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团队,什么是团伙?

 过河卒冲 2022-05-15

成熟的团队会有一条相对清晰的人才上升路线图,告诉同学们做什么可以达到下个阶段,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人才运营机制

图片

人才运营机制的核心目标是培育人才做梯队建设,这一切都是为了打大规模仗、打持久战做准备。这种规模战是团伙成为团队的标志,所以也要回答另一个与其密切相关的问题,什么是团伙、什么是团队?

团伙与团队

还是以这个经典案例说明问题:

之前的Leader常称我的Team是团伙,在规模作战的时候会受挫,他的点是,我的风格乃至我带出来的团队适合“开疆拓土”,但如果阵地打下来多线作战会出很大的问题,之前我不太理解是什么意思。

前段时间与CEO交流这个话题,他说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

假如我们现在要抢劫一个农村信用社,我(CEO)带着你们直接冲进去,我一脚踢到门上,然后你们一人一脚踢上去,门两下就被踢坏了,于是我们高高兴兴的走了,似乎很厉害!

受到上次事件的鼓励,我们来到了市区,市区居然有个保险门,于是出现了一个场景,我一脚踢上保险门,效果不佳,于是所有的兄弟都在对着保险门踢,这个时候见过大城市抢劫的行长拍拍我们肩膀,语重心长说道:你们难道没有分工吗?你们开锁的、开车的、盯梢的都是一个人啊!你们怕不是要翻天?

综上,从团伙到团队,最重要的是分工!

梯队建设的目标是让我们能够(有能力)合理的分工。

梯队建设正常的团队,会有很好的分工,除了工种合理以外还讲究角色合理,那么什么是角色合理呢?

团队角色的合理性

打王者荣耀的同学会更容易了解一个名称:团队容错率。这是什么意思呢:

  1. 低端局比的是谁更牛逼,需要最大化优点,以便更快拿到优势。分工不重要,是因为对手太弱;
  2. 高端局比的是谁犯错少,需要最小化缺点,以便不掉点被人击破。分工很重要,是因为旗鼓相当;

合理的分工,可以最大化团队容错率,这样的团队才能打逆风战、持久战、大规模战!

对于运转健康的团队,leader会花大功夫在“扬长避短”这块,优势要扩大化,短板也要不至于阻碍团队扩大,以“系统性解决问题”的理论来说:

虽然【增长】可以解决发展过程中主要的问题(矛盾),但是【缺陷补足】才是长治久安之策。解决核心问题、补足核心能力缺陷是非常关键的

所以团队缺少的特质、能力(技术能力)一定要补足,不然就会因为某块的缺失导致不能做某些事情而错失时机。

图片

有了这个认识后,我们马上遇到另一个问题,如何知道团队缺少什么角色(特质)?不可能真看手相啊!

贝尔宾性格测试

本来我是不太吃性格测试这一套的人,比如前、后端这类工程能力建设是真实发生的缺陷补足,也是我们比较擅长的。但特质补足是什么鬼就很陌生了,然后HR小姐姐给我上了一课。她请了专业测评师给我们做了一次贝尔宾性格测试,科学度很高,就是有点贵(人均3000),贝尔宾将团队分为9个角色:

PS:也有一些测试只有8种角色,没有专业师;

图片

智多星:思维天马行空,上则能提出创造性目标,下则很多鬼点子;但是思维跳跃可能导致战略变来变去,团队累得不行。

外交家:舌战群儒,争锋相对,予取予求,总能在谈判中获取更多资源、新的商机;但这些同学吹牛太多可能会夸大其词。

协调者:八卦信息中心,知人善用,信息同步收集的好手;但信息交换过程中难免出现纰漏被人觉得别有居心,并且容易轻信,出问题时候容易甩锅。

鞭策者(推进者):电视里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同学,跟这种同学不能聊三观、聊人情甚至聊道德,聊目标就好。

审议员(监督员):具有批判思维的意见领袖,杠精的代名词,一般来说很讨人厌,审议员一般来说喜欢团队有更多不一样的声音,可以暴露更多问题,但有些时候问题得不到处理,反而会激化团队矛盾导致氛围很差,而审议员本身会认为这就是对的。

凝聚者:悲天悯人,共情能力极强,号称中央空调,真的遇见得罪人的抉择时候喜欢和稀泥,导致问题一直持续。

执行者(实干家):能够将本职工作做得很好的人,比较死板,命令执行机器,令行禁止,在其能力与认知范围内,不会多做一步,也不会少做一步。

完成者(完美主义者):就是完美主义者......

