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库 子部 类书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考工典 卷一百一

 心理咨询诊所 2022-05-14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考工典

 第一百一卷目录

 阁部选句
 阁部纪事一

考工典第一百一卷

阁部选句

汉扬雄赋:乘云阁而上下兮,纷蒙茏以混成。
魏曹植赋:飘飞陛以凌虚,连云阁以远径。
晋左思赋:结阳城之延阁,飞观榭于云中。
孙绰赋:朱阁玲珑于林间,玉堂荫映于高隅。
宋鲍照序:冰台筑乎魏邑,凤阁起于汉京。
梁元帝书:握兰云阁,解绂龙楼。
江淹赋:青苔积兮银阁涩,网罗生兮玉梯虚。
陈徐陵碑:前望则红尘四合,见三市之盈虚,后睇则紫阁九重,连双阙之耸峭。
唐杨炯铭:长平山兮建重阁,上穹窿兮下磅礡。卢照邻序:紫楼金阁雕石壁,而镂群峰碧甃铜池,俯银津而横众壑。
张说序:窈窕云阁,葳蕤华馆。
晋陆机诗:阊门何峨峨,飞阁接通波。
唐宋之问诗:丝仗红旌绕香阁,下辇登高望河洛。苏颋诗:长风自远来,层阁有馀清。
李白诗:绿水绕飞阁。〈又〉高阁横秀气,清幽并在君。〈又〉两桥对双阁,芳树有行列。
杜甫诗:明霞烂覆阁。〈又〉五月江深草阁寒。
岑参诗:东望白阁云,半入紫阁松。
韦应物诗:丹阁光明海中日。
韩翃诗:烟里挥毫对青阁。
刘禹锡诗:水阁虚凉玉殿风。
顾况诗:水阁筠帘春似海;梨花影里睡凫鹥。
白居易诗:松阁晴看山色近。〈又〉高上烟中阁,平看雪后山。
元稹诗:丹凤巢阿阁,文鱼游碧浔。
杜牧诗:滕王阁上柘枝鼓。
李商隐诗:遥知小阁还斜照。〈又〉朝元阁迥羽衣新,首按昭阳第一人。
方干诗:月阁攲眠夜。
宋林逋诗:石枕凉生菌阁虚,已应梅润入图书。张咏诗:烟柳闭朱阁。
苏轼诗:绮罗胜事齐三阁,宾主谈锋敌两都。〈又〉眼明小阁浮烟翠。〈又〉愿君净扫清香阁,卧听风漪声满榻。〈又〉何处春风吹晓幕,江南绿水通朱阁。〈又〉朝元阁上酒醒时,卧听风鸾鸣铁凤。
文同诗:山色满西阁。〈又〉岩头孤寺见横阁,有客独来登暮霞。〈又〉覆棋苔阁静。
陆游诗:朱阁帘开看燕飞。〈又〉横阁院东偏,翛然拂榻眠。
成廷圭诗:晴窗次理白云篇,爽气仍开紫霞阁。元赵孟頫诗:白雪映青松,萧飒洒朱阁。
萨都剌诗:道人采药出山迟,菌阁秋高袭羽衣。乃贤诗:锦袭元圭莹,龙香秘阁浮。〈又〉水晶帘内日迟迟,绮阁春深笑语稀。
丁鹤年诗:水纹藤簟竹方床,山阁重阴雨后凉。郭翼诗:月里吹笙眠复阁,花间移艇过渔庄。
张翥诗:翠袖屡扶蓬阁醉。
杨维桢诗:金陵新阁空中起,虎踞龙蟠双凤犄。明高启诗:独开西阁咏清夜,秋河欲堕山苍然。〈又〉高阁倚残归鸟过。〈又〉邀来卧东阁,月出初琐院。〈又〉扫阁焚香昼捲帷,绿槐疏雨夏初垂。
唐温庭筠词:青麦燕飞,落落捲帘,愁对朱阁。
宋李之仪词:兰阁深沉红窗翠暗,莫羡颠狂乐。毛滂词:水晶帘下沉香阁,畔新下红油昼幕。
陈师道词:城南观阁连云起,形像丹青里。
周邦彦词:夜深轻撼蔷薇萼,香满衣襟,月在凤凰阁。〈又〉绣阁凤帏深几许?听得理丝簧。
赵君举词:帘阁濛濛,断虹明处,千里暮云深。
向子諲词:层楼杰阁,倚层空疑,便是支机石下。

阁部纪事一

《春秋纬》:黄帝坐于扈阁,凤凰衔书致帝前,得五始之文。
