脸色暗黄,为何还要加某宝王某吉的一天到晚的喝呢?

库医生不是火神派,是阴阳派,中医讲万事分阴阳,人手脚温和,穿很薄仍然身体温热,俗话叫做“有火力”,火对于人来说,是正能量的东西,前提是在正确的时候发挥正确的功能。

内经里面有句话叫:“体若燔炭,汗出而散”,人体受寒之后,毛孔闭塞,腠理关闭,体内之热郁积,内热无法排出,郁蒸于内,所以有的人会出现嗓子干疼,口周起水疱,有的体温会升高,但此时病因是因为受寒之后毛孔关闭,此时应当用辛温发散的药物,使毛孔打开,汗液排出,发热自退。就好比热蒸笼盖上盖子,一团热气在里面囤积,温度自然会非常高,此时把盖子打开,空气得到流通,很快温度就降下来了。这就叫做“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此时若以风寒外束为主,可用麻黄汤。若高热不减,内热亢盛,出现不汗出而烦躁,可用大青龙汤解表兼挫其亢热。若高热不解,又精神不振,阳气虚弱,可发散之中加以温固,此时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附子甘草汤等方又可斟酌选用,大法皆为发散,根据阳气的盛衰适当选用处方。

现在分享两例应用麻黄汤的案例:

李某,女,三岁三个月大,2016年12月10日初诊:

患者平素易外感发热,本次咳嗽发烧扁桃体肿大断续发作持续一月余,吃西药可退烧控制几天,过后又反复。现发热三天,夜间2点左右高热,39度左右,流清涕,咳嗽,无汗(服解热镇痛药有汗),腹胀,大便偏干且不畅,就诊时体温将近38度,舌质淡红苔中厚部白腻,脉浮紧而数。

此时分析,类似外受风寒不解,内有饮食停积之像,但脉象浮紧非常明显,虽有腹胀,大便偏干,仍当遵循仲景,当先解表之训,故反复考虑,选用麻黄汤原方,解表散寒。

处方:生麻黄4克 桂枝6克 杏仁8克 炙甘草6克  二付,水煎服,日一付。

服药方法:一包药,熬两次,两次共煎出100毫升左右,隔一个小时给孩子喂几勺,温服,避风。

两付麻黄汤,我一共好像收了几块钱。

因外感病病情变化快,故仅开药两付,嘱家长有任何情况及时电话告知。

下午两点左右,病孩母亲打电话告知,喂药两三次,体温不降。乃详细询问服药后有无出汗,回答曰无。乃告知家长,继续服药,避风,待服药至汗出。

当天无话。

第二天,病孩母亲告知,从昨天下午六点半开始,孩子脖子后背微微有汗出,体温开始慢慢往下退,到晚上10点左右,体温降至正常,一夜未发烧,第二天早上体温正常,期间排便一次,拉稀。

至中午,病孩家属又从方城赶来,诉体温正常,仍稍有咳嗽,舌苔中厚部白腻,仍有流涕,但减轻,精神好。此次从少阳论治,守和解之法,遵小柴胡汤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

处方:柴胡10克 黄芩4克 半夏6克 炙甘草6克 干姜6克 五味子2克    三付。

《伤寒论》阳明病篇,有处条文:阳明病,脉浮,恶寒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此条条文,若去掉开头阳明病三个字的话,同太阳病篇麻黄汤条文之义几乎一样。之所以加阳明病三字冠首,我现在理解,此时条文所述情形与本医案情形有类似之处,病孩典型的太阳不解(表不解)的指证:脉浮紧、无汗、流清涕、咳嗽。但又伴有腹胀,大便偏干。本条条文意在鉴别,若以表不解为主,合并出现大便不畅,腹胀等类似阳明病的表现时,需要慎重,仍当先解表,因为腹胀、大便不畅的原因可能同表不解有关,此时宣肺发汗解表,肺与大肠相表里,表解则里自和。故而患者未用通腑之药却大便得解且便溏。

回头看来,若当时未用解表之法,而采用所谓“灌肠”、“物理降温”、或“清热解毒”的治法,恐怕并不恰当。

图片
图片

第二例医案:

华某,男,26岁,时间为2014年夏季,因其为学生干部,忙碌毕业事宜,前一天晚上晚饭九点多才吃,冲凉后,出现全身酸疼,怕冷,面色暗,恶寒,精神差,身体不自觉蜷缩。

至中第二天中午时,当时室内温度将近30度,见其厚盖一条秋冬季的棉被,蜷缩于床上,仍觉怕冷,当时诸师兄弟李宁宁、张林林、杨伟超、刘道新、郭小乐、刘杰、刘亮等皆来看望。

诊其脉浮紧,舌苔白腻,师姐李宁宁及诸位师兄弟皆言此种表现与《伤寒论》麻黄汤条文相同,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诸证皆有,乃处以麻黄汤,我看其舌苔白腻而厚,且有受湿经历(洗冷水澡),故又建议加白术一味,而成麻黄加术汤。

处方为:生麻黄12克 桂枝10克 制杏仁15克 炙甘草10克 生白术20克 两付水煎服  

上方服一次恶寒身疼悉除,至晚间言笑自若、生龙活虎,大异于病时之状。该病人服药后未见明显汗出。

最后用一副对联做结尾:

去圣千年,缺阴阳六经难明,何众人买椟还珠;

汤剂远西,无四逆少阴不治,愿诸公还读伤寒。

——下联:章太炎;上联:我自己写的,并不工整。

共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