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对联当然要“对”

 莲花再生缘 2022-05-14

题目中第一个“对”是动词,第二个“对”是名词,第三个“对”是形容词,即“正确”的意思。对对联要做到“正确”就必须遵守关于对联的“规则”。所谓规则就是指在特定的范围内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如军队有军规,工厂有厂规,学校有校规,即便玩游戏也有个游戏规则,否则游戏怎能玩下去。对对联要遵守的规则就是中国楹联学会颁布的《联律通则》。

《联律通则》是楹联创作、评审、鉴赏在格律方面的依据,其内容丰富,层次明显,相对于初学者来说,我认为主要应掌握“六大基本规则”和“三个禁忌事项”,简言之“六则”“三忌”。

先讲“六则”:

(一)字句对等。上下联字数相等,如是长联,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句数、字数分别相等。例:

迎面见青山,看三千世界,露路崎岖,平地有风波,借端慈航登觉岸;

江心澄皓月,听八百梵音,霜钟清澈,诸天留因果,应从苦海识菩提。

——安徽怀宁迎江寺联

文章图片1

(二)词性对品。即上下联处于相同位置的词类性质相同。具体说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等。但名词对名词情况复杂些,因为名词这个大类包含若干个小类,如:天文类、地理类、动物类、植物类等等。例:

水清鱼读月;

山静鸟谈天。-

——苏州石湖余庄楹联

“山”对“水”是地理类名词相对,“静”对“清”是形容词相对,“鸟”对“鱼”是动物类名词相对,“谈”对“读”是动词相对,“天”对“月”是天文类名词相对。这属于非常规范的“工对”,因为名词相对都是在小类内部进行。“工对”还有一种说法,即在一副对联中,只要多数字对得工整(多数的概念是75%,即7个字至少有5个字对得工整)就是工对。例: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

联中除了尾字“天”对“柳”是天文类名词对植物类名词外,其它六个字对得非常工整,所以也是“工对”。工对是对联的最高境界,它可以产生一种整齐和谐的美。

与“工对”相对应的是“宽对”,即在词性对仗方面的要求比较宽松,做到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就可以了。并且《联律通则》还规定了不同词性相对的大致范围。

有山有水有亭林,映带左右;

可咏可觞可丝竹,怀抱古今。

——吴锡麒

联中“古今”为名词,“左右”为方位词。这是名词和方位词相对。

一带林塘诗境界;

四时花果隐生涯。

——周升桓

联中“隐”为动词,“诗”为名词,这是动词和名词相对。

落花满地月华冷;

细雨如烟碧草新。

——李文田

联中“细”为形容词,“落”为动词,这是形容词和动词相对。

自抛官后睡常足;

不读书来老更闲。

——何栻'

联中“不”是副词,“自”是介词,这是副词和介词相对。

类似的例子很多,不再一一列出。实际上古今许多优秀对联作品,都是以宽对为主的,因为一味要求对联必须完全工整,却会适得其反,往往因词害意,不仅限制大量名联的出现,更不利于对联的健康普及发展。

文章图片2

(三)结构对应。即上下联中的语法结构极尽可能相同,做到“上行下效”。具体说就是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等等。例:

铁肩担道义;

辣手著文章。

——杨继盛

联中“铁肩”和“辣手”是主语,“担”和“著”是谓语,“道义”和“文章”是宾语。这是“主语+谓语+宾语”结构。其中,“铁肩”和“辣手”又是偏正结构词组,“道义”和 “文章”又是并列结构词组。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刘凤诰

联中“四面荷花”和“一城山色”是偏正结构,“三面柳”和“半城湖”也是偏正结构,这是“偏正+偏正”结构。

酿成春夏秋冬酒;

醉倒东西南北人。

——《警世通言》第二十卷

上联中的“春夏秋冬”和下联中的“东西南北”均为并列结构。

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

——杜甫

句中的“射人”和“擒贼”是动宾结构,“射马”和“擒王”也是动宾结构(“先”是副词,起修饰作用)。

文章图片3

(四)节律对拍。所谓节律就是一句话中所应有的停顿(间歇)次数。两个方面,一方面指“声律节奏”,说的是句中一定位置上的“平仄”硬性安排(主要指律诗对偶句式),规定为每两字一节奏,每一节奏第二字为节奏点(在七言联中“二四六分明”,在五言联中“二四分明”)。

五言联节奏一般是“二二一”。

天遥/红日/近;

地仄/绛宫/宽。

——黄云鹄

或“二一二”。

事业/垂/千古;