《竹书纪年》:黄帝二十年,帝坐于元扈、洛水之上,有凤凰集,或止帝之东园,或巢于阿阁,或鸣于庭。
《吴地记》:吴王于宫中作馆娃阁,铜沟玉槛,其楹槛皆以珠玉饰之。
《销夏钜野》:金乡山北有石洞口清凉,深十馀丈,内凿石作四小阁,阁外一堂,阶高三尺堂,外两门,门外两大阁石,道长三十丈,阔十有六尺。世传秦始皇避暑宫也。
《三辅黄图》:二世造云阁,欲与南山齐。
《汉武内传》:孝武未生时,景帝梦一赤彘从云中下直入崇芳阁,帝觉,而坐阁下,果有赤龙如雾来,蔽户牖,帝召占者问之,曰:吉祥也。此阁必生命世之人。帝使王夫人移居之。
《洞冥记》:汉武帝未诞之时,景帝梦一赤彘从云中直下入崇芳阁。帝觉,而坐于阁上,果见赤气如烟雾来,蔽户牖,望上有丹霞蓊郁而起,乃改崇芳阁为猗兰殿。
元鼎元年,起招仙阁于甘泉宫西,编翠羽麟,毫为帘,青琉璃为扇,悬黎火齐为床。其上为浮金轻玉之磬,浮金者,色如金,自浮于水上。轻玉者,其质贞明而轻。有霞光绣,有藻龙绣,有连烟绣,有走龙锦,有云凤锦,有翻鸿锦,阁上烧荃靡香屑烧粟许,其气三月不绝,燃芳苡灯光,色紫,有白凤黑龙馵足来,戏于阁边。《述异记》:武帝元鼎元年起招灵阁,有一神女留一玉钗与帝,帝以赐赵婕妤。
《洞冥记》:天汉二年,帝升苍龙阁,思仙术,召诸方士,言远国遐方之事。
《三辅黄图》:武帝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宫在未央宫西,长安城外,乃于宫西跨城池作飞阁,通建章宫,构辇道以上下。
《西京杂记》:平津侯自以布衣为宰相,乃开东阁营客馆,以招天下之士。其一曰钦贤馆,以待大贤。次曰翘材馆,以待大材。次曰接士馆,以待国士。其有德任毗赞,佐理阴阳者,处钦贤之馆,其有才堪九列将军二千石者,居翘材馆,其有一介之善一方之艺,居接士之馆。
《汉书·苏建传》:建子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为典属国。甘露三年,单于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曰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姓霍氏,次张安世、韩增、赵充国、魏相、丙吉、杜延年、刘德、梁丘贺、萧望之、苏武。凡十一人。
《陕西通志》:麒麟阁在未央宫内。武帝时,获麒麟,作阁在殿旁。甘露三年,宣帝乃图功臣于阁。
《汉书·儒林传》:施雠,从田王孙受易,与孟喜、梁丘贺并为门人。及贺为少府。贺荐雠:结发事师数十年,贺不能及。诏拜雠为博士。甘露中与五经诸儒杂论同异于石渠阁。〈注〉师古曰:三辅故事云石渠阁在未央殿北,以藏秘书也。
《三辅黄图》:石渠阁,萧何造。其下砻石为渠,以导水。若今御沟,因为阁名所藏,入关所得秦之图籍,至于成帝,又于此藏秘书焉。
天禄阁,藏典籍之所。
未央宫,有白虎阁、属车阁。
未央宫,有宣室阁。
未央宫,有玉堂增盘阁。
《三秦记》:未央宫,有尧阁。
《拾遗记》:刘向于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黄衣,植青藜杖,扣阁而进,见向暗中独坐诵书,老父乃吹杖端,烂然大明,因以照向,说开辟以前事,向受五行洪范之文,恐辞说繁广,忘之,乃裂裳及绅以记其言,至曙而去,向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天帝闻,卯金之子有博学者下观焉。
