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临床治疗痛经

 wangming72 2022-05-14

中医临床治疗痛经

痛经,在中医学中称之为“经行腹痛”,最早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妇天杂病脉证并治载景岳全书·妇人规·经期腹痛》对本病辨证作了较系统的论述,《宋氏女科秘书》《傅青主女科》等对本病治法及方药作了大量的探索。历代医家的不断实践总结,为临床论治痛经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

在治法和用药方面,近现代医家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来指导选方施药。现请大家将自己的心得、经验、经方、新方等奉献于此,共同探讨,相互学习。

说痛经

wangjo731:

痛经定义:痛经是妇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疼痛、坠胀,伴腰酸或其他不适,疼痛程度严重时影响生活质量。

痛经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后者是指盆腔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痛经。

原发性痛经的疼痛多开始于月经来潮或在阴道出血前数小时,常为痉挛性绞痛,历时0.5~1小时。在剧烈腹痛发作后,转为中等度阵发性疼痛,持续12~24小时。经血外流畅通后逐渐消失,亦偶有需卧床2~3天者。

疼痛部位多在下腹部,重者可放射至腰骶部或股内前侧。约有50%患者伴有胃肠不适及心血管症状,偶有晕厥及虚脱。

痛经一证,尤其要注意问患者是经前疼痛,还是经后(多数是在经后第一天或第二天疼痛),结合舌象脉象,前者多属血瘀,后者多属于虚证。另外还需问清楚有无血块,月经的颜色等。这样其后的理法方药随之加减,有的放矢。

wyhongfe2010:

依我的经验,痛经在临床治疗上一定要分清是功能性痛经还是继发性痛经,前者治疗起来容易得多,而后者牵涉其他相关病较多,在这里重点谈谈功能性痛经。

功能性痛经指的是经检查无其他妇科疾病,只有单纯的经期腹痛,或痛经并非由其所患妇科病引起,多见于青春期少女,亦有婚后产后患功能性痛经的,多因生活起居不慎造成,究其病因病机,总结如下:

1.经期食生冷凉水洗手,平素更不注意这些,易导致寒凝冲任胞宫气血凝结阻滞,血瘀而致不通,不通则痛。

2.赶时尚的女性多,身着露脐装,低腰紧身裤,少腹容易直接受寒,紧身裤又影响盆腔血运,容易导致盆腔血运不畅,这样的情况下,不通”和“不荣”均可出现,痛经在所难免。

3.青春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血压偏低,血液循环缓慢无力,外周毛细血管缺血的同时,盆腔亦缺血缺氧,缺血缺氧的胞宫得不到充足的气血的濡养而发为痛经。

4.青春期性激素水平不稳定,子宫内膜片状脱落和排出,刺激子宫,引起子宫收缩,而成片成块的子宫内膜又不容易排出,进一步刺激宫颈管内口,引起宫缩而发生绞痛。

5.中学生学习压力大,经期精神紧张、抑郁、恐惧等影响肝的疏泄,容易引起痛经。

6.素体阳虚,易生寒、感寒,素体气血虚,不能濡养冲任、胞宫,气虚无力推动血流而气血壅滞,肾虚则精血不足,血海空虚。

总的来说,原发性痛经的病因病机不外乎寒凝冲任,气滞血瘀,胞宫虚寒,气血两虚,肾精亏虚。临床以寒凝血瘀、气滞血瘀和胞宫虚寒最为常见,后两种表现为隐隐作痛,因疼痛较轻而就诊率低。

ymg2000:

痛则不通,这是痛经的总纲。

阳虚、阴血虚、瘀血、肝气滞、寒邪相互影响导致病机复杂。临床侧重哪一方,同样的药物剂量不同,效果可能相差很大。

一般少女以实证居多,疼痛性质可以作为辨证的要点,是刺痛?隐痛?瘀血、寒邪最为多见,临床以温通为重,我临床常用桃红四物汤加桂枝、附子、干姜等。特别严重者,血块色黑,加三棱、莪术,并加大温阳药,一般少女时期气血亏虚,寒凝才结块,所以温阳和活血两种方法要以温阳为重,生拉硬扯容易耗散气血,忌光活血不温阳。