馨香/荐/四时。

——邓石如

七言联节奏一般是“二二二一”。

一榻/梦生/琴上/月,

百花/香入/案头/诗。

——林则徐

或“二二一二”。

鹓雏/晓旭/鸣/丹谷;

棠棣/和风/秀/紫芝。

——王文治

另一方面指“语意节奏”,说的是句中某个位置上的语意自然停顿(主要指非律诗对偶句式)。语意节奏以词、词组语意而定,字数是不固定的,但不论几个字,节奏点均在最后一个字上。例: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辩/南阳襄阳。

——顾嘉衡

得好友来/如对月;

有奇书读/胜看花。

—— 王文治

“声律节奏”和“语意节奏”有时一致。

文章/真处/性情/见;

谈笑/深时/风雨/来。

——翁同龢

有时不一致。

一等人/忠臣孝子;

两件事/读书种田。

——张居正

不一致时,都是按语意来划分节奏,不能用声律来划分节奏,否则不伦不类。如将上例一联按声律节奏划分,则为:

一等/人忠/臣孝/子;

两件/事读/书种/田。

照这个节奏读起来谁明白的了。

文章图片4

(五)平仄对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第一、上下联按声律节奏确立的平仄分别交替而行;上下联中同节奏点处的平仄相反并行。例:

山重水复疑无路, 平平仄仄平平仄

柳暗花明又一村。 仄仄平平仄仄平

——陆游

上联中节奏点处的“穷”、“尽”、“无”声调是平—仄—平,交替而行。下联中节奏点处的“暗”、“明”、“一”声调是仄—平—仄,交替而行。上下联结合起来看,是下联的仄—平—仄对上联的平—仄—平,相反并行。

第二、在有两个及以上分句的多句联中,各句脚的平仄交替而行略有变化,但上下联相反并行不变。

如两句联中上下联句脚分别为平仄、仄平:

酷暑严寒,便见青松本色;

和风细雨,方知绿柳真情。

——自创

或上下联句脚分别为仄仄、平平:

圣名自在,大慈大悲度世;

  经诵普门,救苦救难寻声。

——江西萍乡横龙寺观音座

三句联中上下联句脚分别为平平仄、仄仄平:

世虑全消,见几点落花,闻数声啼鸟;

尘缘割断,推半窗明月,卧一榻清风。

——邓石如

或为平仄仄、仄平平:

随处化身,不生不灭,莲花座上春风暖;

寻声救苦,大慈大悲,杨柳枝头甘露香。

——湖北仙桃观音寺

或为仄平仄、平仄平:

一尺布,一卷书,五夜寒灯慈母泪;

蜀江青,蜀山峻,十年冰孽远臣心。

——左宗棠

第三、严格遵守“仄起平收”的要求,即上联联尾用“仄”声字,下联联尾用“平”声字。不要随便混淆,虽有例外,但不足为训。

第四、对“平仄对立”的要求,在五言联和七言联等短联中应当从严。而在长联中以联尾字最为重要,分句句脚字次之,分句内则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宽之。

第五、平仄声调的确立实行“双轨制”,既可以按照古代汉语四声(平声为“平”,上、去、入三 声为“仄”)作联,常用韵书《平水韵》等;也可以根据现代汉语四声(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作联,常用韵书《中华新韵》等。但在一副对联中两者不可混用。如“竹”、“菊”二字在古代汉语中是入声字,“仄”声,而在现代汉语中则是阳平,“平”声。创作对联时,二字或遵《平水韵》同时当“仄”声用,或遵《中华新韵》同时当“平”声用,切不可在一副对联中一个当“仄”声用,另一个当“平“声用。

文章图片5

(六)形对意联。两层意思,第一:形式对举。按照上述五个规则创作对联就能够做到形式对举。第二:意义关联。就是上下联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统一于主题。例:

闻燕语莺歌,欢乐声中寒意去;

看桃红柳绿,新鲜色里热情来。

——自创

上下联围绕春天这一主题,描写了春意盎然的景象。

在创作对联时,无论用“正对”还是“反对”,都要注意确保主题突出,中心思想明确。

1、正对: 所谓“正对”就是上下联各自所表达的意思是基本相似的并列关系(注意不能完全相同,否则合掌)。

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

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元双。

——朱元璋

这是明太祖朱元璋赠开国功臣徐达的一副对联,上下联分别从“功绩”和“能力”两个方面给予徐达高度的评价。

2、反对: 所谓“反对”就是上下联各自所表达的意思是相反的并列关系,体现一个事物的正反两面性,所用的词语也多是反义的。

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

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

——曾国藩

这是曾国藩的自箴联,上联是说做事应小心谨慎,哪怕顺利时也须居安思危,不能忘乎所以;下联是说为人要光明磊落,即便遇到挫折也要胸怀宽广,目光远大。上下联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顺境和逆境)表明为人处世应有的心态。