《汉书·扬雄传》:王莽时,刘歆、甄丰皆为上公,莽既以符命自立,即位之后欲绝其原,而丰子寻、歆子棻复献之。莽诛丰父子,投棻四裔,辞所连及,便收不请。时雄校书天禄阁,使者来,欲收雄,雄恐不免,乃从阁上自投下,几死。莽闻之。问其故,乃刘棻尝从雄学作奇字,雄不知情。有诏勿问。京师为之语曰:惟寂寞,自投阁;爰清静,作符命。
《后汉书·马援传》:援兄子严。拜将军长史,将北军五校士、羽林禁兵三千人。敕严过武库,祭蚩尤,帝亲御阿阁,观其士众,时人荣之。〈注〉阿,曲也。
《独异志》:魏建凌云阁既成,匠人误钉其额。文帝乃令车绳引上韦诞,题三字而下。顷刻之间,头须皓白。《晋书·五行志》:青龙二年四月,崇华殿灾,延于南阁,缮复之。至三年七月,又灾。帝问高堂隆曰:此何咎也。于礼宁有祈禳之义乎。对曰:夫灾变之发,皆所以明教诫也,惟率礼修德可以禳之。
《集异记》:魏明帝景初元年,凌霄阁始构,有鹊巢其上,帝以问高堂,隆对曰:诗云: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今兴起宫室,而鹊来巢此,身不得居之象也。
《晋书·羊祜传》:祜,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之下,侍卫者不过数十人。
《山涛传》:陈郡袁毅尝为鬲令,贪浊而赂遗公卿,以求虚誉,亦遗涛丝百斤,涛不欲异于时,受而藏于阁上。后毅事露,槛车送廷尉,凡所受赂,皆见推检。涛乃取丝付吏,积年尘埃,印封如初。《隐逸传》:宋纤,燉煌人。少有远操,隐居于酒泉南山,不应州郡辟命时,太守杨宣画其象于阁上,出入视之。《南史·何引传》:引,迁秦望山。山有飞泉,乃起学舍,即林成援,因岩为堵。别为小阁室,寝处其中,躬自启闭,僮仆无得至者。
《萧惠基传》:惠基,仕齐为都官尚书,掌吏部。永明中为侍郎,领骁骑将军。尚书令王俭朝宗贵望,惠基同在礼阁,非公事不私觌焉。
《袁宪传》:宪详练朝章,尤明听断。尝陪宴承香阁,宾退后,帝留宪与卫尉樊俊徙宅山亭,谈笑终日。
《陈书·后主起》:临春、结绮、望仙等阁,珠帘、宝帐、服玩,瑰丽,近古未有。自居临春,张贵妃居结绮,孔、龚二贵嫔居望仙,复道往来。以宫人袁大舍等为女学士。《洛阳伽蓝记》:翟泉西有华林园。高祖以泉在园东,因名苍龙海。世宗在海上作蓬莱山,山上有仙人馆,钓台殿,并作虹蜺阁,乘虚来往。
《北史·邢卲传》:卲,与妇甚疏。昼入内阁,为狗所吠。《唐书·天文志》:贞观七年,浑仪成。帝称善,置于凝晖阁,用之测候。
《春明梦馀录》:唐悯忠寺建,于贞观十九年,太宗悯东征士卒战死者,收其遗骸,葬幽州城西十馀里,为哀忠墓。又于幽州城内建悯忠寺,作佛事以超度之。中有高阁,故但以阁名。唐谚悯忠高阁,去天一握是也。《通鉴纲目》:贞观十七年春正月,上命图画功臣长孙无忌、赵郡王孝恭、杜如晦、魏徵、房元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萧、瑀段、志元、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世绩、秦叔宝等于凌烟阁。〈注〉《一统志》云:凌烟阁,在西安府城中,唐之西内太极殿之东。乃太宗所建,图画功臣二十四人于上。
