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米智能摄像机拆机

 结构弹设计 2022-05-14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搜关键词“一木友人”关注。观看后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前咨询,当然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留言咨询。

先上视频,看完视频再看图文模式会理解的更深刻:建议在WIFI状态下观看。

那么这一期继续为大家带来视频拆机,一款小米智能摄像机的拆机分享,直接进入正文:

买回来都没用过,直接开箱拆机,可能有讲解不到位的地方,可以最下方留言或者后台留言咨询,重点是了解它的内部构造,学习结构设计。

拆开后可以看到内部各种配件

首先来看摄像机的外观,通过上图可以看出产品分为上下2部分,具体拆件分为:

A,上前壳、上后壳(材料为塑胶ABS,表面喷哑光油漆处理);

B,摄像头转动支架盖(材料为塑胶ABS,表面纯素材晒纹处理);

C,红外装饰镜片(材料为黑色透红外PC材料,表面纯素材高光处理);

D,硅橡胶装饰圈,表面喷漆处理;

E,摄像头模组镜头;

F,下上盖与下底盖(材料为塑胶ABS,表面喷哑光油漆处理,LOGO字符镭雕处理);

再来看背部,上后壳背部有散热孔与喇叭孔,最小孔径0.7mm,底部是USB充电口与复位键,复位键与下底盖为一体。

最后看底部,4个软胶垫,材料为硅胶材料,中间一片名牌贴纸以及壁挂结构。

在拆机之前先来看一下表面处理问题,表面喷的是哑光油漆,稍微用硬一点的物体刮擦表面,就会留下刮痕,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表面必须喷一层防刮UV,或者采用粗纹理再喷漆处理,可以改善这个问题,以目前的外观来看,喷UV是最佳解决方案。

再来看摄像机的转动角度,也是这期结构学习的重点,了解内部结构构造以及转动结构的实现方式。

摄像头可以实现上下108度垂直转动,左右360度转动(实际358度左右,因为需要设置档位结构,会有一点小损失)。

首先我们从壁挂结构开始,壁挂支架(塑胶ABSPC+ABS材料,表面素材晒纹处理),壁挂支架有设计2颗螺丝孔,用于锁附于墙体上,再通过弹力臂卡扣结构,旋转卡入主机底部。

来看弹力臂结构设计,卡入角与退出角都是有设计一定的斜面角度,方便卡入取出。

卡扣部分内配合设计角度一般在10-15度左右,配合面0.05-0.1间隙,扣合量0.6-1.0左右,具体根据要求进行调整。(此处视频草绘图卡入导向角绘制错误,单独描红重画)

接下来取下螺丝硅胶塞,在拆机过程中解读错误,一木按照常规思维去解读了,在重新写拆机报告的时候细看了一下螺丝塞,没有发现进胶点,但是有发现硅胶分型面的毛边,可以判断为硅胶材料,硬度在50-60度左右.

取下底盖4颗螺丝,便可以拆下底盖,内部USB主板与主机部分有一条排线链接,需要取下。

分离排线后,来看一下上下盖的限位结构,采用的是反插骨+螺丝柱长围骨的结构方式,此处底盖螺丝柱位置为何要设计一圈围骨?

1是可以起到装配导向防止孔心偏位,限位作用,2是防止螺丝柱锁附爆柱,限制崩裂。具体高度设计值可以根据装配的方便性定义,高度不低于1.5mm

拆开底盖后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壁挂部分结构卡合方式,卡了一下弹力臂的设计参数,用于类似结构设计参考,壁厚1.3,壁宽1.2,臂长14,卡扣扣合量预估在0.8左右。

接下来看USB主板部分与底盖的结构设计配合,2个圆形定位柱,控制上下左右间隙,再用卡扣+1颗自攻螺丝来锁附固定主板。卡扣扣合量在0.2-0.3左右,螺丝采用的是大垫片一体螺头,SWITCH按键座子与侧面复位键设计配合一般留0.1间隙既可,此处目前无法测出设计值。

取下USB主板,单独来看一下底盖,侧边壁厚将近2.9,预估产品均厚在2.0-2.2左右,所以看内部结构很少看到加强筋,这么厚的壁厚已经很强了。

继续拆主机部分,拆下底盖后可以看到下部分转动的电机结构,采用2颗自攻螺丝固定在电机支架上,然后支架采用4颗螺丝固定在上盖上。

拔下电机排线插头,取下四颗螺丝,便可以看到内部的结构,电机支架与上壳固定也是采用套螺丝柱的方式固定,简洁方便。电机部分转动齿轮直接采用螺丝锁附固定在电机支架上,另一端上部齿轮则是固定在上部前壳,中间则由轴承连接。

