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个非常重视历史研究的国家。不仅中国,全世界拥有众多的历史研究者和爱好者。可以不夸张地说,很多人对世界和人生的认知很大一部分都是通过了解历史获得的,这对历史学家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近笔者阅读了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三部曲》(包括《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全球史纲---人类历史的谱系》)和英国历史学家韦尔斯的《全球通史》。 这两位历史学家都具有全球影响力,他们的著作都发行了几百万册,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他们的史学功底非常扎实,能够从大量的历史事实中精心选择有重大影响力的事件对全球进程进行分析、论述,全景式地展现了人类历史的宏大诗篇。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他们的一些错误的经济学认知,对人们特别是对一些对经济学并不了解的、酷爱历史的读者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应该承认这两位历史学家具有一定的经济学水平。斯塔夫里阿诺斯了解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和凯恩斯主义的一些经济学观点。而韦尔斯对货币有过精彩而深刻的论述。但是他们对历史的解释,存在诸多谬误。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论述从朝贡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中写道:约瑟夫.熊彼特曾把资本主义活力的特征精辟地称为“颠覆性创新”。这是对资本主义本质的极佳概括。资本主义强调竞争,迫使人们对技术和制度不断创新,继而推动生产力水平不断发展。基于这种强制的创新力量,资本主义扩张并占领全球,不仅改变了各大洲人民的生活,也颠覆了他们的传统文化和经济模式。 然而他在对南美洲一些国家的经济现象评价时指出:在跨国水果公司的控制下,几百年过去了,这些国家依然依靠出口香蕉等热带水果为主要经济来源,可以说有增长,无发展。 应当承认,跨国水果公司对南美洲国家的控制,确实对这些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伤害。但是由于斯塔夫里阿诺斯对“颠覆性创新”理解得过于狭隘,所以他的论述正确中掺杂着错误。 在斯塔夫里阿诺斯看来,经济发展应当表现在南美洲国家产业部门越来越齐全,对传统产业进行颠覆。然而南美国家生产技术的进步,热带水果产量越来越高,品种越来越丰富,依然是一种“颠覆性创新”。他们可以用自己不断改善和丰富的特色商品换取他们迫切需要的、改善本国人民生活的他国产品,这依然是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在发展。 同时,他没有深刻理解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奥地利学派称之为分工合作原理。 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使得南美洲国家在出产热带水果方面具备比较优势。通过参与全球分工合作,不仅满足了他国对热带水果的需求,同时也可以交换来本国人民需要的产品。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大家的福祉都提高了。如果为了体现所谓的“发展”,这些国家减少或放弃出产热带水果,而把资本转移到其他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产业中,这无疑会不断退步到自给自足的经济中去。这对任何一方都是不利的。 用一个例子也许可以更清晰地把这种不利后果展现出来:如果日本减少汽车生产而种植热带水果,南美洲国家减少水果生产而自己生产汽车,一定会造成生产效率下降或者成本上升。这对双方有利吗? 而韦尔斯更多地体现在把技术进步视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甚至是唯一原因。同时,他对利润持否定态度。 韦尔斯指出:在英国,早期的科学发展和他们的正规教育是没有关联的,而且这种发展还遭到了教师和牧师界的强烈反对。法兰西的教育系统也被传统的耶稣会控制了。但是英法能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就是依赖于这种研究和试验工作。 应该承认英法的科学家冲破了教会的束缚,推动科学进步,这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韦尔斯没有明白,如果没有资本的支持,这些科学技术是难以发展出来的,也难以得到应用的。这本来是相辅相成的事情,韦尔斯却把二者割裂了。 冲破教会束缚只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必要条件之一。如果人们仍然只能依靠手提肩扛为生,那么人们是无暇思考更重要的事情的。感谢我们的祖先在历史的长河中为我们积累了尽管是微薄的,但是依然是非常重要的资本品,使得人们能从为了谋生而不得不从事的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否则,牛顿更可能的是在苹果树下劳动,而不是思考万有引力定律。 而且,韦尔斯更不明白一些更先进的、更有效率的技术至今没有得到应用,归根到底是资本积累不足以支撑应用这些技术。这一点不仅作为历史学家的韦尔斯不明白,甚至很多所谓的“经济学家”也没搞清楚。 同时,更重要的一点是,利润产生于自愿交换。只有那些更好地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才能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付钱,企业家才能获得利润,消费者也获得了更好的满足。而且一定要明白利润是资本积累最重要的方式,这也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必要条件之一。当资本积累越来越多,大量先进的技术不断得到应用,我们的日子也就会越来越好。 对于他们其他的错误,笔者不再一一点评。现实中,持有错误经济学观点的历史学家更是大有人在。不过,笔者仍想强调的是:如果要求历史学家必须掌握正确的经济学知识,似乎有点强人所难,但并不为过。因为作为历史学家不能借助正确的理论——不仅仅是经济学的——对历史现象进行解释,进而读读者产生误导,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遗憾。这迫切需要历史学家不断学习包括经济学在内的各种知识,也需要每一位读者一定要掌握正确的理论来理解历史,从而用正确的观念战胜错误的观念,推动人类福祉更好地改善。 |
|
来自: mynotebook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