《大唐新语》:贞观十七年,太宗图画太原倡义及秦府功臣赵公长孙无忌、河间王孝恭、蔡公杜如晦、郑公魏徵、梁公房元龄、申公高士廉、鄂公尉迟敬德、郧公张亮、陈公侯君集、卢公程知节、永兴公虞世南、渝公刘政会、莒公唐俭、英公李绩、胡公秦叔宝等二十四人于凌烟阁。太宗亲为之赞,褚遂良题阁,阎立本画。及侯君集谋反伏诛,太宗与之诀,流涕谓之曰:吾为卿不复上凌烟阁矣。
《唐书·河间元王孝恭传》:孝恭子晦,历秋官尚书。初,晦第起观阁,下临肆区,其人候晦曰:庶人不及以礼,然室家之私,不愿外窥,今将辞公。晦惊,遽毁之。
《明一统志》:唐高祖子元婴都督洪州时建阁。成命至封为滕王,因名其阁。夹以二亭,南曰压江,北曰挹秀。后都督阎伯玙重修,因九日宴僚属于其上,欲誇其婿吴子章能文,令宿构之时,王勃省父,次马当去南昌七百馀里,梦水神告其故,且助风天明而至,与宴,果请诸宾为序,皆辞之。至勃不辞,阎不乐,密令吏得句,即报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矍然曰:天才也。其婿惭而退。
唐武后时,遣使采药罗浮,会迷路使者,祷于山神。是夕群象踏山,迟日路开,建云平阁。学士张鷟立碑记其事。
《唐书·许景先传》:神龙初,东都造报慈阁,景先献赋,李迥秀见其文,叹曰:是宜付史馆。
《集异记》:隋开皇中,释子澄空年甫二十,誓愿于晋阳汾西,铸铁像高七十尺,鸠集金炭,细求用度,周二十年物力,乃办于是,告报遐迩,大集贤愚,然后选日而写像焉。及启炉之后,其像无成,澄空稽首,忏悔复坚,前约再谋铸造。又二十年事,费复备,则又告报遐迩,大集贤愚,然后选日而写像焉。及启炉其像,又复无成澄,空于是叩佛请罪,大加贬挫,深自勤励。又二十年功力,复集,乃告遐迩,集贤愚,然后选日而写像焉。及期澄,空乃登炉巅百尺,悬绝扬声,谓观者曰:吾少发誓愿,今年八十两已,不成此,更违心,则吾无身以终志矣。吾今俟其启炉,欲于金液而舍命焉。倘大像圆满,后五十年,吾当为建重阁耳。俄而金液注射,澄空挥手辞谢,投身如飞鸟而入,及开炉铁像,庄严端妙,毫发皆备,自是并州之人,咸思,起阁以覆之,而佛身洪大功用极广,自非殊力,无自而致。开元初,李皓充天平军节度使出游,因仰大像,叹曰:如此相好,而为风日所侵,痛哉!即施钱七万缗,周岁之内,重阁成就,只今北都谓之平等阁者,是也。计僧死像成之日,至皓正五十年,以释法推之,得非澄空之后身欤。《唐书·地理志》:潞州上党郡。有启圣宫,本明皇故第,开元十一年置。有瑞阁。
《席豫传》:帝尝登朝元阁赋诗,群臣属和,帝以豫诗最工,诏曰:诗人冠冕也。
《羯鼓录》:宰相杜鸿渐能羯鼓,有别墅近华严阁,每遇风景晴朗时,或登阁奏此。
《清异录》:长安富室王元宝起高阁,以银镂三棱屏风代篱落密,置香槽自花镂中出,号含薰阁。《梅妃传》:妃姓江氏莆田人高力士使闽粤选归,侍明皇,大见宠幸,长安大内,大明兴庆三宫,东都大内上阳两宫,几四万人,自得妃视如尘土,宫中亦自以为不及。会太真杨氏入侍,上无疏意,而二人相嫉,避路而行,上尝方之英皇议者,谓广狭不类,窃笑之。太真忌而智妃性柔缓,无以胜,竟为杨氏迁于上阳东宫。后上忆妃夜遣小黄门,灭烛密以戏马。召妃至翠华西閤叙旧爱,悲不自胜。既而上失寤,侍御惊报曰:妃子已届閤前,当奈何?上披衣抱妃,藏夹幕间。太真既至,问:梅精安在?上曰:在东宫。太真曰:乞宣至,今日同浴温泉。上曰:此女已放屏,无并往。太真语益坚,上顾左右,不答,太真大怒,曰:肴核狼籍,御榻下有妇人,遗舄夜来,何人侍陛下寝?欢醉至日出,不视朝。陛下可出见群臣,妾止此阁,以俟驾回,上愧甚,拽衾向屏后寝,曰:今日有疾,不可临朝。太真怒甚,径归,上顷觅妃所在,已为小黄门,送令步归东宫。