继续拆下上部转动齿轮的三颗固定螺丝,采用2个圆形定位柱+3颗螺丝锁附固定。

来看一下左右旋转齿轮部分配合,上下齿轮各固定在上下部分,在转动过程中会有一个限位柱限制转动极限部位,也就是向左旋转358度左右的时候就转不动了,想再转就需要回位了,跟摇头风扇原理一样,如果是360度无线旋转,则会将内部排线纠缠扯断。

再来看轴承的固定,采用紧配装配在下上盖上,侧壁采用筋位干涉单边0.05-0.08紧配合。

来看一下下上盖螺丝柱到设计,很高,在没有拆机之前就已经看到此处外观面有轻微缩水。所以在设计此类螺丝柱的时候,需要采用搭桥抽斜顶方式,前面几期都有分享过此种设计案例,这里就不详解了。

在拆解过程中,发现下上盖此处很粗糙,以为轴承是超声固定在此处,后来发现不是,此处应该为进胶口,然后后期通过冲压裁切掉,此类进胶方式设计在这种圆柱形产品上经常用到,不破坏外观,而且注塑成型快,效率高,此处值得借鉴学习

接下来拆解上部组件部分,上部前后壳采用卡扣+2颗自攻螺丝固定。

拆到这来,再回过头来看一下左右旋转齿轮部分结构设计配合:

A,首先通过轴承来区分上下部分,轴承外圈固定在下部上盖上,轴承内圈固定在上部前壳上;

B,电机以及电机齿轮通过电机支架锁螺丝固定在下部上盖上;

C,上齿轮直接锁螺丝固定在上部前壳上。

运动方式为,当电机齿轮转动时带动上齿轮转动,由于上部通过轴承与下部运动区分,所以上部就很轻松的实现了转动做功。结构方式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上部前后壳拆卸螺丝后,通过工具翘曲分离前后壳。

前后壳由7个卡扣+2颗螺丝固定(视频拆解时数多了1个卡扣)

由于产品是一个球面,天侧部分外观面又不能看到螺丝,如果按照常规的卡扣+反止口的设计方式,装配后外观面很容易出现不规则的段差,哪怕模具精度非常高,在成型的时候都有这种风险。

所以当产品是球面或者是自由曲线面,设计反插骨的时候,一般采用双止口设计,也就是这一圈都是反插骨,可以很好的解决波浪线段差问题。唯一的缺点就是很难拆,所以这类扣合量设计一般在0.3-0.5左右,前期设计少一点,等T0模具品出来后装配要是很松,再增加扣合量。

继续拆解,来看上下转动部分结构方式,这个要比左右转动简单多了,电机头采用1颗螺丝锁附固定在上后壳上,另外一段则由摄像头支架设计一个圆柱与上后壳的圆柱套住,形成转动轴心,来实现上下垂直方向的转动。

拆下摄像头支架便可以看到上后壳内部结构,上面有点胶固定一颗喇叭,2Ω1W的喇叭。上后壳内部有设计转动限位柱,防止转动过头。

这里有个细节,那就是上后壳此处有贴一片防磨泡棉,主要是防止磨花摄像头支架外观面,此处应该是一个后期加的对策。一般转动结构件,设计配合面间隙要留到0.8以上,间隙设计值需要通过制造与装配公差来计算,此处应该是间隙不够才加的对策。

接下来拆下电机固定螺丝,螺丝头采用大垫片一体螺丝,与前面的USB固定主板螺丝型号一致。

接下来拆下核心主板部分,主板采用2颗定位柱+3颗螺丝固定,摄像头模组部分直接锁好在主板上了,形成一体。

继续拆解红外主板部分,采用3颗定位柱+2颗螺丝固定,红外LED6颗直接插板固定在小板上,而小板也是WIFI天线的布置区域。

取下红外主板后,便可以看到摄像头支架上其它小配件,MIC直接点胶固定在支架上,信号指示灯则通过硅胶紧配合固定,摄像头硅胶套直接套入到孔内,最后通过红外主板锁附压住固定死。

此处的摄像头硅胶套主要是防止进灰尘以及电机转动造成摄像头震动问题。

然后拆下红外镜片,采用定位柱+卡扣方式固定。

最后来看一下信号灯镜片,才有PC透明材料,为了防止漏光外面包裹一层黑色硅胶套。

拆机完毕,全家福送上。

【结语】

1,产品结构看似简单,实则很复查,重点是转动结构的实现以及整体结构的构造布局,产品组装的先后顺序等。

2,摄像机所用到的电机,个人分析为慢速电机,如果有懂行的看到麻烦在下方留言确认一下,毕竟这方面一木不是很专业,而且也很想学习,感谢支持!

3,整机采用3种自攻螺丝固定,没有多余可以优化的地方,整体结构设计的很不错,值得学习。

4,如果有不清楚不懂的,可以结合视频观看,B站的朋友也可以多看看公众号内容,理解起来会好很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