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板蓝根

 草药君 2022-05-15

别名

土板蓝根、蓝靛根、板蓝根

性味归经

苦,寒。归心、胃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用于温疫时毒,发热咽痛、头痛,温毒发斑,丹毒,痄腮,疮肿;疱疹。用于温毒发斑,高热头痛及大头瘟等证。南板蓝根苦寒清泄,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散血消肿,对温毒时疫诸疾,未病可防,已病可治,单用或入复方咸宜。治温毒发斑,高热头痛,常配大青叶、生石膏、黄芩等药,以清热解毒,凉血化斑。治大头瘟疫。丹毒、痄腮、喉痹等证,常配黄连、玄参、僵蚕、牛蒡子等药,以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治疮肿,可配金银花、紫花地丁、蒲公英等药,以清热解毒,消肿疗疮。治疱疹,可配龙胆草、山栀子、紫草等药,以清热解毒,泻肝疗疹。 近年临床常以南板蓝根治病毒性疾患。如治急性传染性肝炎,单用或配茵陈、栀子、大黄、阴行草等清热解毒利胆之品,对退黄消除症状有促进作用。治感冒发热,可配荆芥、柴胡、银花等药,以发表退热。治病毒性肺炎,咳喘憋气,可配麻黄、杏仁、石膏、大青叶等药,以清热解毒,宣肺平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可用至60-12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

注意

脾胃虚寒、无实火热毒者慎服。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的人群在使用时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儿童使用时一定在成人的监护下。

来源

本品为爵床科植物板蓝Strobilanthes cusia (Nees) Kuntze(据中国植物志,物种名已修订)的干燥根茎和根。夏、秋二季釆挖,除去地上茎,洗净,晒干。

性状

干燥根及根茎,根茎呈类圆形,上部常具短地上茎,有进分枝,全长10~30cm,直径0.1~1cm。表面灰棕色,具细纵纹;节膨大,节上长有细根或茎残基;外皮易剥落,呈蓝灰色。质硬而脆,易折断,根质稍柔韧,断面不平坦,略纤维状,皮部蓝灰色,木部灰蓝色至淡黄褐色,中央有髓。根粗细不一,弯曲有分枝,细根细长而柔韧。气微,味淡。以条长、粗细均匀者为佳。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本品呈类圆形的厚片。外表皮灰棕色或暗棕色。切面灰蓝色至淡黄褐色,中央有类白色或灰蓝色海绵状的髓。气微,味淡。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成方制剂

小儿宝泰康颗粒《中国药典》

功效:解表清热,止咳化痰。用于小儿风热外感,症见发热、流涕、咳嗽、脉浮。

组成:连翘416g ,地黄416g,滇柴胡416g,玄参208g,桑叶208g,浙贝母208g,蒲公英208g, 南板蓝根416g,滇紫草208g,桔梗416g,菔子416g,甘草208g。

制法:以上十二味,浙贝母、滇紫草分别用70%乙醇回流提取二次,滤过,滤液合并,回收乙醇并浓缩至适量,备用。其余连翘等十味,加水煎煮二次,滤过,滤液合并,浓缩至适量,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搅匀,静置,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适量,加入适量糊精和蔗糖400~500g及浙贝母和滇紫草的醇提浓缩液,制成颗粒,干燥,制成1000g,即得。

用法:温开水冲服。周岁以内一次2.6g,一至三岁一次4g,三至十二岁一次8g,—日3次。

方选

①治流行性腮腺炎:南板蓝根30克,或配金银花、蒲公英各15克,水煎服;外用鲜马蓝叶捣敷。(《浙南本革新编》)

②治喉痛:南板蓝根30克,开喉箭30克,山豆根30克,马勃9克。煎水服。(《重庆草药》)

③预防小儿喘憋性肺炎:南板蓝根、金银花、一枝黄花,4~7岁各用4.5克,3岁以下各用3克。水煎,每日分3~4次服。(《浙南本草新编》)

④治夏季微热,经久不退:南板蓝根30克,柴胡9克,体虚者加北沙参或孩儿参9克。水煎。每日1剂,连服7~10天。(《浙南本草新编》)

⑤治热毒疮:南板蓝根30克,银花藤30克,蒲公英30克,土茯苓15克。炖肉服。(《重庆草药》)

板蓝根和南板蓝根区别:

二者来源、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是有区别的。

来源不同:板蓝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南板蓝根为爵床科植物马蓝的干燥根。

用量不同: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温毒发斑、舌绛紫暗、痄腮、喉痹、烂喉丹痧、丹毒、痈肿等。常用量为9~15克,水煎服。南板蓝根功能与板蓝根相似,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温毒发斑、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痄腮、丹毒、流行性乙型脑炎、肝炎等。常用量为10~30克。

药理作用有区别:板蓝根水浸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甲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均有抑制作用。板蓝根注射液对甲型流感病毒、乙型脑炎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有抑制感染及增殖作用,板蓝根还具有抗大肠杆菌内毒素的作用。从解热、抗炎试验结果比较,板蓝根的作用优于南板蓝根。目前有关南板蓝根的研究资料尚少,所以说,南板蓝根与北板蓝根是不可以互相替代的。《中国中医药报》

文献参考

1.《植物名实图考》

蓝,《本经》上品,李时珍分别五种,极确晰。为淀则一,而花叶全别,今俗所种多是蓼蓝、菘蓝,马蓝即板蓝,其吴地种之木蓝,俗谓之瑰叶蓝,亦间种子。

2.《纲目》

菘蓝,叶如白菘;马蓝,叶如苦卖,即郭璞所谓大叶冬蓝,俗中所谓板蓝者。二蓝花子并如蓼蓝。苏恭以马蓝为木蓝,苏颂以菘蓝为马蓝,宗爽以蓝实为大叶蓝之实,皆非矣。

3.《本草衍义》

蓝实即大蓝实也。谓之蓼蓝实者,非是。《尔雅》所说是解诸药等毒,不可阙也。实与叶两用。注不解实,只解蓝叶,为未尽。《经》所说尽矣。蓝一本而有数色,刮竹青、绿云、碧青、蓝黄,岂非青出于蓝而青于蓝者也。生叶汁解药毒,此即大叶蓝,又非蓼蓝也。

4.《现代实用中药》

清凉解热,解毒。用于丹毒,产褥热,大头瘟,产后伤寒,小儿游丹。

5.《四川中药志》

清热解毒,避疫杀虫。治伤寒发斑,丹毒,瘟疫发颐及大头瘟。

6.《广西中草药》

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治乙脑,流感,流脑,肝炎,腮腺炎,咽喉炎,口腔炎,扁桃体炎,丹毒,毒蛇咬伤。

​本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若需用药,请遵医嘱;

小编水平有限,图片文字难免错误,欢迎留言探讨。

图片选配于网络,侵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