《开元天宝遗事》:杨国忠用沉香为阁,檀香为栏,以麝香乳香筛土和为泥,饰壁,每于春时,木芍药盛开之际,聚宾客于阁上赏花,禁中沉香亭,远不侔此,壮丽也。
《酉阳杂俎》:翊善坊保寿寺,本高力士宅。天宝九载,舍为寺,其藏经阁,规构危巧。
《唐会要》:上元元年,上御翔鸾阁,观酺。
《邺侯外传》:代宗践祚诏追泌至阙,舍于蓬莱、延喜阁,军国大事,皆泌参决。
辟寒杨炎在中书后阁,糊窗用桃花纸,涂以冰油,取其明暖。
《唐国史补》:苏州重元寺阁,一角忽垫,计其扶荐之功,当用钱数千贯。有游僧曰:不足劳人,请一夫斫木为楔,可以正也。寺主从之。僧每食毕,辄持楔数十,执柯登阁,敲椓其间,未逾月,阁柱悉正。
《广陵妖乱志》:高骈末年,惑于神仙之说。中和元年冬,起延和阁于大厅之西,凡七间,高八丈,饰以珠玉绮窗绣户,殆非人工。每旦焚名香,列异宝,以祈王母之降。及毕,师铎乱人有登之者,于藻井垂莲之上,见二十八字,云:延和高阁上干云小语,犹疑太乙闻烧尽降,真无一事,开门迎得,毕将军此近诗妖也。
《册府元龟》:后唐悯帝应顺元年闰正月甲寅集贤院,上言以赦书修创凌烟阁,诏问阁高下等级。其凌烟阁都,长安时,在西内三清殿侧,画像皆北向,阁有中隔,隔内北面写功,高宰辅南面写功,高诸侯王隔外面,次第图画功臣,题赞自西京板荡四十馀年,旧日主掌官吏,及画像工人沦丧,集贤院所属写,真官画,真官人数不少,都雒后废职,今将起阁,请先定佐命功臣人数,下翰林院预令写真本,及下将作差人,与画工序间,架修建院内,,先有写真官沈居隐画真官王武琼二人,相次沦亡,无人应用,诏集贤御书院,复置写真官画真官馀,依所奏。
《五代史·前蜀世家》:王衍少荒淫,起宣华苑,苑有飞鸾之阁。
《禁扁》:辽以幽州为南京,阁之扁,曰乾文。
《行营杂录》:太祖初,受周幼主命,北讨至陈桥,为三军推戴。时太后以下,眷属悉在定力院,设斋,有司来搜捕,主僧令登阁而固,其扃钥俄大搜,索僧绐云:皆散走,不知所之矣。甲士入寺升梯,且发钥见蛛网布满,其上尘埃凝积,若累年不开者,乃相告曰:是安得有人?遂皆去,有顷,太祖已践祚矣。
《玉壶清话》:兴国中,太宗建秘阁,选三馆书以置焉。命参政李至专掌。一日,李昉、宋琪、徐铉三学士扣新阁,求书,一观至性畏慎,曰:扃钥诚某所掌签函,中幂严秘,难启,奈诸君非所职,窃窥不便。三人者笑,谓至曰:请无虑,主上文明,吾辈苟以观书得罪,不犹愈他咎乎?因强拉启,窥至密遣阁,使闻奏,上知之,亟就阁赐饮,仍令尽出图籍古画赐昉等。緃观昉上言,请升秘阁于三馆之,次从之,仍以飞白书赐之。及赐草书千字文,至请勒石上,曰:千字文本无籍,梁武帝得钟繇破碑,爱其书,命周兴嗣,次韵而成之,俚无足取。夫孝为百行之本,卿果欲勒石,朕不惜为卿写《孝经》,本刻于阁,以敦教化也。
《梦溪笔谈》:学士院玉堂东承旨閤子窗格上有火燃处。太宗尝夜幸玉堂,苏易简为学士,已寝,遽起,无烛具衣冠,宫嫔自窗格引烛入照之。至今不欲更易,以为玉堂一盛事。
