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战国风云,精彩继续为您呈现(2)人心如何

 西一里2l6sluho 2022-05-15

“京都、大坂那边人心如何?”

家康一直担心这个问题。世人是欢迎他的江户政权呢?还是依旧幻想着丰臣政权的复活呢?

"属下有一妙计。”

此时,家康的政治顾问之一、一直主张剿灭大坂的金地院崇传,向家康献上一计,用以观察人心向背。

庆长九年八月、恰逢已故太阁的七年忌。京都丰国神社向京都所司代提出申请,想要操办一场盛大的七年忌。

“这该如何是好?”

一筹莫展的家康,把问题扔给了自己的亲信。就家康而言,他必然不愿事到如今还举行这种祭奠,让世人去缅怀上个时代当权者的种种。

但是金地院崇传却回答道:“其实无妨,相信京都百姓也清楚此一时非彼一时。主公所虑之事,断然不会发生。”

他说倒不如干脆由着他们操办去,反正也聚不了几个人,根本不必担心。

家康首肯了。

哪知到了祭祀当日,八月十四、十五两日,京都的大街小巷热闹非凡。京城的男女老少纷纷走上街头,一边高喊着“太阁殿下呀,太阁殿下”,一边载歌载舞,列队前行。到了夜里,人们举火掌灯,欢歌乐舞。据说就连当时的天后阳成帝,也特地从紫宸殿御驾出行,前来观赏町民们的舞蹈。当时身在骏府(静冈市)的德川家康得知这一消息后,大为吃惊。看来上方之人不仅是单纯地仰慕上个时代的掌权者,也许他们还从心底,期盼着苟存于大坂的丰臣家能重掌大权吧。

家康不安起来。

“上方众人还存在一些误会。”

如果不趁现在及时出手消除这种误会,也许会后患无穷。

家康走了一步妙棋。

首先,他退位隐居,无视丰臣家的存在,直接把将军之位传给了儿子秀忠。当时是丰国祭的第二年,庆长十年。

此事给上方造成了冲击。

﹣为何不让位于秀赖御所?

“那是当然!”

对于上方的舆论,身在江户的家康肯定很想用这句怒吼回敬他们吧。他可不是为了慈善布施才夺取天下的。

接下来,为了改变那些对改朝换代的钟声充耳不闻的上方众人的舆论,家康走了更大的一步棋。他没有诉诸武力,而是制造了强大声势。他命令十六万骑武士身着盛装,齐聚京都,去参加新将军秀忠的册封仪式。

这是发生在四月十六日的事。

五月一日,各国大名需要登城祝贺新将军就任。不过,地点不在江户,而是在昔日丰臣秀吉建造的伏见城。目睹了这番盛事之后,相信上方之人即使有一万个不情愿,也不得不面对现实,承认已经改朝换代、天下易主了。

而且,还有一个更能让他们幡然醒悟的举动,那就是让大坂城中十二岁的秀赖,也一起到伏见来,与各国大名一同朝贺,庆祝新将军就任。

家康届时也在伏见城。“到伏见来觐见。”

家康遣人向大坂发出了命令。对于大阪而言,可能没有比这更能体现政治残忍性的要求了。家康在形式上,仍然是丰臣家的家臣。秀赖身边的群臣,都坚信只有秀赖才是正统的天下霸主继承人,而且从朝廷官职的品序来看,秀赖官位高于秀忠。秀赖当时已从内大臣晋升为右大臣,面见新晋将军秀忠,虽然受封征夷大将军,在官职上却不过是个区区内大臣而已。

“这世上哪让有主君屈尊降贵去祝贺家臣的道理?”

听了使者的话后,大坂的侍女总管大藏卿局愤慨不已。

“大坂的蠢物,简直愚不可及。”

说这话的人,是德川家康的谋臣本多正纯。正纯是家康关原之战时的谋臣本多正信的儿子。

正纯的意思是“关东的仁慈也该适可而止了”。

丰臣家现在不过是个只有六十五万多石俸禄的大名罢了,根本没有资格做天下之主,而且昔日丰臣旗下的各国大名也都悉数加入了关东阵营。丰臣家之所以在如此孤立的状态下,还能苟存于世,这完全是拜关东方面的仁慈所赐。如果丰臣家不想被灭门斩尽,就只有一条路可走。那便是改变现在这种变相孤立的状态,跟以前的旧部下一同并肩而立,成为新将军秀赖的家臣。为此,需要让秀赖亲自前往伏见城,岘见德川秀忠。让秀赖在大广间以“岘见”的形式,明确双方的主仆关系。如此一来,丰臣家便成为德川家旗下的大名,家族未来的安全也因此得到保证。这便是本多正纯“仁慈论”的证据。