已婚妇女痛经往往以隐痛为主,特别是产后最容易出现痛经。气血大败后出现痛经,就以虚证为主了,临床要以养血为主,四物汤加川楝子、柴胡、青皮、牛膝等疏肝理气就可以了,养血的剂量要相对大些。

实证中病即止,服用时间最好在经前一个星期左右,若不效则下次月经前继续服用,平时也可以服用温阳益肾的药物。虚证平时服用,在经前一个星期适当加几味活血化瘀的药物。

任之堂主人:

大家总结得很好,我也说两句。

痛经机理有两端:“不通则痛”“不荣则痛”;虚实二端,必须分清。实者:气滞、血瘀、寒凝;虚者:气虚、血虚、肾虚;实者之中,也有因阳虚而致寒凝和血瘀者,即因虚而致实,治疗上就要考虑“塞因塞用”之大法。虚者之中,有因肝气郁结而化火伤肝阴者,子盗母气,伤及肾水,即“因实致虚”治疗上就要考虑“通因通用”。

痛经治疗,也应归属于月经不调之类,治疗用药上与月经不调应有同样的原则,当分时段,所谓“月圆勿补,月缺勿泻”正是此意。

经前四五天,侧重于疏肝理气(因肝主疏泄,月经的排泄通畅与否,与肝有关肝气郁结易出现经期延长),血瘀者佐以活血,阳虚者佐以温阳,血虚者佐以益气养血;经期用药偏于活血,不可过于滋腻,否则容易形成瘀血内停,阳虚者佐以温阳,血虚者佐以补血,气滞者佐以顺气;经期后,血海空虚,用药则偏于补益,血瘀者佐以活血,阳虚者佐以温阳,气滞者佐以顺气。不同时间段,调理有主有次,用药有所侧重,这样才能至稳至妥。

魏花飘香:

痛经一病,多年前治之颇多。个人一般遵循如下的讲证思路:

经前腹痛,经来痛止者,多为气滞,疏肝理气可也;

经来腹痛,经去痛止者,多为瘀血,活血化瘀可也;

经来不痛,经去发痛者,多为肾虚温补肝肾可也。

此似乎足当年上学时老师所教授教材思路,但用之临床,确实有效。

然,若经色深红有块,经血量多者,多为血热煎熬所致;

若经色暗,血块多且色深者,多为气滞而经血不行所致;

若经色淡,量少,血块少而色浅者,多为气虚而致经血不行所致;

若经色暗黑,血块重者,多为寒凝所致。

当然,无论寒、热,也无论虚、滞,必有全身表现及舌脉可参,如寒凝者痛经必甚,受寒最显,血热者必有热象外现,气滞者必有肝经郁滞之征,气虚者也必有全身羸弱之象。

然而,原则是原则,用药又当灵活。比如,气滞常兼有瘀血,理气之时自当活血;更有气虚而致气滞者,临床并不罕见,此时必掺以参芪以益气,方能活血,否则气滞会进一步加重。比如瘀血,气滞固然可以引起瘀血,然而寒凝血脉者有之,表现为痛剧者,必温经散寒以活血,药以温经汤;也有因湿热煎熬血液而致瘀血者,此也未必有附件炎症或盆腔炎症,用药当以清热养阴以活血,个人习以清经汤为方。

再者,又可见气虚、气滞、血瘀、肾亏或湿热并现者,此多为先天禀赋不足,而后天又失于调养所致。用药当以温补为主,活血为次。单一活血止痛,只能徒增患者痛苦。

978679519:

诸位高手已经把痛经的方方面面基本上都谈到了。现在我提一个问题,有没有湿热痛经?