《宋史·文苑传》:崔遵度,字坚白。端拱初,献文自荐。时新建秘阁,命中书试作颂一首,擢著作佐郎。遵度与物无竞,淳澹清素。所僦舍甚湫隘,有小阁,手植竹数本,朝退,默坐其上,弹琴独酌,翛然自适。
《龙川别志》:乖崖张公游京师,寄封丘之逆旅,有一道人与邻房日:会饮酒家,及将去。复大饮至醉,曰:我神和子也。异日,见子成都矣。至成都,乱公为守,始异其言,常以物色访之。后修天庆观,以家财建一阁,榜曰望仙阁。每暇日辄游焉,屏骑从门外步而登阁,燕坐终日,冀有所遇,如此者二年。代者将至,复一登之将绝意于此,日暮出东庑,下得一小径,入得一小院堂,中四壁,多古人画像,扫壁视之,中有一道人,髣髴逆旅所见,题曰神和子。公怅然自失,所见正此也。《青箱杂记》:乖崖张公布衣时,常至郑州,宿于逆旅遇一人,气貌甚古,自称神和子。质明为别,后公典益部,疡生于首,祷于龙观,夜梦昔年,神和子告之,曰:头疮勿疑,不是死病。及觉,语道士文正之,尝收得郑韶处士赠神和子歌,因索而阅之,益异其事,公乃建大阁,上下十四间,号仙游阁。歌至今,刻石存焉。〈按此条所载即前事
因阁名微异并录之

《渑水燕谈录》:真宗优礼种放,近世少比,一日登龙图阁,放从行,真宗垂手援放,以上顾近臣,曰:昔日明皇优李白,御手调羹。今朕以手援放登阁,厚贤之礼,无前代矣。
《青箱杂记》:太宗御书及典籍图画宝瑞之物,并藏于龙图阁。阁有学士直学士,待制直阁。
《真宗御集》:御书并藏于天章阁。天圣末,置待制以范讽为之。
《真君传》:真宗受元符封泰山,建玉清昭应宫,于宝符阁之西,作凝命阁,以奉真君。
《谈苑》:余顷与凌叔华郎中登襄阳东津寺阁,时寺阁有旧题二十九字,在壁者字,可三寸馀,其体类颜,而逸势格,清美无一点俗气,其语又简而有法。
《浙江通志》:山阴兰渚山天章寺,今兰亭,曲水在其侧,旧有右军画像及书堂。宋至道二年,仁宗降御书天章之阁四字,既成,上意不惬,再书之,有内侍奏章,献太后,言越州天章寺天下名山,今欲乞皇帝更书寺字,易阁字以赐,太后与帝欣然许之。
《宋史·宗室传》:越文惠王元杰子宗望,尝献所为文,赐国子监书,及以涂金纹罗御书好学乐善四字赐之。即所居建御书阁,帝为题其榜。
《续通鉴纲目》:景祐元年春正月,作迩英延羲二阁。初孙奭尝上无逸图,帝命施于讲读阁。至是,又诏蔡襄写《无逸篇》于阁屏。
《宋史·曹修古传》:修古,为监察御史。时颇重建塔庙,议营金阁,费不可胜计,修古极陈其不可。
《墨客挥犀》:钟弱翁尝经过庐陵山寺,有高阁壮丽,弱翁与僚属部曲拥立,望其榜曰定慧之阁,旁题姓名漫灭,弱翁故意称谬,使僧呼梯取之,拭拂视之,乃鲁国颜真卿书,弱翁顾谓客曰:似此字画,何不刻石?即令刻石,传者以为笑。
《苏州府志》:丁谓宅在庆源坊大郎桥东,初名晋公坊,堂宇甚古,有层阁数间,临其后。
《四川总志》:泸之安乐山世传隋开皇中刘珍先生登真之地治平四年邓绾作邑于泸川乃命道士作刘真人祠因名其阁曰吏隐阁
《容斋三笔》:崇宁三年,用方士魏汉津言铸鼎,四年三月成于中太乙宫,之南为殿名曰九成宫,中央曰帝鼐,北方曰宝鼎,东北曰牡鼎,东方曰苍鼎,东南曰罔鼎,南方曰彤鼎,西南曰阜鼎,西方曰晶鼎,西北曰魁鼎。奉安之日,以蔡京为定鼎。礼仪使大观三年,又以铸鼎之地,作宝成宫。政和六年,复用方士王仔昔议,建阁于天章阁,西徙鼎奉安,改帝鼐,为隆鼐,馀八鼎皆改焉,名阁曰圆象徽调阁。