“阿拾(秀赖的小名)失去了一个大好机会。”

正纯在伏见城的诘之间抓住其他大名,如此高声谈论道。

江户殿下就是这么个想法。

“呆瓜。”

对于正纯做出这般评价之后大坂发生的事情,包括大坂特有的情感、道理、人们的状态之类的,凡是大坂的事情,我都会综合在一起,在本书中慢慢道来。为了写好这些东西,动笔之前,我去爬了一次生驹孔舍衙坂的收费山道。随着不断往上攀爬,大阪湾及大阪的原野,都逐渐尽收眼底。可惜天气不好,原野和城市都笼罩在一片灰色迷雾之中。如若只是十年前,大阪城还是清晰可见的。而今它却隐匿在浓雾之中,不见了踪影。

“根本看不见呀。”

同行的 N 君这么说。

“纵使家康和秀赖再厉害,也终究比不过污染物的威力呀。”

也许就是这样的吧。

不过,我还是下了车,一边俯视着眼下的一团迷雾,一边揣摩着家康的心境。

那是庆长十年,秀忠被册封为第二代征夷大将军的时候。当时大御所家康的年龄,是六十三岁。

关于他的健康状况,此时在丰臣家的殿中,流传着一种说法。对大坂而言,应该算得上是可喜可贺的流言。“最近,江户殿下上了年纪,常常老眼昏花,看不清东西”。

对于德川家康而言,年老体衰充其量也不过是生理性的变化而已。但是,对大坂而言,却是足以左右他们生死存亡的重大政治问题。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神奇之处。倘若家康当真年老体衰,一命呜呼,那么目前的局面,也许会发生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吧。政权也必将从江户一方回到大坂手中。至少丰臣家的人,在心里都对此深信不疑。话说回来,这种想法也是有些道理的。那些曾承蒙秀吉旧日恩情的大名们,目前不过是迫于家康个人的威望,而暂时臣服于关东。只要那个家康一死,诸大名必然会争先恐后,踏上东海道,一路奔西,回到秀赖的麾下﹣﹣也许会是这样的吧。

可惜家康的身体状态一点都不差。

五年前的关原之战时,家康不断发福,体重飙升,最后胖到没法自己系兜裆布了。每天早上还得靠侍女忙前忙后,帮他系上才行。虽然家康一时胖到了如此滑稽的地步,但在那之后,他开始拼命减肥。家康知道减肥对长寿大有益处。从科学养生的角度来看,家康或许算是个世界级的先驱人物了。

他从年轻时,就对医学抱有近乎异常的兴趣,年老之后,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医学观。有时他甚至会嘲笑自己的侍医思维太过肤浅。此外,这个人物虽然生活在十七世纪初,但却从自己的经历中,懂得了运动是养生的基础,并且将其付诸实践,把运动变为每日生活规律的一部分。

家康每天早上都会去马场驯马,还会打上三发枪。射击火绳枪时,为了缓解每次子弹出膛时的后坐力,他在扣动扳机后,立即迅速地大幅度扭转身体。这使他的身体获得了充分的锻炼。

不仅如此,他还常常去放鹰捕猎。

“没有比放鹰捕猎更有益于身体健康的运动了。”

家康常常这么说。这句话也被他身边的亲信记录下来,留在了《中泉古老物语》这本书中。

“这个道理,在于无论风寒炎暑,在山林里四处奔跑,可以锻炼筋骨,最终即使上了年纪,四肢也会变得灵活。而且由于白天的劳累,到了晚上,也能酣睡入眠,所以自然也能远离女色。”

除此之外,家康夏天也游泳。

他最后一次在人前游泳,是在这个庆长十年的五年之后。最后一次在骏河濑名川捕鱼时,他轻松地往返于大河两岸,泳姿甚是矫健。

总而言之,家康的健康状态,对于大坂那边而言是很不幸的,因为他一点也看不出死期将近的样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