我问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基于我得到的病人的反馈,患者来诊时主诉是西医诊断为盆腔炎,主症以带下色黄气秽行经腹痛剧烈,性生活后腹部疼痛或不适为主,治疗是以祛湿除带、清热活血为法,服药一段时间后,病人告知带下好了,性生活不痛了,以前的痛经也消失了,这样的病例绝非一人,所以遇到带下兼痛经患者,如果当时没有痛经,我一般是单治带下,不治痛经,因为多数情况下治愈带下痛经自停。我想这种情况的病人,诸位也一定治疗过。

任之堂主人:

的确存在这样的病人,患者自述痛经服用很多药无效,唯有服用抗生素时立即缓解。结合脉象,恍然大悟,患者宫腔内有湿热之邪,即西医所说的炎症。

桃花源:

湿热证型痛经还是可以见到的,表现为经期少腹灼痛、拒按,经色暗红,质稠有块,平素亦腹痛,并且伴有带下增多,色黄夹秽味,可有盆腔炎、子宫内膜炎等病史。

另外我们还常见到由子宫内膜异位症引发的痛经,发生于剖宫产、流产后,经期腹痛呈抽痛、坠痛。伴肛门胀坠,月经量多夹块,或月经淋沥难净,舌暗边有瘀点,脉弦涩,从舌脉症来看属于血瘀型。

wyhongfe2010:

经期性生活引起子宫内膜异位而引发痛经也是不可忽视的一大病因,近年来,引起妇科医生的重视

上面有战友谈到湿热型痛经,大致相当于盆腔炎症引起的痛经,即痛经与带下并见,无论女性生殖系统感染细菌、霉菌、滴虫、淋球菌、支原体、衣原体,还是细菌与他菌并见,导致白带异常的同时,均可引起痛经,比如附件的脓肿,基本上都是湿热型,也基本上都合并痛经。还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大多是痰湿型。

经治疗之华山论剑

wyhongfe2010:

搞清楚了引起痛经的根本原因,从本着手,治疗不难。寒者热之,血瘀者活血,余每以少腹逐瘀汤素效,轻者姜枣祛寒颗粒1~2包,加红糖20g,一杯开水连服5天,即可解决问题;胞宫虚寒者,投以大温经汤加味,屡试屡验;痛经日久失治误治而迁延难愈者,多虚实夹杂,采用分期疗法,经前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经期行气温里兼以活血,经后补气血,调冲任。亦可采用经期祛瘀、平素补虚的方法。

加减:气血两虚者,合用归脾汤或补中益气汤。

②寒重者.加附子、肉桂、八角茴香、吴茱萸、胡芦巴。

③血瘀重者,加桃仁、红花、丹参、益母草。

④痛甚者,延胡索、川楝子、制乳没、蒲黄、五灵脂等行气活血止痛之品全用,同时加地龙15g。

⑤腹痛兼头痛者,血府逐瘀汤加白芷、藁本、细辛。

old 楚天阔:

前段时间我看到一个“秘方”:

川芎15g,炮姜10g,延胡素30g,五灵脂10g,白芍30g,小茴香10g,蒲黄10g,肉桂10g,当归15g,没药10g,吴茱萸10g,牡丹皮10g,半夏10g,麦冬15g,阿胶10g,生晒参10g,炙甘草10g。

细查之,实乃温经汤加减也。但里面用了十九畏中的“人参畏五灵脂”,经过细细琢磨后才知道方中行和补相助以为用。

wangjo731:

谈到痛经,必然要谈到温经汤。

妇女的月经和天地气候环境的变化有关,生活中常见有妇人起居环境改变,则月经规律亦发生变化。故《素问·离合真邪论》云:“天地温和,则经水安静;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泣;天暑地热,则经水沸溢卒风暴起,则经水波涌而陇起。”由此可见,月经的生理在温和的条件下,才能保持正常。温经汤为寒客胞宫、经血阻滞而设,非仅是以热治寒、养血祛瘀,而意在恢复月经之生理环境,达到治疗目的。所以温经汤的药物组成中,寒、热、通、补并用,但以温养通利为主,重在温养而不是攻逐,通过温通使血脉通利,温中有养、有清,既补气健中,又滋阴养血,寒热并用,通补并投,相反相成而使月经通调,诸症自解。故名“温经汤”。

该方药物组成意含吴茱萸汤、麦门冬汤、当归芍药散、芍归胶艾汤等方方意,所以治疗范围颇广。清代陈修园说:“温经汤一方,无论阴阳、虚实、闭塞、崩漏、老少善用之,无不应手取效。”临床应用的辨证要点是小腹冷痛,得热痛减,腹满,腰膝酸软,唇口干燥等。

pangyongyeh:

痛经一般临床上常见的都是气虚、血瘀、寒凝的病机,所以我首选的是补中益气汤合少腹逐瘀汤。疗效还是很好的,服药方法有两种:

①不论是经前、经期,还是经后,都可以连续服用该合方,连服一月或者更长时间;

②每次月经前3~5天开始服之,经来时更要服用,这样止痛效果更好,经过了不痛了,就停服,每月服用2~3剂,连续用3~4个月,即6~12剂。这是为怕服药麻烦的人设计的。

方药如下:党参30g,黄芪30g,当归15g,炒白术15g,陈皮15g,升麻15g,柴胡15g,炙甘草10g,小茴香15g,干姜15g,延胡索15g,五灵脂15g,没药10g,川芎15g,蒲黄15g,官桂15g,赤芍15g。

pinkapple2005:

痛经一般分为以下几个证型:

气滞血瘀型:治疗宜理气活血,化瘀止痛,药用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桃仁12g,红花9g,当归20g,川芎10g,赤芍15g,山楂20g,五灵脂12g,香附15g,生甘草3g。兼见口苦苔黄为肝郁化热之象,佐以清泻肝热,加栀子、黄芩各12g。兼胸胁胀痛、乳房胀痛加枳壳12g、夏枯草15g;前后二阴坠胀,加川楝子12g、制柴胡15g。痛甚见恶心、呕吐者,加吴茱萸6g、黄连10g、生姜9g。

2.风寒湿阻型:治宜散寒利湿,温通经脉,药用温经汤合少腹逐瘀汤:吴茱萸10g,川芎10g,桔梗15g,没药12g,木香12g,当归15g,党参15g,桃仁12g,白芍15g,干姜 9g,延胡索12g,蒲黄12g。

3.气血虚弱型:治宜调补气血,方用八珍汤合芍药甘草汤。兼见乳房胀痛、胸胁胀痛加川楝子、延胡索、小茴香各12g;兼见头晕、心悸、眠差者,加鸡血藤15g、酸枣仁12g;兼见腰腿酸软者,加菟丝子、川断、桑寄生各15g。

4.肝肾亏损型:治宜调补肝肾,止痛,药用调肝汤加减:山药15g,当归15g,阿胶10g,白芍20g,山萸肉15g,巴戟天12g,甘草3g。痛及腰骶者加川断12g、杜仲12g;兼见少腹两侧或两胁胀痛者加川楝子、延胡索各12g。

5.针灸治疗可取血海、三阴交、足三里、内关等穴。

小马歪歪:

临床我治疗过不少的痛经患者,大多表现为经期前始觉腰酸腿软,烦躁,渐至经前剧烈冷痛,痛引腰腹,以小腹为甚,多见就诊时弯腰抚肚,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得温热敷或喝红糖姜水可缓解,我考虑还是寒瘀虚滞等原因,治疗上温经调经,补血活血逐瘀,或补益气血,行气通络为主,腰痛如折者应补肾壮腰。

自己拟订的痛经方:当归15g,白芍30g,熟地30g,阿胶10g(烊化),艾叶30g,吴茱萸12g,丁香12g,干姜15g,小茴香10g,柴胡12g,乳香10g,没药10g,延胡素 10g。方乃胶艾汤合柴胡蔬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吴茱萸、小茴香、丁香等加减变化而来。

桃花源:

治疗湿热型痛经。我们用半枝莲、蛇舌草、忍冬藤、荆芥穗、苏木、延胡索、川楝子等以清热化湿、活血祛瘀。

治疗血瘀型痛经,我们使用活血化瘀加温阳祛瘀法以促进离经之瘀血的温化消散,药用四物汤合失笑散,加乳香、没药、乌药、补骨脂、杜仲、川断等。

wangjo731:

目前手头刚好有两个痛经的年轻患者,一个经后腹痛伴有畏寒、神疲,按照冲任虚寒作为主体思路,佐以活血,疗效不错;另一个是虚寒不明显,血瘀明显,月经量多,有血块,舌暗红,且有瘀斑,中有裂纹,治疗我是用琥珀散,正值行经时,止痛效果明显,月经干净后以一贯煎柔肝养阴调理。

针刺方面,痛经的病人一定要针次穴。定位问题强调下:

横坐标:骶髂关节连线向下3寸;

纵坐标:督脉旁开1寸。

探穴后手下能体会到一定的韧性。3寸针,可以全部直刺进去,强刺激。定位如果不准,扎到骶骨,3寸的针最多只能扎进去一半。痛经急性发作此穴位效果佳,古人诚不欺吾!!

