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庸为何让杨康死在铁枪庙?庙中的将军,也曾肩负王朝最后的希望

 青史如烟 2022-05-14

喜欢武侠的小伙伴们都知道,《射雕英雄传》中,大反派杨康的最后下场,很是凄惨。

身中奇毒,被周遭之人抛弃破庙,孤零零、凄惨惨地绝望而亡,最后连个全尸也没能留下。

郭靖只得止步,眼望着师父的背影在东边桑树丛中消失,实不知到哪里去找黄蓉,思索良久,策马携雕,寻路到铁枪庙来。只见庙前庙后尽是死鸦,殿上只余一摊白骨残尸。

不少小伙伴们可能觉得,作为书中正能量郭巨侠的定制反面陪衬,大反派杨康在金老爷的心中,就是一个贪图富贵、认贼作父、本性难移的奸佞之人。

也正是因为痛恨这种人渣,所以金庸才将对方的下场,安排得如此凄惨。

然而,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坏得令人牙根痒痒,死时让人拍手称快的人,为何金老爷子最终却将他的死,安排在了宋初香火颇盛的铁枪庙内呢?

要知道,铁枪庙内供奉的这位,在当年可是一位响当当的孤忠之臣。在忠臣庙里写死杨康,金老爷子的脑回路,为啥反差这么大呢?

单单用巧合来解释,也未免太巧了吧?

接下来,咱们一起看看,铁枪庙里的那位孤忠之臣,和那个人人厌弃的杨康,到底有着什么样的联系。

一个口碑特别差的王朝

铁枪庙内供奉的是五代时期,后梁名将——王彦章。

王彦章当年所供职的后梁,它的口碑,跟金庸武侠小说中,宋人对金国的评价,其实差不多,清一水的差评。

呜呼,天下之恶梁久矣!

后梁在当时,以及后来的史书上,名声之所以臭得不能再臭,原因其实很简单:

开创后梁的大佬朱温,灭了让很多后人无限向往的王朝——大唐。

灭唐成了这位的原罪,而经后人深扒、处理再加工的扒灰花边,不过是在原罪基础上递加的一系列爆捶。

自此,一个暴戾、好色、扒灰的朱温,深入人心,而他所开创的后梁,也自然成为了后人嘴中万恶的暴梁、桀梁、伪梁。

而金人当年攻破建康,灭掉大宋,也成为了宋人眼中,以及后世不少人眼里罄竹难书之恶。

后世的评书、演义更是给那个驰骋在马背上的王朝,蒙上了一层有色的面纱。

咱们平常听评书、演义,一提起金国人的形象,往往感觉,这群人就是脑袋瓜上扣大皮帽、手提一柄狼牙锤的蛮荒、杀戮形象,一眼瞧去,就觉得不是什么好东西。

以《满江红》为基调开场的《射雕英雄传》中,金国人的阵营自然从开始就已经注定,妥妥的大反派。

王彦章和杨康两人,当年所处的政治氛围,颇有相似之处。

王彦章背后是凶梁,杨康背后是恶金,从剧本来看,两人都属于黑暗势力的圣斗士。

不止如此,除了反面阵营相同之外,这俩人的奋斗过程以及最终结果,其实也很相似。

一样的苦战无果

在《射雕英雄传》中,杨康的种种恶行——跟铁掌帮勾结、妄图破坏丐帮、企图染指武穆遗书、与宋朝奸佞勾结。

如果站在金国小王爷的立场上来看,整日奔波的杨康,倒是在金国当时,那群纸醉金迷、混吃等死不知国家兴亡的酒肉王爷之中,一股难得的清流。

《射雕英雄传》中的杨康,整天忙得不可开交,整日里苦心孤诣地为金国续命奔走,然而,结果却早已注定,金国的大厦已经渐渐倾倒,仅凭他一人的努力,根本无法力挽狂澜。

王彦章也是一样,作为后梁第三梯队的战神,在葛从周、杨师厚前两梯队的战神大佬们,成为历史之后。

王彦章便挑起了跟北面沙陀军死磕的重任,不过此时的梁晋争霸天平,已经开始倾斜。

北面的李存勖已经渐渐掌控了北方,刘氏燕国被灭,易定跪服、魏博倒戈,昔日叱咤河北的河朔三镇,相继投入李存勖的怀抱之中。

昔日战略缓冲之地——黄河北岸,已经成为了后梁生死的最前线,后梁王朝与北面的攻防态势,已经陷入危境。

为了挽回颓势,后梁末帝启用了王彦章,而王彦章的亮相也确实很是亮眼。

杨村寨、德胜城、以及围猎晋军主力行动,一系列的操作,让李存勖确实感到了十分棘手,然而,大势已去,即便王彦章是后梁最利的矛,他却最终还是未能刺破李存勖的盾。

龙德三年七月,在梁晋大决战中,王彦章再次落败,纵使用尽全力,却依然难以改变结局。

杨康和王彦章两人,都属于那种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悲情英雄。

这种悲情的英雄,最后的结局,非常相似。

最后的悲情

龙德三年秋,后梁派出倾国兵力,来到黄河北岸,准备与晋王李存勖的主力决战,进而一战定北方。

当时的后梁主帅段凝,为了隔断郓州晋军,挖开了黄河堤坝,泛滥的黄河,使得南岸之地顿成汪洋泽国。

正当后梁君臣暗喜克复郓州、剿灭北贼,指日可待之时,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了。

李存勖主力在黄河决堤之前,悄然南下,渡过黄河与郓州李嗣源部汇合,正星夜兼程,火速杀往汴梁。

奉命急召黄河北岸主力的宫宦,面对滔滔黄河之水,只能悲泣而归,束手无策的后梁皇帝朱友贞,只得启用最后的干城——王彦章。

这是后梁帝国最后的锋刃。

虽然王彦章此时,因奸臣的排挤,一直赋闲在家,但后梁已到了危急存亡之秋,王彦章在接到旨意之后,并没有推辞。

几天后,王彦章领着汴梁城内,能调拨出的最大兵力——数千保銮骑兵,踏上了北上的征途。

当时的后梁王朝,已经穷途末路,带着数千禁军北上的王彦章,成为了这个岌岌可危的王朝,最后一线希望。

对战五代时巅峰期的战神——李存勖,王彦章当时的心情,想必也有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感觉吧。

结局早已注定,数千禁军对战北面的晋军一触即溃,王彦章随着溃军,退到了城寨低矮的中都,这里是汴梁的最后一个屏障了,自己如果守不住,梁,也就亡了。

但能守住吗?

看着城外密密麻麻的敌军,城内已经胆寒的溃兵,王彦章持枪不语,手中的这杆曾经挑落无数悍将的铁枪,如今,再次滚烫起来。

战吧!

这场仗有多激烈,史书没有记载,惜墨如金的史书中只是寥寥一笔带过:

此战彦章兵败被俘,晋王屡劝不降,遂杀之。

一代名将最终折戟。

而作为《射雕英雄传》中,金朝最后的希望完颜洪烈之子——杨康,他的身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金朝最后的抗争。

蒙古大军的压力,使得金朝方面开始了向南争取生存空间的骚操作,杨康的一系列“恶行”,也是在为那个苟延残喘的王朝不断续命。

他捕猎拖雷、华筝,抢夺武穆遗书,设计掌控丐帮,企图成为白驼山功夫传人,一系列的操作,虽然卑劣,但确实用心良苦,而且一旦被他得逞的话,确实对局势能够起到不小的功效。

然而,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铁枪庙中,黄蓉揭破欧阳克之死的谜局,使得杨康彻底走向绝境,最终身中蛇毒而亡。

杨康与王彦章,都是逆历史潮流而行的悲情枭雄,他们有着同样的无奈,也令人唏嘘的相同结局。

金庸的创新

不少读者曾提及自己对杨康这个角色的感受:

这个坏人,令人恨不起来。

而这种坏人并不完全坏的形象,也是金老爷子当年在武侠小说中的一种创新写法。

相比还珠楼主、梁羽生为代表的的传统武侠,当时的武侠小说偏向于脸谱化的写法,书中正反面泾渭分明,好人一身正气,坏人一无是处。

而金庸所提倡的新武侠,其中塑造的人物性格,复杂而真实,杨康虽然坏事做绝,但也有他的无奈和悲情。

作为小说大家的金庸,对于宋、金、元史也是涉猎颇深,在那个金灭元兴,南宋势弱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之下,金庸对于笔下那个逆行的“坏人”——杨康,除了读者们共同的恨意之外,还多了一丝别样的怜悯。

这恐怕也是他最终选择,让杨康死在铁枪庙中的原因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