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扬城古屋今世——陈氏宅第(上篇)

 wfchengyzzs 2022-05-14

图片

图片

点击音乐  静心聆听
今年是扬州荣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40周年,40年来,扬州一直按照“护其貌、美其颜、扬其韵、铸其魂”的思路推进古城保护与复兴。
图片
这座城市的古韵芳华,经由2500多年的沉淀,早就渗透在一座座古屋之中。中国大运河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扬州段16处遗产中扬城市郊古屋占了6处。全市各级文保单位共467处,其中扬州主城区(城郊)古房屋建筑类达163处。这些古建筑如今还安好吗?我们一起探望一下。
首先,我们参观一下晚清望族之一的陈氏家族在古城中的宅第今貌。
图片
这位陈氏是历史上扬州人称的“一门三进士,父子二传胪”。从道光壬午(1822)至光绪癸未(1883),陈家先后出了三位进士,父子二人赐传胪,其后两人为举人、秀才。陈氏家族从陈仲云在道光壬午(1822),其子陈六舟在同治壬戌(1862),侄陈咸庆在光绪癸未(1883)先后参与殿试会考时,三人都赐进士。而陈仲云、陈六舟父子二人先后在殿试会考时又获得二甲第一名,赐称传胪。也就是说,父子两人他们分别在全国考的都是第四名,在扬城引起轰动。
陈氏先后四代为扬州很有影响的官宦世家、书香门第。与陈氏相关的五处古宅均被列为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宅第从地理位置,遗存房屋的现状、体量、造型、构架特色都能印证是属于清中期或更早的建筑。


紫竹观音庵

图片
扬州市安乐巷朱自清故居东一百米左右,有一条不起眼的小巷叫槐树脚小井巷,巷子的尽头便是紫竹观音庵。
图片
图片
她位于市区槐树脚小井巷5号,系晚清陈传胪于民国年间(1936年元月)所筑之家庵。

图片

在从后院通往正厅的过道门头上有一块石碑,雕刻的文字虽有石灰抹涂,但可清晰能辨。“民国二十五年正月 紫竹观音庵  住持融慈建造”。

图片

紫竹观音庵坐北朝南,前后三进,占地约1260平方米。第一进面阔七间,第二、三进面阔均为五间,东西两侧配有廊房。
图片

▲ 东侧廊房

图片▲ 西侧廊房
后院东侧和北侧各有住房三间。

图片

第三进大殿进深七檩,高7.8米,前廊为海棠纹卷棚。

图片

因房屋高大,住户们不得不使用长长的叉棍晾晒衣物。
图片
图片
各进房屋都为硬山顶。
图片
图片
中进过道门槛依旧保存着,院内及屋内陆面已经重新铺设。

图片

第三进屋前廊台几块长花岗岩条石完好无缺地默默睡在原地,看着古宅的变迁。
图片
房子的东侧面开有几扇大窗户,每个窗台都用厚厚的整块石料铺设。
图片
图片
穿过第三进东侧的边门,就进入通往后院的火巷。
图片
后院有一口水井,现在仍然为居民服务着。
图片
现在整个建筑保存完好,许多构件都保持着原来风貌。
门钉大门

图片

大门背面

图片

正厅后门

图片

中厅槅门

图片

檐下窗格

图片

房梁木椽

图片

屋脊瓦片

图片

天沟沿板

图片

青砖墙脚

图片

所有这些都保佑着住在这里的人们。
图片
图片
紫竹观音庵地理位置优越,东为吴道台宅第,西邻朱自清故居,这些文物景点可连点成线,形成旅游区。


金粟山房

紫竹观音庵向北过文昌中路即可到位于羊巷内的“金粟山房”,即为陈六舟故居。

图片

羊巷南连文昌中路,北入东关街,羊巷23号属于陈六舟的产业,这是清代道光年间江西布政使陈仲云的家宅,其子陈六舟曾担任内阁学士,后兼礼部侍郎,官至安徽巡抚,此宅称之“金粟山房”。

图片

“金粟山房”由陈仲云始建,大门坐西朝东,东门楼呈八字式,磨砖丝缝砌筑,门首楞枋上夹堂板嵌卷草如意圈起来的图案四幅,意为“事事如意”。

图片

大门门厅屋面今年初刚刚维修过。

图片

现今门堂已与历史原存房屋隔断,大门上的“公管”房屋牌还依旧可见。

图片

原来入内面南有二路住宅相互毗连,朝南前后各三进,面阔皆五间二厢。现今只存前后二进,原南首一进因市一中建住宅楼已拆掉,而现存前一进二路一排十间却将原排山板壁拆掉。后一进一排十间四厢现仍存。
图片
图片
已作为市第一中学宿舍的金粟山房如今保存状况还算不错,老屋的不少梁柱、天花板、板壁、窗格还是旧物件。
图片
在此西路其宅之后,尚存原金粟山房小园,留有花木遗迹。民国初,陈六舟儿子陈重庆对此宅扩建增修。昔日有“苍松合抱,翠竹成林,花日争妍,画廊相接”的胜景。

图片


陈六舟故居

在甘泉路和文昌中路的中段之间有一网红文化一条街——仁丰里,仁丰里南端有一条曹李巷,曹李巷6号、8号、10号在历史上全部属陈仲云家族的产业,也为陈六舟故居。

图片

陈氏老住宅6号磨砖门楼今尚存。

图片

8号旧门楼与6号门楼形式相似,但已改变面貌,8号从其西另开一门进出。
图片
图片
而10号门楼解放后已拆除改建。
图片
图片
6号门楼内现还残存几间老宅,尚且看见当年的陈宅风彩。
大门枕石在上世纪的“文革”间早已凿去,大门虽已破败,但还是原来模样。
图片
图片
门厅一顺4间,小五架梁。屋顶已经重新翻建,但尚存少部分天花板。
图片
图片
入内左折正厅三楹,杉木圆作,七架梁,抬梁式。图片
厅内古拙简朴,虽屋顶已出新,但构架未动。

图片

卷棚完整无缺。

图片

厅内还设有后屏门及门槛。

图片

地面仍是旧时铺设的四方砖,虽没有一块砖是完整的,但这些砖也没有一块离开它原来的位置。

图片

花槅门仍在使用。图片
此厅堂是陈氏正厅,厅堂构筑规整考究,专为接待礼仪场所。而今还在使用的古宅中这些已不多见。
厅堂后面还有一小院落,现住有两户人家。

图片

从8号门内向东看能清楚地看到6号古宅漂亮的部分老山墙。

图片

8号宅院内有一小巷,巷内轴线住宅从其遗存迹象看,历史上前后共有五进房屋。依此路住宅西墙有南北向巷道,巷西尚存前后三进住宅,为三间二厢式。

图片

这间屋已被白蚁蛀塌。

图片

而10号内住宅1949年后已拆除改建,难寻旧屋遗存。现为大杂院,原还建有一幼儿园。
图片
图片
扬州古城故事多,每条街巷都记录着自己的前世与今生,让我们一起安静期待接下来的故事。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