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12年银行民国早期领导人像蓝色双狮共和纪念兑换券样票

 钱币之家 2022-05-15

1912年中国银行袁世凯像蓝色双狮共和纪念兑换券壹圆正、反单面试印样票各一枚,财政部印刷局印制,均加盖紫色“SPECIMEN”字样,并贴于样票卡纸之上;此券系中国银行总裁孙多森任职期间设计印制,因世事变迁,虽印就但未发行,后全数销毁,目前仅见极少量样票和单面试印样票存世,刷色有所不同;据资料统计,现存共和纪念兑换券单、双面样票共约八枚左右,其中三枚分别藏于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及上海博物馆,其余为海内外私人收藏;此券正面主色为黑色,双狮为海蓝色,背面主色为暗红色,设计及配色极富艺术感染力,印刷精美绝伦,是目前所见唯一正、反两面均加盖“SPECIMEN”字样的单面样票,以货币形式,记载了中国社会从封建帝制到共和政体的巨大历史变革,同时也是中国银行的珍贵历史货币,具有重要的近代印钞造币史研究价值与货币收藏价值;另外,拍品还包括共和纪念兑换券正面双狮黑色印样、背面长城图黑色印样、背面暗红色边框印样以及不同颜色花符、花边等局部印样计六帧。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宣告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与袁世凯协议让出临时大总统职位由其接任,条件是袁迫使清朝皇帝退位。2月12日,清帝溥仪发布《退位诏书》,15日,南京参议院正式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并组织新内阁,熊希龄出任内阁财政总长。据《北京印钞厂简史》记载,熊希龄上任后即令财政部印刷局印制袁世凯肖像的中国银行共和纪念兑换券。

财政部印刷局的前身系清末度支部印刷局,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近代化设备、并以钢凹版印刷为主要技术的官办印钞厂,民国成立后更名为财政部印刷局。该局承印的中国银行共和纪念壹圆兑换券,因时间紧迫,来不及重雕新版,便利用现有的大清银行纸币花纹底版制作。正面中央为袁世凯着大元帅服肖像,头戴鹭羽冠,胸配绶带及大勋章,左右双狮在侧,远景海轮与帆船,下缘印有“财政部印刷局制”字样;背面主图景万里长城,与载沣像大清银行兑换券拾圆正面背景局部相同。右侧是中国银行总裁孙多森 “T.S.Sung”签名,左侧为发行课长张竞立“C.L.Chang”或杨瑜统“Y.T.Yang”签名。共和纪念兑换券1912年12月开印,1913年12月31日,兑换券200万元已列入中国银行《预备券第三期决算表》中,说明该券已印刷完成,但之后其发行时间、发行办法始终未能确定。

1914年6月30日,此券仍列在中国银行《预备券第四期决算表》中,证明200万元钞券存在库房。后来,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野心逐渐显露,与共和政体渐行渐远,此种印有“共和纪念”的兑换券显然已不合时宜,没有了发行流通的可能性。据1928年下半期结算的《中国银行总管理处全体兑换券明细表》记载,定印总数为200万元的共和纪念壹圆兑换券,除4元样本留档外,其余199.9996万元已被悉数销毁。因此,此券迄今为止仅有4枚加盖“样本券”的双面样票及屈指可数的单面试印样票存世。

据记载,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藏有二枚双面印刷样本券存档品,上海博物馆馆藏正、反单面样票一组,另外还有五枚左右的单、双面样票为私人收藏,无论何种形式的共和纪念兑换券,均为民国肇始重要货币史料。此种共和纪念兑换券的票版,还曾获得1915年农商部国货展览会特等奖,并于同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国际巴拿马赛会”中获得赛会奖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