自汉以来,宫室土木之盛,如汉武帝之甘泉,建章。陈后主之临,春结绮隋炀帝之洛阳江都,唐明皇之华清连昌,已载史,策固以崇侈劳费,为戒,然未有若政和蔡京所为也。京既固位,窃国政,招大珰童贯、杨戬、贾祥、蓝从熙、何訢五人分,任其事,于是始作延福宫,有穆清成平,会宁睿谟凝和昆玉群玉七殿,东有蕙馥报琼,蟠桃春锦叠琼,芬芳丽玉,寒香拂云偃,盖翠葆铅英,云锦兰薰,摘金十五阁,西有繁英雪、香披、芳铅、华琼、华文、绮绛、萼秾、华绿、绮瑶、碧清音、秋香、丛玉、扶玉、绛云、亦十五阁。又叠石为山,建春明阁,其高十一丈,宴春阁广十二丈,凿圆池为海,横四百尺緃二百六十七尺,鹤庄鹿砦,孔翠诸栅蹄尾,以数千计。五人者,各自为制度,不相沿袭争。以华靡相誇胜。徽宗初,亦喜之,已而,悟其过,有厌恶语,由是力役稍息。《保和殿曲宴记》:宣和元年九月十二日,召臣蔡京等宴保和殿,由东曲水朝于玉华殿,上步西曲水,循荼蘼架至大宁阁,登层峦凌霄,骞凤垂云亭,景物满前,遍历奇胜。始至保和殿,殿三楹,楹七十架,两挟阁无綵绘饰,落成于八月中,楹置御榻东西二间,列宝玩与古鼎彝玉器,左挟阁曰妙有设,古今儒书子史楮墨名画,右挟阁曰日宣,设道家金匮玉笈之书,与神霄诸天隐文,上步前行,登稽古阁,有宣王石鼓,历邃古尚、古鉴、古作、古传、古秘、古诸阁,藏祖宗训谟,与夏商周尊、彝、鼎、鬲、爵、斝、卣、敦、盘、盂,汉晋隋唐书画。抵玉林轩,过宣和殿,列岫轩天真阁,凝德殿,殿之东,崇石峭壁林,壑茂密,过翠翘阁诸处,至全真阁,乃出瑶林殿,中赐坐,赐荔子、黄橙、金柑,相间布列,命剖分,赐酒五行始休,许至玉真轩,轩在保和西南庑,即安妃妆阁。方是时,人自谓得见妃矣。既而,但见画像挂西垣,臣以诗谢奏,须臾,中使召至玉华阁,妃素妆无珠玉饰,绰约若仙子,臣前进再拜,叙谢妃答拜,上手持大觥酌酒,命妃曰:可劝太师。于是酬劝交错,夜漏二鼓丐罢退。
《延福宫曲宴记》:宣和二年十二月癸巳,召宰执亲王等曲宴于延福宫,是日,初御睿谟殿设席,如外庭赐宴之礼,晚召赴景龙门,观灯玉华阁,飞陛金碧绚耀,隔在云霄间,设衢尊钧乐,于下次诣穆清殿,后入崆峒洞,天过霓桥,至会宁殿,有八阁,东西对列,曰琴棋书画,茶丹经香。自崆峒入,至八阁,所陈之物,左右上下,皆琉璃也。映彻焜煌,心目俱夺,阁前再坐小案,玉斝珍异,如海陆羞脯,又与睿谟不同。
《中吴纪闻》:朱勔园有水阁,作九曲路入之。春时,纵妇女游赏,有迷路者。
《宋史·蒋堂传》:堂,知益州。建铜壶阁,其制宏敞,而材不预具,功既半,乃伐木于蜀先主惠陵、江渎祠,又毁后土及刘禅祠,蜀人浸不悦。
《挥麈馀话》:绍兴甲子岁,衢、婺大水,今首台余处恭未十岁,与里人共处一阁,凡数十辈在焉。阁被漂几沈,空中有声云:余端礼在内,可令护之。少选,一物如鼋鼍,其长十数丈,来负其阁,达于平地,一阁之人,皆得无他。
《宋史·奸臣传》:绍兴十五年四月,赐秦桧甲第,命教坊乐导之入。十月,帝亲书一德格天扁其阁。
《齐东野语》:秦桧之当国,四方馈遗。日至郑仲为蜀宣抚,格天阁毕工,郑遗锦地衣一铺,秦命铺阁上,广袤无尺寸差,秦默然不乐。郑竟失志,至于得罪,以见疑也。
《西湖志馀》:当桧用事时,佞士盈廷,引古今而诵功德者,例沐汲奖。桧尝建一德格天阁,朝士有贺,启曰:在昔,独伊尹格于皇天到。今微管仲吾其左。衽桧喜,超擢之,有选人投诗曰:多少儒生新及第,高烧银烛照蛾眉。格天阁上三更雨,犹诵车攻复古诗。桧即与改秩。
