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归根心理学与人格重建(四)

 人生好比斗地主 2022-05-15

五、入静归根法。对于存储在根结结构的各种信息,我们还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使消极的信息转化为积极的能量。这就要用到人格重建最根本的方法,入静归根法。

人的一生,有很多经历,有痛苦的,也有愉快的,有失败的,也有成功的,有记得住的,也有记不住的,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经历中付出了许多身心的能量,这些能量并没有随着岁月的流失随风飘散,而是转化成另一种形式,储存了起来,形成了潜意识中的各种根节。经常有人抱怨人生坎坷,苦难太多,但换一个角度来讲,这并不是坏事。遭遇坎坷所付出的身心能量,都会转换为信息,以根结的形式存储在根中。成为你无形的资产。再加上先天的根节,共同形成了一个容量巨大的信息库,这也是个人的能量储备库。经历的事件截越多,形成的根结就越多,能量的储备也就越丰厚。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实际上就提示我们,一个人要想担当起重大的使命,必须有丰厚的能量储备

那如何启用和开发这个丰厚的能量储备呢?通过练功,达到入静归根状态,就能把识神切化为元神。一旦识神切化为元神,就启动了归根理顺根结的程序,当某一个根结被理顺的时候,储存在根结中的信息就能够转化成能量释放出来,同时我们整个的根结格局的有序性,合理性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高,这是重建人格的重要过程,也是开发潜能的过程。

归根心理学认为,识神与元神之间是可以相互切换的。要想进入归根状态,进行人格的重建,必须把意识活动由一分为二的过程,切换成二合一的过程,切换的关键就在于凝神,通过凝神使心入静,意识活动由动而静,由分析分辩分别切换为不分析不分辩不分别,通过入静和入定使我们的大脑处于一种特殊的功能状态。当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人类的大脑它是闲不住的,识神会不由自主的不停运转。古人用心猿意马来形容这种变动不拘的特点,就是说人的意识就像森林里边上蹿下跳的猴子,草原奔腾无羁的野马。片该不停,易纵难收。只有把它们拴在某处,才能由动入静,这叫拴心猿锁意马。

把识神切换为元神的秘诀:凝神入炁穴。凝神:集中注意力。炁穴:丹田。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把注意力集中起来,指向丹田。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凝神,不是在有紧张甚至焦虑的注意力,而是在身心安和,轻松愉悦背景下的注意。通过这样的凝神 ,识神就会定在丹田,于是由动转静,启动了向元神切换的过程。

凝神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调息法、数息法、存想法、观照法、默诵法,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要把识神切换为元神。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分析,人有旧脑和新脑,旧脑是间脑,脑干和小脑这是生命活动比如心跳,呼吸,血压等等它的物质基础,而新脑呢,则是大脑皮层,这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基础。人的新脑特别发达,这是我们人类优越于其他动物的基本特点之一。发达的新脑能够使人类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动性,去更好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然而新脑频繁的活动常常干扰我们旧脑的功能。使人生命活动出现各种各样的障碍。要想使这些障碍得以解除,就要适当的抑制新脑的活动。我们新脑的大脑皮层的活动的时候,上面有很多兴奋灶。就像夜空中点点的繁星。要把这些兴奋灶抑制下来,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大脑中建立一个优势的兴奋灶,通过副反馈,把其他的兴奋灶抑制下来,得到月明星稀的境像。凝神入炁穴,就是通过凝神在大脑皮层相应于丹田的部位,建立一个优势兴奋灶。凝神是练功的基本功,说来简单,行者不易,一般要经过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够掌握。所以古人有百日筑基的说法。初学练功的人大多有这样的体验,就是注意力会不知不觉的离开丹田。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注意转移。因为大脑皮层上的优势兴奋灶,它不会持续很久。如果不经过特殊的训练,少的十几分钟,多的几十分钟,必然就会逐渐的衰减。古代的小周天功克服了这个缺点,它不是要求你凝神于一个静止的点,而是凝神于一条线。让我们的注意力在躯干前后正中线所形成的环线上周而复始的移动,这样就能够大大的延长凝神的时间。

实现入静归根的方法有很多,但基本的法则和要求是一致的。包括两法则和三要素。所谓的两法则就是松和静。松是身要松,要求将周身肌肉尽量放松。而心要静,要求意识活动处于安祥平和,宁静合一的状态。三要素讲的是调身,调息,调心。调身是对躯体的调节,调息是对呼吸的调节,调心则是对意识活动的调节。通过这些手段,最终实现意识活动由一分为二向二合一的状态切换。也就是由识神向元神的切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