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虚、瘀、湿,这三个不解决,高血压、肾病就一直好不了

 老头齐子双 2022-05-14

 
大家伙,我是中医庞主任。
 
虚、瘀、湿,这三个里面,本来是虚和瘀占大头,和湿的关系不大,但现在很少有人没有湿气了,你看下你的舌头,如果有舌头边缘有齿痕,就是有湿气了。
 
不过湿气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还是虚和瘀,你要知道,肾虚必定有血瘀!
 
肾虚是因,血瘀是果,肾虚是本,血瘀是标。血瘀又会加重肾虚的程度,这样形成了恶性循环。你加重我,我加重你,你给我加把柴,我给你扇扇风。
 
就这么恶性循环了,你再熬个夜,你再喝个酒,湿气就会再来给你搞搞破坏。
 
有个患者就是这样,他55了,慢性肾功能衰竭,家里人呢,也有得高血压的,也就是说,他还有高血压家族史。然后他也没逃过,也有高血压,最高的时候高压210,低压140,妥妥的到三级高血压的级别了。
 
刻诊:头晕,体乏倦怠,视物不清,面色晦暗,舌质暗淡,苔薄黄腻,脉弦。尿常规检查示:PRO(++),RBC(+)。肾功能检查示:血尿素氮16.9,血清肌酐329.9,尿酸468。
 
西医诊断:①慢性肾功能衰竭;②高血压病3级。
中医诊断:眩晕,辨证为肝阳上亢、虚风内动。
 
四诊合参,用镇肝息风汤加减,潜阳息风,滋阴清热,利湿祛浊。
 
方用天冬,玄参,生牡蛎,生龙骨,赤芍,代赭石,茵陈,当归,泽兰,川芎,萹蓄,车前子、车前草,牛膝,夏枯草,女贞子,旱莲草,大黄,大黄炭。
 
第一次复诊的时候,头晕好点了,血压早上起来的时候还是有点高。舌质红,苔薄黄腻,脉弦滑。尿常规检查示:PRO(+),RBC(-)。
初诊中药方减代赭石、泽兰,加瞿麦、山慈菇、莱菔子。
 
第二次复诊的时候,血压降到了高压140,低压100,早上还是有点高,高压150,低压110。舌质红,苔薄腻,脉弦滑,方减茵陈、天冬、玄参,加枸杞子、浙贝母、枳壳、丹参、石韦、泽泻。
 
最后肾功能见好,血压也稳定在120~140/80—95mmHg。
 
这次的微头条有点长,后面就是医案分析的内容了,看到这里了,可以点个关注,休息一眼睛,我继续讲,您继续看。
 
虚、瘀、湿是本病案病机之关键。久病及肾,久病多瘀,久病入络,肾虚为本,血瘀为标,互为因果;肾虚血瘀这一缓慢的演变过程贯穿于发生、发展、变化的始终,为重要病机。肝肾同源,精血互生,肾阴不足导致肝阴不足,阴不制阳,则肝阳上亢。
 
那么,在补肾的时候,也是一门艺术,补多了身体受不了,补少了效果跟不上。所以在补肾的时候,一定要非常谨慎,把握好这个度。
 
肾者,宜平补固本、利湿祛浊,则邪去正安。
 
镇肝息风汤加减方中女贞子、旱莲草、天冬、玄参、牛膝补肾滋阴敛阳,引气下行;
大黄、大黄炭荡涤肠胃,推陈致新,祛邪排毒;
茵陈、萹蓄、车前子、车前草、夏枯草清热祛湿,软坚散结;
川芎、丹参、当归、赤芍养血活血,化瘀通络;
生牡蛎、生龙骨、代赭石重镇潜镇收敛,导引龙雷之火归元而平肝潜阳。
 
对于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控制血压是先决条件,合理选择降压药必不可少,中西药并用,取长补短,共同达到合理控制血压的目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