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南明没有像南宋一样“国祚绵长”?

 畅读历史 2022-05-14

《孙子兵法》说,上下同欲者胜,

上下同欲,整个团队都渴望同一个目标,都为同一件事努力,就一定会赢,

至于这个“欲”是否正义,是次要的。

吴三桂放清军入关,李自成放弃了北京,一路撤退到陕西大本营,弘光朝廷在南京建立了南明政权。

这时候的全国形势,有点像“三国”:清政权在北京,李自成在陕西,弘光在南京,

但这个“三足鼎立”,一点都不稳固,

清军在多尔衮的带领下虽然入驻了北京,但兵力并不雄厚,而且是“劳师远征”,离自己的大本营太远,清内部甚至在“要不要放弃北京,回老家”的问题上有过分歧;

李自成跑回了陕西,虽然实力并未受损,但他对沿路收编的明朝降将,采取100%信任的态度。而明朝的降将其实就是墙头草,谁来了就归顺谁;

弘光朝廷是依靠“四镇”的军力才建立起来的,而四镇要么是李自成的手下败将,要么是清军的手下败将,只敢苟安于江南。而且,文臣武将都在争夺“定策之功”,内部毫无团结可言;

天下是谁的天下?其实还不太明朗,下一步,谁走对了就是谁的,

李自成为什么要跑回陕西?也许是战略性错误,也许就没战略,

他其实可以固收北京,多尔衮劳师远征,后力必定不济,坚持不了多久,

但他几乎没有抵抗,就撤了,

撤也可以,比如撤到山西,山西多山脉,还能抵挡清军,

但他一路撤回到了陕西...等于把山西都拱手让人了。

弘光朝廷呢?四镇的武将凭借定策之功,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里,他们只想着如何搜刮民脂民膏,如何自己享乐,

对自己百姓就像凶神恶煞,面对清军和大顺军,连勇气都没有,

朝廷里的高层,一心想着“联虏平寇”,连打个哈欠都小心翼翼的,生怕惹怒了清军,

就这么唯唯诺诺,以至于错过了收复山东等地的最佳时机。

在北京的清廷呢?说实话,他们也挺害怕的,毕竟这里是汉人的地盘,汉人可比满人多太多了,

万一李自成和弘光朝廷一起打过来呢?

万一他们去大东北切我后路呢?

去或留?这是一个问题,

当然,我们现在看起来,多尔衮选了一条正确的路,因为我们是事后诸葛亮。

他一面写信给弘光朝廷,说“你们继承了明朝的正统,我去帮你们平寇,你们要好好对百姓,如果对百姓不好,我就不承认你们的正统了”,一面就真的用全部兵力去围剿李自成了,

多尔衮在稳住弘光朝廷的同时,还告诉了弘光:我早晚会来灭掉你。

弘光朝廷,上上下下,却是一副料事如神的样子:果然还是我们最厉害,懂得“联虏平寇”,作壁上观,到时就可收渔翁之利了!

嗯...多尔衮灭了李自成后,气都没喘一下,顺手把南明灭了,

那些南明的拥立者,一心想着自己享乐,清兵一旦南下,立刻土崩瓦解,

一点也不奇怪了。


上一篇:南明朝廷:身不正,影子就斜了

推荐:刘邦、朱元璋这些社会最底层出身的人,是如何凝聚人心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