拼针论治:

好像谈针灸治疗痛经的少,然而治疗痛经,针灸的效果是快捷方便的,主要适用于功能性痛经,临床上见到很多痛经的患者很痛苦,痛得死去活来的都有,吃芬必得等止痛药无效而来针灸,我用温针灸治疗不少,效果还算不错。

痛经病位在胞宫、冲任,分不通和不荣致痛,针灸治疗大部分以活血补血为主,穴用地机、三阴交、子宫、中极等常规穴位,确实有效,适当用血海之类,腰骶部穴位用得少,楼上用次髎,效果应该也可以。

本病应特别注意与肾结石引起的绞痛相鉴别,曾碰到多例针刺无效的,查尿常规可见潜血,超声一下发现结石。

当然本病还要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异位妊娠等多种妇科疾病鉴别。

经治疗之成功医案

wyhongfe2010医案:

王某,女,25岁,未婚,2010 年10 月就诊。

痛经6年,加重2年。

患者14岁初潮,起初周期紊乱,17岁后周期基本固定但错后,45~50天一行,18岁后因经期受寒后经来少腹疼痛,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得温则痛减,自服妇科十味片可缓解,未重视,19岁后因高考学习紧张,上大学换了新环境等原因,导致一年行经两次,且经来腹痛,疼痛剧烈,难以忍受,遂求治于中医,服药2个月后,周期恢复至35天左右,但仍有行经腹痛,可以忍受,再未治疗。自2008 年8月年以来痛经逐渐加重,多处求治,或轻或重,反复不愈,于2010年10月求治于我处,症见身体消瘦(身高164cm,体重46kg),面色暗淡无华,月经错后,2个月一行,量多,经色暗黑呈血块,经来腹痛剧烈难以忍受,以经期第2、3两天最为严重,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服元胡止痛片、田七痛经胶囊、月月舒均无效,唯服去痛片2片/次方可缓解,无口干口苦,小便如常,大便略干,舌干瘦小,舌质暗红边有瘀点,苔薄白,中间少苔,脉细弦而涩,血压90/60mmHg。

诊断:痛经,证属阴血亏虚,气滞血瘀。方用固阴煎合少腹逐瘀汤为主加减,30剂而愈。

病机分析:这是一个本虚标实的典型病例,患者经来腹痛剧烈,经色暗黑呈血块舌边右瘀点。苔薄白,中间少苔,脉弦而涩,此乃一派气滞血瘀之象,缘于18岁时经期受寒,寒凝冲任,气血运行不畅,蓄久成瘀,气滞血瘀,瘀滞冲任“不通则痛”。身体消瘦,面色暗淡无华舌干瘦小,脉细为阴虚血少,此乃血瘀日久耗伤阴血所致,“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故而阴虚血少在所难免。精虚血少,冲任不足,胞宫失于濡养,经行则血泄,胞脉易愈虚,此为“不荣则痛”,这样形成了肝肾阴血亏虚,气滞血瘀之本虚标实的病机,既有虚又有瘀,若治疗方法不当,易犯虚虚实实之戒,或患者耐心不够,则难以奏效,且反复难愈。

大家重点讨论了原发性痛经,同时提及盆腔炎症、子宫内膜异位等引起的继发性痛经。大家对痛经病机的解释比较一致的观点是:首先辨瘀和虚,对应“不痛则痛”和“不荣则痛”,可谓有实有虚,虚实夹杂。论标论实不外乎寒凝,血瘀,气滞、湿执、寒湿;论本虚大致右阳虚,气虑,而虚和肾虚,本病是与月经有关的病症,故治疗上首先要抓住腹痛的特征及腹痛与月经的关系,如疼痛的性质、程度时间,经色、经量、经质,及月经周期和经期的长短等,同时考虑经期的生理特点,再结合全身情况及舌脉进行辨证论治,既要针对致病之邪实,同时也要兼顾机体之本虚,达到标本同治,斩草除根。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