文章图片6

、再来看“三忌”:

一忌合掌。上下联说的是同一回事,或者理解为下联重复了上联的意思。出现这种情况多数是上下联分别使用了相同的的同义词。例:

普天同庆新年到;

举国欢腾元日来。

联中“普天同庆”和“举国欢腾”是同义词,“新年到”和“元日来”意思也一样,这就是“合掌”。实践中容易犯“合掌”的词较多,如:晓日——朝阳、落日——夕阳、赤县——神州、明月——玉蟾、长空展翅——广宇翔云等等。

王妄君先生曾戏拟《合掌对两串》现转录仅供参考:

   瞧对看,听对闻,上路对启程。后娘对继母,亡父对先君。醪五两,酒半斤,扫墓对上坟。乞援双瞎子,求助二盲人。岳父有因才枉驾,丈人无故不光临。十分容颜,五分造化五分打扮:两倾姿色,一半生就一半妆成。

   行对走,跑对奔,早晚对晨昏。侏儒对矮子,傻子对愚人。观浪起,看波兴,闭户对关门。神洲千载秀,赤县万年春。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大德似天高,天高加一丈:恩深如地厚,地厚减千分。

初学者在实践中应当有意识地避用同义词。

二忌不规则重字。所谓不规则重字,就是在上下联中同一个字没有规则地用了两遍及以上。一是同位重字,例:

交友诚为上;

经商诚在先。

联中的“诚”字出现在上下联的同一位置上。

但是,“虚词”出现在同一位置上却又另当别论,反而符合要求。 例:

命立天地之前;

诞生千古之后。

——马注

联中的“之”是虚词,可以出现在上下联的同一位置上。

二是异位重字,例:

月恋清湖水;

云思淡月容。

联中“月”出现在上下联的不同位置上。

与不规则重字相对应的是有规则重字,所谓有规则重字即上联重复使用了某个字,下联就要在相同位置上重复使用另外一个字。例:

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

办事无声无臭,既要老到,又要精明。

——曾国藩

联中上联分别重复了“不”字和“求”字,而下联相同位置也分别重复了“无”字

和“要”字。有规则重字完全符合联律要求。

三忌是仄收句尽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例:

轻风拂细柳 平平仄仄仄

淡月涂梅花 仄仄平平平

这就是典型的 尾三仄和尾 三平。可以改之,将上联中的“拂”选用平声字替换,下联中的“涂”选用仄声字替换。试分别用“撩”和“梦”替换。

轻风撩细柳 平平平仄仄

淡月梦梅花 仄仄仄平平

《联律通则》是联界统一认识、规范行为的非常重要的规则,尤其是对我们这些初学者和爱好者来讲更加意义不凡,它指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使我们今后在学习、欣赏、创作对联的实践中,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不会再被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左右。譬如,学习了《联律通则》关于“节律对拍”的内容后,我们就会明白对联的节奏除了有按律诗对偶句式规定的“声律节奏”外,还有按非律诗对偶句式(宋词、元曲、古文等)而自然生成的“语意节奏”,这不但能提高个人鉴赏对联的能力,而且也有助于拓宽个人创作对联的思路,增强自信。以后,如果你创作了一副按“语意节奏”划分节奏的对联时,你就不会担心什么“失律”的指责了。

顺带说一下“意境”和“规则”的关系,应该说两者之间不矛盾,都是重要的。对于初学者来说“规则”重要,当掌握了“规则”的要领后,“意境”变得重要。打个比方,“规则”如地基,“意境”如楼阁,缺一不可。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好对佳联自然产生。学习规则是不是难度大,花费时间多?非也,规则是人制定的,条条框框基本固定,容易掌握;而意境却要靠学识、经验的不断积累。掌握“意境”的难度比起掌握“规则”的难度不知大多少倍。如果你有掌握高难度的“意境”的自信,那么掌握低难度的“规则”就更不在话下了。

最后要说的是,规则只适合那些愿意接受规则的人,如不愿被这规那则所约束,只是个人“自娱自乐”地消遣,未尝不可,开心就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