《齐东野语》:杨和王居殿岩日建第,清湖洪福桥,规制甚广,自居其中,旁列诸子,四舍皆极宏丽。落成之日,纵外人游观,一僧人善相宅,云:此龟形也。得水则吉,失水则凶。时和王方被殊眷从容闻奏,引湖水以环其居入,自五房院出,自惠利并蜿蜒萦绕,凡数百丈。既而复建杰阁,藏思陵御劄,且揭上赐风云庆会四大字于上,盖取大龟首。下视西湖之象,以成僧说。自此百馀年间,无复火灾,人皆神之。至辛巳岁,其家舍阁于佑圣观,识者谓龟失其首,疑为不祥。次年五月,竟燬延燎潭,潭数百楹,不数刻而尽,益验毁阁之祸云。
《苏州府志》:南园吴越广陵王元璙之旧圃也。有清风、绿波、迎仙三阁。绍兴间,侍郎张几仲园池,亦南园,故地也。堂侧有凌霞阁,奉其父循王像,四时皆饰以真服。
《玉涧杂书》:陶通明既隐茅山,自号华阳隐居,复遍游名山,每经涧谷,必坐卧其间,吟咏不已。诗苑英华载其答,武帝问:山中何所有?一诗云: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此事本传不记,吾山朱氏子,作小阁于石桥之下,与西山相面,景物极幽远,一日往过之朱求阁,名因为谈通明本末,遂以怡云名之云。
《宋史·秦王德芳传》:秀王伯圭,孝宗同母兄也。性谦谨。帝尝欲广其居,并湖为复阁,有司既度材矣,伯圭固辞而止。
《史浩传》:浩,晚治第鄞之西湖上,建阁奉两朝赐书,上为书明良庆会名其阁。
《浙江通志》:五代时,侍御景房卜筑于开化县东南之马溪。前有山壁,立百仞,中有秋香一本。宋隆兴间,七世孙侍御傅构阁岩前,名桂岩阁。后子孙登桂籍者几百人。
《苏州府志》:范成大因越来溪,故城随地势高下而为亭榭,别筑农圃堂。又有北山堂千岩观、天镜阁、玉雪坡、锦绣坡、说虎轩、梦鱼轩、绮川亭、盟鸥亭、越来城等处,以天镜阁为第一。明道八年,周益公过之,留题壁间,云:吴台越垒距,盘门才十里。而陆沉于荒烟野草者,千八百年,紫微舍人始创别墅,登临之胜,甲于东南,岂䲭夷子成功于此?扁舟去之,天閟绝景,须苗裔之贤者,然后享其乐耶?范愧谢。
《西阁记》:朱端朝南渡后,肄业上庠,与妓马琼。琼者,往来久之端,朝文华富。赡琼,琼知非白屋,久居之,士遂倾心焉。既而揭报,果中。初注授南昌尉,琼琼力恳,端朝与谋,脱籍之计,端朝因间以语其妻,忻然相许。端朝于是宛转求脱琼琼,籍琼琼,遂与端朝俱归其家。端朝自得琼琼,所携家遂稍丰,因整理一区中辟二阁,以东西名。东阁正室居之,而令琼琼处于西阁。玉海宝庆元年八月十五日,命奉常建阁,自赵普至葛邲二十有三人,登绘而表异之,亲洒宸翰,名曰昭勋崇德之阁。
《宋史·郑清之传》:清之,历官左丞相兼枢密使。嘉熙四年,赐御书辅德明谟之阁。
《挥麈后录》:御书阁名,王文公曰文谟丕承,蔡元长曰君臣庆会,元度曰元儒亨会,吴敦老曰勋贤,梁才父曰耆英,刘德初曰儒贤亨会,杨正父曰安民定功翊运兴德,史直翁曰清忠亮直,秦会之曰精忠全德,郑达天云勋贤承训,何伯通云嘉会成功,蔡攸曰济美象贤,金源仲曰贤弼亮功,邓子常曰世济忠嘉、曰蒙亨、曰醇儒,王黼曰得贤治定,蔡持正曰褒忠显功,蔡攸曰缁衣美庆,朱腼曰显忠,童贯曰褒功,高俅曰风云庆会,秦会之曰一德格天,杨正父曰风云庆会,史直翁曰明良亨会。其他尚多,未能尽纪。
《癸辛杂识》:赵梅石孟𥫃性侈靡,其家有沉香连三暖阁,窗户皆镂花,其下替拔,亦镂花者,用抽替打篆香于内,香雾纷郁,终日不绝。前后皆施锦帘,他物称之,后闻献之福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