专业师:剑痴、武痴,只关注自己领域的事物,专业领域的大宗师,注意,一些测试也不会出现该角色。

以上可以完全涵盖我们团队中的角色,这里稍微分类后是:

行动类:执行者、完成者、鞭策者;

社交类:协调者、凝聚者、外交家;

思考类:智多星、专业师、审议员;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角色属性会呈多样性,我们选取得分排名前三的属性。比如2年前小钗的属性包括自评和他评:

PS:非付费版本不会有他评,而相关的映射表我也没能搞出来...

图片

这张报告非常有意思,基本可以很好反映在当时半年的工作状态:

1)小钗将社交类三个属性占完了,说明是既不思考又不干活。

事实上当时的情况是团队已经被带到了一个阶段,一般性事物有一线leader去处理;再难一点的多数是跨团队的事务,沟通协调即可;更难一点的事物没有足够的势能与团队支撑很难做,考虑这种条件除非leader有暗示(给资源/支援),所以直接的表现就是在执行者和完成者一块的属性非常低。

PS:这里有些leader定位不清晰就喜欢抢下面同学活干,这种只能说比较有安全感。

其实当时也质疑过,除了基本能力和势能,一线leader和大leader的真实差异到底是什么,最后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居然可能是:大leader卡位卡的好,多数好的资源被截流了,一来是再下一级没有足够的能力抓住机会,二来是没有足够的势能支持他做好。这里可能有个争议性话题是:大leader该不该卡位?

出于人性来说,大leader一定会卡位,这里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如果你不能做得比大leader更好,那么为什么管理层提拔你去替换大leader,不考虑忠诚度,难道只是为了你做得比他差不多?

所以,初来乍到一个新团队,除非能完全降维打击,否则还是先给自己画一个圈,做好圈内的事,逐渐试探性的把圈层扩大。这里扯远了,回到正题。

2)小钗觉得自己是个鞭策者,但是小伙伴都不这么认为。

这里体现的是一个管理风格的问题,更内聚的强执行、令行禁止或者相对更放权给一线leader,两者之间没有绝对对错,只有环境适不适合。

3)更有意思的是审议员以及执行者的自评和他评呈现很不一致,这个原因是在团队里面,我还是经常提意见的,或者批评人。而之前小钗作为程序员安身立命的点就是执行和专业力,但随着转管理后,自己还没转变过来,经常喜欢跟小伙伴提技术类专业的意见,但很无奈,大家都认为小钗不太专业了,可悲啊!!!

所以,上述是转型期所带来的少许认知错位,一些同学由于转型期的认知错位会很严重,比如:

图片

但最讨人厌的是这种:

图片

也就是团队中有个杠精的杠精属性是100%!!!千年一遇!!!如果团队里面再多几个审议员,那么大家天天扯皮就可以了。

这九种性格角色还有很多可以挖掘的点,比如:

  1. 除非性格分裂或者重大变故,鞭策者与凝聚者很难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因为他们很互斥。
  2. 最被人讨厌的几个角色是鞭策者、审议员,完成者本身不令人讨厌,但是如果三者叠加的话会变成:我是一个完成者,我对自己要求很高,我要不停的扣细节,反复的扣细节,扣到我满意为止;并且我是一个鞭策者,所以你也要对自己要求很高;加之我是一个审议员杠精,如果你不满足我的预期,我就要一直批判你,到你服为止!!!
  3. 审议员最喜欢审议员,因为他们可以一起杠上一天,并且越说越兴奋,多个人在一起杠的话,事后大家会惺惺相惜变得很快乐,但时间长了应该还是有些疲惫吧,这种团队往往内卷严重,对新人比较苛刻。
  4. 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阶段,不同的位置,测评会发生动态变化,但主性格特质很难变化,比如我的协调者属性应该是丢不掉了。

......

总而言之,团队角色的完整性很重要,大家可以尝试使用这个方式诊断下团队,当然是收费的!为了避免大家给钱,这里开发了个低配自评版本,大家试试看吧:

https://newset./see-me/

结语·以人为镜

成熟的团队也是个人快手进步的摇篮,团队角色足够多才能取长补短,比如在之前在信息处理中也谈到过三个角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