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溥仪晚年去理发,正儿八经问了理发师一句话,至今成为笑谈

 闲云野鶴n9vwfx 2022-05-15
“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在李自成攻进北京城时,他首先想到的是祖宗的基业被毁,为了百姓的安危,宁愿让贼人分裂他的尸体,表现了他“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然而同是末代皇帝的溥仪却没有一点帝王的气质,在1934年日本人打到他的东北老家时,他不仅没有光复河山的壮志,而且甘愿充当“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成为日本人侵略中国的把柄。
图片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他也成为战俘被苏联带走,直到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溥仪被遣返中国接受劳动改造。一个末代帝王居然沦落为囚犯,遭到监禁,让人对此唏嘘不已。但是对于溥仪来说,也只有在这监狱中,他才获得真正的人生。幼年时因为慈禧一句话,在他3岁时便坐上龙椅接受天下人的朝拜,然而3岁的他什么也不知道,只是一个任人摆布的“活木偶”罢了。
1912年又在袁世凯的威逼利诱下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2000多年帝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从此结束了中华帝制。他也成为历史上待遇最好的亡国之君,不仅保留他的皇帝称号,还保全了他皇室家族的荣华富贵。可是不幸的是他没有好好地珍惜这一机会,却在日本人侵略中华大地时,妄图借助外援能够达到复辟的目的,最终成为人民的罪人被监禁。
图片
在监狱中的他或许是大彻大悟了,他反省了自己过往,并把自己的前半生整理成书籍,写成了“我的前半生”。这时的他即没有下人的侍奉,也没有人逼迫他做他不想做的事,他只是一个真实的自我,从他的《我的前半生》中可以看出他作为末代皇帝的辛酸史,世人皆知皇帝是至高无上的,然而溥仪却只是一粒任人摆布的椅子而已。甚至连宫里的太监宫女都敢虐待他。
溥仪作为皇帝却不能享受正常男人的性生活,都是拜宫女们所赐,士可忍,孰不可忍。溥仪的一生看似风光无限,实际上这并不是他想要的生活。由于他在监狱中表现突出,1959年他被特赦出狱,可是当他出狱后,为了生活到处去找工作时,却是处处碰壁,因为他什么也不会干,从前穿衣吃饭都是别人侍候,他除了能识字外,别的什么也不会,好在政府考虑到他的特殊性,就帮他安排了一个植物园的工作,即轻松又适合他。
图片
在他有了这份工作后,他开始对人生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但是因为他之前完全和社会没有任何联系,因此在他新的生活中闹了不少笑话,比如有一次他和旧时朋友一起去参观紫禁城,谁知却要排队买票,因此他就说了一句,我回自己的家,还要排队,弄得所有人都大笑不已。更有值得后人笑谈的还是他去理发时的“是先吹风,还是先理发。”
有一次溥仪看见自己的头发又长又乱,便想去理个发。当他好不容易找到一家理发店时,当他看见理发师手中那个黑乎乎的东西,嗡嗡地叫着对着人的头上吹时,他便好奇地问到,这是什么东西,怎么嗡嗡嗡叫着便有风呢?理发师告诉他这叫“电吹风”。因为溥仪那时的生活都是与外界没有联系的,外面的世界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他却什么也不知道,成为真正的孤陋寡闻。
图片
他在皇宫中都是有专门的理发师,不过他的理发师都是用的老式人工服务,并没有这种电器化。因此他便说到,那我是先吹风呢还是先理发呢?理发店里的人听到他的问话都哄堂大笑,这来理发先吹什么风呢,溥仪也尴尬得跟着傻笑。他的这一笑话至今还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
图片
因为溥仪没有体验过现实生活,从来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并不了解人的生活技能,所以才闹了个大笑话,从那以后他便认真学习新的东西,慢慢融入到社会中去。生为帝王是他的幸运同时也是他一生的悲哀。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晚年终于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和他最后一任妻子相敬如宾,从来不摆帝王的架子。1967年他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62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